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鞭贾 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19. 鞭贾 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11: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鞭贾 教案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和生动传神的语言。
整体感知,多诵多读,掌握文学文化常识。
了解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现世的忧愤之情,增强时代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识别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本文比喻手法的运用和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教案难点:
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
自读法。让学生熟读本文,根据教师的问题去理解文章。
讨论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把握文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熟读文章,画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尽量查工具书解决。
思考:本文运用了哪种论说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导入新课:
柳宗元21岁就考取了进士,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可是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因此,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的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面对这股歪风邪气,柳宗元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写下了一篇文章来批判这种风气。
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简单复述文章内容,点出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师生一起解决。
理清结构。
文章篇幅短小,只有两个自然段,符合一般小品文的格式:
第一自然段,叙述故事情节为下文做好铺垫;
第二自然段,由前文引入作者的写作目的,借以讽刺当世的官员。
板书:
鞭贾之言(1)————抨击时世(2)
引子(1)——————目的(2)
分析主旨:
(1)了解背景: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因此,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
(2)讨论:联系背景来看文章的主旨。
本文通过对买鞭人和卖鞭人的话语,引入作者对时下官员的抨击,进行了巧妙的政治联想,紧紧抓住鞭的质地进行描绘,并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强烈的隐喻关系。可以说是对当时官场中个别官员的一种激烈抨击。
4、分析重难点:
(1)文章为何对鞭的色泽进行详细的描绘,有何具体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文中写到当富者子向作者夸鞭之时说到“吾害其黄而泽”,并且还引用了贾者的话,当作者“汤以濯之”后,即成“枯”“苍然白”,到最后则成“空空然,其理若粪壤”。作者之所以如此详细具体地描绘鞭的色泽变化,其目的的文章主旨服务,使读者首先形成一种主观的感觉印象,再在后文进行类比写朝中部分官员的现象,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2)如何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
提示:应该说文章的作者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其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和个人情操在文中表现的比较充分。在最后,作者写到“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可以看出,作者是为当朝者担忧,也就是为社会担忧——有如此官员在朝,如何不让人揪心。
(3)这篇文章对我们的现实世界有没有指导意义?我们该如何借鉴本文的思想?你觉得柳宗元是什么样的人?
提示: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补充材料: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21岁考取进士,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参加了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47岁死于柳州。在文学上他与韩愈一道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
四、艺术鉴赏:
让学生归纳一下本文的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
(1)、比喻恰当,效果强烈。
文中对鞭的质地进行详细的描绘,并以之比喻朝中的官员,如“空空然”“其理若粪壤”等语同时出现在鞭和官员身上,自有一种对应的关系。另外,鞭击马而折,富者子“坠于地,伤焉”又与文末“而获坠之患者乎”相呼应,使人一看即明白。
(2)语言生动,传神精当。
文章的叙述语言不多,但刻画人物形象、叙述人物语言的文字却极为生动传神,让人过目不忘。如鞭贾的神态,先是“伏而笑”,继而“小怒”,再则“大怒”,最后才“可”,这一系列情态语言的描述,使一个狡诈的商人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献在了读者面前。又如对鞭的描写从“首”到“握”,再到“行水”,然后是色泽的描绘,无不恰到好处,让人不得不佩服人选者的行文技法。
五、拓展练习:
文中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作为新世纪的一代青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充实自己,不要追求那些虚名微利,多做一些实在的事情,为社会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