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16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 白[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①,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②。
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③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④。
注释:①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②憔悴:疲惫没有精神。③鱼雁:书信的代称。④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赏析: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孤寂之情。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根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规律,熟练翻译课文。
2.体会文中所抒发的天伦之乐的情趣和豪放的语言风格。
3.体会作者虽政治失意,身处逆境,但仍能坦然处事,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基础梳理1.题目解说
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从弟即堂弟。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序中写了欣赏美景、高谈阔论、饮酒做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全文仅百余字,紧扣题目,句无虚设,而层次井然。
2.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李白与杜甫在唐诗坛上双峰并峙,世称“李杜”。韩愈赞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杜甫称其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殷璠评曰:“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河岳英灵集》)王安石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所作诗以乐府、绝句,尤为杰出。胡震亨云:“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别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唐音癸签》)其绝句,李攀龙称之为“唐三百年一人”(《唐诗选序》)。其影响甚为深远。李白生前嘱魏万、李阳冰编辑其诗文(魏万《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均已佚。《新唐书·艺文志》四、《旧唐书》本传均云李白有《草堂集》二十卷。今传之《李太白集》三十卷,乃北宋宋敏求裒集诸书编成。清王琦辑注本《李太白全集》,较为详备。3.写作背景
置酒群芳,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大乐事。春风习习,百芳争艳,此情焉能不伸;及至秉烛夜游,可谓率性而为,雅怀至极。及至此时,“谪仙人”自然诗心大作,胸襟大开。本文即写于一个春光明媚的月夜,李白与弟兄们聚会于桃李芬芳的名园,饮酒赋诗,高谈阔论,畅叙天伦之乐。当时,诗人被贬,心有块垒,但仍慷慨激昂,诗兴大发,遂作此文。4.基础字词
(1)字音识记
羽觞(shānɡ) 琼筵(yán) 逆旅(nì)
(2)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叙谈)
(3)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块头。文章,古义:锦绣般的自然景物;今义:用文字按一定章法写成的东西)
(5)词类活用
①飞羽觞而醉月(使动用法,使……飞动)
②秉烛夜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③高谈转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新的话题)1.结构图解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性情中人2.主旨感悟
本文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述了作者与诸从弟聚会桃李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能显示出少许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消极色彩。
3.句段剖析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剖析:既点明题中之“春”字,又回答了“夜宴”之缘由——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更何况这春季的夜。阳春以她的烟霞“召我”,“大块”(大自然)把她的文章“假我”,同时为下一句烘托了气氛。4.写作特点
以骈为主,富于变化,飘逸潇洒,一气呵成。
(1)古人作文最会认题。题中有一“夜”字,劈首即从“夜”字生波,论及光阴迅速、人生短暂。开首两句便似仙人之语,胸中如此旷达,可为一叹。古人诗文有所谓大开大合者,此可谓大开。光阴易逝,不妨夜游,此照题一也。“况”字后转出无限春景,烟景之召,大块之假,更应夜游,此照题二也。其后化用两个典故,以灵运、惠连比我兄弟,引出望众做诗的命题。有如此诗兴,亦应夜游,此照题三也。本文看似神游物外、或悲、或雅、或狂、或逸,种种情绪贯穿文中,但紧紧以一“夜”字通贯,可谓结构之妙也。(2)次说其文字之妙,可谓通文无一字不细贴。
细审之,亦合一“夜”字。写景曰“烟景”,写赏曰“幽赏”,写月曰“醉月”,字字合“夜”。此外,梦用“浮生”,烟景用“召”,大块用“假”,花用“坐”。觞用“飞”,皆仙人之笔。读之增人许多情思。
(3)欲读此文,不妨与诗人之《将进酒》相比照。其情怀,其开首,其风格颇有相似之处。但此文不及《将进酒》之放纵,《将进酒》不及此文之超脱。清人许奉恩释“超脱”云:“俊鹰,一击千里。得气直上,去天尺咫。左荡右蟠,将落复起。回翔太空,俯视天底。乘风,绳索谨理。纵之不逝,缩之不止。”信夫!凡此种种,此文可谓一一得之。如此风格,怕只有东坡先生方才堪比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心神超脱,真锦心绣口之文也。5.探究拓展
《古文观止》的编者评价《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材料(1):“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金谷诗序》)
材料(2):“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游斜川诗序》)提示:《金谷诗序》中“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游斜川诗序》中“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一、积累应用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惭康乐 惭:惭愧不如
B.幽赏未已 已:停止
C.飞羽觞而醉月 觞:行酒
D.何伸雅怀 伸:抒发解析:C项“觞”应为“酒杯”之意。
答案:C2.下面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古人秉烛夜游
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C.罚依金谷酒数
D.飞羽觞而醉月解析:A项出自《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B项引用了“大小谢”的典故;C项引用了“晋石崇宴客洛阳金谷涧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的典故;D项描写的是当时作者行酒如飞、醉于月下的乐事,不是典故。
答案:D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