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0 06:5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嘴山市光明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 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五号上升器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嫦娥五号上升器送入到近月点高度约的椭圆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关于嫦娥五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表示的是时间间隔
B. 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这里的“6分钟”表示时刻
C. 嫦娥五号在椭圆环月轨道上运动一周,路程和位移的大小相等
D. 研究嫦娥五号绕月球做椭圆轨道运动时,可将其看成质点
2.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微元法和科学假说法、理想化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化物理模型法
B.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类比法
C. 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D.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
3. 如图所示,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 N,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 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 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C. 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D. 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4. 如图所示,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中进行太空授课时演示了旋转的小扳手,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扳手漂浮不动时没有惯性
B. 小扳手的惯性比航天员的惯性小
C. 小扳手从地面移到空间站惯性变小
D. 惯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下列几组力中,一定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2N,3N,6N B. 3N,4N,8N
C. 4N,6N,9N D. 4N,6N,11N
6. 某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加速度大小在逐渐减小,则物体(  )
A. 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B. 运动速度仍逐渐增大
C. 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
D. 物体运动的方向立即反向
7. 2008年9月25日地处西北戈壁荒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号火箭第109次发射,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到太空,并成功完成了中国宇航员第一次太空行走。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起飞的情形, 叙述正确的是 (  )
A. 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 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然向下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 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将不再存在作用力
8. 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0~2s为第Ⅰ段,第2~4s为第Ⅱ段, 第4~5s为第Ⅲ段,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
B. 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
C. 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D. 第Ⅰ段与第Ⅲ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9. 如图所示,杂技演员站在一块被他踩成斜面的木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斜面对演员的作用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板对人可能有摩擦力作用,也可能没有摩擦力作用
B. 木板对人一定有摩擦
C. 木板对人的弹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D. 木板对人的作用力方向垂直板斜向上
10. 运动会比赛结束后,教师为参赛的运动员颁奖,我们可以把奖牌简化为一根质量不计的轻绳和位于轻绳中点质量为的重物,重物可视为质点。教师手抓在轻绳的两端,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轻绳夹角变大时,绳的张力减小
B. 轻绳夹角不变,教师用力抓轻绳时,轻绳与教师手之间摩擦力增加
C. 如图,轻绳上拉力大小为
D. 教师双手对轻绳的合力方向为沿绳斜向上
11. 下列关于单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公式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B. 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是米、克、秒
C. 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D. 加速度的单位是,是由m、s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B放在水平面,斜面的倾角θ=30°,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上,木块A下滑的加速度,斜面体静止不动,则(  )
A. 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B.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等于(M+m)g
C.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
D. 地面对斜面体无摩擦力作用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少选得3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13. 如图所示,一人用与水平面成α角斜向下的推力F推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箱子,箱子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若箱子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B. C. D.
14. 如图,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水平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向右运动且不打滑,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传送带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B. 当传送带匀速运动时,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
C. 当木块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时,木块受到向右摩擦力
D. 无论传送带做何运动,木块受摩擦力大小均为μmg
15. 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  )
A. 初速度为40m/s
B. 6s后的汽车的速度大小为4m/s
C. 该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4m/s2
D. 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50m
16.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甲图所示:物块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乙图所示。6s后的速度图像没有画出,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质量为1.5kg B. 物块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6N
C. 物块在7s末的加速度大小是 D. 物块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7.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及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E为橡皮筋原长时小圆环的位置,O为实验时小圆环被拉到的位置。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次实验中一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丁所示,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N;
(3)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记录的有______;
A. 甲图中E的位置 B. 乙图中O的位置
C. OB、OC的方向 D.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若在图乙中,、夹角大于90°,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拉力方向不变,增大与的夹角,将缓慢转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两弹簧秤示数大小变化为______。
A. 一直增大,一直增大 B. 先减小后增大,一直增大
C. 一直增大,一直减小 D. 一直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18. 实验小组做“探究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中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
(2)如图乙是实验中选择的一条合适的纸带(纸带上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画出),相关的测量数据已标在纸带上,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则在该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记录多组传感器的读数F和对应纸带的加速度a的数值,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此图像不过原点原因可能是_____
四、解答题
19.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拉着一质量为6kg的物体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取,,求,:
(1)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
(2)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
(3)斜面和物体间的摩擦因数。
20. 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悬停的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活动,当距离地面125m时开始打开降落伞,到达地面时速度减为。如果认为开始打开降落伞直至落地前运动员在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g取 问:
(1) 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是多少?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21.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块Р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О,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轻绳OB水平且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质量M=2.5kg的物块Q相连,P、Q均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张力大小;
(2)物体Q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2. 如图所示,一位滑雪者从倾角θ=37°的斜坡上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4s滑至坡底B后进入水平雪道(B处有一光滑小圆弧与两雪道平滑连接),最终停在C处;已知滑雪板与斜坡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BC的长度为64m,(不计空气阻力,取,,),求:
(1)滑雪者在倾斜雪道上的加速度的大小;
(2)滑雪者在倾斜雪道上的末速度大小v及位移大小;
(3)滑雪板与水平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
石嘴山市光明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少选得3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13题答案】
【答案】CD
【14题答案】
【答案】BC
【15题答案】
【答案】CD
【16题答案】
【答案】AB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7题答案】
【答案】(1)B (2) (3)BCD (4)A
【18题答案】
【答案】(1)不需要 (2) ①. 0.33 ②. 0.75
(3)未完全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不足、补偿阻力不足)
四、解答题
【19题答案】
【答案】(1)
(2)
(3)
【20题答案】
【答案】(1)55m/s;(2)276.25m;(3)9.67s
【21题答案】
【答案】(1),;(2)0.4
【22题答案】
【答案】(1)
(2)v=16m/s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