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13.3内能课件(21+18页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13.3内能课件(21+18页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0 09:47:51

文档简介

课题 第3节 内能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影响内能的相关因素。2.学生通过探究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了解内能与热量的区别。4.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各种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疑问来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而明确热量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教学准备 铁丝、热水、酒精灯、砂纸、压缩空气点火仪、烧瓶及打气筒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让学生观看神舟十九号火箭发射升空视频,思考问题:神舟十九号火箭发射时为什么要携带大量的燃料?推动火箭升空的能量来自哪里?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在离开地球时火箭的动能是巨大的,火箭具有的动能是燃料通过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内能。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 内能图片展示: 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类比推理,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类比推理,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构建概念:(1)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2)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3)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讨论交流:(1)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情况如何变化?内能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2)0℃的冰具有内能吗?(3)0℃的冰熔化成0℃的水,它的内能改变了吗?(4)内能的大小除了与温度有关系外,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归纳总结:(1)冰冷的冰块,温度虽然低,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热运动,所以也具有内能。(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3)内能大小跟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种类等因素有关。思维拓展:机械能与内能有什么区别?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知识点二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问题导入:如果把加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会发生热传递,工件和冷水的内能怎样变化?工件内能减少,冷水内能增大。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举例说明有哪些生活实例说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暖水袋取暖 冷敷降温 热工件冷却讨论交流:(1)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什么?(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3)发生热传递时,有能量转化吗?构建概念:(1)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2)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3)热传递的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即没有温度差)为止。(4)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知识点三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问题导入:除了热传递,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生活实例: 搓手时手变热 滑下时摩擦发烫演示实验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脱脂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1)实验中脱脂棉发生了什么现象?(2)实验中脱脂棉为什么会冒烟?用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脱脂棉燃烧。由此可见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演示实验2:在烧瓶内盛少量水。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1)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瓶内放水的作用是什么?塞子跳起来的过程,是瓶内空气对塞子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中水蒸气发生液化,出现白雾现象。由此可见,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归纳总结:(1)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2)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之间的转化。(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三、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节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四、板书设计第3节 内能一、内能1.概念2.影响因素:温度、质量、体积、状态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2.做功
教学设计反思 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好的理解内能概念;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难度。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第十三章 内 能
第3节 内 能
练基础
知识点1 内能
1. (石家庄模拟)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 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C.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D.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状态都有关系
C
2.(新思维 科学推理)在甲、乙、丙三个相同规格杯子内分别装有水,三杯水的体积、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大的,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小的。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2 物体内能的改变
3.(新情境 传统文化)茶是中华文化的象征,“煮茶”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茶水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
B. 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 茶香扑鼻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茶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茶水含有的热量多
C
4.(新情境 先进科技)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所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会与大气层摩擦产生高温形成火球进入黑障区。下列成语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火球”的形成相同的是 (  )
A. 扬汤止沸 B. 钻木取火  
C. 釜底抽薪 D. 炙手可热
B
5.(新情境 本土素材)缸炉烧饼是河北地区特色小吃之一,其制作方法如图所示。在烘烤烧饼时,烧饼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内能。
增大
热传递
6.(教材图片改编)如图所示,小鹏同学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内用力打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会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当他向瓶中继续打气,瓶塞从瓶口跳出时,观察到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对瓶塞________,瓶内气体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
增大
做功
减小
7.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低温物体
C. 0 ℃的冰变成0 ℃的水时,其内能增大
D.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
知识点3 温度、内能、热量
8. 某校的美食节活动中,小张同学将冰冻食材放入清水中解冻,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食材和清水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________(选填“温度”“内能”或“热量”)。
温度
易错点 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理解
9. (沧州期末)关于物体的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个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 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D.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
10. (福建中考)“煮”的篆体写法如图,表示用火烧煮食物。下列实例与“煮”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相同的是 (  )
A. 热水暖手
B. 钻木取火
C. 搓手取暖
D. 擦燃火柴
A
练提升
11. (新情境 生活实践)如图所示,周老师将一个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的盖子拧紧后,用力不断扭转瓶身,突然盖子飞出去了,伴随着响声的同时发现瓶内还出现了白雾,对于该实验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
A. 扭转瓶身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扭转瓶身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 盖子飞出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盖子飞出时,白雾的产生说明瓶内气体内能增大
B
12. (廊坊期末)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100 ℃水的内能比0 ℃水的内能大
C. 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 物体的内能一定不会为零
D
13. (山西中考)二氧化碳(CO2)爆破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非常环保的技术,起爆前高压泵将CO2压缩成高压气体,液化后输入爆破筒内。如图所示,爆破时电加热管发热,使筒内的液态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压气体从泄气孔中喷出,实施爆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B. 高压泵压缩CO2,气体内能减小,温度升高
C. 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 高压CO2气体喷出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D
14.(新情境 传统文化)拔火罐能有效治疗某些疾病,使用时先加热火罐中的气体,再按图甲所示方法迅速将火罐按到皮肤上,一段时间后,罐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如图乙所示,“艾灸”时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穴位处的内能。
减小
热传递
15. 如图所示,B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气缸A密封有少量空气,气缸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和气缸不传热且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当把销钉K拔出后,将观察到活塞向左移动,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大
活塞对气缸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6. (沧州模拟)在学习“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课堂中,老师演示了两个实验。
(1)实验一:如图甲所示,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这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空气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______能。
增大
练素养
升高

(2)实验二:如图乙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管口,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
①通过酒精灯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水的________能。
②水蒸气冲开软木塞,水蒸气对软木塞________,水蒸气的温度________(选填“降低”“升高”或“不变”),内能________(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这个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热传递

做功
降低
减小

机械(共21张PPT)
第3节 内能
九年级
初中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1.掌握内能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决定内能的相关因素。
学习目标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了解内能与热量的区别。
内能
知识点一
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
类比
类比
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
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注意: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J。
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1.内能的概念
比较项 定义 存在情况 研究对象 相关因素
机械能
内能
物体动能和势能
的总和
可以为零
宏观物体
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量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不能为零,
自然界中的
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
微观粒子
质量、状态、温度等
一个物体温度越高
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越大
这个物体的内能也就越大
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
分子动能就越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 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典例1
解析: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选项A错误。内能的多少并不能简单地由温度高低来判断,温度虽高,但如果分子数少,内能也不一定大,选项B错误。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在熔点熔化成同温度的水,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故C 错误。
答案:D
物体内能的改变
知识点二
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的概念
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2)热传递的条件
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即没有温度差)为止。
(3)热传递的方向
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4)热传递的实质
内能的转移。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常说“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或“传递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5)热量
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搓手时手变热
滑下时摩擦发烫
你有过这些体验吗?这是为什么?
现象:脱脂棉燃烧起来。
结论: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现象:瓶塞跳起,瓶中出现白雾。
下压
打气
脱脂棉
少量水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 热传递 做功
区别
联系
能量的转移
能量的转化
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中是等效的
搓手取暖和哈气取暖是等效的。
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金属勺放在热水中,金属勺的温度升高
C.由于太阳暴晒,地面温度升高
D.冰块放入茶水中,茶水温度降低
A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典例1
解析: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树木的内能,故A正确;金属勺放在热水中,金属勺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太阳暴晒,地面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地面的内能,故C错误;在茶水中放入一些冰块,茶变凉,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茶的内能,故D错误。
答案:A
分子热运动
内能
建立概念
引出
分子势能
引出
分子间有作用力
概念
改变方式
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传递
做功
传递内能多少
热量
课堂小结
分子动能
1.关于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 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升高
B. 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 若只发生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内能一定改变
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反例:晶体熔化过程
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随堂练习
2. 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 用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热
B. 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 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 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B
A. 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 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 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 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3. 下列属于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