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
氵
氵
(
学
校
)氵
(
2
0
2
5
︵三十︶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密 封 线 外 不 写 考 号
、
姓 名
)氵
氵
氵
氵
(
姓
名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
班
级
)氵
氵
氵
氵
氵
(
考
号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七年下 · 历史(省命题) (三十)
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下期末测试 历史(人教版)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 . 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发掘出一处距今约 7000 年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 、谷壳 、稻 秆和稻叶堆积 。 同时,出土了骨耜等工具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 A. 知道使用火 B. 会简单制衣 C. 已有了原始农业 D. 建立了早期国家
2 .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 。为此, 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 ) A. 奖励耕织 B. 重农抑商 C. 休养生息 D. 自 由买卖
3 . “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要 求南迁的鲜卑人 ( ) A. 改穿汉服 B. 采用汉姓 C. 使用汉语 D. 与汉人通婚
4 . 589 年隋文帝灭掉哪个政权统一全国 ( ) A. 陈朝 B. 前蜀 C. 后蜀 D. 南唐
5 .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时先后派十几批 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 ) A. 朝鲜 B. 大食 C. 日本 D. 波斯
6 . 清朝学者赵翼写诗:“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该诗讲的是 ( ) A. 秦始皇 B. 汉高祖 C. 宋太祖 D. 元世祖
7 . 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阿骨打建立金 B. 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C.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D. 成吉思汗建立明朝
8 . 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9 . 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 A. 会子 B. 圆形方孔半两钱 C. 交子 D. 五铢钱
10 . 有一部纵贯 16 个朝代的历史,目的是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的史书是 (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春秋》 D.《尚书》
11 . 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是 ( ) A. 文天祥 B. 郑和 C. 鉴真 D. 忽必烈
12 . 1771 年领导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的杰出首领是 ( ) A. 渥巴锡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岳飞
历史试卷 第 1 页 ( 共 4 页 )
13 . 清朝 1757 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 口,只开放哪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 ) A. 宁波 B. 厦门 C. 广州 D. 上海
14 . 下列作物中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 ( ) A. 水稻 、向 日葵 B. 玉米 、甘薯 C. 马铃薯 、粟 D. 花生 、水稻
(
二
、非选择题(
5
小题,共
45
分)
)15 . 京剧形成于 (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得分 评卷人
1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公元前 209 年,有 900 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 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者都要处死 。他们中的两个小 队长,杀死了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
材料二: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 矛盾日趋尖锐 。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 、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 的力量对比失衡……755 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 。
材料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 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起义 。他带 领的队伍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发展迅速,并于 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 。
(1)材料一涉及的起义名称是什么? 此次起义有何地位? (2 分)
(2)材料二中的 “叛乱 ”指的是什么?对唐朝国势有何影响?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3 分)
(3)材料三中的 “他 ”指的是谁?他建立 “政权 ”的国号是什么? 他提出的哪一口号得到 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3 分)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1 分)
考 生 座位序号
七年下 · 历史(省命题) (三十)
历史试卷 第 2 页 ( 共 4 页 )
1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识 。 隋朝的开国皇帝即位 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到隋炀帝时,正式创立了科举制 。
材料二:明朝时,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 目;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 、段落划分及文意, 都有严格规定,要求答卷由八 个部分组成 。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经常从士人的文章 、诗词 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 。
(1)材料一中 “隋朝的开国皇帝 ”指的是谁? 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 分)
(2)材料二中明朝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哪里? 明朝考试答卷的文体被称为什 么? (3 分)
(3)材料三涉及的内容被称为什么?这种做法的推行有什么消极影响?(写出两点)(3 分)
(4)谈谈今天应如何实现人才对社会的推动作用?(1 分)
1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元末明初,一些日本武士和不法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 国 东南沿海地 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武装抢劫,时人称之为 “倭寇 ”。明朝中期以后,我国海防松弛,东南 沿海一带的倭患愈 演 愈 烈,他 被 调 往 浙 东 抗 倭 。 1561 年,他 率 领 军 队 在 台 州 九 战 九 捷,取得了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
材料二:他收复和经营台湾,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崇敬,台湾同胞尊称他为 “开 台圣王 ”……1684 年,清朝设置的机构,隶属福建省,加强了 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 材料三:17 世纪中期,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 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对清政府要求其撤兵置若罔闻 。他曾命令清军两次进攻俄军, 最后签订条约解决问题 。
(1)材料一中的 “他 ”指的是谁?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什么?(2 分)
(2)材料二中的 “他 ”指的是谁?材料中的 “机构 ”指的是什么?(2 分)
(3)材料三中的 “他 ”指的是哪位皇帝? 材料中的 “条约 ”指的是什么? (2 分)
(4)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学习哪些精神?(1 分)
七年下 · 历史(省命题) (三十)
历史试卷 第 3 页 ( 共 4 页 )
七年下 · 历史(省命题) (三十)
19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请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秦始皇派哪位大将北击匈奴? 他为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修建的举世闻名的伟大工 程是什么? (2 分)
(2)秦末汉初,统一漠北地区的匈奴首领是谁? 公元前 119 年,汉军发起哪一战役,使 匈奴再无力与中央对抗? (2 分)
(3)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开始于哪一朝代? 写出该朝代为加强对西域 的管辖,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的机构一例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 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 分)
(4)清朝顺治皇帝于 1653 年册封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的封号是什么?1727 年设置 的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官职是什么?(2 分)
(5)通过以上学习,谈谈你对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1 分)
20 .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
【建筑之美】
(1)唐朝时既是政治 、经济 、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的是什么? 万 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请写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3 分)
【科技之光】
(2)唐高宗时编修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是什么? 毕昇的发明是什 么?谁主持创制的水运仪象台,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了数百年? 被称为 “中国 17 世 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的科技巨著是什么? (4 分)
【文学之韵】
(3)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 时 期 是 哪 个 朝 代?清 朝 中 期 曹 雪 芹 撰 写 的 小 说 是 什 么?(2 分)
(4)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 分)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氵
历史试卷 第 4 页 ( 共 4 页 )
名校调研系列卷 ● 七年下期末测试 历史(人教版)
参考答案
一 、1 . C 2 . C 3 . C 4 . A 5 . C 6 . C 7 . D 8 . B 9 . C 10 . A 11 . B 12 . A 13 . C
14 . B 15 . D
二 、16 . (1)陈胜 、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 (2)安史之乱 。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 (3)李 自成 。 大顺 。 均田免粮 。 (4)统治 者应该爱惜民力 、施行仁政 、爱护百姓;得民 心 者得天下,失民 心 者失天下等 。 (符 合题意即可)
17 . (1)隋文帝 。设置进士科 。 (2)“ 四 书”“ 五经”。八股文 。 (3)文字狱 。 造成了社会 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 、学术的发展和进 步 。 (两点即可)(4)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事业,培养各种创新型人才;任人唯贤,唯才 是用等 。 (符合题意即可)
18 . (1)戚继光 。戚家军 。 (2)郑成功 。 台湾府 。 (3)康熙帝 。《尼布楚条约》。 (4)反抗 精神 、斗争精神等 。 (符合题意即可)
19 . (1)蒙恬 。秦长城(长城) 。 (2) 冒顿单于 。 漠北战役 。 (3)元朝 。 北 庭 都 元 帅 府 。 澎湖巡检司 。 (4)达赖喇嘛 。驻藏办事大臣 。 (5)民族间的交融与交往是历史发展 的主流 ;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交融是 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等 。 (符合题意即可)
20 . (1)长安 。 东起鸭绿江边, 西至嘉峪关 。 (2)《唐本草》。 活字印刷术 。 苏颂 。《天工 开物》。 (3)唐朝 。《红楼梦》。 (4)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等 。 (符合题意即可)
— (三十) —七年下·历史(省命题)
(三十)
学
校
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下期末测试历史(人教版)
0
题
号
总分
5
得
分
姓
名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密
1.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发掘出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
班
级
秆和稻叶堆积。同时,出土了骨耜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知道使用火
B.会简单制衣
C.已有了原始农业D.建立了早期国家
线
2.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为此,
考
号
内
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休养生息
D.自由买卖
不
3.“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要
要
求南迁的鲜卑人
(
答
A.改穿汉服
B.采用汉姓
C.使用汉语
D.与汉人通婚
4.589年隋文帝灭掉哪个政权统一全国
题
A.陈朝
B.前蜀
C.后蜀
D.南唐
5.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时先后派十几批
密
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A.朝鲜
B.大食
C.日本
D.波斯
封
6.清朝学者赵翼写诗:“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
线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外
7.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阿骨打建立金
B.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不
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D.成吉思汗建立明朝
写
8.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考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号
A.会子
B.圆形方孔半两钱C.交子
D.五铢钱
10.有一部纵贯16个朝代的历史,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
姓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春秋》
D.《尚书》
11.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是
名
A.文天祥
B.郑和
C.鉴真
D.忽必烈
12.1771年领导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的杰出首领是
A.渥巴锡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历史试卷
第1页(共4页)
七年下·历史(省命题)
(三十)
13.清朝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哪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A.宁波
B.度门
C.广州
D.上海
14.下列作物中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
A.水稻、向日葵
B.玉米、甘薯
C.马铃薯、粟
D.花生、水稻
15.京剧形成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得分评卷人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贪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
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
队长,杀死了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材料二: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
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
的力量对比失衡…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
材料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
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起义。他带
领的队伍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发展迅速,并于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
(1)材料一涉及的起义名称是什么?此次起义有何地位?(2分)
(2)材料二中的“叛乱”指的是什么?对唐朝国势有何影响?唐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建立“政权”的国号是什么?他提出的哪一口号得到
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3分)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1分)
考
生
座位序号
历史试卷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