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末 核心素养统率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章末 核心素养统率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1 09:45:04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统率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建构知识体系]
[统整学科素养]
生命的系统观是本章着重体现的生命观念。本章以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有哪些结构为线索展开,体现了生命的系统观。认同细胞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基本的生命系统,强化系统观点。在以系统观理解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尝试从系统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
[浸润素养]
1.将变形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有核部分继续生活,无核部分死亡;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后,两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死亡;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一定时间后再植入细胞核,细胞能够正常生活。上述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具有遗传作用
C.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D.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生存的基础
2.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为囊泡运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说明细胞内不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B.囊泡能特异性“锚定”受体膜说明生物膜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递
C.囊泡和溶酶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类似,组成成分中都含磷脂
D.若“货物”为抗体,则供体膜和受体膜分别为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本章内容能很好地体现结构与功能观,例如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这样的结构与膜两侧都是水溶液的环境是相适应的;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细胞膜承担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相适应;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通过阐明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强化结构与功能观,使学生既能基于结构阐释功能,又能基于功能理解结构。
[浸润素养]
3.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细胞膜中有些蛋白质分子有物质运输功能
C.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4.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法进行增殖
B.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
C.核膜上具有核孔,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运出或进入细胞核
D.细胞膜的内表面有糖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
本章知识的呈现贯穿了科学思维的训练过程。例如,在细胞膜的研究过程中,渗透了运用模型研究的方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与“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这些都体现了“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等内容也说明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理论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从而启迪我们认识到科技进步需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浸润素养]
1.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三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拍摄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照片均是物理模型
B.根据章节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的知识体系属于概念模型
C.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说,建立物理模型,如流动镶嵌模型
D.用柱形图或坐标曲线表示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细胞不同结构的膜面积变化,属于数学模型
2.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同学制作的三维结构模型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
B.模型制作包括建模对象(原型)分析、材料准备、建构模型、模型检验与完善、模型运用等步骤
C.模型中的①~⑤均为膜性细胞器,其中①④为双层磷脂分子包被的细胞器
D.①~⑤在各细胞中的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及细胞的代谢速率有直接关系
3.下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图中b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C.图中g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
本章在“科学方法”栏目中介绍了提出假说、差速离心法、同位素标记法等科学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还安排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探究活动,而且在本章各节提供的材料中多数都是科学探究的史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方法与技术,体现了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浸润素养]
1.以黑藻为材料,用显微镜观察其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黑藻叶绿体的分布不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B.选择黑藻为材料是因其叶片小而薄,利于观察
C.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将叶绿体作为参照物
D.适当提高温度可使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
2.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科学的实验方法。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完全归纳法是归纳法中最常用的科学方法
②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提出利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 ③利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细胞内大小不同的细胞器分离 ④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 ⑤利用计算机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本章在社会责任培养方面有较多体现。如在第二节“与社会的联系”栏目中安排了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第三节的“问题探讨”中选择了克隆牛的问题背景。这些编排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事务,形成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与能力。再如,“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体现了节约资源、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细胞各结构的分工与合作,可以类比迁移到在人类社会中的分工与合作,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浸润素养]
1.在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中国科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列举的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①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②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 ③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 ④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如图)。目前这种“隐性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结构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蛋白质
B.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A为脂溶性药物,药物B为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
C.已知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因此可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
D.将组成该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的面积大约是该脂质体表面积的2倍
 
1.选B 由题意可知,去除细胞核的细胞质死亡,取出细胞核一段时间后再植入细胞核,细胞能正常生活,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A正确;题述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不能证明细胞核具有遗传作用,B错误;单独的细胞核不能存活,单独的细胞质也不能存活,细胞质中植入细胞核后能存活,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C、D正确。
2.选C 不同生物膜化学组成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基本支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图示不同生物膜之间物质运输可以通过囊泡的形式,说明细胞内不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A正确;囊泡能特异性“锚定”受体膜,这样的“锚定”过程具有特异性,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B正确;核糖体没有膜包被,组成成分中不含磷脂,C错误;若“货物”为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则内质网对来自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然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内,因此供体膜和受体膜分别为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D正确。
3.选C 构成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脂质,使得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A正确;细胞膜的功能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由于磷脂分子的运动会产生间隙,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另外水分子还可以借助有关蛋白质通过细胞膜,C错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D正确。
4.选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无法进行增殖,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A不符合题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B不符合题意;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运出或进入细胞核,C不符合题意;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D符合题意。
 
1.选A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但拍摄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照片为实物图,不是物理模型,A错误;根据章节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的知识体系属于概念模型,B正确;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如流动镶嵌模型,用观察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C正确;柱形图或坐标曲线表示的膜面积变化为数学模型,D正确。
2.选C 图示的三维结构模型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无中心体,因此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A正确;建构模型一般包含五个步骤:建模对象(原型)分析、模型准备、建构模型、模型检验与完善、模型运用,B正确;①为线粒体,②为内质网,③为液泡,④为叶绿体,⑤为高尔基体,①~⑤均为膜性细胞器,其中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四层磷脂分子),C错误;线粒体、内质网、液泡、叶绿体、高尔基体在各细胞中的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及细胞的代谢速率有直接关系,D正确。
3.选C b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A、B错误。g是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c为细胞膜,e是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D错误。
 
1.选A 黑藻叶绿体的分布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A错误;选择黑藻为材料是因其叶片小而薄且叶绿体较大,利于观察,B正确;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其中的叶绿体呈绿色且个体较大,故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将叶绿体作为参照物,C正确;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适当提高温度可使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D正确。
2.选C 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①错误;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提出利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②正确;利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细胞内大小不同的细胞器分离,③正确;用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④正确;利用计算机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⑤错误。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选C。
 
1.选B 流动镶嵌模型是由国外科学家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①③④所述成果均是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B项符合题意。
2.选B 脂质体的膜结构只有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不仅有磷脂双分子层还分布有蛋白质和糖类等,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无蛋白质,A正确;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因此脂质体既可以用于运载脂溶性药物B,也可以用于运载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A,B错误;脂质体膜上镶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杀死癌细胞,C正确;该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因此将组成该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的单层分子层的面积是该脂质体表面积的2倍,D正确。(共31张PPT)
章末
核心素养统率下的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建构知识体系]
[统整学科素养]
(一)生命的系统观
生命的系统观是本章着重体现的生命观念。本章以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有哪些结构为线索展开,体现了生命的系统观。认同细胞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基本的生命系统,强化系统观点。在以系统观理解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尝试从系统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
[浸润素养]
1.将变形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有核部分继续生活,无核部分死亡;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后,两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死亡;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一定时间后再植入细胞核,细胞能够正常生活。上述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具有遗传作用
C.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D.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生存的基础

解析:由题意可知,去除细胞核的细胞质死亡,取出细胞核一段时间后再植入细胞核,细胞能正常生活,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A正确;题述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不能证明细胞核具有遗传作用,B错误;单独的细胞核不能存活,单独的细胞质也不能存活,细胞质中植入细胞核后能存活,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C、D正确。
2.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为囊泡运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说明细胞内不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B.囊泡能特异性“锚定”受体膜说明生物膜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递
C.囊泡和溶酶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类似,组成成分中都含磷脂
D.若“货物”为抗体,则供体膜和受体膜分别为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解析:不同生物膜化学组成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基本支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图示不同生物膜之间物质运输可以通过囊泡的形式,说明细胞内不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A正确;囊泡能特异性“锚定”受体膜,这样的“锚定”过程具有特异性,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B正确;核糖体没有膜包被,组成成分中不含磷脂,C错误;若“货物”为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则内质网对来自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然后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内,因此供体膜和受体膜分别为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D正确。
(二)结构与功能观
本章内容能很好地体现结构与功能观,例如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这样的结构与膜两侧都是水溶液的环境是相适应的;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细胞膜承担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相适应;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通过阐明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强化结构与功能观,使学生既能基于结构阐释功能,又能基于功能理解结构。
[浸润素养]
3.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细胞膜中有些蛋白质分子有物质运输功能
C.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解析:构成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脂质,使得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A正确;细胞膜的功能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由于磷脂分子的运动会产生间隙,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另外水分子还可以借助有关蛋白质通过细胞膜,C错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D正确。
4.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是 (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法进行增殖
B.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
C.核膜上具有核孔,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运出或进入细胞核
D.细胞膜的内表面有糖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无法进行增殖,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A不符合题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心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心肌收缩,B不符合题意;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运出或进入细胞核,C不符合题意;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D符合题意。
运用模型与建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
本章知识的呈现贯穿了科学思维的训练过程。例如,在细胞膜的研究过程中,渗透了运用模型研究的方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与“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这些都体现了“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等内容也说明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理论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从而启迪我们认识到科技进步需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浸润素养]
1.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三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拍摄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照片均是物理模型
B.根据章节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的知识体系属于概念模型
C.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说,建立物理模型,如流动镶嵌模型
D.用柱形图或坐标曲线表示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细胞不同结构的膜面积变化,属于数学模型

解析: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但拍摄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照片为实物图,不是物理模型,A错误;根据章节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的知识体系属于概念模型,B正确;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如流动镶嵌模型,用观察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C正确;柱形图或坐标曲线表示的膜面积变化为数学模型,D正确。
2.如图是高一某同学制作的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同学制作的三维结构模型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
B.模型制作包括建模对象(原型)分析、材料准备、建构模型、模型检验与完善、模型运用等步骤
C.模型中的①~⑤均为膜性细胞器,其中①④为双层磷脂分子包被的细胞器
D.①~⑤在各细胞中的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及细胞的代谢速率有直接关系

解析:图示的三维结构模型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无中心体,因此为高等植物细胞的物理模型,A正确;建构模型一般包含五个步骤:建模对象(原型)分析、模型准备、建构模型、模型检验与完善、模型运用,B正确;①为线粒体,②为内质网,③为液泡,④为叶绿体,⑤为高尔基体,①~⑤均为膜性细胞器,其中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四层磷脂分子),C错误;线粒体、内质网、液泡、叶绿体、高尔基体在各细胞中的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及细胞的代谢速率有直接关系,D正确。
3.下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图中b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C.图中g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

解析:b为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A、B错误。g是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c为细胞膜,e是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D错误。
本章在“科学方法”栏目中介绍了提出假说、差速离心法、同位素标记法等科学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还安排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探究活动,而且在本章各节提供的材料中多数都是科学探究的史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方法与技术,体现了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浸润素养]
1.以黑藻为材料,用显微镜观察其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黑藻叶绿体的分布不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B.选择黑藻为材料是因其叶片小而薄,利于观察
C.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将叶绿体作为参照物
D.适当提高温度可使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

解析:黑藻叶绿体的分布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A错误;选择黑藻为材料是因其叶片小而薄且叶绿体较大,利于观察,B正确;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其中的叶绿体呈绿色且个体较大,故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将叶绿体作为参照物,C正确;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适当提高温度可使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加快,D正确。
2.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科学的实验方法。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完全归纳法是归纳法中最常用的科学方法 ②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提出利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 ③利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细胞内大小不同的细胞器分离 ④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 ⑤利用计算机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解析: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①错误;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提出利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②正确;利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细胞内大小不同的细胞器分离,③正确;用3H标记的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④正确;利用计算机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⑤错误。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选C。
本章在社会责任培养方面有较多体现。如在第二节“与社会的联系”栏目中安排了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第三节的“问题探讨”中选择了克隆牛的问题背景。这些编排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事务,形成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与能力。再如,“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体现了节约资源、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细胞各结构的分工与合作,可以类比迁移到在人类社会中的分工与合作,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浸润素养]
1.在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中国科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列举的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①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 ②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 ③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 ④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流动镶嵌模型是由国外科学家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①③④所述成果均是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B项符合题意。
2.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如下图)。目前这种“隐性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结构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蛋白质
B.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A为脂溶性药物,药物B为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
C.已知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因此可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
D.将组成该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的面积大约是该脂质体表面积的2倍

解析:脂质体的膜结构只有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不仅有磷脂双分子层还分布有蛋白质和糖类等,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无蛋白质,A正确;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因此脂质体既可以用于运载脂溶性药物B,也可以用于运载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A,B错误;脂质体膜上镶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杀死癌细胞,C正确;该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因此将组成该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的单层分子层的面积是该脂质体表面积的2倍,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