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测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模拟测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10 07:2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测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5.207是一个( )位小数。
A.一 B.两 C.三 D.四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A.1 B.十分之一 C.百分之一
3.用元作单位计算价钱,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
A.元 B.角 C.分
4.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之差等于第三个内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5.一袋大米25千克,一袋面粉15千克,各55袋一共( )千克.
A.2100 B.2200 C.2300
6.两个小组比赛做仰卧起坐,成绩如下:第一小组有4人,一共做了28个,第二小组4人,一共做了24个,( )小组的成绩好一些.
A.第一小组 B.第二小组 C.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
7.在括号里填上“>”“<”或“=”。
16×0( )0×61 18+0( )0+18 20-20( )20-0
0÷15( )15-0 32+0( )32×0 56-0( )0÷56
95-0( )95+0 0÷128( )0×128 21-0( )21-0
8.三角形的三条边中,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
9.比1小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它们相差( )。
1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高是( );在三角形AEC中,EC边上的高是( );在三角形ABD中,AD边上的高是( )。
11.计算14.26+10.35-9.4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结果是( )。
12.把1m平均分成10份。
( )dm ( )dm
( )m ( )m
( )m ( )m
13.一个数,由5个十和8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14.1.75小时=   分 1平方米8平方分米=   平方米.
15.6.3×1.26的积有( )位小数,0.232323…可以简写成( )。
16.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是5.00,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三、判断题
17.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乘法。( )
18.小强身高为1.4m,肯定能蹚过平均水深是1.35m的河,而且不会有危险。( )
19.如图,电线杆上有三角形,这是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设计的。( )
20.保留一位小数取4.964的近似值是4.9   .
21.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四、计算题
22.用竖式计算。
3.85+9.66 41.5-15.7
23.用简便方法计算.
43×99+43 12.7﹣5.38﹣4.62 5.77+4.92+4.23+5.08 48×125.
五、作图题
24.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左边立体图形的形状图。
六、解答题
25.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26.张英跳高跳了1.12米,比肖红跳得高0.09米,肖红跳了多少米?
27.一种弹簧,每拉动一次长度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每收回一次长度就缩小到原来的。可可有一根这样的长9.46厘米的弹簧,当弹簧被可可拉动三次收回两次后长多少厘米?
28.红旗小学合唱团40名同学要定做新演出服,每件上衣118元,每条裙子82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29.在四年级举行的跳绳团体赛中,第一小组3人一共跳了276个,第二小组4人一共跳了360个。哪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好一些?
30.景区索道是一种运输工具,通常用于连接山区或峡谷中的景点,为游客提供了合理便捷的游览路线。某风景区索道往返票价格如下。
成人:150元/人 儿童:90元/人 团体票:120元/人,10人以上(含10人)可购买团体票
如果7名成人和4名儿童乘索道往返游览这个景区,怎样买票最合算?
31.星期日,佳佳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那么大人和儿童各有几人?
32.某快递公司为客户运送300只玻璃杯。双方商定:每只玻璃杯的运费是5角,如果快递公司损坏一只,不但得不到运费,还要赔偿客户7角。结算时客户付给快递公司144元运费。那么快递公司损坏了多少只玻璃杯?
参考答案
1.C
【分析】小数位数是指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个数。5.207的小数点后有三位数字(2、0、7),所以它是一个三位小数。
【详解】根据分析得:5.207是一个三位小数。
故答案为:C
2.B
【分析】根据小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小数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别代表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故答案为:B
3.C
【分析】用元作单位计算价钱时,整数部分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据此分析。
【详解】用元作单位计算价钱,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故答案为:C
【点睛】关键是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意义,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
4.B
【详解】试题分析:设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1,∠2,∠3(其中∠3最大),根据题意得∠1=∠3﹣∠2,所以∠1+∠2=∠3,又因为∠1+∠2+∠3=180°,所以2∠3=180°,求出∠3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进行解答.
解:设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1,∠2,∠3(其中∠3最大),根据题意得
∠1=∠3﹣∠2,
所以∠1+∠2=∠3,
又因为∠1+∠2+∠3=180°,
所以2∠3=180°,
所以∠3=90°.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解答的关键是沟通三个内角的关系.
5.B
【详解】25×55+15×55
=(25+15)×55
=40×55
=2200(千克)
故选B
6.A
【详解】【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才能真实的反映整体水平,所以,应该分别求出两个小组的平均数,再作一比较,第一小组:28÷4=7个,第二小组:24÷4=6个,所以第一小组成绩好一些,应该选A.【分析】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关的题目.
7. = = < < > > = = =
【分析】任何数乘0等于0,0除以任何非0数等于0,任何数加减0等于原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等于0;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6×0=0,0×61=0,所以16×0=0×61;
18+0=18,0+18=18,所以18+0=0+18;
20-20=0,20-0=20,所以20-20<20-0;
0÷15=0,15-0=15,所以0÷15<15-0;
32+0=32,32×0=0,所以32+0>32×0;
56-0=56,0÷56=0,所以56-0>0÷56;
95-0=95,95+0=95,所以95-0=95+0;
0÷128=0,0×128=0,所以0÷128=0×128;
21-0=21,21-0=21,所以21-0=21-0。
8.大于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可知: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三角形的三条边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 0.99 0.01
【详解】略
10. AD AD BD
【分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BC边对应的顶点是A,AD是从A点向BC画的垂线,所以BC边上的高是AD;EC对应的顶点是A,AD是从A点向EC画的垂线,所以EC边上的高是AD;在三角形ABD中,AD边对应的顶点是B,BD是从B点向AD画的垂线,AD边上的高是BD,据此解题。
【详解】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高是AD;在三角形AEC中,EC边上的高是AD;在三角形ABD中,AD边上的高是BD。
11. 加 减 15.21
【分析】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4.26+10.35-9.4
=24.61-9.4
=15.21
计算14.26+10.35-9.4时,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最后结果是15.21。
12. 3 7 0.3 0.7
【分析】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dm,也就是m,用小数表示是0.1m,即1dm=m=0.1m;
因为3dm中有3个1dm,所以3dm=m=0.3m;
7dm=m=0.7m,据此解答。
【详解】
( 3 )dm ( 7 )dm
( )m ( )m
( 0.3 )m ( 0.7 )m
13.50.08
【分析】根据小数的写法有几个计数单位对应的数位上就写几,没有计数单位的写“0”来补足数位。
【详解】一个数,由5个十和8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50.08。
【点睛】此题考查小数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几个计数单位,这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就是几。
14.105,1.08
【详解】试题分析:1.75小时换算成分数,用1.75乘进率60;
1平方米8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数,先把8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数,用8除以进率100,再
加上1.
解:1.75×60=105(分);
8÷100=0.08(平方米),1+0.08=1.08(平方米).
故答案为105,1.08.
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如果是高级单位的名数转化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就除以进率来解决.
15. 3
【分析】(1)依据两个小数相乘,所得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和解答,
(2)根据纯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在循环节的数字上面加点解答。
【详解】(1)1+2=3,所以积是3位小数。
(2)0.23=,0.232323…可以简写成。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以及纯循环小数简写方法的掌握情况。
16. 5.004 4.995
【分析】小数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字。根据四舍五入法的原则,若千分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5,就向百分位进1;若千分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去千分位及其后面数位上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四舍”得到的5.00最大是5.004,“五入”得到的5.00最小是4.995。
【点睛】灵活应用“四舍五入”原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
【详解】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例如5+2=7;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例如3×4=12;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
【分析】根据题意,平均水深1.35m的河,并不代表河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35m,有的地方可能比1.4m要深的多,所以下河有危险。
【详解】小强身高为1.4m,不能蹚过平均水深是1.35m的河,会有危险。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应用,明确平均数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不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或最小数。
19.√
【分析】从电线杠上看出有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为了使电线架在电线杆上更稳固,设计电线杆时根据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设计。
故答案为:√
20.×
【详解】试题分析:4.964保留一位小数,一位百分位上是6大于5,所以用“五入”法,即4.964≈5.0.
解:保留一位小数取4.964的近似值是:4.964≈5.0.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注意连续进位的问题.
21.√
【分析】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分别写作0.1、0.01、0.001…,即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
小数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例如:10个0.001是0.01,10个0.01是0.1,10个0.1是1;
所以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13.51;25.8
【分析】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详解】3.85+9.66=13.51 41.5-15.7=25.8
23.4300;2.7;20;6000;
【详解】试题分析:算式(1)可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
算式(2)可根据一个数减两个数,等于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减法性质计算;
算式(3)可根据加法交换律及结合律计算;
算式(4)可将48拆分为6×8后再根据乘法结合律计算.
解:(1)43×99+43
=(99+1)×43,
=100×43,
=4300;
(2)12.7﹣5.38﹣4.62
=12.7﹣(5.38+4.62),
=12.7﹣10,
=2.7;
(3)5.77+4.92+4.23+5.08
=(5.77+4.23)+(4.92+5.08),
=10+10,
=20;
(4)48×125
=6×(8×125),
=6×1000,
=6000.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式中数的据的特点及内在联系,然后运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24.
【分析】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小正方形个数和排列方式画出看到的图形即可。
【详解】从正面看到4个小正方形,分为两层,上层中间放一个,下层从左往右三个排成一行;从左面看到两个小正方形,上下两层各一个;从上面看到3个小正方形,从左往右依次排成一行,作图如下:。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物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看到小正方形个数和排列方式画出看到的图形。
25.0.75千克
【解析】略
26.1.03米
【分析】已知张英跳了1.12米,比肖红跳得高0.09米,说明肖红比张英少跳了0.09米,根据二者间的数量关系可以求出肖红跳的米数。
【详解】(米)
答:肖红跳了1.03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位小数的减法运算,需要注意在计算时该退位时一定要退位。
27.94.6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拉动三次收回两次即代表拉动一次,即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可求出当弹簧被可可拉动三次收回两次后长多少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9.46厘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为94.6厘米。
答:当弹簧被可可拉动三次收回两次后长94.6厘米。
28.8000元
【分析】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先用加法求出1套上衣和裙子一共需要多少钱,再乘40套,列式解答。
【详解】(118+82)×40
=200×40
=8000(元)
答:一共要付8000元。
【点睛】灵活应用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计算时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9.第一小组
【分析】先分别计算出这两个小组中,平均每个人的平均成绩,然后再比较即可;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依此计算。
【详解】276÷3=92(个)
360÷4=90(个)
90个<92个,第一小组好一些
答:第一小组的平均成绩好一些。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0.7名成人和3名儿童买团体票,1名儿童买儿童票最合算。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方案一:一共有7+4=11(人),可以都买团体票,用11×120计算出此时的总票价;方案二:11人中7名成人4名儿童,可以7名买成人票4名买儿童票,用7×150+4×90计算出此时的总票价;方案三:7名成人和3名儿童一起购买团体票,1名儿童单独购买儿童票,用10×120+90计算出此时的总票价,比较三种方案选出价格低的即最合算。
【详解】方案一:都买团体票。
(7+4)×120
=11×120
=1320(元)
方案二:成人买成人票,儿童买儿童票。
150×7+90×4
=1050+360
=1410(元)
方案三:7名成人和3名儿童买团体票,1名儿童买儿童票。
10×120+90
=1200+90
=1290(元)
1290<1320<1410
答:7名成人和3名儿童买团体票,1名儿童买儿童票最合算。
31.大人6人,儿童2人
【分析】假设都是成人,计算出总共需要的钱数,再减去实际买门票共花去的钱数,等于多出的钱数,一名儿童看作成人,可以多出30-15=15(元),多出的钱数除以15即等于儿童的人数,总人数减儿童人数等于大人人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30×8-210)÷(30-15)
=30÷15
=2(人)
8-2=6(人)
答:大人有6人,儿童有2人。
【点睛】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假设法来进行解答。
32.5只
【分析】解决本题时先换算单位方便计算,144元=1440角。假设玻璃杯全部完好无损,那么可得到(角)运费,比实际多了(角)。损坏一只玻璃杯不但得不到运费,还得赔7角,所以把一个损坏的玻璃杯看成完好的,就差了(角),所以损坏的玻璃杯有(只)。
【详解】144元=1440角
(只)
答:快递公司损坏了5只玻璃杯。
【点睛】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本题也可以假设玻璃杯全部损坏,但是相对比较麻烦,所以做题前要思考如何假设更简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