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17题。全卷满分6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索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所示为某校七年级历史研习社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杨坚建立隋朝,灭掉陈朝
◆开通大运河加强南北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选拔人才
◆隋炀帝不恤民力三征辽东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A.隋朝统一与灭亡
B.民族关系发展
C.唐朝建立与繁荣
D.中央集权加强
2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材质为酱红地夹橙黄、乳白色玛瑙。据文献记载
这种红色夹心玛瑙多产自中亚、西亚地区。这种造型的玛瑙杯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较为常
见。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
唐·银全菩首玛墙杯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多彩的文学艺术
·】·
3.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做有规律的摆动。小武同
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下图示。钟摆在0世纪中后期向右摆动是因为
A.唐朝在地方增设节度使
B.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C.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
权力
武将
文官
D.康熙帝设立议政王会议
4.中国古代货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一组货币最适合于研究
北宋货币
契丹货币
西夏货币
A.繁荣的海外贸易
B.活字印刷术发明
C.发达的中外交通
D.民族交往与交融
5.下面是隋韧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发现元朝大运河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裁
弯取直,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山运河
延
制名所
面受地贞
大⑥涵州
g
0济南
0东平
达
山阳
江
架庆
运列
一主亚街运8地
型6而
杭州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元阙的运河和海运优敛图
A.自然环境的不同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统治中心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倾向
·2
6,唐朝的东西陆路贸易曾经非常繁荣,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势力迅速衰退,东西陆路凯
易逐浙没落。南宋建立后,经济重心南移,海路交通日渐发达,宋朝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上述
材料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Λ陆路贸易的打通
B.贸易路线的变化
C粮食运输的发达
D.制瓷技术的进步
7.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把四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有利
于农事安排。这说明中国传统历法中蕴藏着
A.海外贸易区域的变化
B.城市文化演变的路径
C,政治制度变革的轨迹
D.传统农耕文明的印迹
8司马光和司马迁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们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其中,北宋司马
光主持编写的史学巨著,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史学巨著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明史》
9隋唐时期,中央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北宋前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
割相权;明朝干脆废掉丞相一职。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强化皇权专制
B.提高行政效率
C.节省财政开支
D.促进科学决策
10.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一位“血战歼倭,勋垂闽浙”,一位“云帆高张,七下
西洋”,他们是
A.王仙芝
李自成
B.戚继光郑和
C.骨力裴罗皮逻阁
D.渥巴锡郑成功
11.有学者指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自夏、商、周以下至清朝,政治实体衔接有序,均未因外力打
击而中断,后一个朝代都自称是前一个朝代的继承者,这种种联系的叠加,成为一个一脉相承的
政治谱系。这意在说明中华文明具有
A和平性
B.统一性
C创新性
D.连续性
12.它位于紫禁城养心殿南,成立于雍正年间,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
重要的中枢机构,皇帝的命令由它传达给地方。材料中的“它”是
A枢密院
B.内阁
C.南书房
D.军机处
13.据清代文献记载,汉口坊巷之名中,已出现不少行业街名,如制作花结的“打扣巷”、生产剪刀的
“剪子街”、裁缝店集中的“衣铺街”、铜匠聚集的“打铜街”等。这些行业街的形成说明,清代汉口
A商业繁荣
B.人口稠密
C,文教昌盛
D.交通发达
14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A.主张和而不同
B.崇尚天人合一
C.具有家国情怀
D.重视以人为本
·3…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2024-2025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
1. A 2. C 3. B 4. D 5. C 6. B 7. D 8. C 9. A 10. B 11. D 12. D 13. A 14. C
二、非选择题(共 32 分)
15.(10 分)
(1)习俗:挂艾草、包粽子、赛龙舟、凭吊屈原(每点 1 分,共 4 分)。
(2)因素:农历纪年法影响;与节气相关;适应自然环境(保健需求);社会进步推动(每
点 1 分,共 4 分)。
(3)时代价值:传承文化根脉,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文旅融合,推动社会发展(2 分)。
16.(12 分)
(1)贡献: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推
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支持(任选两个,每点 2 分,共 4 分)。
(2)介绍:《农政全书》(徐光启):总结历代农学成就,收录西方水利技术,是明代农业百
科全书;《本草纲目》(李时珍):总结药物学成果,记载药物 1800 多种,是医药学巨著;《天
工开物》(宋应星):总结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任选两
本,每本 3 分,共 6 分)。
(3)特点:成就辉煌,对世界影响深远;后期以总结为主,创新不足(2 分)。
17.(10 分)
观点:元明清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 分)。
论述: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宣政院管辖西藏,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奠定多民族
国家疆域基础;明朝设哈密卫、乌思藏都司等,加强对边疆的治理;清朝设伊犁将军、驻藏
大臣,台湾建省,进一步巩固对边疆的管辖。这些措施促进了各民族交流,维护了国家统一
(6 分)。
结论:元明清的边疆政策,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