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13.1热量比热容课件(24+16+17页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13.1热量比热容课件(24+16+17页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0 09:53:43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十三章 内 能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第1课时 认识热量和比热容
练基础
知识点1 热量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 生活中我们常提到“热”字,但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其含义却各不相同。“天气很热”的“热”是指________;煤燃烧时,向外放热,这个“热”字表示________。(均选填“温度”或“热量”)
温度
热量
2. (承德模拟)“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加热过程中,水和食用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选填“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或“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________
(选填字母)。
A. 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电加热器的规格完全相同)
B. 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
加热时间
B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知识点2 比热容
3.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一块铁的比热容比一个铁钉的比热容大
B. 50 ℃的水的比热容比80 ℃的水的比热容小
C. 把一块铁由地球运到月球,比热容会改变
D. 物质的比热容跟质量和温度无关
D
4. (教材习题改编)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
A. 升高温度较多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B. 升高温度较少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C. 最后温度较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D. 最后温度较低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B
5. (石家庄期末)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B. 在阳光照射下,湿泥土比干泥土升温慢
C.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D.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
单位:J/(kg·℃)
6. 若将一杯水倒掉一半,则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初温为20 ℃、质量为1 kg的水吸收2.1×105 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________℃,水温升高后比热容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4.2×103
改变
70
不变
易错点 对比热容的理解
D
8. (图表信息题新题型)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形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最终三块金属的温度不同
B. 最终三块金属放出的热量相同
C. 冰熔化时的温度可能高于0 ℃
D. 丙的比热容一定大于甲、乙的比热容
D
练提升
9. (石家庄模拟)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C
10. (唐山期末)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当吸收的热量情况如图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Δt甲<Δt乙=Δt丙,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乙的比热容最小
B. 甲、乙的比热容相等
C. 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
D. 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 ℃,则丙放出的热量最少
A
11.(新情境生活实践) 小明非常口渴,但家中没有温水,所以他先在杯中加入100 g温度为100 ℃的热水。若适合饮用的水的温度为40 ℃,则热水需要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J;为了让水迅速冷却,他向杯中继续加入20 ℃的冷水,直至最后水温为40 ℃,则此时水杯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g。[不计该过程中热量的损失,c水=4.2×103 J/(kg·℃)]
2.52×104
400
12. (新题型 装置创新题)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的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练素养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分别装有________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秒表。
(3)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4)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5)小东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从水和煤油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________(选填“水”或“煤油”)。
质量
天平
加热时间
等于

【拓展】小明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丙所示。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保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共17张PPT)
第十三章 内 能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第2课时 比热容的应用及热量的计算 
练基础
知识点1 比热容的应用
1. (石家庄模拟)下表列出的是一内陆城市和一沿海城市两地某天的气温情况。下列根据气温变化情况作出的判断和对应的依据正确的是 (  )
A. 城市甲是内陆城市,依据是沙石的比热容较大
B. 城市乙是内陆城市,依据是沙石的比热容较大
C. 城市甲是沿海城市,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D. 城市乙是沿海城市,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D
2. (武汉中考)下列事例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 (  )
A.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
B. 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
C. 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
D. 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
B
知识点2 利用Q=cmΔt及变形式进行相关计算
3.(衡水模拟)甲、乙两个金属球的质量之比为4∶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c甲∶c乙等于 (  )
1∶2 B. 9∶4
C. 4∶9 D. 2∶1
B
4. (哈尔滨中考)北方的暖气大多用水作为散热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________。质量为50 kg的水流过暖气,温度下降2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c水=4.2×103 J/(kg·℃)]

4.2×105
5.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某次雷电释放了2.1×109 J的能量,若这些能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质量为________kg的水从0 ℃升高到50 ℃。(c水=4.2×103 J/(kg·℃)]
1×104
6. 给质量为300 g的水加热,水温从20 ℃升高到40 ℃。如果把这些水吸收热量的一半用来给一块质量为500 g的金属块加热,能使金属块的温度从20 ℃升高到80 ℃,则金属块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c水=4.2×103 J/(kg·℃)]
0.42×103 J/(kg·℃)
7. 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2 kg、温度为30 ℃的水,吸收7.56×105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________。(c水=4.2×103 J/(kg·℃)]
易错点 热量的相关计算
70 ℃
8. (跨学科 日常生活)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如图所示,此风向通常 (  )
A. 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 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 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 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D
练提升
9. 有一堆潮湿的泥土,利用实验测得其比热容为1.11×103 J/(kg·℃)。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干泥土的比热容是0.84×103 J/(kg·℃),则这堆潮湿的泥土中水的质量百分比是 (  )
A. 6% B. 8% C. 10% D. 12% 
B
10. (沧州期末)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同时对质量相等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甲和乙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吸热能力方面看,选择甲液体作为冷却剂比乙液体效果好
B. 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乙液体吸收热量较多
C. 甲液体的比热容与乙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1∶2
D. 第5 min时甲的温度高,说明甲吸收的热量更多
B
11.(新题型 图表信息题)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该物体的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3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记录上述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0~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cm(T2-T1)
B. 在t2~t4时间段,该物体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
C. 在t1~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0
D. 该物体在t5~t6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1时间段的比热容
D
12. (邯郸期中)某同学用一种加热器将质量为500 g的某种晶体持续加热,使它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得,AB段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D段的比热容,AB段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该晶体熔化后液态的比热容c=4.2×103 J/(kg·℃)]
练素养
小于
5.25×104
13. (新情境 传统文化)西汉时期,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中。工匠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现将一质量为1.5 kg的金属块加热到420 ℃,然后放在室温为20 ℃的空气中自然冷却。(c金属=0.49×
103 J/(kg·℃),c水=4.2×103 J/(kg·℃)]问:
(1)金属块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2)若把这些热量全部用于给35 ℃、1 kg的水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多少摄氏度?
14.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容器中,使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通过___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小明认为要使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小芳认为要加热相同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选填“小明”“小芳”或“小明和小芳”)的方法。
质量
加热时间
小明和小芳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作为冷却液,选择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较为合理。
(4)若加热过程中无热量损失,已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


2.1×103(共24张PPT)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九年级
初中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1.通过探究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了解转换法的应用。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感受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4.能根据比热容概念,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5.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目标
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我们经常说物体吸热或放热。例如在烧水的时候,水会吸热。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水吸收的热的多少呢
热量
知识点一
加热水的过程就是热传递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1g水温度升高1 ℃时吸收的热量约为4.2 J。
1、热量
如图,两杯质量不同、温度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哪杯水吸收的热量多?
结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0℃→100℃
30℃→100℃
如图,两杯质量相同、初温不同的水都升高到100℃,哪杯水吸收的热量多?
因此,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30℃→100℃
50℃→100℃
吸收的热量除了与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外,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吗?
2、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实验方案:相同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设计:
①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即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
②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③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④怎样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用天平测量。
用温度计测量。
通过比较液体的加热时间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则吸收的热量越多。
液体 质量m(g) 初温t0(℃) 末温t(℃) 升高的温度
(t-t0)/(℃) 加热时间
t(min)

食用油
对应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现象: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食用油多。
实验结论: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
1、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用 “c”表示。
(2)公式:
(3)单位:焦/(千克·摄氏度) J/(kg·℃ )
(4)物理意义:比热容是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
知识点二
例如,c水=4.2×103 J/(kg·℃)。
代表质量为1 kg的水,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1kg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②水的比热容最大;
③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④物质的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
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在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慢。
(1)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的不一样。白天,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
2、比热容的应用
(2)用“早穿棉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一些盆地或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这是为什么?
沙石比热容小,白天在受太阳照射时,温度升高的快,夜晚放热也快,所以昼夜温差大。
(3)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升高相同温度时,吸热多,用水作冷却剂效果好。
(4)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降低相同温度时, 放出的热量多,用热水取暖效果好。
热量的计算
知识点二
1、吸热公式:Q吸=cm(t-t0)或Q吸=cmΔt
2、放热公式:Q放=cm(t0-t)或Q放=cmΔt
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你能计算出0.4 kg的水,温度从20 ℃升高到70 ℃,需要吸收的热量吗?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Q吸:物质吸收的热量 Q放:物质放出的热量
c : 物质的比热容 m:物体的质量
t0:物体原来的温度(初温) t :物体后来的温度(末温)
Δt: 变化的温度 Δt=t-t0或Δt= t0- t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的是( )
A.一杯水倒掉半杯
B.水凝固成冰
C.0 ℃的水变成4 ℃的水
D.将铁块锉成铁球
B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2.(福建中考)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主要是利用水的( )
A.比热容大
B.密度大
C.凝固点低
D.沸点高
A
水的比热容大,吸热多
3.质量是100 g的煤油,吸收了7.2 ×103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50℃,求煤油的初温是多少℃?[c煤油=2.4×103J/(kg· ℃)]课题 第3节 热量 比热容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热量、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通过演示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了解转换法的应用。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感受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4.能根据比热容概念,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5.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热量的计算。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并能利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比热容是热学部分的重要概念,内容抽象,而且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提出物体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出不同物质吸热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从而揭示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利用比热容知识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解释,最后利用公式进行热量的计算。经历实验探究是正确认识比热容的关键。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采用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注重教材语言与生活语言的结合,让学生通俗易懂。
教学准备 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电加热器、水和食用油若干、天平、停表、细线、铝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我们常说物体吸热或放热。例如,在烧水时,水会吸热,我们怎样知道水吸收的热的多少呢?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 热量通过烧水的过程解释热传递。知道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热的多少。强调: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知识点二 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提出问题:(1)两杯质量不同、温度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哪杯水吸收的热量多?30℃→100℃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两杯质量相同、初温不同的水都升高到100℃,哪杯水吸收的热量多? 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外,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吗?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时,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相同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看看这两种物质的吸热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设计:(1)本实验应采取的探究方法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即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2)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3)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4)怎样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答案:(1)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用天平测量。(3)用温度计测量。(4)通过比较液体的加热时间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则吸收的热量越多。演示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温度计示数,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液体质量m/g初温t0/℃末温t/℃升高的温度(t-t0)/℃加热时间t(min)水食用油交流评估:让学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所以物质的种类会影响到物质对热量的吸收。 知识点三 比热容1.构建概念问题:在物理学中,我们怎样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呢?自学:阅读课本P3-4“比热容”部分,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符号、物理意义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总结:(1)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用 “c”表示。(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 J/(kg·℃ )(3)物理意义:比热容是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放热)本领的物理量。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分析数据观察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格,你会发现哪些规律?参考答案: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②水的比热容最大;③物质的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3.学以致用请学生根据比热容知识解释以下现象或应用的原因。(1)白天,海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2)用“早穿棉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一些盆地或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这是为什么?(3)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4)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参考答案:(1)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在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慢。(2)沙石比热容小,白天在受太阳照射时,温度升高的快,夜晚放热也快,所以昼夜温差大。(3)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升高相同温度时,吸热多,用水作冷却剂效果好。(4)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多,用热水取暖效果好。知识点四 热量计算例题: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请计算出0.4 kg的水,温度从20 ℃升高到70 ℃,需要吸收的热量。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程,注意步骤的规范性。总结:(1)吸热公式:Q吸=cm(t-t0)或Q吸=cmΔt放热公式:Q放=cm(t0-t)或Q放=cmΔt(2)审题时注意:温度“升高到”是表示物体的末温,“升高了”是指温度的变化量。学生练习题:解答P6想想议议。三、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节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四、板书设计第1节 热量 比热容一、热量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热的多少。过程量。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结论:三、比热容1.概念: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c水=4.2×103 J/(kg ℃)4.公式:四、热量的计算①吸热: ②放热:
教学设计反思 1.比热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不同,从而建构起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深化理解比热容;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公式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2.比热容的概念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错误,应做易错提醒。3.教学中渗透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值定义法等物理研究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0℃→100℃

30℃→100℃
50℃→100℃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