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荔枝赋并序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荔枝赋并序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08:22:51

文档简介

15. 荔枝赋并序 学案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内容赏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
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有条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1.字音辨识
厥有(jué)  擢本(zhuó)   绀理(ɡàn)
缃枝(xiānɡ) 霮(dàn duì) 棼纟丽 (fén lí)
沮洳(jù rù) 崄巇(xián xī) 苾苾(bì)
明珰(dānɡ) 惊仡(yì) 蠲忿(juān)
醴露(lǐ) 燠煜(yù yù) 烦愦(kuì)
体忲(tài) 玳筵(dài) 绮缋(qǐ huì)
五峤(qiáo)
2.一词多义
(1)裔
(2)实
(3)就
(4)信
(5)幸
(6)及
(7)之
(8)以
(9)于
3.词类活用
(1)夫物以不知而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
(2)陋下泽之沮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陋,瞧不起)
(3)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盛,使……甘美)
(4)未玉齿而殆销(名词用作动词,用牙齿咬)
(5)此甘滋之不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一样)
(6)沉美李而莫取,浮甘瓜而自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沉水,使……浮水漂走)
(7)何斯美之独远(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东西)
4.古今异义
(1)因道扬其实
古义:它的实际情况。
今义:连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但甘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
今义:连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蒂药房而攒萃
古义:芍药的子房。
今义:供拿药之地。
5.文言句式
(1)亦古人之深疾(判断句,无明显判断标志)
译文:也是古人的一大过错。
(2)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宾语前置)
译文:诸位没有人知道它,当然不肯相信了。
(3)虽受气于震方(状语后置)
译文:虽然是受东方之气。
(4)果之美者(定语后置)
译文:美味的果实。
(5)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被动句)
译文: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被怀疑。
(6)何侧生之见疵(被动句)
译文:为何荔枝生于侧枝被指责?
(7)柿可称乎梁侯,梨何幸乎张公(被动句)
译文:柿子何以被梁侯欣赏,梨子何以被张公赏识?
开元名相,一代文宗——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代有名的贤相,“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袭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代表作有诗《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等,有文《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二十卷。
开元十八年,作者转任桂州刺史、充岭南道按察使,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因而也时常遭李林甫等人的排挤,其内心自然也有诸多凄苦、不快和无奈,联想到众多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愤慨,他于此时有感而发,写下《荔枝赋并序》,托物言志,借物抒发心中的块垒。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如《伶官传序》、《〈指南录〉后序》等。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扬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

1.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
2.本文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前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最后一段在前文的充分描摹展现了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它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为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也是作者言志的部分。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借物写志。
3.文章描写了荔枝的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点
示例
姿态优美
紫纹绀理,黛叶缃枝,蓊郁而霮,环合而棼。如盖之张,如帷之垂,云烟沃若,孔翠于斯。
品位高洁
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
微文妙质
不丰其华,但甘其实。
甘美无比
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远不可险
山五峤兮白云,江千里兮清枫,何斯美之独远?
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甚环诡,味特甘滋   环诡:珍贵奇异
B.弱年迁累,经于南海 迁累:多次贬官
C.远不可验,终然永屈 终然:最终
D.傍荫亩而抱规 抱规:环绕成圆形
【解析】 迁累:连续升官。
【答案】 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每至季夏,其实乃熟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以为甘旨之极也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C.①下合围以擢本
②又试之以鸣
D.①果之美者,厥有荔枝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解析】 A项,“乃”,①副词,才;②介词,在。B项,“之”,①助词,无实义;②动词,到。C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用。D项,“者”,都表停顿。
【答案】 D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前在中书省的时候,曾经大力赞美荔枝,由于当时没有人知道荔枝,所以没有人相信荔枝的甘美。
B.作者认为魏文帝将葡萄、龙眼跟荔枝相比,是由于盛产荔枝的南方与盛产葡萄的西方之间不通往来造成的。
C.荔枝生长在偏远的南方,接受天地日月的精华,历经寒暑才长成大树,既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
D.作者由荔枝联想到一直没有获得声誉、未能施展才华、没有人推荐的人士,于是写这篇文章告诉他们要像荔枝一样。
【解析】 “写这篇文章告诉他们要像荔枝一样”一句,理解错误,作者托物言志,为没有施展才华机会的士人鸣不平。
【答案】 D
4.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
名师讲坛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的断句关键在于“两要”:一要注重积累词义、语法、音韵以及古代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二要多读古书,多掌握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句读练习。具体点说,可以尝试以下四种方法:
1.借助虚词断句法
古人遣词造句习惯于用虚词表示停顿或语气,有些虚词实际上起到了某种标点的作用。留心这些虚词的位置和用法,也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参考。例如常见的句首虚词有:夫、盖、其、唯、盍、凡、窃、敬、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有: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常见的句末语助词有:者、也、矣、乎、哉、焉、耶、耳(尔)、欤(与)、兮、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2.借助对话、引文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曰”、“云”、“言”等,是表示人物的对话和引文的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全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分别是谁,明辨句读。例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3.依据文体特点断句法
文言文的骈体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断句时,在韵脚处断开,然后依对仗、字数等特点逐句断开;韵文有严格的字数、句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可按其格律断开。叙事性文章可先将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先整体断开,然后再依据其句意把握特点,斟酌断句。议论文应找到论点、论据,先划分开,再按其语言句式加以揣摩断句。
4.巧用句子成分关系断句法
在文言文中,动宾结构、介词结构、兼语结构、定语、状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能用标点断开。连动式谓语之间如果没有“而”字连接,中间一般应加逗号,如果有“而”字连接,中间就不能用逗号隔开。总之,文言文句子各种成分之间关系较密切,一般不宜断开,只有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中间才用逗号。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第11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彼前志之或妄,何侧生之见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每相顾闲议/欲为赋述/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
(2)①诸位没有人知道它,当然不肯相信了。
②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被怀疑。
③那些以前的记载有的是错的,为何荔枝生于侧枝而被指责?
托物言志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把对荔枝的描写与对不被人赏识的士人的同情融为一体。荔枝就像那些高洁之士一样,心怀美玉却不被赏识。如他写道“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即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况且士人未能施展才华,一直没有获得声誉,如果对他没有深入了解,那么他就与荔枝没有区别。于是大力推介荔枝,写作这篇赋。这样看来,文中所写的荔枝,其实就是士子。荔枝的珍奇象征士人的才德,荔枝的情态象征士人的品格,荔枝的“每被销于凡口”象征了士人的被埋没,荔枝的“罕获知于贵躬”象征了士人的不能被掌权者赏识重用的悲哀。荔枝与士子两相映衬,引人同情和感叹。
定义: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作用: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与“志向”,“物”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某一物象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怀。(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浪;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不听谏言终酿祸
张九龄是一位很有识人之名的宰相,无论善恶忠奸,他都能够一眼洞穿,他是最早断言安禄山今后必反的人。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安禄山任“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这一年,他出兵讨伐契丹叛者,因为轻敌冒进,结果大败而归,损兵八万之众。按照当时的军法,安禄山罪当斩首。安禄山被押解到长安去,张九龄一见到安禄山,当即断言:“此人一脸反相,今后必反,杀之以绝后患。”可惜,唐玄宗有眼无珠舍不得杀掉安禄山。安禄山在当时成了争议最大的人物,皇帝力保他,宰相力杀他。无论张九龄怎样据理力争,无奈唐玄宗就是不听,结果使安禄山保住了这条“小命”,从此也为大唐埋下了祸根,如日中天的唐王朝也最终葬送在安禄山的手里。后来安禄山果然造反,唐玄宗李隆基也被迫逃到四川成都避难,这时候他才想到了张九龄当时说过的话,真是追悔莫及,于是特地派遣使者去张九龄的墓前祭奠,以表示悔意。
【应用角度】 “知人善任”、“有远见”、“短视与远见”等。
八旬老人演绎禾城美丽爱情
“有一种爱情叫相濡以沫,真心敬佩83岁的屠师傅!14年的坚持,换来瘫痪妻子朗朗笑声!”几天前,这样一条微博出现在网上。
当大家还在探讨争论爱情是什么的时候,83岁的老人14年来不离不弃,用心照顾瘫痪的妻子,演绎了一段禾城美丽爱情,并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1999年,屠国华老人的妻子因突发脑梗住院,之后丧失了部分脑功能,导致下半身失去知觉。这次意外,把他们夫妻俩无情地分隔在了两个世界。但屠国华老人在伤心之余,没有放弃自己的真爱。“(我)不能放弃她,奇迹会发生的,她会和正常人一样。” 屠国华14年来一直细心地照料妻子,喂她吃饭,帮她按摩,端屎端尿,演绎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媒评文摘】 1.没有华丽的浪漫,没有海誓山盟,唯有朴实无华的真爱,屠国华老人用14年的坚守让我们看到爱情、相信爱情,这是一辈子的承诺。
——《南湖晚报》
2.爱是一种责任,老人对责任的担当体现了爱情的力量!爱,总是充满人间。
——中国嘉兴网
张九龄:宰相诗人传风度
唐代无双士,南天第一人
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坐落在桂山律水之间。据《广东通志》载,张九龄的故居就在这个祥云霭霭的地方。
隘子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沟。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不能忽视的名相名将:唐朝宰相张九龄和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的张发奎。
在当地村干部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座破旧的土坯房,房屋门前有个池塘,池塘旁竖着两块半人高的桅杆石。据说张九龄的曾祖父在韶关曲江做官,而张九龄的父亲则来到始兴置立田产以耕为业。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在张九龄故居不远处的旗岗寨山麓有一个张文献公祠。走近祠堂,“唐代无双士,南天第一人”的字样就映入眼帘,让这座并不十分起眼的祠堂增辉不少。祠堂正殿供奉的张文献公塑像风仪秀整,让人不由想到后人对张九龄的评语——风度蕴藉。
据介绍,这座祠堂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0月11日。由位于桂山冈左上方山麓的老祠迁来。民国三十二年冬修缮后,张九龄祖父张君政的41世孙张发奎于次年2月14日张九龄诞辰日,出席了每年一度的“祭相”礼仪。
隘子镇镇长汤爱亮说,当地还有一种米粉叫做“宰相粉”,相传是张九龄母亲给张九龄夜读时做的夜宵。这种米粉的特别之处是久煮不烂。现在,宰相粉已经成了当地一个畅销品牌。此外,始兴县也在积极招商引资,希望把本地的生态资源和浓郁的人文资源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文化生态的旅游品牌。
坦坦方五轨,阗阗走四通
自古以来,位于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的梅关古道就是中原和岭南经贸往来的交通要道。梅关所处的梅岭为大庾岭南麓山岭,因为秦代设关于此,故有梅关一称。
唐开元四年(716年),时任左拾遗内供奉的张九龄因为与当时的宰相姚崇意见不合,由长安称病南归,返故里孝养其母。南归时张九龄途经大庾岭,见古道年久失修,险峻难行。而唐代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的古道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已不相适应了。于是张九龄向唐玄宗献状请开“大庾岭新路”,改善南北交通,以充分利用岭南的“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达到“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的目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遂下诏命张九龄主持开凿之举。张九龄奉诏后行动很快,“农闲动工,不须一季”便开凿了一条长约20余丈、宽3丈,可两马车并行的大山路,使梅关古道成为“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大道。
一到梅岭,刚下车就能感觉此地气温比城区内要低。据记载,张九龄开凿大庾岭新路后,历代多有修葺,我们现在行走的古道是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南雄知府郑述征集民工,用鹅卵石、花岗片石铺砌而成的。当时郑述铺砌岭道九十余里,并在道旁补植松、梅。
景区管理人员告诉我们,由于科学种植,这里的梅花花期比较长,所以现在已含苞待放。在古代,岭梅怒放之时,许多诗人墨客便前来踏雪寻梅,留下了许多咏梅佳句。文豪苏东坡就留下千古诗篇:“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梅关古道向南北两边蜿蜒延伸,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江。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实际上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历史上不少中原仕宦、望族经此道迁入岭南,灿烂的中原文化也由此道传入南粤。
今天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其先祖大多是经梅关古道南迁的。
【精要赏析】 张九龄因为长期生活在外,在故乡的痕迹本来就不多,如今遗迹更是所剩无几。在这片报道里,我们看到,当地的干部和群众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遗迹,并试图把张九龄文化和山区丰厚的生态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致力打造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但是限于山区的经济现状,大手笔开发张九龄文化资源遭遇瓶颈。历史文化资源是无价之宝,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停留在保护阶段的历史遗迹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也只有这样,张九龄的风度和英名才不会被世人淡忘,其文化遗产才会真正福泽后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环诡(ɡuǐ)      西掖(yì)
迁累(lěi) 惊仡(yì)
B.大谬(muì) 暇日(xiá)
绀理(ɡān) 蠲忿(shú)
C.黛叶(dài) 蓊郁(wēnɡ)
沮洳(jù) 绮缋(ɡuì)
D.攒萃(cuán) 骈比(pián)
冏然(jiǒnɡ) 嘉宾(jiā)
【解析】 A项,“掖”应读“yè”;B项,“谬”应读“miù”,“绀”应读“ɡàn”,“蠲”应读“juān”;C项,“蓊”应读“wěnɡ”,“缋”应读“huì”。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  卒卒:勿促
B.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道扬:彰显,表彰
C.乃作酸于此裔 作酸:变作酸味
D.下合围以擢本 合围:双手合抱
【解析】 作酸:植物生长。
【答案】 C
3.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固未之信
A.虽受气于震方
B.何侧生之见疵
C.诸公莫之知
D.果之美者
【解析】 例句和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
B.蒂药房而攒萃
C.每至季夏,其实乃熟
D.蓊郁而霮
【解析】 A项,古义:它的实际情况;今义:连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B项,古义:芍药的子房;今义:出售药品的商店,或医院诊所里供应药物的部门。C项,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连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尔其勾芒在辰,凯风入律,肇允含滋,芬敷谧溢,绿穗靡靡,青英苾苾,不丰其华,但甘其实。如有意乎敦本,故微文而妙质。蒂药房而攒萃,皮龙鳞以骈比,肤玉英而含津,色江萍以吐日。朱苞剖,明珰出,冏然数寸,犹不可匹。未玉齿而殆销,虽琼浆而可轶。彼众味之有五,此甘滋之不一。伊醇淑之无准,非精言之能悉。闻者欢而竦企,见者讶而惊仡。心恚可以蠲忿,口爽可以忘疾。且欲神于醴露,何比数之湘橘?援蒲桃之见拟,亦古人之深疾。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肇允含滋     肇:开始
B.如有意乎敦本 本:根本
C.此甘滋之不一 滋:水分
D.非精言之能悉 精:美丽
【解析】 滋:甘甜。
【答案】 C
6.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肤玉英而含津
B.未玉齿而殆销
C.故微文而妙质
D.而与荔枝齐名
【解析】 A项,表修饰,连词;B项,C项,D项,均表转折,连词。
【答案】 A
7.下面的句子分为四组,完全属于赞美荔枝甘美的一组是(  )
①芬敷谧溢 ②微文而妙质 ③肤玉英而含津 ④虽琼浆而可轶 ⑤此甘滋之不一 ⑥口爽可以忘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解析】 ①写花香,②写木质,③写荔枝内膜,均不合题意。④⑤⑥都赞美了荔枝的甘美,符合题意。
【答案】 B
8.下面对本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荔枝在春天开花、结果、成熟。
B.文段详细地描写了荔枝果的外形、内膜、果肉,运用的是由外到内的顺序,很有层次性。
C.文段在正面描写荔枝甘美的基础上,又用人们对荔枝的态度来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D.作者盛赞荔枝是为了托物言志,以荔枝之甘美比仁人志士之才德,抒发仁人志士连遭贬谪、正义不能伸张的苦闷和无奈。
【解析】 结合原文内容,B、C、D三项均可找到根据,A项分析有误,荔枝的果实成熟在夏季。
【答案】 A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严祺先文集序
归 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 ①浼(měi):玷污。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解析】 拔:突出,超出。
【答案】 B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 C项,代词,他的,作定语;A项,代词,那,那个;B项,代词,他,作宾语;D项,语气词,一定,不要。
【答案】 C
★11.[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4题第(1)小题]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解析】 本题一是要抓住虚词“故”,因为虚词“故”在文言文中经常放在句首;二是要注意倒装句式,“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实为“人之笑为迂者多”。
【答案】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余亦迂甚矣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韩文公的文章,振兴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他的俗气才行。
(3)那么我也迂腐的厉害啊!
【参考译文】
韩文公的文章,振兴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他的诗歌也是怪异奇特,独自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但是朱熹(考亭先生)曾经批评他的诗文俗气,认为他的《上宰相书》和《读书城南诗》就是这种情况。(他)不正是借此来急切的谋求仕进、志在财利俸禄吗?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他的俗气才行。现在天下文人很多,身处偏僻乡野,却(试图)在高官权贵那里通报自己的姓名,并且早晨写篇文章,傍晚的时候就刊印出来,经常结集成鸿篇巨制,在拜谒达官贵人和结交知名人士时,就拿它来作为见面的礼物。像这样,文章即使不错,也显得很俗。我读严祺先先生的文章,深深的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出世俗之人。无锡自从顾端文(顾宪成)、高忠宪(高攀龙)两位先生在东林讲学,远远的继承古圣绝学,圣人流传下来的风尚不曾远离。严先生出生在这个地方,诵读诗书,蒙受教化,信奉儒学,在儒家经典研究方面很精通。平日看重名节,行止谨慎。看待社会的功名利禄就好像将要玷污了他。心有感触愤懑填塞其中,就事而发感慨,所以他的文章行文的主旨(思想),大多是被世人耻笑为不合时宜的。韩愈曾说:“他人取笑我,我心中把它当作一种喜悦。”人们笑韩愈,只是因为他(文章的)言辞被流俗取笑,仍然还算是杰出的一代儒家领袖;如果是文章的主旨(思想)被流俗取笑,不又是比古人(韩愈之类)更超出一层了吗!即使这样,假如韩愈处在当今之世,他行文的主旨(思想)也应当像严先生这样不合时宜,一定不至于写出《上宰相书》和《读书城南诗》这样的诗文,而被名儒大家所嘲笑。严先生的文章,我所见到的只有几十篇,论理叙事,语言明快晓畅而思想严峻犀利,一个恭谨温顺的读书人却能以文笔杀人,其文章言辞的精巧犀利可见一斑。但我认为,文辞的精巧,现在世上那些不免于俗气的文人,也有的能做到这一点;严先生之所以卓尔不群而超出一般的俗人,是在于他文章的命意立论,被世俗之人所共同讥笑为不合时宜。世人都讥笑他不合时宜,只我不这样认为,且(对他)欣赏感叹,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了啊!
四、语言表达
13.厦门市会展中心东北侧的靠海广场上有一座关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的大型石雕,雕塑作品上镌刻着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不少人对“生”字提出质疑,说“生”应该是上升的“升”。专家告诉他们,这个“生”字不能改成大家熟悉的上升的“升”字。请你从专家的角度,对市民进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句话完整的解释应该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就像是从海面上生长出来的一样。作者明是写景,实则抒情,抒发的是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生活的“生”字说明海月一体,而上升的“升”字只能说明动作,用生活的“生”来得更加传神。
14.下图是2013年天津东亚运动会会徽,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其画面构成及其寓意。(不少于100字)
【注】 图案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蓝、绿、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会徽以“津”字拼音的声母“j”为基本元素展开设计,构成象征海河浪花和运动场跑道的创意图形,并与祥云图案同构,反衬出飞腾向上的“吉祥鸟”的形象,形成具有动感、充满韵味、体现运动会主旨精神的标志图形,会徽的红、绿、蓝三色,代表着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以及他们的体育精神和美好愿望。
课件80张PPT。15 荔枝赋并序它的实际情况。 它的果实。 芍药的子房。 也是古人的一大过错。 诸位没有人知道它,当然不肯相信了。 虽然是受东方之气。 美味的果实。 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被怀疑。 为何荔枝生于侧枝被指责? 柿子何以被梁侯欣赏,梨子何以被张公赏识? 课时作业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