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鞭贾 课件+学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9. 鞭贾 课件+学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11:24:07

文档简介

19. 鞭贾 学案
永贞元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变革落下了帷幕,你把心中的悲愤孤寂与痛苦,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上天给了你才气,你本需要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去施展才华,兼济苍生,造福百姓。然而,此刻的你竟然似一枚棋子,在宪宗的手中轻轻一挥,这一下,便把你搁置在永州十年!子厚,你是多么不幸啊!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你回望长安,心如汤煮。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你巧妙地把山水与心情结合,写下一篇篇清新秀美,意蕴深厚的文字,以此开拓胸襟,慰藉心灵。子厚,你是多么无奈又是多么明智啊!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抱着这种信念,此时的你似乎已经将鸿鹄之志,抛于脑后。但我知道,执著地改革文坛,又积极地改革弊政的你,怎么可能偃旗息鼓呢?因为从你那看似枯淡的文字间,诙谐、调侃的语调里,我触摸到的是一颗忧愤难抑的忠心,锐意进取的丹心,历经苦难犹不改的痴心。
子厚,永州是你绝望的地方,也是你重生的土地。《永州八记》是你用心灵丈量过这方水土的结晶,这里使你的才情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铸就了你游记作家和古文大家的高不可及的文学成就,为千秋万代所瞩目。子厚,你又是多么幸运啊!
1.字音辨识
鬻鞭(yù)  拳蹙(cù)  蹇仄(jiǎn zè)
爚汤(yuè) 遫然(sù) 踶(dì)
2.通假举要
(1)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植,同“直”)
(2)则遬然枯(遬,同“速”,极短时间,极快速)
3.一词多义
(1)爱
(2)贾
(3)举
(4)当
(5)穷
(6)适
(7)然
4.词类活用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名词用作动词,用栀、蜡装饰)
5.文言句式
(1)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判断句)
译文:过去的黄色是用栀染的,光泽是用蜡打出来的。
(2)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状语后置句)
译文:还价五十时,他就笑弯了腰。
(3)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状语后置句)
译文:后来从东郊出城,在长乐坂下拥挤争道。
(4)以求贾技于朝(状语后置句)
译文:来请求向朝廷献技的人。
(5)持以夸余(省略句)
译文:拿着(鞭子)来(向)我炫耀。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遂成此文。
鞭贾之言→抨击时世
?    ?
引子(目的   
1.作者是如何刻画“鬻鞭者”和“富者子”形象的?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物
分析
鬻鞭者
诈骗牟利,在第一段中紧紧抓住鞭子的质地进行描绘,描写了鞭贾者为了卖个好价钱,虚假做作,表现出装腔作势的丑态,抓住鞭贾者的动作、情态(“伏”、“笑”、“怒”等),把鞭贾者虚假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形象逼真。
富者子
甘心受骗,用五万钱买下劣质的鞭子,并向作者炫耀夸赞自己买的鞭子色泽美丽,即使作者命小童烧开水冲洗了鞭子,富者子还是好坏不分,甘愿受骗,最终鞭子毁坏,导致人摔下马来受伤的悲剧。
2.作者在对鞭的描述时进行了由色泽到质地的描绘,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先是对鞭的外表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折鞭之后,又用“空空”、“粪壤”等词对其质地进行了表述,作者如此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对下文朝中官员的本质作一披露,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更加深刻地揭示这部分官员的精神实质。
3.柳宗元这篇寓言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小心谨慎,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蒙骗;受骗后不要执迷不悟;追求表面华美而不重实用是虚荣心所致,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新世纪的一代青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充实自己;不要追求那些虚名微利,多做一些实在的事情,为社会多贡献一份力量。
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富者子,适市买鞭    适:恰好
B.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 灭:陷没
C.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濯:冲洗
D.则遬然枯,苍然白 遬:迅速
【解析】 适:到,去。
【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连词,就;B项,代词,它的;C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却;D项,代词,代鞭子。
【答案】 C
3.下列表现马鞭的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是(  )
①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 ②吾爱其黄而泽 ③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④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⑤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 ⑥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⑤⑥
【解析】 ②指鞭子好看的颜色;⑤写富者的浅薄;⑥写作者验试;①③④从用途、构造、重度写鞭之质地极差。
【答案】 B
4.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怜惜那五万钱啊?
(2)看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依赖。
名师讲坛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可分下面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例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例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如: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例如: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如: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第9题
本文运用寓言故事塑造形象,说明了一个抽象的道理。由鞭贾卖鞭、富者子买鞭的寓言,表现了鞭子本身的空空然,买鞭子的人的甘愿受骗。影射朝廷也是这样的,一些人把自己打扮成有能力的人,朝廷也甘愿受骗,任命他们担任力所不能及的职位。作者满含愤怒之情,揭露了腐朽、丑恶的社会现实。
寓 言
定义:寓言是文学体裁之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用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性质。主人公可以是人(神),可以是物。借助想象实现人与物间的语言、感情、思想交流。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寓深奥的人生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作用:创造性运用寓言体裁就是运用寓言说理,以其活泼诙谐的语言,夸张荒诞的故事代替空洞的说教,使读者在欣赏故事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认知生活,了解社会,学习人生经验。
写法指点:创造性运用寓言体裁,可以是新颖的创造性编写,也可以对已有的寓言进行改编、续编。其中,选好假托物、事先拟定深刻的寓意是成功的关键。

请写一则寓言,能够表达一个主题。(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猫到森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猫头鹰问道:
“亲爱的猫,你到哪儿去啊?”
“我去森林里捕鸟。”猫答道。
“啊,我亲爱的小花猫,你可千万别伤害我的小孩子!”
“你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可得让我知道。”
“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最美丽。”
“知道啦!”猫自管自地去打猎了。它从一处矮树丛窜到另一处矮树丛,鸟巢里净是些美丽的鸟。直到第三处灌木丛里,它才看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于是,猫就把它们统统吞吃了。
小花猫美美地吃了一顿后,便回家了。路上,它又遇到那只猫头鹰。
“你没有伤害我的孩子吧?”“哪里话!我只是吃了那些长得最丑的。”
猫头鹰回到家里,它只见到一只空空的鸟巢。
  























文学与人学
因为柳宗元仕途坎坷,文多有感而发,后人因之对他的寓言的取材多有猜测比附。如《鹘说》被认为是写曾受柳宗元恩泽而显贵后忘恩负义不施援手之人,有人甚至锁定为程异。又如认为《蝂传》是为王涯写照等。这些臆测都难成立。柳宗元有悲天悯人之情怀而无怨天尤人之意气,他要以文章传世不是要以文章泄私愤于一时。如《鹘说》揭示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本来是普遍现象,一经柳宗元抓住特征,选择一猛禽作为喻体,就成了形象生动的典型,更能概括和突出主题思想。这正如鲁迅文章中所说,他写作《阿Q正传》之后,常有人问他:“你在骂谁?”使鲁迅异常感慨,自认尚不致如此卑劣;又说他所创作的人物常是眼睛在东,肢体在西,即“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对柳宗元的寓言也应作如是观。
【应用角度】  “悲天悯人”、“胸怀博大”、“文学形象与生活形象”等。
中学生撞坏宝马留条致歉
近日,一位网友发微博称:“中午吃饭,出来看到一个孩子把自行车停在朋友车旁边,看起来很着急想走的样子,走近一看,原来小孩把倒车镜刮坏了,刚准备理论,赫然发现车上已经贴了纸条。原来孩子已经等了很久,实在要迟到了,才留下纸条。朋友很感动,让孩子赶快去上学,没来得及拍下孩子的背影,为他的行为感到骄傲!”
随后记者点开微博图片,写纸条的孩子叫徐砺寒,他在纸条上写着:“尊敬的车主:我是扬大附中的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的放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主要是一划痕及左后视镜,我无法及时赔偿,对不起!”随后还留下了联系电话。
该微博刚发出没多久,就有不少网友纷纷跟帖,“让正能量扩散吧!”“小事见品德,多好的孩子!”“感谢孩子!感谢一切好人带给我们的诸多感动!”
【媒评文摘】 1.诚信是社会的润滑剂,是人生的护身符。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社会交往中,诚信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社会价值。
——《扬州日报》
2.车主的震惊道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境况。在认错稀缺的时代,“理所应当”自然就成了“出类拔萃”。
——新浪网
柳宗元的时间和空间
造化弄人。不管是洒脱的李白、严肃的杜甫,还是忠诚的屈原、恬然的陶潜,似乎人总是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追求什么偏偏得不到什么,得不到什么却又向往什么,执著而高洁的柳宗元也毫无例外。
翻开《愚溪诗序》,刚开始我还无法把他和那个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最后终于柳州的文人联系在一起:他用平实的语调为我们叙述了一条溪水的过去,它风景绝佳,冉氏尝居,它水流清澈,曾可浣纱。这过去讲完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里走来了一位落寞、孤寂的诗人,他说他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时我感到了他的难过和抑郁。柳宗元来了,他一个人,缓缓而行,这多少使我想到当年的行吟泽畔的忧郁的屈原,他带着那场维持了146天便归于夭折的政治革新带给他的命运和创伤,满腔忧愤,无处可解,坐拥山水,却无心观赏。
失魂落魄的柳宗元又哪里想到这一坐就是十年呢?余秋雨在他的《柳州祠》中这样写:“他的日子荒凉而孤寂。这期间。亲戚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又时时监视。”灾难使他万分狼狈,蓬头垢面,我知道他将终生无法再从永州回来,回到他向往一展宏图的长安——朝廷规定他终生不得量移,和他一样遭受着老死贬所命运的还有另外七个司马,即使是这样,我依然没有读到他穷途末路的浓郁的感伤和寂寞,直到他的文笔将那些浸透了强烈情感色彩的景物一一在文中展开、铺陈,从溪到泉,由池而堂,步至愚亭,回头张望,又见愚岛,景物历历,迤逦疏朗。就这样我们被他带入了那个世界,抬头是永州的山脉与天空,低头还是永州的丘壑与溪泉,天空无限,而永州却也没有他的自由;流水东逝,带不走他的愁思。柳宗元失去了他想要的空间——那聪明人聚集的朝野,但那里却留着他的梦想和志向,对于如今坐在愚溪之上的他来说,长安是忘记不得也归去不得的远方了。他原需要一席之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兼济苍生,造福百姓,然而命运使他仅仅做了封建版图上的一枚棋子,被宪宗轻轻一移,就到了荒无人烟的永州,他需要更大的空间来稀释和缓解自己的哀愁与苦痛,于是愚溪的一草一石就被哀痛的双眼染上了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愁怨,字字是景,句句是泪:然而柳宗元有的是时间,所以他熟悉这里每一条河流的每一处细微的转折,他了解此处每一座丘壑的每一次无端的起伏,仿佛那就是命运本身,柳宗元用自己的生命去解读和剖析,他沉痛而缓慢,谨慎而孤独,我们就这样被他的眼睛和心灵带着,去涉过那些山山水水,反复、回环、舒展、迂曲,柳宗元用生命为我们做了永州风景的导航。因此他的笔下,景物是那样疏朗熟稔,又是那样井然有序。那是柳宗元的全部空间,那也是柳宗元的全部时间了吧……
此时,我知道我是被他带到他的世界里去了。他在愚溪之上发现了溪水的不可灌溉,不可入大舟,不能兴风雨,总而言之,无以利世,这是他爱的溪流,他却发现了它的可愚之处,这是溪流的不幸,更是他自己的不幸,但更不幸的是,他也在这可愚的溪流之中发现了自己的可愚。那一刻,柳宗元的心一定被自己刺痛了——向着遥远的长安观望,那里已是永远的远方了,来路漫漫,归路更加漫漫;向更远的远方回顾,可是即使在历史的长卷中,柳宗元也没有发现自己的知音。天地茫茫,心海苍苍,他是真的孤独了,孤独得如同一个点,醒目地画在永州的溪边,不肯淡去,也无法绚丽。
只有文字还是自由的,那是一只畅达痛快无可顾忌的豪笔,至少他还有它,可以在愚溪之上洗涤尘杂,冲刷污秽,与溪水同纵同放,且歌且吟。他依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可他却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柳宗元的永州岁月愤激处作旷达,旷达处却见愤激,终究是和那条“峻急而多坻”的溪水一样的了,我想若是他知道八年之后他又被一纸诏书移到了离大一统版图更远的柳州,又或者他所徜徉的不是那条湍急的溪流,而是一脉悠然的南山,一方如镜的池塘,他会不会多一些平静呢?在那条风景尤绝的溪边,他是不是还记得《南华经》里“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训诫呢?
可是,也许,忘记了长安,安居于溪边,柳宗元就不再是柳宗元了吧……
【精要赏析】 本文以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为蓝本,真切地带领我们走近了柳宗元,走进了柳宗元的精神世界。
“灾难使他万分狼狈,蓬头垢面,我知道他将终生无法再从永州回来,回到他向往一展宏图的长安”,柳宗元的遭遇和他的心态在这一个以“灾难”为主语的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命运使他仅仅做了封建版图上的一枚棋子,被宪宗轻轻一移,就到了荒无人烟的永州”,举重若轻的一句极富文学色彩的话,使我们读到的是长长的叹息和深深的悲凉。
还有“柳宗元用自己的生命去解读和剖析,他沉痛而缓慢,谨慎而孤独,我们就这样被他的眼睛和心灵带着,去涉过那些山山水水,反复、回环、舒展、迂曲,柳宗元用生命为我们做了永州风景的导航”,似乎在写山水,似乎在作文章,又似乎在叩问生命,一段饱蘸着浓厚情感、浸染着斐然文采的文字,使我们读后荡气回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的(  )
A.市之鬻鞭者(yù)     其贾宜五十(ɡǔ)
B.蹇仄而不植(qiān) 则遬然枯(sù)
C.举之翲然若挥虚焉(piāo) 马踶不已,坠于地(dì)
D.余曷不至于公卿(kě) 拳蹙而不遂(cù)
【解析】 A项,“贾”读“jià”;B项,“蹇”读“jiǎn”;D项,“曷”读“hé”。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
B.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
C.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D.今之栀其貌,蜡其言
【解析】 “栀”、“蜡”名词作动词,用栀、蜡装饰。
【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者:……的人/表判断;焉:形容词词尾/代词。
【答案】 B
4.与“以求贾技于朝”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持以夸余
B.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C.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
D.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
【解析】 A项,省略句;B项,判断句;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省略句。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分则善     当:恰好
B.今之栀其貌 栀:用栀装饰
C.虽过三年不害 害:损害
D.而获坠伤之患者乎 患:忧患
【解析】 当:相当。
【答案】 A
6.下面语句对内容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富者买鞭与朝廷用人进行了对应式的议论,由物及人,形象生动。
B.用描写鞭的词语来描写朝中官员,产生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C.文章采用寓言的方式,巧妙讽刺了唐朝吏政的昏暗,巧饰而求官、无才而滥用,正是唐王朝最后走向崩溃的原因。
D.作者用卖鞭的人隐喻官府,展现了用人不当、腐败的黑暗现实。
【解析】 “卖鞭者”不隐喻官府,而隐喻官吏。
【答案】 D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曷不至于公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为什么不能是公卿?
(2)哪有不出事,获得像摔伤一样的祸患呢!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效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 款:缓和
B.公纯难之 难:诘难,责难
C.寅出午反 反:通“返”,返回
D.敌大至,汲死之 死:为……而战死
【解析】 难:以……为难(意动用法)。
【答案】 B
★9.(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4题)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麾其众阵以待       其听送其家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
C.凡仕于此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效死 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解析】 A项,其:代词,他的。B项,者:助词,表停顿;代词,的人。C项,于:在;对。D项,为:介词,为了;动词,作。
【答案】 A
10.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效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 ④⑤⑥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
【答案】 A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汲认为“诏书未可遽信”,理由是诏令到达的时间过长,议和之后没见退兵。
B.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但是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
C.刘汲为了坚守城池,召集城中有才能和武力愿意从军的人留下来,敢死战士有四百人,让做官的人把家人送走,众人都感动佩服。
D.赵宗印从小道隐蔽行军,随后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军队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作殊死战斗。
【解析】 是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刘汲来到戚鼎的军队。
【答案】 D
12.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
(2)①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或:难道有已经签订和约三个月,然而敌人仍旧没有后退(的道理)吗?
②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刘汲)寻找他人代替高公纯掌管率领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来犒赏将士们,做出战和防守的计划。或:(刘汲)不久后替代公纯担任统率的职务,拿出财物赏赐将士,作攻守之事的谋略。
【参考译文】
刘汲,字直夫,是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两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罢兵。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诏书不能立刻相信。”高公纯询问缘故,刘汲说:“诏书从去年十二月就下达了,邓州离京城七百里,现在才到达邓州,是为什么呢?怎么会用三个月来议和,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这一定是金人胁迫朝廷来缓和保卫朝廷的部队罢了,可以迅速进兵。”高公纯感到为难,刘汲请求自己出发,高公纯不得已和他一起到了南阳,不能进城,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不久,他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计划(准备)。随后,升任直龙图阁、邓州知府兼京西路安抚使。
这时金人又渡过黄河,通过谍报知道邓州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命令他的大将银朱猛烈进攻京西。刘汲派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卫南阳,金人忽然到来,杀死了侯成林。刘汲召集将领和官吏对他们说:“我们承受国恩,遗憾没有找到死的处所,金人来了我们必定战死,你们有能和我一起去死的人吗?”众人都流着眼泪说:“听从你的命令。”有百姓请求在山上扎寨来躲避敌人的,刘汲说:“这是抛弃城池。然而,你们都去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下令说:“城中有才能和武力愿意从军的人听任他们留下来,其余的人听从他们的方便。”得到敢死的战士四百人,又下令说:“凡是在这里做官的人,听任他们把家人送走,寅时出去午时返回,违者依军法惩办。”众人都感动佩服,没有一个过期不到。
等到南阳失陷,命令大将戚鼎率领三千名士兵迎战,并且命令靳仪与赵宗印分守西门、南门牵制敌人。刘汲自己率领牙兵四百人登上城墙瞭望,看到赵宗印从小道逃走,就自己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他的部下布阵来等待敌人,敌人到来之后他们都殊死战斗,敌人退却。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如雨下,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说:“让敌人知道安抚使在这里为国家尽死力。”敌人大举到来,刘汲为国家而战死。事情报告皇上,赠他为太中大夫,谥号为忠介。
四、语言表达
13.为下面一段话写一个结语。要求能够和上文相衔接,体现作者的思想态度。
柳宗元始终认为人的价值只有为国家效力、被朝廷重用才能显现,所以他虽然信佛但又无法超脱现实。他没有陶渊明的恬然,也不会像王维一样去皈依佛门,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于是,他在游山玩水中求乐,借诗文抒发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之情。后人对柳宗元信佛多有贬义,我却能理解他的无奈选择。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去观察中国古代士阶层,就不难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他们的救国济民理想无法付诸实施或仕途不达时,宗教信仰无疑是最好的一种精神支柱。
14.(2013·安徽高考)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号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______________
板块标题: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压缩语段中的提取关键信息题。文段内容是关于中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文段第一个句子是领起句。后面四个句子包含四层意思,分别提取句中的关键词语——中国制造,稳居前列,世界瞩目,海底资源宝库、敞开大门,加以整合即可。
【答案】 (示例一)总标题:中国蛟龙!板块标题:①真正中国造 ②世界第一流 ③蛟龙潜深海 ④探宝四大洋
(示例二)总标题:中国龙,我骄傲!板块标题:①中国制造大显神威 ②技术性能世界一流 ③蛟龙潜海世界瞩目 ④海底宝库敞开大门
课件58张PPT。19 鞭 贾过去的黄色是用栀染的,光泽是用蜡打出来的。 还价五十时,他就笑弯了腰。 后来从东郊出城,在长乐坂下拥挤争道。 来请求向朝廷献技的人。 拿着(鞭子)来(向)我炫耀。 课时作业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