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某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兰州市某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0 11:29:14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分校联考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
1.北宋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河南地区耕牛不足,有人创造了人力翻土工具——踏犁,可代耕牛之功半;鄂州农民创造了插秧工具——秧马,一日可插千畦。由此可知,北宋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A.兴修水利工程 B.耕地面积扩大 C.生产工具进步 D.社会环境稳定
2.北宋时期,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五大瓷窑烧制的瓷器各具特色。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这说明( )
A.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辉煌时期 B.宋代瓷器以烧制青花瓷为主
C.宋代是瓷器烧制开始阶段 D.宋代瓷器制造分工明确
3.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坊、市不分,取消夜禁,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难以尽述,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异彩纷呈。这反映了北宋( )
A.农业产量较高 B.社会安定和谐 C.城市经济繁荣 D.海外贸易发达
4.商业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同时也出现了货币大变革。北宋前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瓦子 B.交子 C.会子 D.至元宝钞
5.随着我国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朝代是(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6.元朝的陆上交通以大都为中心辐射全国,海上丝绸之路更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的创造发明通过陆路和海路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数学也传到中国。可见元朝发达的中外交通( )
A.是世界文明发展与交流的载体 B.见证了元朝辽阔的疆域
C.服务于行省制度 D.促进了回回的形成
7.注重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 )
A.郭守敬 B.祖冲之 C.王祯 D.毕昇
8.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了先进的历法“十二气历”,将立春作为元旦,按节气定月份,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有利于农事安排。由此可见,其制定历法的目的是( )
A.便利农业生产 B.为统治阶级服务 C.用于科学研究 D.方便查看日历
9.“饮食,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这体现了朱熹的什么主张( )
A.存天理,灭人欲 B.人欲即天理 C.理气合一 D.经世致用
10.“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的文学体裁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小说
11.元朝时,有一位著名的戏曲家,他用浪漫的艺术手法,讲述了窦娥含冤而死的悲惨故事,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他是(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郑光祖 D.王实甫
12.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史书:它历时19年编撰,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皇帝也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二十四史》 D.《后汉书》
13.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对丞相制度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后来,他当上皇帝后就废除丞相制度。这描述的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 )
A.过程 B.原因 C.结果 D.影响
14.明朝时期,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多次修筑长城。隆庆年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这反映出隆庆和议(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南北沟通 C.具有屈辱性质 D.促进民族交流
15.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与亚非各国保持友好往来,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威胁。以下史实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B.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C.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 D.永嘉南渡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16.“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回顾历史,1553年,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日本
17.“黄仁宇评价:张居正改革是‘官僚体系自我调节的巅峰,却未能突破传统框架’。”这强调其根本局限在于( )
A.个人道德缺陷 B.未触动封建制度根基 C.忽视农业生产 D.过度依赖海外贸易
18.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大一统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清朝推行该思想有助于( )
A.消除民族差异 B.弘扬自身民族文化 C.缓和民族矛盾 D.防止异域文化入侵
19.“1662年,他率军收复台湾。后来又派人向当地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他”指的是( )
A.卫青 B.岳飞 C.戚继光 D.郑成功
20.清朝时期,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除规定后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外,还设立了一个官职,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这一官职是( )
A.总督 B.巡抚 C.办事大臣 D.军机大臣
21.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立军政机构,统辖天山南北路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区域,这一举措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机构是( )
A.宣政院 B.伊犁将军 C.驻藏大臣 D.台湾府
22.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使中国陷入了深渊,错失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机遇;导致了中国一度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重文轻武 D.殖民掠夺
23.军机处官员将皇帝口谕拟写成文并下发,事关重大的机密性上谕在加盖军机处印章后,不经过任何其他机构、官员,直接驰驿发送到受谕人手中。军机处的创建体现的封建政治发展趋势是( )
A.文字狱加强 B.科举制度的发展 C.君权的强化 D.中央集权的加强
24.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的丝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模式;到清朝前期,棉纺织、冶铁、制瓷等行业的手工作坊中普遍雇佣工匠。这说明江南地区( )
A.雇佣劳动范围逐渐拓展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传统经济结构稳固不变 D.民营手工业获官方支持
25.四川自贡有“千年盐都”的美誉,井盐的开采与凿井技术历史悠久。这一生产技术最有可能记载于(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赋税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 ——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二 首先,当时中国具有在全世界领先开辟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实力和条件。……14世纪前,中国的造船术和航海水平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其次,中国明朝早期永乐年间在国内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的局面及业绩,是成就郑和下西洋创举的基本条件。……永乐帝谨遵明太祖朱元璋的决策,以“民之贫富,为治国的根本方针”。……再次,明成祖时强大的国力导致封建皇权对其威德远扬的强烈追求。从根本上说,推动郑和航海的力量,正是来自皇权对外力求威望与声誉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郑和七下西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成就郑和船队下西洋创举的历史条件。(6分)
27.明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朱元璋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终于理顺皇帝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他成了自己的国务总理,以及各级官员的授权人。 ——《易中天中华史:朱明王朝》
材料二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施八股取士,规定命题专取四书五经,应试者必须要代圣人之言,根据儒家经典并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主要参考,不能随意发挥,以八股文作为应试的主要方式,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这是近乎标准化的竞争性考试,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随着封建政治的僵化,八股取士积弊影响越来越大。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明朝监察的手段主要是“谏言”或“弹劾”,是靠言论或舆论来影响决策者,督促他们采取相应的行动。除此之外,没有更有力的措施。这种监督,最终被最高统治者皇帝个人左右,其有效与否完全取决于皇帝个人的好恶。不符合皇帝个人意志的谏言均无效果。监察官员常因刚正不阿而屡遭打击摧残。
——摘编自张薇《明代的监控制度》
(1)根据材料一,简述朱元璋“一系列组合拳”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八股取士被称为“近乎标准化的竞争性考试”的历史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监察制度存在的缺陷。(3分)综上所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2分)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1.C 2.A 3.C 4.B 5.C 6.A 7.D 8.A 9.A 10.B
11.B 12.A 13.B 14.D 15.B 16.B 17.B 18.C 19.D 20.C
21.B 22.B 23.C 24.A 25.D
26.(12分)(1)背景:南北交通的改善;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劳动力,资金和先进的纺织技术。(6分)
(2)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事业;得到明成祖的支持;郑和个人能力优越,具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等。(6分)
27.(13分)(1)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缺乏自主性,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致使政治僵化、腐败,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答出任意两点)(4分)
(2)利:科举制发展标准化、规范化;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流动。(2分) 弊: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人们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缺乏创新,阻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2分)
(3)缺陷:手段相对单一,缺乏有力措施;监督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皇帝,没有制衡机制;监察官员屡遭打击摧残。(3分)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