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荔枝赋并序 课件 (5)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荔枝赋并序 课件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08: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第15课 荔枝赋并序诗海探珠
食荔枝二首(其二)
苏 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原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把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第15课 荔枝赋并序基础自主学案基础自主学案古代用铜管制成的占气候变化的仪器可以用来敬献,祭祀进贡(给人进食)好运六、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门九重兮曷通(宾语“曷”前置)
诸公莫之知(代词“文”作宾语,诸公莫知之)
(2)状语后置
孔翠于斯(介宾短语“于斯后置”)
七、名句默写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望月怀远》)天涯共此时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张九龄(678-740),字____,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寿《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2.资料链接
开元十八年,转任桂州刺史、充岭南道按察使,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因而也时常遭李林甫等人的排挤,其内心自然也有诸多凄苦、不快和无奈,联系众多仁人专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愤慨,他有感而发,写下《荔枝赋并序》,托物言志,排遣胸中的块垒。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文章第一段是小序,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作小序?
【提示】 文章开首第一自然段是“赋”的小序。小序从荔枝的出产地写起,写了荔枝成熟的季节、荔枝的味道,诸公以及魏文帝等人对荔枝的不了解,同时也交代了自己为荔枝写赋的原委。2.“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这句话写荔枝遭遇,目的是什么?
【提示】 此句借荔枝的遭遇暗示了全文的主旨,前三句表面论说的是荔枝,实际是指不得志的仁人志士。后四句由物联想到人,水到渠成,提示了荔枝的象征意义,抒发了仁人志士不得志的苦闷和无奈。3.“闻者欢而竦企,见者讶而惊仡。心恚可以蠲忿,口爽可以忘疾。”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又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荔枝的?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 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人们的听、看、心理等感受来夸张地间接描写荔枝的甘美及价值。听说者企望,见到者惊讶,生气者可消怒,生病者可忘疾,作者把荔枝描写得无与伦比,足以引起读者的向往、喜爱之情,当然是有深意的。寓为仁人志士的高洁品质及其才能。4.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前文有什么关系?
【名师点拨】 最后一段在前文充分描摹展现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荔枝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是作者言志的部分。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托物言志。5.文章从整体上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行文思路?
【名师点拨】 文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为“序”,一为“赋”,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细剖·深析]
[楼主]
“蒂药房而攒萃,皮龙鳞以骈比,肤玉英而含津,色江萍以吐日”和白居易的《荔枝图谱序》中“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一句相似,你觉得哪个更好,请谈出理由。[沙发]
我觉得本文中的更好。因为“药房”“龙鳞”“玉”等喻体更具体形象,而“红缯”“紫绡”“冰雪”仅用颜色来比喻,有色彩感,缺乏形象感。[板凳]
我觉得白居易的好。因为句中运用了“红缯”“紫绡”“冰雪”等喻体,写出了荔枝的外貌和内里的颜色,增添了美感,也使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三楼]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哪个更好,实际上真是不容易分清谁更胜一筹,这正如贾岛的“敲”字好还是“推”字好,两者分别是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形容的,好与不好,只是欣赏者的眼光不一而已,只要我们都能发现其中的美感,获得了审美享受,就是最大的收获。写作素材积累托物言志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把对荔枝的描写与对不被人赏识的士人的同情融为一体。荔枝就像那些高洁之士一样,心怀美玉却不被赏识。如他写道“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即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况且士人未能施展才华,一直没有获得声誉,如果对他没有深入了解,那么他就与荔枝没有区别。于是大力推介荔枝,写作这篇赋。这样看来,文中所写的荔枝,其实就是士子。荔枝的珍奇象征士人的才德,荔枝的情态象征士人的品格,荔枝的“每被销于凡口”象征了士人的被埋没,荔枝的“罕获知于贵躬”象征了士人的不能被掌权者赏识重用的悲哀。荔枝与士子两相映衬,引人同情和感叹。随堂练笔
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某一物象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怀。字数100字左右。1.课内素材开发
《荔枝赋并序》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撷取家乡常见的荔枝入文并对荔枝大加赞叹,称荔枝为果中珍品,认为百果之中没有一种能比得上,甚至比天降甘露还要神奇,作者将怀才不遇的人才比作荔枝,抒发了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与无奈。文中的荔枝就是那些心怀美玉却不被赏识的高洁之士,作者对荔枝的赞美就是对这类人的赞美,作者对荔枝遭遇的同情,也就是对有高洁之志而不得其位的士人的同情。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心灵的选择”“遭遇挫折”“心境与遭遇”“出路”等相关话题和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
关于《洛杉矶之战》的讨论
《洛杉矶之战》是一部反映外星人入侵的影片。影片里是美国大兵拯救了一个阿拉伯家庭,现实里是美国大兵在轰毁无数个利比亚的阿拉伯家庭。当然,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伊拉克、阿富汗轰毁了无数个阿拉伯人的家庭,再多轰几次也没什么区别。
从3月19日以来,美国以及由英法军队组成的多国部队已经向利比亚出动几百架次的飞机轰炸,更发射了100多枚战斧导弹,《洛杉矶之战》里最确切地显示了这种导弹的威力——连外星舰母在它们的强大威力下也会灰飞烟灭。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人应该拥有良知与反战精神,也许,正是这样的良心与反战精神让好莱坞20多年来不再与美国主流政治倾向同流合污,也很少出产直接描述近期战争而张扬美国精神的电影,所以,这部《洛杉矶之战》可以因这个拯救阿垃伯人的情节被称为对美国现实战争的反讽,而该被更多的人关注。[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什么是正义”“英雄的概念”“和平”等相关话题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