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心术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心术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6 17:1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心术 教案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长短排偶句综合运用的战国纵横家文风。
多诵多读,了解苏洵政论文的文风,整体感知文中的思想内容,赏析文中的艺术特色。
学习苏洵的军事思想,并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事中去。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本文长短排偶句综合运用的战国纵横家文风。
教案难点:
把握苏洵的军事思想,赏析文章各自独立又合为一体的艺术文风。
教学方法:
自读法。让学生熟读本文,根据教师的问题去理解文章。
讨论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把握文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熟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画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尽量查工具书解决。
思考:归纳本文所表现的军事思想。
导入新课:
据说苏洵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代表作——《心术》
三、解题:
(1)居心(多指坏的)。如 “心术不正”。
(2)心计、计谋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四、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简单复述文章内容,点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师生一起解决。
理清结构。
本文8个自然段,提出了8条意见,各自独立,自成段落:
板书:
(1)论“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2)论“兵”(“凡兵上义”)
(3)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4)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
(5)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
(6)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
(7)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考)
(8)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分析主旨:
(1)了解背景: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2)讨论:联系背景来看文章的主旨。
本文讲述的是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本文说明为将之道,首在治心。本文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思想,希望可以对当时的将领以指导,改变当时国家弱势的状况,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4、分析重难点:
(1)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自然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治心(首段)、养士(二、三、四段)、审势(五 、六段)、出奇(七段)、守备(八段)。
◆先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再注重具体的战术和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士兵的表现与结果。
(2)这篇文章对我们有没有指导意义?我们该如何借鉴本文的思想?你觉得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只要学生能围绕苏洵的军事思想转变为我们日常待人处事的方法即可。
补充材料: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散文家。著有《嘉祐集》。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五、艺术鉴赏:
让学生归纳一下本文的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
1、论点鲜明突出。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又围绕文题“心术”展开。
2、语言风格鲜明。语气果断斩截,起语多“凡”字,转接多“然后”“而后”“故”等语,使行文理足气壮。全篇多短句而少长句,语调峻急,锋不可犯;排比和对偶句有十几处之多,气势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些排偶句,不仅音韵铿锵,气势不凡,而且是极富哲理的句子。
3、论证有力,以理服人。如:在论述战争中的“义”和“利”的关系时讲到“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在论述战争的阴长和暴短的关系时讲到“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我们应该“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在论述“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就摆了邓艾“缒兵于穴中”并取胜的事实。
六、拓展练习:
阅读苏洵《六国论》,试比较《心术》与《六国论》在论说方式上的异同。
参考:1、《心术》采用了分析推导的论说方式,《六国论》采用了事实论证的方法。2、《心术》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句,有相对独立性,又彼此有机结合。《六国论》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紧接着以历史事实为据,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