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二)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本检测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8分。第1~16小题,每小题2分;第17~2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B.细胞膜内外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D.组成细胞膜的大多数物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下列物质出入人体细胞的方式中,必须依赖细胞膜上转运蛋白才能完成的是( )
A.O2进入红细胞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乙醇进入胃的上皮细胞 D.胰岛素的分泌
3.下列生理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A.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B.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
C.甘油分子进入肝细胞
D.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内的液泡
4.分泌蛋白进入内质网加工时需要信号肽(位于分泌蛋白起始位置)的引导,信号肽在加工过程中会被切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信号肽中的氨基酸通过氢键连接
B.信号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C.信号肽序列被水解(切除)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D.某些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需要信号肽
5.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核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核孔实现了细胞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B.各种生物膜各司其职,互不联系
C.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不会改变其通透性
D.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7.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就是渗透作用
B.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水分子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植物细胞的能量
D.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外溶液的浓度一定高于细胞液的浓度
8.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其成分和结构决定的,人们对细胞膜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认识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容易进入细胞”推测“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蛋白质”
B.戈特和格伦德尔根据“组成人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其表面积的2倍”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细胞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假说
D.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脂质分子具有流动性
9.在水环境中磷脂分子可自发形成如图1、图2所示结构,称为脂质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内容物的增多,脂质体在一定程度上会膨胀
B.脂质体的物质构成与细胞膜相同
C.图示脂质体间能够发生特异性识别
D.应用如图2所示的脂质体储存脂肪颗粒
10.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只有对细胞有利的物质才能通过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功能③表示
D.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1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如图为植物细胞膜中H+-ATP酶将细胞质中的H+转运到膜外的示意图,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转运过程中H+-ATP酶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
B.该转运机制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
C.生物大分子如胰蛋白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与图示不同
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作用机制与图中的转运机制相同
12.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③取黑藻叶片 ④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平 ⑤把黑藻叶片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A.②③①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13.细胞连接是指在细胞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骨架等形成的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常见的细胞连接包括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等,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细胞连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参与形成的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的功能
B.图示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C.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分泌至细胞外
D.某些细胞连接处相关蛋白被固定无法运动,则此处的细胞膜丧失流动性
14.核纤层以网络形式分布于核膜内侧,能维持细胞核正常的形状与大小,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纤层的结构模式图属于物理模型
B.核纤层形成的网络结构在某些方面与细胞骨架作用类似
C.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由结构①进入细胞核内
D.核纤层的隔离作用会减弱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
15.如图为某物质分泌过程的电镜照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包裹分泌物质的囊泡可能来自高尔基体
B.细胞分泌该物质的过程消耗代谢产生的能量
C.卵巢细胞以图示方式分泌雌激素
D.图示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6.为研究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的过程,科学家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 min后,带有放射标记的物质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 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 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囊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3H标记的亮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B.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直接来自内质网
C.放射性可能出现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的位置
D.在该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会先增大后减小
17.细菌和肝细胞都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细菌协助葡萄糖运输的载体蛋白为GLUT1,而肝细胞协助葡萄糖运输的载体蛋白为GLUT2,其运输速率和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GLUT1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LUT2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小
B.A点与B点相比,制约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GLUT1的数量
C.细菌细胞上的GLUT1和肝细胞上的GLUT2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D.载体蛋白的存在能显著提高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
18.曲线图是生物学研究中数学模型建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与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一个数学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轴表示某植物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则Y轴可以表示细胞吸水的能力
B.若X轴表示氧气的浓度,则Y轴可以表示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某物质的速率
C.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植物细胞液泡体积的变化,则A点时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D.若X轴表示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Y轴表示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对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则限制B点后运输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
19.如图甲和图乙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甲装置,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液面上升的高度为m。蔗糖分子均不能通过这两套装置所用的半透膜,但单糖分子和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如果S1、S2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达到平衡后S1=S2
B.图甲中,若平衡后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内的液面的溶液,则重新达到渗透平衡时m将会变大
C.图乙中,若A是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葡萄糖溶液,B是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达到平衡后,B侧液面等于A侧
D.若图丙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20.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上有阴离子通道也有K+通道,其中阴离子通道对NO的通透能力远远大于Cl-,在高浓度盐胁迫下,K+主动运输受阻,细胞吸收Cl-受阻,甚至Cl-外排,此时K+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主要通过离子通道K蛋白。而阴离子通道可与K蛋白互相作用,抑制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KNO3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会大量吸收K+使细胞液浓度升高,进而发生复原
B.在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也都能复原
C.若在溶液中加入呼吸抑制剂,则植物细胞将无法从外界吸收K+
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一定程度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2分)
21.
得分
(19分)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数字):
(1)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_____,该模型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______。
(2)研究细胞膜较理想的材料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构成沙门氏菌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也是该细菌膜面积的两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形虫变形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图可知,该结构的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是细胞膜的外侧,判断的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图中____(填序号)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2.
得分
(17分)如图甲为某高等生物细胞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⑩代表细胞中的不同结构,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表示三种细胞器。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为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分离图甲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时常采用____________法。
(3)写出图乙细胞器a、b、c分别对应图甲中的标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4)研究人员在探索图乙细胞器的功能时,将3H标记的亮氨酸作为培养液的成分之一培养胰腺腺泡细胞,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若原料中只有亮氨酸羧基部位的3H被标记时,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追踪蛋白质的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得分
(16分)某中学农场里种植了西葫芦,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西葫芦开展以下实验:
(1)同学甲为探究西葫芦的细胞液浓度,将其切成形态、大小一致的西葫芦条(不同西葫芦条的细胞液初始浓度相同),测定了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西葫芦条的质量变化百分比[质量变化百分比(%)=(变化后质量-初始质量)/初始质量×100%],结果如下图所示,整个过程中细胞始终有活性。原生质体指细胞膜及细胞膜以内部分。
①当西葫芦条质量降低时,细胞主要失去的是________水。
②当西葫芦条的质量不再变化时,______(填“有”或“没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
③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本实验所用西葫芦条的细胞液浓度对应的蔗糖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西葫芦条细胞的原生质体长度/细胞长度=1的实验对应第____________组。
④实验结束后,从第1组到第7组西葫芦条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同学乙增加了一组实验,用浓度为2.0 mol·L-1的蔗糖溶液处理西葫芦条一段时间后,再将西葫芦条放在清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西葫芦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质量检测(二)
1.选B 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A正确;细胞膜内外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比如糖蛋白只存在于膜外侧,B错误;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糖类,C正确;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也能运动,D正确。
2.选B O2进入红细胞,乙醇进入胃的上皮细胞,都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A、C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B正确;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胞吐,不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D错误。
3.选B 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甘油分子进入肝细胞属于自由扩散,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内的液泡属于被动运输,均不需要消耗能量,A、C、D不符合题意;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离子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符合题意。
4.选D 信号肽中的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A错误;分泌蛋白合成时,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B错误;信号肽序列被水解(切除)发生在内质网腔,C错误;某些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需要信号肽,例如溶酶体内的蛋白质,D正确。
5.选D 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发育成熟的红细胞,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C正确;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D错误。
6.选D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但不完全相同,A错误;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B错误;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膜蛋白会被分解,膜通透性会改变,C错误;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D正确。
7.选D 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这与质壁分离阶段或溶质种类有关,D错误。
8.选B 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中有脂质,而没有推测细胞膜上有蛋白质,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根据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该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可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根据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是用荧光标记膜上的蛋白质,可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但不能证明脂质分子具有流动性,D错误。
9.选A 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所以随内容物的增多,脂质体在一定程度上会膨胀,A正确;脂质体的物质构成与细胞膜不相同,细胞膜上还有蛋白质和糖类等,B错误;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C错误;应用如图1所示的脂质体储存脂肪颗粒,图2磷脂分子亲水性头部位于内部,不能储存脂肪颗粒,D错误。
10.选B 功能①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从而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在生命起源中具有关键作用,A正确;功能②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其功能具有一定的限度,某些有害的物质也可能进入细胞,B错误;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是激素和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的过程,可用图中③表示,C正确;高等植物相邻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即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11.选D H+转运过程中,H+ ATP酶与H+结合,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A正确;该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使得膜外H+浓度较高,B正确;胰蛋白酶属于生物大分子,其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与图示不同,C正确;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与图中的转运机制不同,D错误。
12.选B 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的步骤:②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①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黑藻叶片;⑤将黑藻叶片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④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边缘,让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平,B正确。
13.选A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的功能,A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B错误;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分泌至细胞外,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不属于分泌蛋白,C错误;某些细胞连接处相关蛋白被固定无法运动,但此处的磷脂分子仍然可以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14.选D 核纤层的结构模式图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核纤层以网络形式分布于核膜内侧,能维持细胞核正常形状与大小,而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故核纤层形成的网络结构在某些方面与细胞骨架作用类似,B正确;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合成后由结构①(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核纤层能维持细胞核正常的形状与大小,有利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隔离与信息交换”可知,核纤层的隔离作用不会减弱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D错误。
15.选C 内质网、高尔基体都能产生囊泡,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向高尔基体运输,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而图示包裹分泌物质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所以其可能来自高尔基体,A正确;图示细胞分泌该物质的方式为胞吐,需消耗代谢产生的能量,B正确;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其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C错误;图示过程为胞吐,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16.选B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3H标记的亮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A正确;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直接来自高尔基体,B错误;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故放射性可能出现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的位置,C正确;在该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会先增大(先得到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后减小(后自身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D正确。
17.选D 由题图可知,葡萄糖浓度相同时,GLUT1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比GLUT2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快,因此,GLUT1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比GLUT2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大,A错误;A点与B点相比,制约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葡萄糖浓度,B点后制约细菌对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GLUT1的数量,B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和内质网,C错误;比较三条曲线,磷脂双分子层运输葡萄糖的速率较其他两个都慢,说明载体蛋白的存在能显著提高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D正确。
18.选D 若X轴表示某植物细胞吸水过程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则Y轴不可以表示细胞吸水的能力,因为细胞吸水能力随着液泡体积的变大而减小,A错误;若X轴表示氧气的浓度,则Y轴可以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某物质的速率,因为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随着有氧呼吸速率加快,产生的能量增多,因而细胞吸收该物质的速率加快,但不会一直上升,B错误;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植物细胞液泡体积的变化,则B点前液泡体积不断增大,因此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C错误;若X轴表示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Y轴表示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对葡萄糖的运输速率,则限制B点后运输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D正确。
19.选D 图甲中,如果S1、S2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但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由于浓度差和液柱压力的作用相等,水分进出平衡,因此达到平衡时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A错误;图甲中,若平衡后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内的液面的溶液,则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会减小,重新达到渗透平衡时m将会变小,B错误;图乙中,若A是质量为0.3 g/mL的葡萄糖溶液,B是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由于葡萄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蔗糖不能,则液面会出现开始时A侧先升高,一段时间后,B侧溶液浓度逐渐增大,最终水分子整体表现为由A侧移向B侧,B侧液面高于A侧,C错误;若图丙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由于不知道该细胞是正在继续发生质壁分离还是复原,还是达到了动态平衡,因此不能确定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的浓度都有可能,D正确。
20.选D 在KNO3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由于渗透失水,自身代谢水平较低,导致K+主动运输受阻,同时由于阴离子通道对NO的通透性好,植物细胞在通过阴离子通道吸收NO时抑制了离子通道K蛋白的活性,使K+无法正常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因此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是大量吸收NO的作用,A错误;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由于失水而使K+主动运输受阻,阴离子通道的活动会直接抑制K蛋白的活性,使K+的协助扩散受阻,同时高浓度盐胁迫下,细胞吸收Cl-受阻,甚至Cl-外排,因此在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可能不发生复原,B错误;由题意可知,细胞膜上有K+通道,因此在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植物细胞仍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从外界吸收K+,C错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一定程度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D正确。
21.解析:(1)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即图中的③。(2)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提取的膜成分较单一,因此研究细胞膜较理想的材料是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3)沙门氏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且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若把这些磷脂分子铺在空气—水界面上,则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的单分子层的面积是该细菌细胞膜面积的两倍。(4)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其变形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这是因为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5)细胞膜上的①(糖蛋白),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图中①是糖蛋白,其中包含糖链,糖链绝大多数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因此题图上方是细胞膜的外侧。(6)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即图中的②。
答案:(1)流动镶嵌模型 ③ 磷脂双分子层 (2)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提取的膜成分较单一 (3)该细菌仅有细胞膜这一种膜结构,磷脂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布 (4)流动性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5)上方 上方有糖链,细胞膜的外侧有糖链分布 (6)②
22.解析:(1)图甲细胞中有⑥(中心体),无细胞壁,故甲为动物细胞。(2)分离细胞器时常采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3)图乙中a为核糖体对应图甲中④,b为内质网对应图甲中③,c为高尔基体对应图甲中⑦。(4)若原料中只有亮氨酸羧基部位的3H被标记时,不能达到追踪蛋白质的目的,原因见答案。
答案:(1)动物 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 (2)差速离心 (3)④ ③ ⑦ (4)不能 亮氨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绝大部分羧基中被标记的3H参与H2O的形成,进入蛋白质中的3H极少,因此蛋白质的放射性极低,不易被检测
23.解析:(1)①当西葫芦条质量降低时,细胞主要失去的是能够自由流动的自由水。②当西葫芦条的质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单位时间内进出细胞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因此此时依旧有水分子进入。③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蔗糖溶液浓度为0.4 mol·L-1时,西葫芦条细胞吸水;蔗糖溶液浓度为0.5 mol·L-1,西葫芦条细胞失水,其细胞液浓度对应的蔗糖浓度范围是0.4~0.5 mol·L-1。第1、2、3、4、5组西葫芦条细胞吸水,第6、7组西葫芦条细胞失水,因此西葫芦条细胞的原生质体长度/细胞长度=1的实验对应第1、2、3、4、5组。④实验结束后,从第1组到第7组西葫芦条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化趋势是第1、2、3、4、5组西葫芦条细胞吸水,且吸水量逐渐减少,实验结束后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第6、7组西葫芦条细胞失水,且失水量逐渐增多,实验结束后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所以实验结束后,从第1组到第7组西葫芦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化趋势是升高。(2)若增加一组实验,使蔗糖溶液浓度为2.0 mol·L-1,西葫芦条细胞可能失水过多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将西葫芦条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西葫芦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答案:(1)①自由 ②有 ③0.4~0.5 mol·L-1 1、2、3、4、5 ④升高 (2)蔗糖溶液浓度过高,西葫芦细胞失水过多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