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11 15: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期末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点在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上( )
A. B. C. D.
2.(本题3分)已知最简二次根式与可以合并,则的值为( )
A.2 B.5 C.11 D.14
3.(本题3分)如图是一只小虫飞行过程中离地高度与飞行时间的对应变化情况,则这只小虫在飞行的最高高度是( )
A. B. C. D.
4.(本题3分)如图,一根长18cm的牙刷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牙刷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
A.4<h<5 B.5<h<6 C.5≤h≤6 D.4≤h≤5
5.(本题3分)如图,是ΔABC内一点,,,,,,,,分别是,,,的中点,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
A.20 B.24 C.36 D.41
6.(本题3分)已知数据、、的平均数为,、、的平均数为,则数据、、的平均数为()
A. B. C. D.
7.(本题3分)如图,在矩形中,,的平分线交于点,于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连接交于点,下列结论:①;②;③是的中点;④;⑤.其中正确的有( )
A. B. C. D.
8.(本题3分)如图,老李家有一块草坪,家里想整理它,需要知道其面积,老李测量了草坪各边得知:米,米,米,米,且.则这块草坪的面积是( )
A. B. C. D.
9.(本题3分)如图,已知等边ΔABC的边长为8,点是边上的动点,以为边向右作等边,点是边的中点,连接, 则的最小值是( )
A. B.4 C. D.不能确定
10.(本题3分)题目:“在ΔABC和中,两个三角形的高线分别为和,,,,,且.已知,求的度数.”对于其答案,甲答:,乙答:,丙答:,则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答的对 B.甲、丙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C.甲、乙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D.三人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二、填空题(共27分)
11.(本题3分)已知,则代数式的值为 .
12.(本题3分)若,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3.(本题3分)已知是直线(为常数)上的三个点,则的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
14.(本题3分)在函数的学习中,认识了函数图象的画法,并能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已知函数,分析得到了下列四个结论:
①它的图象由直线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
②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③当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④函数有最小值,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15.(本题3分)如图,在菱形中,,对角线与交于点O,延长到点E,使得,连接,取的中点M、的中点N,连接,则的长为 .

16.(本题3分)一名学生军训时连续射靶6次,命中的环数分别为6,8,5,6,9,8.则这名学生射击环数的方差是 .
17.(本题3分)如图,以ΔABC的三边为边在上方分别作等边、、ΔBCF.且点A在ΔBCF内部.给出以下结论:
①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当时,四边形是矩形;
③当时,四边形是菱形;
④当,且时,四边形是正方形.
其中正确结论有 (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18.(本题3分)如图,在ΔABC中,,,,是ΔABC的中线,将ΔABC沿直线翻折,点是点的对应点,点是线段上的点,如果,那么 .
19.(本题3分)如图,已知,,,,若点P是上的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共63分)
20.(本题9分)(1)(4分)计算:;
(2)(5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1.(本题6分)如图,在ΔABC中,分别是的中点,连接,过点作于点,连接.若,求的长.
22.(本题8分)如图,点是正方形对角线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线段和相交于点.
(1)求证:;
(2)若,,求的长.
23.(本题8分)小东和小明要测量校园里的一块四边形场地(如图所示)的周长,其中边上有水池遮挡,没有办法直接测量其长度.小东经测量得知,,,,.小明说根据小东所得的数据可以求出四边形场地的周长.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若同意,请求出四边形场地的周长;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24.(本题8分)甲、乙两地间的直线公路长为600千米,一辆轿车与一辆货车分别沿该公路从甲、乙两地以各自的速度相向而行,货车比轿车早出发1小时,途中轿车出现了故障,停下维修,货车仍继续行驶,1小时后轿车故障被排除,此时接到通知,轿车立刻掉头按原路原速返回甲地(接到通知及掉头时间不计)最后两车同时到达甲地,已知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轿车所用的时间(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货车的速度是_________千米/时,轿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千米/时;
(2)求轿车距其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求货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20千米?
25.(本题8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G,H分别是AD,BC边上的点,且AG=CH,E,O,F分别是对角线BD上的四等分点,顺次连接G,E,H,F,G.
(1)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
(2)填空:①当AG= 时,四边形GEHF是矩形;②当AG= 时,四边形GEHF是菱形;
(3)求四边形GEHF的周长的最小值.
26.(本题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与轴相交于点,与轴交于点,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点的横坐标为.
(1)求,的值;
(2)根据图象,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
(3)为直线上一点,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当时,求点的坐标.
27.(本题8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举措,是凝聚智慧力量奋进新征程的现实需要,为了解九年级学生对党史的学习情况,某校团委组织部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党史知识测试,并将九年级1班和2班全体学生的测试成绩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
信息一:党史知识测试题共道题目,每小题分;
信息二:两个班级的人数均为人;
信息三:九年级1班成绩条形统计图如下:
信息四:九年级2班平均分的计算过程如下:
(分)
信息五:
统计量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九年级1班 m
九年级2班 n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个班级的成绩更加稳定,请说明理由;
(3)在本次测试中,九年级1班甲同学和九年级2班乙同学的成绩均为分,你认为两人在各自班级中谁的成绩排名更靠前?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A A B A C B
11.11
12./
13.
14.③④/④③
15.
16.2
17.①②③④
18./1.8/
19.
20.解:(1)

(2)

当时,原式.
21.解:分别是的中点,
是ΔABC的中位线,
,.




在中,,

22.(1)解:由四边形和四边形是正方形,
,,,


在和中:



(2)解:如图,连接交于点,




23.解:同意;
连接,
∵,,
∴ΔABC为等边三角形,
∴,
∴,
∴,
∴四边形的周长为:.
24.(1)解:由图象可得,
货车的速度为:(千米时),

轿车的速度为:(千米时),
故答案为:60,90;
(2)当时,设轿车距其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点在该函数图象上,

解得,
即当时,轿车距其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当时,;
当时,设轿车距其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点,在该函数图象上,
,解得,
即当时,轿车距其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由上可得,轿车距其出发地的距离(千米)与所用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3)设货车出发小时时两车相距120千米,
两车相遇之前:,
解得,

时符合题意;
两车相遇之后且轿车维修好之前:,
解得,

不符合题意,

解得,
当时,,此时轿车刚刚维修好,符合题意;
轿车维修好之后:由上可知,当货车行驶6小时时,两车相距120千米,又因为轿车速度大于货车速度,故两车越来越近,距离不可能是120千米;
由上可得,货车出发小时或6小时时两车相距120千米.
25.(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即,
分别是对角线上的四等分点,

,即,
在和中,,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解:①如图,连接,
四边形是矩形,,,



分别是对角线上的四等分点,


要使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则,

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可知,,,
四边形是矩形,

又,

即当时,四边形是矩形,
故答案为:;
②如图,连接,
要使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则,
在和中,,



,即,
解得,
即当时,四边形是菱形,
故答案为:.
(3)解:如图,过点作于点,延长到点,使,过点作于点,连接,
,,,




四边形的周长为,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
则四边形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26.(1)解:在中,当时,,
∴,
把,代入得:,
解得:,
∴的值是,的值是.
(2)解:由知,
观察图象知,当时,函数的图象位于函数的图象上方,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3)解:由(1)知,直线的解析式为,
上式中,当时,,
∴点坐标为,
∴.
设点的横坐标为,则,,
∵,
∴,
解得:或,
即点坐标为或.
27.(1)解:∵九年级1班共有名学生,最中间的数是第、个数的平均数,
由九年级1班条形图可知,
第名和第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

由九年级2班平均分的计算过程可知,
在九年级2班中,分出现了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故答案为:,;
(2)九年级1班的成绩更加稳定,
记九年级1班和九年级2班成绩的方差分别为,,
∵,,
∴,
∴九年级1班的成绩更加稳定;
(3)乙同学的成绩排名在本班更靠前.
理由如下:
∵甲同学的成绩小于本班成绩的中位数,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比甲成绩好,
乙同学的成绩大于本班成绩的中位数,说明乙同学比一半以上的同学成绩好,
∴乙同学成绩的班级排名更靠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