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原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原毁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11:0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原 毁韩愈2018-11-181写作背景 在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士人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解题:原毁专用以推论事理根源的一种文体。
原:推求根源,推究 毁:诋毁、诽谤《原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2018-11-181第一段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责:责备,要求。
重:严格。
周:周密、全面。
待:对待,要求。
轻:宽容。
约:简约。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疏通课文2018-11-181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们就愿意做好事。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 求:寻求。
所以:……的原因,……的道理。
是:这样。
乃:竟然,却。(副词)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
探究舜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2018-11-18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以:而,连词,表修饰。
就:追求,仿效。
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发扬那些与舜相似之处。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2018-11-181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焉:代词,他。
?是人:这些人,指上文所说的“古之君子”。
?病:缺陷,过错。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周公,
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这些君子却
说:“赶不上舜,赶不上周公,就是我的缺点。”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既严格又全面吗? 2018-11-181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是:这
? 足:足够,足以
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足够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算是个有才技的人了。”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即:靠近。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苛求他的其它方面;就他现在的(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只害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2018-11-181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 易:容易。
? 修:学习,求进步。
? 能:学会,掌握。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够有这样的优点,这就够了。”又说:“能够擅长这个,这就够了。”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这不也就是对别人要求宽容又简约吗?
2018-11-181第二段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详尽、全面。
廉:少。
现在的君子可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自取:自己取得(进步或收获)。
(对别人要求)周详,所以别人难以做好事;
(对自己要求)很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2018-11-181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就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掌握了这个本领,这就够了。”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以:来,表目的的连词。
欺于人:欺骗别人。
少:稍。
已:太、甚,表程度的副词。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良心,
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下来,
这不就是对自身要求太少了吗?2018-11-181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不足称:不值得称赞。
用:功用,本领。
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这种技能的作用不值得称赞。”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计:考虑。
图:考虑。
闻:名誉、声望。
指摘别人一个缺点,忽略其他众多的优点;只追究他的过去而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吊胆只怕别人有声望。
2018-11-181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这不是要求别人太周全了吗?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谓:称做,叫做。
身:自身,自己。
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苛求)别人,
我没有看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2018-11-181第二段段意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
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
(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现实后果会是什么?
对人求全——压制人才
责己太宽——骄横自是2018-11-181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的《韩愈诗选》中,舒芜作序说:“通观韩愈这个人,尽管是博学高才的大文学家,但是气质上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躁急偏狭,无容人之度。他在仕途上,又特别热衷利禄,无恬退之心。他的诗篇当中,经常贬低朋友,好为人师,攘斥异端,自居正学,就是偏狭的表现。他在诗中,一再公开地以富贵利禄教子,在儿子面前吹嘘自己的交游如何光显,就是热衷的表现。谁妨害了他的功名富贵,谁不尊敬他的学问文章,他对谁就会恨之入骨,永世不忘。这样的人的精神状态中,自然容易充满了怨毒之气,怨毒之极又自然通于杀气。待到王叔文失败,包括柳宗元、刘禹锡在内的八司马一时窜逐,韩愈这时便写出了幸灾乐祸、投井下石的《永贞行》……2018-11-181第三段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是所说的怠惰和忌妒啊。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 修:修养品性。
怠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我曾经试验过,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好人。”2018-11-181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应:附和。
与:党与,朋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交好
然:这,指代“其人之与”。
然:这,指代“其所疏远”。
是:这,指代以上三种情况。
那随声附和的,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
他疏远的人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就是害
怕他的人。
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那么强硬的人一定从嘴里说出愤怒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色上露出愤怒。2018-11-181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是故:这个缘故,因此。
修:治理。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
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已:矣。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希求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是难啊!2018-11-181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
题?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

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
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一个人的
关系而定。应者(要好的人、无利害冲突的人、畏
惧他的人)、不应者表演不一样。由此形成恶劣的
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原毁》脉络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根源——怠与忌
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论“毁”与“国治”)对比论证举例论证2018-11-18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第三段,那么,文章为什么要从“古之君子”说起,它与中心论点又有什么内在关联?先从“古之君子”谈起,远远写来,却又处处暗扣“毁”不兴的缘由。“躬自厚薄责于人”树起丰碑。
“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毁”,但在对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在“原毁”的轨迹上。
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三段水到渠成,引矢破的,点明了“毁”字。
先提出中心论点,“毁”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众人对“良士”“非良士”的反映来透视世风,证明当时毁风猖獗。2018-11-181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古之君子”相当于孔子的“君子”
“今之君子”相当于孔子的“小人”
“今之君子则不然”,不然者,就是孔子所说的“小人反是”。 2018-11-181写作特点(1)内容上的对比与形式上的排比紧密结合
以古之君子,今之君子各为一段,
然后按待己、待人的态度、后果、具体行为遥相对比与排比;
而在每一段内,古、今君子“责己””与“待人”,又各自形成对比与排比。
(2)语言上采用并列双行的对称排比句式
取其一不责其二……,恐恐然……
举其一不计其十……,恐恐然……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
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