1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07:5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教案
课题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课程分析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粤教版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第四单元基本阅读篇目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主要是赋与骈文。属于课程标准中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
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获得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翻译、归纳总结的能力。从基础知识层面来讲,学生知道应该积累重点实词的意义,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面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女生居多,学生比较勤奋,课下有比较详尽的注解,所以预习效果会好一些。同时她们也具备了初步的赏析名句的能力,但深入分析鉴赏能力还比较弱,在教学中应多关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及典故。
2、体会骈文的语言美、形式美。
3、背诵第二、三段。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问导法、点拨法、讨论法、合作法。
情感与价值观:
1、品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
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3.
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骈文的语言美、形式美,随堂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学习法、教师讲授引导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课前学生预习提纲:(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化知识。(2)、结合工具书,整理文言基础知识。(3)、理解典故的含义。3、教学组织准备:
全班以座位情况就近分成9个讨论学习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发言回答,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联导入,创设情境。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楹联,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与这副对联涉及的人、景、物及相关的诗句。
学生通过思考,说出与这副对联相关的人,景,物及诗句。
以对联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江南三大楼,并复习已学过的诗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诵读涵咏,整体感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骈文的语言美、音韵美、形式美。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补充与骈文相关的知识。2、教师范读。3、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尽可能当堂背诵。4、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言基础知识。词类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
意动,以······为襟、为带雄州雾列
名词作状语,像雾那样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流星那样川泽纡其骇瞩
意动,对······感到惊骇屈贾谊于长沙
使动,使······屈居窜梁鸿于海曲
使动,使······窜逃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学生活动:1、听老师范读个别段落,注意节奏、情感的把握。2、自读部分诗句,揣摩节奏、情感。3、尝试归纳朗读节奏。六字句大致有四种,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临/帝子之长洲。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七字句,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4、分组朗读比赛,反复诵读,感受骈文之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诵读,感受骈文的音韵美,是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也是学生和文本的浅层次感性对话。对于文言句础知识的归纳是从基本功抓起,为深层次的阅读打好基础。
(三)走进文本,理清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学生在疏通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明确:文章可分为四部分,紧扣题目而写。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紧扣“洪府”。第二部分(2)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紧扣“秋日”“登滕王阁”。第三部分(3)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紧扣“饯”。第四部分(4-5)感叹知己难遇,盛筵难再。紧扣“别”。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前提下,让学生试着理清文章的思路,这实际上是缘着作者的文字追踪作者的所思所想,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四)品味语言,欣赏美景。以问题导学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从抓意象入手,分析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三秋时节滕王阁气象万千的美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欣赏美景。重点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欣赏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三秋时节滕王阁气象万千的美景。问题导学一:作者在描绘美景时,选取了那些意象?问题导学二:作者用哪些词写出了这些意象的特点呢?问题导学三:就自己喜欢的句子来鉴赏,品味作者绘景的美妙。
学生默读序文,思考讨论。学生依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诵读文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就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鉴赏,个人自由发言。
让学生进一步与文本对话,欣赏文本中意韵丰富的语句,从而和作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做,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容易背诵。
(五)合作学习,描绘画面。
引导学生在刚才鉴赏品味自己喜欢的诗句基础上,选取“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句展开想象和联想,分组完成任务,即将刚才的诗句扩展成80字左右的短文。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先在小组内交流,完善,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展示。
学生描写画面,小组内交流、完善,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展示。
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描写画面,是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也体现了新课标中对写的要求。

堂小

骈文辞采华美,多用对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形式美。跟所作者的描绘,赏析了作者笔下景物的色彩变化之美,远近错落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映之美,训练了同学们的朗诵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部分同学能把背诵的内容串下来,但背得还不流利,希望同学们趁热打铁,课后抽时间背熟第一、二段。


熟背第一、二段。积累本课出现的成语。3、课外阅读潘碧秀的散文《流泪的滕王阁》。

书设

背诵指导:古今变化——故郡新府地势雄伟——星分地接,襟带控引洪州风貌
物产珍异——物华天宝,剑光通天嘉宾盛会
人才杰出——徐孺下榻,俊采星驰宾主尊贵——东南之美,胜友高朋参会缘由——路出名区,躬逢胜饯
骈俪藻饰
辞采华美三秋山水——水尽潭清,光凝山紫来宾赴阁——俨驾上路,身临此阁
秋日登阁
环境气势——层峦飞阁,汀渚殿宫气象万千
山川之美——山原旷远。川泽纡回
人烟之盛——闾阎扑地,舸舰弥津登阁远眺
天晴奇景——霞鹜齐飞,水天一色
人鸟唱和——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学反

本文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贯彻“课文只是例子”的经典论断。试图克服锁细与俱到,实践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的做法。想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是:1、文言基础知识中的词类活用学生还有疑惑;2品味语言,欣赏美景时,赏析的角度不够全面。针对以上问题,我设想如此解决,(1)通过列举学生学过的类似的词类活用例句帮助学生解惑,(2)及时指出分析欠缺的地方,提示分析的角度,点拨学生深入分析。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