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杜牧《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荔枝赋并序张九龄 张九龄生平贡献 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在位期间,张九龄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作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坐落在韶关市曲江园的张九龄石雕像。张九龄(张曲江)被唐玄宗誉为“曲江风度”。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谬 miù 禀 bǐng 裔 yì
厥 jué 爰 yuán 棼 fén
纚 lì 恶 wù 肇 zhào
谧 mì 靡 mǐ 攒 cuán
竦 sǒng 醴 lǐ 燠 yù
煜 yù 愦 kuì 玳 dài
曷 hé 嶠 qiáo 擢 zhuó 第一段重点词句:
其实:它的果实 固:通“故”
信:相信 斯:这
蒲桃:通“葡萄” 方:方位,地域 就:完成 轻:形活动“轻视”
效:施展 因:于是
诸公莫之知:宾语前置,“诸公莫知之”.
而固未之信:宾语前置,“而固未信之” 译文:南海郡出产荔枝,每年到季夏,它的果实就成熟了,它形状奇异,味道特别甘甜而又有水分,百果之中没有一种能比得上。我以前在中书省的时候,曾经大力赞美荔枝,诸公没有人知道,当然不肯相信了。唯有彭城刘侯,年轻时多次调任官职,路过南海,一听到我的话语,非常欢喜,发出感叹,认为它是水果中的极品。又说,龙眼不过是平常的果实,却与荔枝齐名,魏文帝曹丕曾将葡萄、龙眼跟荔枝进行比较,其实那时(盛产荔枝的)南方与(盛产葡萄的)西域之间不通往来,是传闻所致的谬误。常常闲谈议论(荔枝),想写一篇赋来加以描述,但是政务繁忙,这一想法没有实现。等到治理岭南的闲暇,抓紧时间写这篇赋文,事物因为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况且士人未能施展才华,一直没有获得声誉,如果对他没有深入了解,那么他就与荔枝没有区别。于是大力推介荔枝,写作这篇赋。问题1、本段为“序”的部分,意在表明写作此赋的缘由,并简单概括了赋的基本内容。那么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第二段重点词句:
厥:就 乃:竟,竟然
匪:通“非” 卑:低下
妄:错误
孔翠于斯:介词结构后置“于斯孔翠”。
果之美者:定语后置“美果之者”。
果实中的美者,就是荔枝。虽然是受东方之气,实际得南方的精华。生长于偏远地区,只是为向着阳光顺应自然。承蒙安逸平和的传播,经历冬寒夏暑而不凋零。下方主干粗大可合围而挺拔,上方树阴浓密可遮田亩而浑圆。紫色的纹路中透出深红,青黛的叶子生在浅黄的树枝,蓊郁葱茏又如繁露鲜润,盘绕重叠而又缠绕飞扬,就像车盖铺张开来,就像帷幔漂浮开去,云霞烟雾升腾,仿佛孔雀与翠鸟栖息在这里。有灵气的树根盘踞的地方,不高也不低,既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那些以前的记载有的是错的,为何指责荔枝生于侧枝?这一段是写荔枝树的生长环境和寒暑不凋的生活习性,以及荔枝树枝干的粗壮,枝叶之繁茂,树形之美丽。第三段重点词句:
肇:开始 丰:形活使动“使---丰盛”
华:通“花” 甘:形活使动“使-甘美”
骈:并列 匹:比
拟:比拟 玉齿:名活动“用玉齿咬”
一:数做形容词“一样” 农历三月,木神来临,南风吹送,水气开始升蒸,馨香溢发,绿色的花穗一串串,浓郁的花香一阵阵,不使它的花丰盛,只让它的果实甘美。就像有意培育敦厚的根本,所以没有文采而有奇妙的品质。蒂部像芍药的子房一样聚集,外皮像龙鳞一样紧密排列,内膜像润洁的玉一样含着水分,果肉像向阳盛开的江萍花朵。红色的皮苞打开,明玉一般的果肉现出,亮晶晶地大小盈寸,这样仍难比拟。尚未沾上牙齿仿佛就要销溶,即使是琼浆玉液它也超过了它们的味道。世间味道有五种,它的甘甜与众不同,它的甘美无与伦比,不是精美的语言能够说尽的。听到的人欢喜而企望,见到的人惊讶而扬头。心里愤怒的人可得到平息,口里的爽味可忘却疾病。甚到比天降甘露还要神奇,怎能与湘橘相提并论呢?用葡萄来作比拟的,也是古人的一大过错。这一段是写什么的?写荔枝的种种奇异珍贵之处。
生长的季节、荔枝花穗花香、荔枝的果实。第四五段重点词句:
缋:通“绘”,华丽,有色泽.
信:确实
沉:形容词做使动“使---沉”
浮:形容词做使动“使---浮”
羞:形容词做动
曷:通疑问代词“何”,“怎么” 如果是厅堂门窗大开,嘉宾好友会集,时节炎热,客人中有烦躁不安的,然而只要这种果实在场,便使人无不心情舒畅而身体安泰。荔枝确实是雕刻精美的杯盘中的仙液,是华美宴席上的珍品。有人吃了一百多颗荔枝,更能补益元气,调理内脏,所以不会对这甘美有满足之时,即使是不贪婪之人也一直会喜欢它,将美味的李子沉水而不取食,让甘美的甜瓜流走,荔枝哪里只是在一座山上荣耀,它是四时果品中最珍贵的。第四段是写什么内容的? 该段紧承上文继续写荔枝的甘甜美味。荔枝是华美宴席上不可替代的珍品;美味远远胜过甘瓜和甜李;有益气治内之功效;为四时果品之最。 它的高贵可以敬献于宗庙,它的珍奇可以进贡给王公。十里长亭它难 以逾越,九重宫门它怎能开通?山有五岭高入白云,江有千里岸生清枫,为什么这么美好的生物却生长偏过之地?嗟叹你的命运太不顺利。总是在凡夫的口舌中销溶,极少有贵人相知。柿子可得到梁侯称赞,梨子有幸被张公赏识,也是因各人机遇的不同,谁能说得清其中的奥秘呢。最后一段是什么内容?和前文什么关系? 在前文的充分描摹展现了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它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是作者言志的部分。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体物写志。小结:
文章两大部分,一为“序”,一为“赋”,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