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08:44:09

文档简介

16.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学案
学会赏识
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价值相对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赏读: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
 赏读:志向小的人容易得到满足,容易满足之后就没有继续奋进的动力。说明一个人要志向远大,方能有巨大的成就。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赏读: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
 赏读:如果你有志气,有理想,能成功不在年龄大小;而没有志气,没有理想,年龄再大也是白活。
作者视窗
大唐诗仙李白
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是一个让时代因其而幸运的人。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李白的时代无论怎样简化,这个人都将以一种最基本的元素的形态被保留下来,最终成为时代的标志。李白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着一个汉语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个人是一个用母语写作,最后又超越了母语的人。盛唐已经风流云散,而李白却在时代的灰烬中,以诗歌打造的金身岿然屹立,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特殊景观。李白是星光灿烂的大唐夜空中一颗另类的星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李杜”。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写作背景
置酒群芳,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一大乐事。春风习习,百芳争艳,此情焉能不伸;及至秉烛夜游,可谓率性而为,雅怀至极。及至此时,“谪仙人”自然诗心大作,胸襟大开。此文即是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基础梳理
1.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序”通“叙”,叙说。
2.解释词语
(1)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
(2)百代之过客也____________
(3)古人秉烛夜游____________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
答案 (1)客舍,旅馆;(2)过往的客人;(3)执;(4)风景。
3.古今异义
(1)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群季俊秀
古义:           今义:        
答案 (1)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
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2)季: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4.词类活用
(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2)幽赏未已: 
答案 (1)动词作名词,诗歌 。(2)形容词作名词,幽美的景色。
5.文言句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阳春召我以烟景: 
(3)会桃花之芳园: 
答案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 (3)省略句
6.文白对照

















文本助读
本文抒写了作者与堂弟们春夜宴饮于桃花盛开的园林,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是一篇像诗一样优美的抒情小品,文中虽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结构图示
春夜宴诸众 弟桃李园序夜
重点突破
一、李白的这篇散文小品,多用典故。请分析本文的典故和思想性的联系。
提示 这些典故是和这篇文章的思想性紧密联系的。开头以庄子的“浮生若梦”引出夜宴,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当时政治黑暗,他怀有“安黎元”“济苍生”的壮志,却到处碰壁,无法实现,只好“举杯销愁愁更愁”,所以要及时行乐,热爱人生。中间部分“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可见夜宴的人物是一些高雅的文人。最后用晋代石崇的金谷园内宴饮不能赋诗而罚酒的典故,展现作者与堂弟们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展现作者开朗乐观的性格。这些典故对作品是有利无弊的。
二、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提示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三、本文抒写了作者与堂弟们春夜宴饮于桃花盛开的园林,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看似思想境界不高,你是怎么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的?
提示 文章开头以“浮生若梦”等句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却有其社会原因。况且,开头一段,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诵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却能于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技法赏析
一、谪仙人特有的别样情怀。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带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就是李白这独特的人,才是产生这篇不同于历史上众多同类文章的根本原因!
二、诗意优美的语句。
本文仅一百一十九字。却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无句不美,无语不丽。突出的修辞手法有对偶,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读起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另外作者还善用比喻、拟人、用典、反问等修辞手法,无处不自然,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三、精巧紧凑的结构。
这篇序文以“浮生若梦”起始,引出宴游之乐赋诗抒怀,而以“金谷罚酒”作结。结构紧凑精巧,颇具艺术魅力。
写作迁移
角度 笑对人生
题目: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请以“笑对人生”为题写一段文字。
示例 笑对人生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将挫折作为对自己的激励,每天都保持乐观。总之,笑对人生,这样就终能获得成功。
爱情失意,与亲人决裂,又被重疾折磨得两耳失聪的贝多芬在即将被无边的黑暗吞噬年轻生命时骤然叩响了命运大门,大声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人生危难面前,贝多芬选择了坦然。20岁忽然残疾了双腿的史铁生,在看穿了死亡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之后,又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用写作将自己从死亡的召唤中挣扎出来,升华了自己的生命。面对人生苦难,史铁生选择了坚强。危难锻造了我们懦弱的本性,洗尽了我们颓废的色彩,铸就了我们直面危难的刚毅品质。
笑对人生是一种生命的成熟,是一种人格的魅力。笑着,去面对生活。不要埋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压力,也不必抱怨前进的路途上有太多的曲折,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5分)
A.假(jiǎ)借   暑假(jià)   假(jiǎ)公济私
B.琼筵(yán) 逆旅(lǔ) 秉(bǐng)烛而学
C.羽觞(shāng) 斛(jiáo)斗 觳(hú)觫惶恐
D.数(shǔ)目 数(shù)落 数(shuò)见不鲜
答案 A
解析 B项旅lǚ。C项斛hú。D项数shù目。数shǔ落。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大自然
B.万物之逆旅也 逆旅:客舍
C.开琼筵以坐花 琼筵:琼浆玉液
D.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阳春:和煦的春光
答案 C
解析 琼筵:华美的宴席。
3.与“大块假我以文章”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5分)
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B
解析 例句与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5分)
例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答案 B
解析 B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其他为动词活用为名词。
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课内语段,完成5~8题。(20分,每小题5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5.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秉烛夜游    秉:持,拿
B.良有以也 良:确实
C.序天伦之乐事 天伦:万物天然的道理
D.飞羽觞而醉月 羽觞:酒器,形如鸟雀
答案 C
解析 天伦: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
B.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C.大块假我以文章 开琼筵以坐花
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会桃花之芳园
答案 D
解析 D项都是助词“的”。A项发语词/第三人称代词。B项得到/是。C项把/来。
7.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组是(  )
①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③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答案 D
解析 全文仅②句流露出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其他内容均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序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C.诗人以主要笔墨写景,结合叙事、抒情,从而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
D.文中用了不少典故,但读来顺畅,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 C
解析 C项“主要笔墨写景”错,主要内容是“夜宴桃花园”。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20分)
与韩荆州书
李 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①,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③,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④?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⑤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⑥幸惟下流⑦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 ①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②畴曩(chóu nǎng):往日。③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④谟猷(yóu尤):谋画,谋略。⑤刍荛(chú ráo):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⑥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⑦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遍干诸侯         干:求取
B.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允许
C.而愿委身国士 委:托付
D.惟君侯图之 图:考虑
答案 B
解析 许:赞许。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岂不以有周公之风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昔王子师为豫州 皆不得为真愚
D.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 B
解析 B项两个“以”均为因为。A项表修饰/表转折。C项动词,担任/动词,是,表判断。D项介词,表动作方向,向或到/表被动。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引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主要目的是赞美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答案 C
解析 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赏识的强烈意愿。
12.断句与翻译。(11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3分)
若 赐 观 刍 荛 请 给 纸 墨 兼 之 书 人 然 后 退 扫 闲 轩 缮 写 呈 上 庶 青 萍、结 绿 长 价 于 薛、卞 之 门 幸 惟 下 流 大 开 奖 饰 惟 君 侯 图 之。
答案 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译文: 
②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译文: 
答案 ①希望您不因来者富贵而骄纵他们,不因来者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②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这些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
参考译文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希望您不因来者富贵而骄纵他们,不因来者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动昂扬、气概凌云呢?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作冀州刺史,选拔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这都是前代人所称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这些人),有的因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赏识。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如逢紧急艰难有用我之处,我当献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我的谋略策划,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请您加以考虑。
课件24张PPT。第四单元哲思品悟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学会赏识
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
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价值相对的公正认可。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佳句咀华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赏读: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了。
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
赏读:志向小的人容易得到满足,容易满足之后就没有继续奋进的动力。说明一个人要志向远大,方能有巨大的成就。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赏读: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
赏读:如果你有志气,有理想,能成功不在年龄大小;而没有志气,没有理想,年龄再大也是白活。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者视窗
大唐诗仙李白
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是一个让时代因其而幸运的人。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李白的时代无论怎样简化,这个人都将以一种最基本的元素的形态被保留下来,最终成为时代的标志。李白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着一个汉语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个人是一个用母语写作,最后又超越了母语的人。盛唐已经风流云散,而李白却在时代的灰烬中,以诗歌打造的金身岿然屹立,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特殊景观。李白是星光灿烂的大唐夜空中一颗另类的星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李杜”。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写作背景
置酒群芳,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一大乐事。春风习习,百芳争艳,此情焉能不伸;及至秉烛夜游,可谓率性而为,雅怀至极。及至此时,“谪仙人”自然诗心大作,胸襟大开。此文即是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基础梳理
1.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序”通“叙”,叙说。2.解释词语
(1)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
(2)百代之过客也____________
(3)古人秉烛夜游____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客舍,旅馆过往的客人执风景3.古今异义
(1)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群季俊秀
古义:
今义: 大自然大的块头错杂的色彩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弟弟季节4.词类活用
(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2)幽赏未已: 动词作名词,诗歌。形容词作名词,幽美的景色。5.文言句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阳春召我以烟景:
(3)会桃花之芳园: 判断句状语后置省略句文本助读 本文抒写了作者与堂弟们春夜宴饮于桃花盛开的园林,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是一篇像诗一样优美的抒情小品,文中虽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结构图示一、李白的这篇散文小品,多用典故。请分析本文的典故和思想性的联系。
提示 这些典故是和这篇文章的思想性紧密联系的。开头以庄子的“浮生若梦”引出夜宴,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当时政治黑暗,他怀有“安黎元”“济苍生”的壮志,却到处碰壁,无法实现,只好“举杯销愁愁更愁”,所以要及时行乐,热爱人生。中间部分“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可见夜宴的人物是一些高雅的文人。最后用晋代石崇的金谷园内宴饮不能赋诗而罚酒的典故,展现作者与堂弟们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展现作者开朗乐观的性格。这些典故对作品是有利无弊的。重点突破二、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提示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三、本文抒写了作者与堂弟们春夜宴饮于桃花盛开的园林,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看似思想境界不高,你是怎么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的?
提示 文章开头以“浮生若梦”等句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却有其社会原因。况且,开头一段,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诵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却能于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技法赏析
一、谪仙人特有的别样情怀。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带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就是李白这独特的人,才是产生这篇不同于历史上众多同类文章的根本原因!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二、诗意优美的语句。
本文仅一百一十九字。却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无句不美,无语不丽。突出的修辞手法有对偶,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读起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另外作者还善用比喻、拟人、用典、反问等修辞手法,无处不自然,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三、精巧紧凑的结构。
这篇序文以“浮生若梦”起始,引出宴游之乐赋诗抒怀,而以“金谷罚酒”作结。结构紧凑精巧,颇具艺术魅力。写作迁移
角度  笑对人生
题目: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请以“笑对人生”为题写一段文字。
示例   笑对人生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将挫折作为对自己的激励,每天都保持乐观。总之,笑对人生,这样就终能获得成功。 爱情失意,与亲人决裂,又被重疾折磨得两耳失聪的贝多芬在即将被无边的黑暗吞噬年轻生命时骤然叩响了命运大门,大声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人生危难面前,贝多芬选择了坦然。20岁忽然残疾了双腿的史铁生,在看穿了死亡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之后,又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用写作将自己从死亡的召唤中挣扎出来,升华了自己的生命。面对人生苦难,史铁生选择了坚强。危难锻造了我们懦弱的本性,洗尽了我们颓废的色彩,铸就了我们直面危难的刚毅品质。
笑对人生是一种生命的成熟,是一种人格的魅力。笑着,去面对生活。不要埋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压力,也不必抱怨前进的路途上有太多的曲折,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