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三十)
氵
氵
(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 (
学
校
) (
2
0
2
5
) (
姓
名
)名校调研系列卷 ● 七年下期末测试 语文(人教版)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
三
十
、
) (
一、积累与运用(
15
分)
)←
得分 评卷人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 (
班
级
)阅读语段 ,按要求完成 1 -4 题O (8 分)
(
考
号
)生活是一场行走 ,一次绽放 。走至何处 ,何时停下、何时再次启程 ,我们始终在寻找一 盏照亮前路的灯 ,努力提升认知水平 。在这热闹缤纷的世界中 ,我们的目标或许容易被更 改 ,航线容易被改换 ,但目的地只有一个 ,我们要经历tu>变 ,练就准时抵达目的地的才能。 真正朝向目的地行走的人 ,始终是心无旁骛的 ,尽管一路上 ,可能会被耽搁、打扰阻碍 , 但终究能够目标坚定地与这个过程中的阻力抗争 。我们需要像在重重山峦中遭遇荆棘的 青鸟一样 ,为了到达昆仑山而保持长久不变的毅力 ,倍加努力地搏斗。
1 . 给加点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o (2 分)
(1)绽放( ) (2)tui 变( )
●
题
(
、
)2. 语段中“寻找”“ 目标”两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 、 o (2 分)
3 . 语段中“ ”处应填入标点符号 ,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密
封
)A. 逗号 B. 句号 C. 顿号 D. 冒号
4 . 语段中“重重山峦”的短语类型是( )(2 分)
A. 偏正短语 B. 并列短语 C. 主谓短语 D. 动宾短语
线
5. 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文名句 o (7 分)
(
外
不
写
考
)古诗文中常常寓情、寓理于景 ,将情感表现得含蓄深沉 ,将事理表达得发人深省 o
(
中“
(
2
)
)在《陋室铭》中 ,刘禹锡用“谈笑有鸿儒 , (1)
… 氵 … 氵 氵 ……… 氵 … 氵 …氵… 氵
(
…
氵
…
,
氵
…
氵
…
氵
氵
………
氵
…
氵
…
氵
…
氵
…
氵
…
氵
)
(
”描
)”写交往人物 , 以
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来衬托室主人的德才兼备 ,从而证明陋室不陋 ;杜牧的《泊秦淮》
… 氵… 氵 … 氵 … 氵 氵 ……… 氵 … 氵 …氵… 氵 …氵… 氵
号
(
、
) (
”写出空间的辽阔
,
抒
) (
姓
)写水色夜 景 , 渲 染 凄 清 气 氛 , 引 发 思 古 之 幽 情 ; 陈 子 昂 的《 登 幽 州 台 歌》中“ (3)
… 氵 … 氵 … 氵 氵 ……… 氵 …氵… 氵 …氵… 氵 , … 氵 … 氵 氵 ……… 氵 …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
氵
氵
氵
氵
氵
)发诗 人 孤 单 寂 寞 、悲 哀 苦 闷 的 情 绪 ; 陆 游 的 《 游 山 西 村 》 中 “ ( 4 )
(
…
氵
…
,
氵
…
氵
…
氵
氵
………
氵
…
氵
…
氵
…
氵
…
氵
…
氵
) (
描
写 山间
) (
”
)名
… 氵… 氵 … 氵 … 氵 氵 ……… 氵 … 氵 …氵… 氵 …氵… 氵
水畔的景色 ,表达诗人在困境中豁然开朗的人生思考 o
语文试卷 第1页( 共8 页)
(
二、阅读(
45
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 , 回答问题O ( 15 分)
【 甲】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 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 陶后鲜 有闻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 乙】
花之有利于人 ,而无一不为我用者 ,芰荷是也;花之有利于人 , 而我无一不为所奉① 者 ,玫瑰是也 。芰荷利人之说 ,见于本传② 。玫瑰之利同于芰荷而令人可亲可溺 , 不忍暂 离 ,则又过之 。群花止能娱目 ,此则 口 眼鼻舌以至肌体毛发 ,无一不在所奉之中 。可囊③ 可食 ,可嗅可观 ,可插可戴 。花之能事 ,毕于此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 种植部 . 玫瑰》)
【注释】①奉:侍奉。②本传:指《闲情偶寄 . 种植部 . 芙蕖》篇。③囊:这里是做香囊的意思。
6 .【甲】文的作者是周敦颐 ,字 , (朝代)哲学家 。(2 分)
7 . 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
●
●
)A. 可爱者甚蕃(多) B.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
(
●
●
) (
C.
亭亭净植(竖立)
D.
宜乎众矣(适宜)
)
(
8
.
用“
/
”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
2
分)
玫
瑰
之
利
同
于
芰
荷
而
令
人
可
亲
可
溺
9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3
分)
花之能事
,毕于此矣。
)
10.【甲】文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3 分)
11 .【甲】文写“莲”时提及“菊”“牡丹”和【乙】文写“玫瑰”时提及“芰荷”“群花”都运用了 相似的写作手法 ,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作用 。(3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 12 - 15 题O ( 13 分)
英语代课老师温暖我一生
①初中同学意外相遇 ,笑谈间发现 , 多少岁月和往事 ,都成了模糊的影像 。但我们清
晰地记得 ,有一位女老师 ,她身上散发出一种温暖而洁净的光芒。
(
考
生
座位序号
)②【甲】初二那年 ,教我们的英语老师被调到市里的重点中学教书去
了。一时间 ,没有人给我们上英语课。于是 ,她来代课 ,据说她是校长的同
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 三十)
语文试卷 第2页( 共8 页)
乡。初见她时 ,我们吃惊得不行 ,她消瘦而又矮小 ,眼睛也是小小的 ,像一条缝儿似的 ,但她 的皮肤白皙 , 白得如霜 ,如雪。我们替她担心 ,这么矮小的个子 ,怎么能管得住班里那些“牛 高马大”的男生。
③【乙】他们把教室门虚掩着 ,上面放一把扫帚 , 门后放半盆水 。大家拭目以待 ,想看 她推门时扫帚掉在头上 ,一脚踩到水盆里的尴尬场面 。然而 ,在我们焦灼的目光中 ,她瘦 小的身子小心翼翼地挤过门缝 ,跨过水盆 ,走上讲台 。她看看这个 ,望望那个 ,微笑着说: “ 你们这些淘气鬼啊 ,提前给老师过愚人节了呀 ”她的两排牙齿洁白又整齐。
④【丙】“ 愚人节”对我们来说很陌生 ,她便趁机给我们讲起了西方愚人节的起源和故 事 。讲台上的她神采飞扬 ,妙语连珠 ,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她的英语发音不仅纯正、地 道 ,还抑扬顿挫 ,每一个句子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教室里安静得出奇 ,仿佛连窗外草 木拔节长高的声音都能听见 。原来 ,英语也有如此大的魔力 。她说 , 学好了英语 ,还可以 学习更多、更深邃的西方文化 ,可以更透彻地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杰作 , 穿越回 那个充满人文主义光辉的时代 ,还可以领略到现代科技带来的震撼 。她的样子与神态亲 切又自然 ,像山里的小野菊 , 自带芳华 ,让人从心底里喜欢上她 。 阳光轻轻悄悄地洒到窗 台上 ,洒到了我们的脸上 ,也洒到她的脸上 ,我们在阳光下散发着青春的光芒。
⑤【丁】学校后面有一条小河 ,河岸杂花生树 ,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英语早读课 ,她带 着我们去河岸草地上读书 。她叫我们大胆地、放开喉咙读 ,不要害羞 ,不要怕发音不准 , 同 学之间用英语对话 。照这样坚持下去 ,英语成绩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她说她自己就是这 样学英语的 。在她的示范下 ,我们扯开嗓子肆无忌惮地大声朗读 。青蛙奏响号角迎接春 天 ,吹得水波荡漾的凉风送来小鸟的欢唱 ,我们的读书声与小鸟的歌唱声 ,响彻春天的原 野 。嫩草钻出来了 ,花朵绽放了 ,她站在一丛野蔷薇旁 ,微笑着看着我们 ,脸上荡出无数蔷 薇花的影子 。那一刻 ,未来的方向在我心里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⑥考试前夕 ,大家都低着头复习、刷题 ,每个人的脑袋都像低垂的、颗粒饱满的向 日 葵 。我却有些焦虑、有些彷徨 , 索性拿出粉红色的信笺纸 , 落笔写信寄到远方 。蓝色墨水 溅到粉红信笺纸上 ,如同盛开的小雪花 。心底的话呀 ,说不完 ,道不尽 。在我即将写完的 时候 ,她把手伸向了我 ,我不知道她在我身后站了多久 。她含着笑 ,把手轻轻放在我桌子 上 。我环顾四周 ,教室里平静如水 ,并没有人注意到我 。我很不情愿地把手上的信纸慢慢 递给了她 。让我意外的是 ,她没有看信上的内容 , 而是把那张纸折成一个五角星还给了 我 。她温柔地、低声地说:“你的英语成绩很好 ,未来有着无限可能。”我释然了 ,翻开英语 书 ,用心记单词。
⑦如今 ,我已成为一名专业的国际贸易人士 ,用流利的英语与世界各地的客户沟通交 流 ,将中国制造的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每当我在谈判桌上侃侃而谈 ,赢得一笔又一笔大额 订单时 ,我都会想起那位曾经给予我鼓励的英语代课老师—杨如霜 。她有一团明媚的 笑容 ,一颗洁净明亮的心 。是她温暖了我的一生。
12. 将下面语句还原到原文中 ,确切的位置是( )(2 分)
她第一天来上课 ,一群年少轻狂的男生就想试探她的脾气。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 选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请体会第④段画线的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阳光轻轻悄悄地洒到窗台上 ,洒到了我们的脸上 ,也洒到她的脸上 ,我们在阳光下
散发着青春的光芒。
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三十)
语文试卷 第3页( 共8 页)
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三十)
14. 阅读下面文字 ,说说文中的英语老师和链接材料中的老师有哪些共同之处 (3 分)
【链接材料】于是老师把我的手放在了出水 口 下面 。 当沁凉的水流涌过我的一只手 时 ,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出“ 水”这个词……这个有生命的词唤醒了我的灵魂 ,给 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 \希望和快乐……离开水井房的时候 ,我内心充满了学习的渴望。
(选自海伦 . 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15. 选文最后才点明这位英语老师的名字 ,这样写有何用意 (4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 16 - 19 题o ( 12 分)
团 圆的味道
①每逢中秋时节 ,在老家重庆涪陵的风俗里 , 除了圆圆的月饼之外 ,还有另一种圆圆 的食物 。它和月饼一热一冷 \一米一面 ,两种甜互为补充 。在涪陵 , 它有一个街知巷闻的 名字— 热糍粑。
②童年的记忆里 ,热糍粑出现在餐桌的时节 ,地里的高粱玉米已经脱粒装袋 , 田间的 稻谷也已化作新米入仓 。秋日的农忙刚好告一段落 ,农人们总算可以腾出手来 ,用精工细 作的食物来慰藉秋收。
③刚刚出落而成的稻米 , 当仁不让地化作了第一口香 。其中 ,又以相对珍贵的糯米为 代表 。在乡人的认知中 ,对于精心侍弄的新鲜糯米 ,必然要回馈一个最佳归宿 。一口热糍 粑 ,便应运而生。
④每每中秋将至 ,外公常常会打来电话 。话里不说过中秋 ,也不说吃月饼 , 只一句: “ 来打热糍粑。”短短 5 个字 ,传递的却是关于中秋和团聚的信息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热 糍粑自然而然地并入了家乡过中秋的风俗。
⑤到外公家时 ,经过了隔夜浸泡的新鲜糯米 ,每一粒都饱饮了水 ,更显洁白圆润。外婆 将糯米搓洗后 ,用滤篮沥水 ,之后 ,用手将糯米捧入蒸饭的甑子里 , 同时嘱咐正在帮忙烧火的 我父亲:“大火!”一节节干柴被依次递进灶膛 ,火舌直舔锅沿 ,刹那间 ,厨房灯火通亮。
⑥约莫一个小时后 ,等厨房有米饭的香气溢出 ,外婆会将手背放在甑子盖子顶部试 温 。如果能感受到甑子内部涌动的热气 ,外婆便会说:“上气了!”这预示着 ,糯米已经蒸 熟 , 即将迎来下一道工序。
⑦严格意义上来说 ,每年第一口新糯米的品尝者 ,是外公由一块石头开凿而成的碓 窝 。在那里 ,糯米将完成称呼上的变化—从糯米到糍粑。
⑧待滚烫的糯米倒入碓窝中 ,周围的人便一拥而上 ,人手一根洗净的新鲜竹子 ,朝着 石窝里的糯米连捶带挤 ,手力往石窝使 ,脚步围石窝转。
⑨幼年时 ,这样的时刻 ,我都是围观 ,只需静静等到糍粑出落 。待到年岁渐长 ,则会接 过竹棒加入其中 。新手上场 ,必是施着蛮劲猛敲乱打 。直到家人喝止或力气将尽 ,才会停 下来 ,开始遵循规律— 重刺 \轻转 \速扯 \身移 ,一群人朝着一个目标使劲。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语文试卷 第4页( 共8 页)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三十)
⑩等到石窝里的热气即将散尽 ,此刻粒粒分明的糯米已化成细腻黏黏的糍粑 。只消 一声“起”,一整个白白的糍粑团便被握竹棒的人一挑而起 。外婆拿来盆子接过糍粑团 , 端到桌上 。接下来 ,糍粑团便由外公和舅舅接管 。为防糍粑粘手 ,他们在手中抹了菜籽油 或熟蛋黄 ,耐着糍粑烫手的余温 ,将其细细地揪搓成团 ,递到争相伸到眼前的手中 ,或一一 堆叠在碗里。
oll我接过的糍粑 ,仍有些烫手和粘手。舅妈端来一碗黄豆面 ,那是秋天成熟的黄豆 ,炒 熟碾粉后 ,饱含馥郁的谷物气息。白胖胖的糍粑只需在这黄豆面中一裹 ,便宛如穿上一件磨 砂的秋衣 ,烫与粘不攻自破。然后 ,再根据个人的 口味 ,蘸上白糖或者蒸熟的红糖水食用。
咬上一口热糍粑 ,糯米软糯清甜 ,黄豆面喷香解腻 。从儿时的狼吞虎咽到如今的细 嚼慢咽 ,那滋味穿过悠长岁月 ,至今仍让我回味。
在涪陵 ,热糍粑这种小零食并不稀奇 。岁深时节 , 时常有小贩走街串巷叫卖:“ 热 糍粑 ,又香又糯…… ”凑近一看 ,糯米是由机器研磨 , 经孔口出落 ,在小贩的手动切压中 , 个头均匀地落在黄豆面里打滚 。用漏勺捞起 ,抖落多余的黄豆面 ,一颗颗指节大小的热糍 粑便被扣入碗中。
围观者以孩子居多 。有时也会有一些大人 , 目光忍不住往摊前打量 。也许 ,热糍粑 一直温热在他们记忆的味蕾里。
16 . 请根据文章内容 ,填写热糍粑的制作步骤 。(2 分)
选米浸泡 → ① → 捶打糯米 → ② → 豆面裹衣
17 . 第④段中“热糍粑自然而然地并入了家乡过中秋的风俗”,“ 并入”一词有什么含义 请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3 分)
18 .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oll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分)
19 . 本文题目是“ 团圆的味道”,这团圆的味道里包含着哪些味道呢 (4 分)
( 四)名著阅读(5 分)
20. (1)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祥子经过多年积攒 ,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 ,可是不久却被匪兵连人带车劫走。
B.祥子与虎妞结婚后 ,用她的私房钱买下一辆车 ,虎妞因难产死去 ,祥子只得卖掉车子。
C. 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了重伤 。养病期间 ,他认识了冬妮娅 ,后来冬妮娅成了他 的妻子。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 , 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 书信和日记等 ,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语文试卷 第5页( 共8 页)
(2)人生处处充满选择 。董卿在《朗读者》中说:“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可能不在于我 们的能力 ,而在于我们的选择。”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 ,结合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来阐释你对“选择”的理解 。(3 分)
①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祥子 (《骆驼祥子》)
(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60
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综合性学习(10 分)
21. 学校准备开设“AI应用实践”课程 ,学生们需要通过 AI 学习拍摄短视频 ,短视频内容需 围绕“我的语文生活”展开 ,为顺利完成视频拍摄 ,请完成以下任务。
(1)每个小组制作短视频时 ,需要提前确定好活动流程 ,合理分工 ,做好拍摄准备 ,请将下 面的活动流程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只填写序号)(2 分)
①撰写脚本和分镜头设计 ②确定主题内容和呈现形式
③分享短视频 ,修改完善 ④实地拍摄和素材收集 正确顺序:
(2)小组成员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发现了有趣、巧妙的对联 ,因为拍照疏忽 ,没有拍到下联。 上联是“ 口诵经典声声入耳”,请你帮同学选出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 )(2 分)
A. 往哲先贤犹在眼前 B. 书卷之中风光无限
C. 胸怀天下事事关心 D. 微言大义句句在心
(3)小组成员在周末搜集视频素材时找到了以下含错别字的招牌 ,请你纠正 。(2 分) 药店:咳不容缓 改为
眼镜店:一明惊人 改为
(4)广告是生活中常见的语言形式 ,有时候 ,简短的一句广告词 ,却能够直接击中人的心灵 , 让人对其推介的产品印象深刻。从下列两则广告中任选一则赏析其妙处。(4 分)
①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O — 某奶粉广告词
②滴此眼药水后 ,将眼睛转动几下 ,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O — 某眼药水广告
(二)写作(50 分)
22.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成长的路上,总会有很多次相遇 O 与大自然的相遇 ,与他人的相遇 ,与书籍的 相遇……总有一次相遇 ,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O
请以“ 与你相遇”为题 ,写一篇文章。 作文(2)题目:幸福的模样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3)不少于 500 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三十)
语文试卷 第6页( 共8 页)
19 ×23 =437
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三十)
语文试卷 第7页( 共8 页)
七年下 ● 语文(省命题) (三十)
500
(
800
)
19 ×23 =437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语文试卷 第8页( 共8 页)
名校调研系列卷 ● 七年下期末测试 语文(人教版)
参考答案
一、1 . (1)zhdn (2)蜕 2 . 动词 名词 3 . C 4 . A 5 . (1)往来无白丁 (2)烟笼寒水 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3)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一)6 . 茂叔 北宋(宋代)
7 . D
8 . 玫瑰之利/同于芰荷/而令人可亲可溺
9 . 花的本领 ,全集中在它身上了 。(意对即可)
10 .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11 .【甲】文以“ 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 莲之爱”, 突出莲之高洁 ,赋予莲花美好的品 质 , 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 乙】文作者用“ 芰荷”和“群花 ” 来作衬托 ,表达自己对玫瑰的喜爱之情。
(二 ) 12 . B
13 . 这句景物描写营造了温馨、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 ,烘托出老师讲课的精彩以及同 学们沉浸其中的状态 ,从侧面表现了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 ,也暗示了老师的到来给 “ 我们”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4 . 文中英语老师与【链接材料】中的老师都有独特的教育方法;她们都给学生带来积 极影响 ,使学生受益终身。
15 . 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同时突出英语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强调“ 我 ” 对她的感激之情。
(三)16 . ①蒸煮糯米 ②揪搓成团(搓团成型)
17 . 示例:“并入”是“ 融入”或“成为一部分”,这里指热糍粑已经成为涪陵地区中秋节 风俗的一部分 ,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紧密结合 。通过外公打电话邀请家人“ 来打热糍 粑”这一细节 ,可以看出热糍粑不仅是食物 ,更是中秋节团圆的象征。 它承载了家人 之间的情感联系 ,成为中秋节风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8. 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糍粑裹黄豆面的过程比作“ 穿上一件磨砂的秋衣”,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糍粑的外观和质感 ,增强了趣味性 ,表达了对糍粑的喜爱之情。
19 . 热糍粑甜美的味道(必答) , 品味秋日收获的味道 , 团圆的味道 , 亲情的味道 ,童年 的味道 。(答出两点即可)
( 四 )20 . (1)C (2)①示例:保尔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 。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
还是工地上的磨难 ,他都选择勇敢坚强地面对 ,苦难都没能使他倒下 , 即使在伤病无情
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 ,他仍不向命运屈服 ,选择以顽强的毅
- (三十) -
力进行写作 。面对人生中的艰难险阻 ,我们要选择继续抗争 ,不轻言放弃 。②示例:祥 子原本是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 ,对生活充满希望 。但在他经历了买车的“ 三起 三落”后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他选择从此堕落下去 ,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 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在人生低谷时 , 面对无数打击都不能丧失本心 ,要坚持原 则 ,在困境中积蓄力量。
三、(一)21 . (1)②①④③ (2)C (3)咳 刻 明 鸣 (4)示例一:①某奶粉广告词从 反面入手 ,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具体的制作过程 。前一句“ 没有加进什么”表现了产 品之纯 ,后一句用“ 不过”急转 ,强调没有水分 , 突出了“粉”的特性 。示例二 :②某眼药 水广告词一语双关 ,“球”既指“ 眼球”,也指“地球”。表现了眼药水效果好 ,可以让眼 睛快速湿润、放松 ,然后清晰地看整个世界。
(二 )22 . 写作略
— (三十) —七年下·语文(省命题)》
(三十
学
校
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下期末测试
语文(人教版)
题
号
二
三
总分
5
得分
姓
名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班
级
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封
生活是一场行走,一次绽放。走至何处,何时停下、何时再次启程,我们始终在寻找
盏照亮前路的灯,努力提升认知水平。在这热闹缤纷的世界中,我们的目标或许容易被更
线
考
号
改,航线容易被改换,但目的地只有一个,我们要经历u变,练就准时抵达目的地的才能
内
真正朝向目的地行走的人,始终是心无旁骜的,尽管一路上,可能会被耽搁、打扰 阻碍,
不
但终究能够目标坚定地与这个过程中的阻力抗争。我们需要像在重重山峦中遭遇荆棘的
要
青鸟一样,为了到达昆仑山而保持长久不变的毅力,倍加努力地搏斗。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答
(1)绽放(
(2)tui变(
题
2.语段中“寻找”“目标”两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
(2分)
3.语段中“ ”处应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密
A.逗号
B.句号
C.顿号
D.冒号
封
4.语段中“重重山峦”的短语类型是(
)(2分)
A.偏正短语
B.并列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线
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文名句。(7分)
外
古诗文中常常寓情、寓理于景,将情感表现得含蓄深沉,将事理表达得发人深省。
不
在《陋室铭》中,刘禹锡用“谈笑有鸿儒,(1
写交往人物,以
写
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来衬托室主人的德才兼备,从而证明陋室不陋:杜牧的《泊秦淮》
考
中“(2
描
号
写水色夜景,渲染凄清气氛,引发思古之幽情: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3)
写出空间的辽阔,抒
姓
发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陆游的《游山西村》中“(4)
名
描写山间
水胖的景色,表达诗人在困境中豁然开朗的人生思考。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七年下·语文(省命题)
(三十)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盏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乞】
花之有利于人,而无一不为我用者,芰荷是也;花之有利于人,而我无一不为所奉①
者,玫瑰是也。芰荷利人之说,见于本传②。玫瑰之利同于芰荷而令人可亲可溺,不忍暂
离,则又过之。群花止能娱目,此则口眼鼻舌以至肌体毛发,无一不在所奉之中。可震③
可食,可嗅可观,可插可戴。花之能事,毕于此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玫瑰》)
【注释】①奉:侍待奉。②本传:指《闲情偶寄·种植部·芙蕖》篇。③囊:这里是做香囊的意思。
6.【甲】文的作者是周敦颐,字
(朝代)哲学家。(2分)
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蕃(多)
B.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
C.亭亭净植(竖立)
D.宜乎众矣(适宜)
8.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玫瑰之利同于芰荷而令人可亲可溺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花之能事,毕于此矣。
10.【甲】文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3分)》
11.【甲】文写“莲”时提及“菊”“牡丹”和(乙】文写“玫瑰”时提及“芰荷”“群花”都运用了
相似的写作手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3分)
英语代课老师温暖我一生
①初中同学意外相遇,芙谈间发现,多少岁月和往事,都成了模糊的影像。但我们清
晰地记得,有一位女老师,她身上散发出一种温暖而洁净的光芒。
②甲】初二那年,教我们的英语老师被调到市里的重点中学教书去
考
生
了。一时间,没有人给我们上英语课。于是,她来代课,据说她是校长的同
座位序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