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1、(2025内蒙古)寒冷的冬天,在冰雕制作现场,刚制作完的冰雕比周围成品显得棱角分明。冰雕师傅解释:“新冰雕经过几天的‘风化’后就会变得圆润。”师傅说的“风化”指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液化 C. 汽化 D. 升华
2、 (2025辽宁)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过一会儿瓶外壁变湿了,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 液化 B. 熔化 C. 凝固 D. 汽化
3、 (2025广东深圳)炎丽同学和悦悦同学发现小麦在进仓前需要烘干,炎丽同学提出思考:烘干使小麦中的水(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升华
4、 (2025山东威海)在考古发掘中,脆弱文物易因失水变形损坏。科学家常用“薄荷醇临时固型技术”进行保护:将熔化的薄荷醇喷洒到文物上,冷却后凝固形成支撑结构,待文物移至实验室后,在室温下薄荷醇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熔化过程,薄荷醇吸热 B. 凝固过程,薄荷醇周围空气分子动能减小
C. 升华过程,薄荷醇吸热 D. 升华后,薄荷醇分子间距变大
5、 (2025湖南长沙)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其中一个环节是把糖块加热成液态糖浆,此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凝华 C. 熔化 D. 汽化
6、 (2025黑龙江伊春市)北方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司机进入小轿车并关闭所有车门后,若没有打开汽车空调,过一会儿就会发现车窗内壁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司机打开空调的暖风后,车窗内壁上的水雾会逐渐消失。关于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车窗内壁上水雾的形成是由于小轿车内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B. 车窗内壁上水雾的形成是由于小轿车内的空气汽化形成的
C. 车窗内壁上水雾会逐渐消失是因为车窗内壁上的水珠汽化成了水蒸气
D. 司机打开空调的暖风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提高车窗内壁上水珠的温度
7、 (2025广东)如图,丹霞山云雾缭绕,如诗如画,在阳光照射下,云雾中的小水珠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8、(2025四川宜宾) 如图,下列描述晶体凝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9、(2025贵州)《天工开物》里有凿井取盐的记载,大意是凿出盐井并舀出含盐卤水入锅熬煮,去除水分后便可得到盐。去水取盐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华
10、 (2025黑龙江绥化)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霜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
B.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 干冰在常温下会发生汽化现象
D. 吹风扇加快汗液蒸发,是由于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11、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夏天,将冰镇的饮料在温暖的室内放一会儿,饮料瓶外壁上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滴。下列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小水滴的原因相同的是( )
A. 冰封湖面 B. 冰雪消融
C. 寒冬凝霜 D. 秋起晨雾
12、(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小明在清晨锻炼时发现路边的小草和树叶上结有露珠。查阅资料得知,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13、(2025四川遂宁) 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从物理角度对下列诗句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根据音色辨别出是笛声
B. “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作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
C. “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实像
D.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形成是凝固现象
14、(2025天津)边防战士守卫在北疆极寒之地,他们脚踏冻土,双肩落雪,满脸冰霜,将青春与热血镌刻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其中“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15、 (2025陕西A卷)小明在家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壶嘴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接触到装有冰块的金属盘后,金属盘底部外侧出现小水珠、金属盘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关于该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壶中的水发生了升华现象
B. 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 “白气”接触金属盘后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白气”发生了液化现象
D. 金属盘内冰块变小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6、(2025山东)仲夏晨曦光初透,枝头栖蝉被星露。蝉身上的露珠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华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17、(2025山西)如图为山西省运城市著名的七彩盐湖,运城人民在千年前就将盐湖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湖水减少,盐便结晶出来。此过程中,湖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18、(2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19、(2025河北)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
A. 露珠的形成 B. 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变小
C. 铁水浇铸成工件 D. 空气中干冰迅速消失
20、(2025湖南)夏天,小明将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固 D. 熔化
21、(2025四川乐山)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十分发达,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能通过加热,把矿石中的铜由固态变为液态。此过程中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22、(2025江苏扬州)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天,草叶上出现露珠,是凝华现象
B. 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气”产生,是升华现象
C. 秋天,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D. 冬天,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片变模糊,是汽化现象
23、 (2025云南)云南是旅游胜地,关于图中的自然景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元阳梯田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图乙中梅里雪山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图丙中腾冲温泉上方的“白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图丁中西双版纳雨林的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4、(2025四川凉山) 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露珠的形成 B. 冰糕的制作
C. 霜打枝头 D. 冰雪消融
25、(2025四川广安)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明月”是光源
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26、 (2025四川达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稻谷通常要经历育苗、生长、晾晒和储存四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育苗期,薄膜内壁附有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B. 生长期,傍晚蓄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小保温效果好
C. 晾晒时,摊开通风是为了加快稻谷中水的蒸发
D. 储存期,稻谷储存不当导致发霉主要是发生物理变化
27、(2025四川成都)水的浩瀚,绰约多姿。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成水
B. 水汽化成水蒸气
C.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D. 小水珠凝华成冰
28、 (2025山东烟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液化放热
29、(2025·南充)如图,升钟湖湖边极易形成美丽的景观现象——雾,下列现象与湖边雾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车窗玻璃上形成的薄雾 B.烟花燃放时产生的烟雾
C.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 D.医院治疗时将药物雾化
30、 (2025安徽)北宋人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记载,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这里“百花”状的霜是由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31、(2025江苏苏州)如图所示,用镊子取几块干冰放入瓶中,将气球套在瓶口。干冰因______变为气态,使气球逐渐变大,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在瓶底形成白霜。(填物态变化名称)
32、(2025福建)防冻液是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特殊液体。为判断某防冻液在最低气温为-25℃的某地区能否使用,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
(1)烧杯中装有适量防冻液,置于制冷剂中,用温度传感器每隔1min记录防冻液的温度,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观察到14~20min防冻液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分析图像可知:防冻液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凝固点为______℃,由此判断该防冻液______在该地区使用;
(2)装制冷剂的容器外壁出现霜,这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小冰晶。
33、(2025山东)现藏于山东淄博博物馆的龙凤五钮长方镜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古铜镜。西汉时期,工匠在铸造时将熔化后的液态高锡青铜原料倒入模具。冷却成型过程中会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铜镜成像利用了光的____。
34、(2025陕西B卷)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种物态变化叫作___________。如图,将干冰放在试管中,试管周围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从空气中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浮在空气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35、 (2025四川德阳)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制盐过程中水逐渐减少的原因是水发生了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___________热。
36、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有一种新型黑色碳粉材料。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为碳蒸气,字迹消失。再经过特殊冷却装置,碳蒸气直接______成碳粉。纸张和碳粉可以重复使用,有效节约资源。(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7、(2025四川宜宾)夏天出汗的人用扇子扇感到凉快,是因为______吸热;用扇子扇一支干燥的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填“降低”或“不变”)。
38、 (2025辽宁)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时,观察到大量气泡不断上升、体积变____,温度计的示数____。
39、(2025江西)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如果能找到冰,可以让冰___________热量,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将有利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活动基地并进行深空探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物理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1、(2025内蒙古)寒冷的冬天,在冰雕制作现场,刚制作完的冰雕比周围成品显得棱角分明。冰雕师傅解释:“新冰雕经过几天的‘风化’后就会变得圆润。”师傅说的“风化”指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液化 C. 汽化 D. 升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冰雕在寒冷环境中长时间放置,棱角逐渐变圆润,说明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此过程为升华。
A.凝固是液态变固态,与冰雕形态变化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液化是气态变液态,但题目中未涉及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汽化是液态变气态,但冰未先熔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气态,符合冰在低温下逐渐减少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5辽宁)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过一会儿瓶外壁变湿了,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 液化 B. 熔化 C. 凝固 D. 汽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矿泉水,瓶外壁变湿,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液化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2025广东深圳)炎丽同学和悦悦同学发现小麦在进仓前需要烘干,炎丽同学提出思考:烘干使小麦中的水(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烘干使小麦中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2025山东威海)在考古发掘中,脆弱文物易因失水变形损坏。科学家常用“薄荷醇临时固型技术”进行保护:将熔化的薄荷醇喷洒到文物上,冷却后凝固形成支撑结构,待文物移至实验室后,在室温下薄荷醇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熔化过程,薄荷醇吸热 B. 凝固过程,薄荷醇周围空气分子动能减小
C. 升华过程,薄荷醇吸热 D. 升华后,薄荷醇分子间距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薄荷醇熔化时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薄荷醇凝固过程,凝固放热,周围空气吸热,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文物移至实验室后,在室温下薄荷醇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分子间距较大,薄荷醇分子间距变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2025湖南长沙)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其中一个环节是把糖块加热成液态糖浆,此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A. 升华 B. 凝华 C. 熔化 D. 汽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把糖块加热成液态糖浆,此过程由固态变成液态,并且吸收热量,因此物态变化为熔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 (2025黑龙江伊春市)北方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司机进入小轿车并关闭所有车门后,若没有打开汽车空调,过一会儿就会发现车窗内壁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司机打开空调的暖风后,车窗内壁上的水雾会逐渐消失。关于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车窗内壁上水雾的形成是由于小轿车内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B. 车窗内壁上水雾的形成是由于小轿车内的空气汽化形成的
C. 车窗内壁上水雾会逐渐消失是因为车窗内壁上的水珠汽化成了水蒸气
D. 司机打开空调的暖风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提高车窗内壁上水珠的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北方冬天室外气温低,车内温度相对较高,车内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会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内壁上形成水雾,并不是车内空气液化或汽化形成的,故AB错误;
C.当打开空调暖风后,车窗内壁上的水珠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发生了汽化现象,由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所以水雾会逐渐消失,故C正确;
D.司机打开空调暖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提高车窗内壁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7、 (2025广东)如图,丹霞山云雾缭绕,如诗如画,在阳光照射下,云雾中的小水珠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答案】A
【解析】
【详解】云雾中的小水珠变成水蒸气,由液体变成气态,属于汽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5四川宜宾) 如图,下列描述晶体凝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9、(2025贵州)《天工开物》里有凿井取盐的记载,大意是凿出盐井并舀出含盐卤水入锅熬煮,去除水分后便可得到盐。去水取盐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舀出含盐卤水入锅熬煮,里面的水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便可得到盐,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2025黑龙江绥化)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霜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
B.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 干冰在常温下会发生汽化现象
D. 吹风扇加快汗液蒸发,是由于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 正确;
B.水在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故B 错误;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不是汽化(汽化是液态变气态 ),故C 错误;
D.吹风扇加快汗液蒸发,是因为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而不是与温度有关,故D 错误。
故选A。
11、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夏天,将冰镇的饮料在温暖的室内放一会儿,饮料瓶外壁上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滴。下列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小水滴的原因相同的是( )
A. 冰封湖面 B. 冰雪消融
C. 寒冬凝霜 D. 秋起晨雾
【答案】D
【解析】
【详解】夏天,将冰镇的饮料在温暖的室内放一会儿,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放热,液化成小水滴。
A.冰封湖面是液态的水放热,凝固成固态的冰,形成的原因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小水滴的原因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吸热,熔化成液态的水,形成的原因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小水滴的原因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寒冬凝霜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叶片放热,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原因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小水滴的原因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秋起晨雾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液态的小水滴,形成的原因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小水滴的原因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小明在清晨锻炼时发现路边的小草和树叶上结有露珠。查阅资料得知,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所以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5四川遂宁) 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从物理角度对下列诗句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根据音色辨别出是笛声
B. “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作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
C. “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实像
D.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形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诗人根据音色辨别出是笛声,故A正确;
B.以 “山” 为参照物,“舟” 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变化,“舟” 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倒影” 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不是折射形成的实像,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4、(2025天津)边防战士守卫在北疆极寒之地,他们脚踏冻土,双肩落雪,满脸冰霜,将青春与热血镌刻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其中“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 (2025陕西A卷)小明在家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壶嘴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接触到装有冰块的金属盘后,金属盘底部外侧出现小水珠、金属盘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关于该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壶中的水发生了升华现象
B. 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 “白气”接触金属盘后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白气”发生了液化现象
D. 金属盘内冰块变小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壶中的水吸热后由液态变为气态,所以发生的是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水蒸气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直接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内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金属盘上放有冰块,从壶嘴处冒出的“白气”接触低温的金属盘后出现小水珠,一是因为壶嘴冲出的不可见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成小水滴,二是液化后的小水滴附着在金属盘底,积少成多,出现了小水珠,所以不是“白气”发生了液化现象,故C错误;
D.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要放热,放出的热量被金属盘中的冰块吸收,冰块吸热熔化成水而变小,说明金属盘内冰块变小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16、(2025山东)仲夏晨曦光初透,枝头栖蝉被星露。蝉身上的露珠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华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清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蝉,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蝉的身上,就形成了露珠。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5山西)如图为山西省运城市著名的七彩盐湖,运城人民在千年前就将盐湖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湖水减少,盐便结晶出来。此过程中,湖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湖水减少,是因为液态的湖水吸热汽化成气态的水蒸气,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5河北)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
A. 露珠的形成 B. 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变小
C. 铁水浇铸成工件 D. 空气中干冰迅速消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块体积变小是固态冰熔化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铁水浇铸成工件是铁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干冰迅速消失,干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025湖南)夏天,小明将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固 D. 熔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湿衣服变干:液态水蒸发为气态水蒸气,蒸发属于汽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1、(2025四川乐山)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十分发达,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能通过加热,把矿石中的铜由固态变为液态。此过程中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铜由固态变为液态,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为熔化过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2025江苏扬州)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天,草叶上出现露珠,是凝华现象
B. 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气”产生,是升华现象
C. 秋天,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D. 冬天,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片变模糊,是汽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而非凝华,故A错误;
B.冰箱门附近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而非升华,故B错误;
C.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眼镜片变模糊是室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而非汽化,故D错误。
故选C。
23、 (2025云南)云南是旅游胜地,关于图中的自然景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元阳梯田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图乙中梅里雪山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 图丙中腾冲温泉上方的“白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图丁中西双版纳雨林的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BD
【解析】
【详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故A错误;
B.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C.温泉上方的 “白气” 是温泉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C错误;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BD。
24、(2025四川凉山) 如图所示的几种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 露珠的形成 B. 冰糕的制作
C. 霜打枝头 D. 冰雪消融
【答案】B
【解析】
【详解】A.露珠指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糕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指水蒸气直接由气态水蒸气变为固态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指冰雪从固体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2025四川广安)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明月”是光源
C.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起舞弄清影”中的“影”指的是月光下词人自己的清朗身影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故A正确;
B.“明月”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的太阳的光,因此“明月”不是光源,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A。
26、 (2025四川达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稻谷通常要经历育苗、生长、晾晒和储存四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育苗期,薄膜内壁附有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B. 生长期,傍晚蓄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小保温效果好
C. 晾晒时,摊开通风是为了加快稻谷中水的蒸发
D. 储存期,稻谷储存不当导致发霉主要是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薄膜内壁附有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而非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傍晚蓄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吸收或释放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能够有效调节田间温度,起到保温作用,而非比热容小,故B错误;
C.晾晒时摊开通风可以增大稻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空气流动,从而加快稻谷中水分的蒸发,故C正确;
D.稻谷发霉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导致有机物发生质变,属于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7、(2025四川成都)水的浩瀚,绰约多姿。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成水
B. 水汽化成水蒸气
C.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D. 小水珠凝华成冰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冰变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蒸气变成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水珠变成冰,是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8、 (2025山东烟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液化放热
【答案】CD
【解析】
【详解】AD.露和雾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D正确;
B.冰是液态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正确。
故选CD。
29、(2025·南充)如图,升钟湖湖边极易形成美丽的景观现象——雾,下列现象与湖边雾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车窗玻璃上形成的薄雾 B.烟花燃放时产生的烟雾
C.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 D.医院治疗时将药物雾化
【答案】A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 湖边极易形成美丽的雾,是液化现象:
A.车窗玻璃上形成的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烟花燃放时产生的烟雾属于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故B不合题意;
C.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药物雾化是通过专用设备(如压缩雾化器)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湖边形成美丽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分析每个选项,找出液化现象。
30、 (2025安徽)北宋人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记载,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这里“百花”状的霜是由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
【答案】凝华
【解析】
【详解】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31、(2025江苏苏州)如图所示,用镊子取几块干冰放入瓶中,将气球套在瓶口。干冰因______变为气态,使气球逐渐变大,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在瓶底形成白霜。(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①. 升华 ②. 凝华
【解析】
【详解】[1][2]如图所示,用镊子取几块干冰放入瓶中,将气球套在瓶口。干冰吸热会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使气球逐渐变大,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在瓶底形成白霜。
32、(2025福建)防冻液是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特殊液体。为判断某防冻液在最低气温为-25℃的某地区能否使用,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
(1)烧杯中装有适量防冻液,置于制冷剂中,用温度传感器每隔1min记录防冻液的温度,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观察到14~20min防冻液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分析图像可知:防冻液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凝固点为______℃,由此判断该防冻液______在该地区使用;
(2)装制冷剂的容器外壁出现霜,这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小冰晶。
【答案】(1) ①. 保持不变 ②. -35 ③. 能
(2)凝华
【解析】
【小问1详解】
[1]由乙图可知,14~20min防冻液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防冻液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2]凝固点为物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时对应的温度,由乙图可知,凝固点为-35℃。
[3]因为该地区的最低气温为-25℃,高于该款防冻液的凝固点,所以该防冻液可以在该地区使用。
【小问2详解】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
33、(2025山东)现藏于山东淄博博物馆的龙凤五钮长方镜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古铜镜。西汉时期,工匠在铸造时将熔化后的液态高锡青铜原料倒入模具。冷却成型过程中会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铜镜成像利用了光的____。
【答案】 ①. 放出 ②. 反射
【解析】
【详解】[1]冷却成型过程中,液态高锡青铜原料变为固态,因此是凝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2]铜镜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利用了光的反射。
34、(2025陕西B卷)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种物态变化叫作___________。如图,将干冰放在试管中,试管周围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从空气中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浮在空气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答案】 ①. 升华 ②. 吸收 ③. 液化
【解析】
【详解】[1]在常温下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这种物态变化叫作升华。
[2][3]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现象,干冰在升华过程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浮在空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35、 (2025四川德阳)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制盐过程中水逐渐减少的原因是水发生了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___________热。
【答案】 ①. 汽化 ②. 吸
【解析】
【详解】[1][2]由题意可知,制盐过程中水逐渐减少,水由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所以水发生的物态变化为汽化,此过程要吸热。
36、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有一种新型黑色碳粉材料。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为碳蒸气,字迹消失。再经过特殊冷却装置,碳蒸气直接______成碳粉。纸张和碳粉可以重复使用,有效节约资源。(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①. 升华 ②. 凝华
【解析】
【详解】[1][2]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是凝华。新型黑色碳粉材料。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升华为碳蒸气,字迹消失。再经过特殊冷却装置,碳蒸气直接凝华成碳粉。
37、(2025四川宜宾)夏天出汗的人用扇子扇感到凉快,是因为______吸热;用扇子扇一支干燥的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填“降低”或“不变”)。
【答案】 ①. 蒸发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2]夏天出汗的人用扇子扇感到凉快,是因为扇扇子加快了汗水表面空气的流动,加快了汗液蒸发,而蒸发吸热;用扇子扇一支干燥的温度计,由于温度计上不存在液体的蒸发,所以它的示数不会变化。
38、 (2025辽宁)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水沸腾时,观察到大量气泡不断上升、体积变____,温度计的示数____。
【答案】 ①. 大 ②. 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1]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汽化的水蒸气进入气泡,体积逐渐变大。
[2]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39、(2025江西)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如果能找到冰,可以让冰___________热量,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将有利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活动基地并进行深空探索。
【答案】 ①. 吸收 ②. 熔化
【解析】
【详解】[1][2]冰是水由液体变成固态形成的,冰吸收热量后,会从固态变成液体,该过程为熔化过程,熔化过程吸收热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