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3.4 病毒
第三章 微生物 第三节
人教版2024 七年级 上册
学习目标
OBJECTIVES
病毒的发现
01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02
病毒的增殖
03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04
想一想、议一议
右图是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颜色经人工处理,放大70000倍)。比较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的有什么不同。
病毒比细胞小得多;病毒无细胞结构。
1.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过程:
花叶病烟叶
汁液
正常烟叶
细菌过滤器
感染花叶病
滤液涂抹
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
这种病原体是“滤过性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
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一、病毒的发现
2.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的发现
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电镜下的烟草花叶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
3.病毒的观察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活细胞)。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二、病毒的种类
根据宿主细胞分类
新冠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烟草花叶病毒
(放大300 000倍)
腺病毒
(放大500 000倍)
大肠杆菌噬菌体
(放大450 000倍)
三、病毒的形态
蝌蚪状
弹状
卵圆形
杆状
球形
砖形
三、病毒的形态(拓展)
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四、病毒的结构
四、病毒的增殖
大肠杆菌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
噬菌体将遗传物质注入大肠杆菌,遗传物质在大肠杆菌内不断复制,并利用大肠杆菌内部物质合成蛋白质。
遗传物质与蛋白质装配成新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后释放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
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增殖方式
(自我复制)。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
四、病毒的增殖
病毒离开活细胞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
动又会重新开始。
四、病毒的增殖
分析·讨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截至2020年,国际病毒分类委 员会认可的病毒有9000多种。虽然只有一部分病毒会使人患病,但有些病毒危害极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 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数百万重症病例,数十万人死亡。
① 分析资料及烟草花叶病的资料,说说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艾滋病
新冠肺炎
口蹄疫
禽流感
弊----病毒引发疾病
弊----病毒引发疾病
非典(SARS病毒)
狂犬病病毒
狂躁的狂犬病患者,死亡率100%
弊----病毒引发疾病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弊----病毒引发疾病
牛痘(天花病毒)
弊----病毒引发疾病
水痘病毒
弊----病毒引发疾病
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一旦被感染,免疫力几乎丧失,小小的感冒都会危及生命。艾滋病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肝炎病毒)
肝炎患者面无精神、眼白发黄、恶心呕吐、厌油腻
弊----病毒引发疾病
分析·讨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 类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等禽类中,可表现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异常。已经发现某些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情况。
②对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需要进行消杀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病毒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以及感染人类。
分析·讨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利用病毒对昆虫的致病 性 , 科学家发明了多种病毒杀虫剂,如杀棉铃虫的病毒杀虫剂。利用这种杀虫剂可以控制危害棉花的棉铃虫,保护棉田。
③ 病毒有有利的一面吗?
利----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
利----利用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引起的感染;
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噬菌体
利----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
接种特定疫苗------预防口蹄疫、禽流感、狂犬病
利----利用某些病毒生产疫苗
利----转基因或基因治疗
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
病毒载体
将病毒进行人工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制成疫苗可预防病毒感染。
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
利----利用某些病毒生产疫苗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利----利用某些病毒生产疫苗
练习与应用
一 、概念检测
1.手指接触了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如果不洗手就揉眼睛,人就有可能感染流感病毒。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1)流感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
(2)流感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
(3)物体表面的流感病毒有致病性,说明病毒可以独立生活。( )
√
√
×
练习与应用
2. 根据所学的病毒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大小
种类
结构
生活方式
增殖方式
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表示它们的大小。
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没有细胞结构
寄生在活细胞中
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1. 口蹄疫、禽流感都属于病毒导致的传染病。有些动物传染病会跨境传播,危害极大。如何防止它们跨境传播 请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2. 咳嗽或打喷嚏时,口腔或鼻腔内的液滴会被喷出2米以外。想一想: 如果在感冒时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危害
对外来商品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海关检查。
会将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他人。
练习与应用
3.结合第一单元制作细胞模型的方法,选择方便、易得的材料制作一个病毒模型。想一想:你制作的模型应由哪几部分组成 它们分别代表病毒的什么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科学·技术·社会---病毒的跨物种传播
1859年, 一位来到澳大利亚定居的英国人在他的农场中放生了24 只来自欧洲的穴兔。由于缺少天敌,这种穴兔的数量急剧膨胀,它们啃 食牧草、树皮,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为了控制穴兔的数量,人们引入了寄生于南美洲一种棉尾兔身上的黏液瘤病毒。该病毒虽然能在棉 尾兔中传播, 一般不会导致棉尾兔死亡,但当黏液瘤病毒被引入澳大利亚后,它们在穴兔之间迅速传播,导致澳大利亚98%的穴兔死亡。
黏液瘤病毒
科学·技术·社会---病毒的跨物种传播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能在野生动物如狼、狐、鼬鼠、蝙蝠,家养动物如狗、猫、牛,以及人之间传播。人在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毒。感染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2~3个月。 一旦发病, 死亡率几乎达到100%,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是在 被动物咬伤、抓伤前(或后)注射狂犬病疫苗(咬伤、抓伤后注射疫苗要及时)。被狗、 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该尽快到医院诊 治。如果家里养了狗、猫等宠物,也应给它们注射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病毒
经过溯源,科学家确认狂犬病毒的天然宿主是蝙蝠。然而,蝙蝠虽然携带病毒,却不会患病。有科学家认为,狂犬病毒和蝙蝠经历数万年的进化,已经达到了“和平共处”的状态。但是,当病毒感染另外一种宿主时,由于新的宿主缺乏“应对机制”,往往会引发传染病。在人类中流行的艾滋病、SARS, 它们的致病病毒都可能来自野生动物。
想一想:有些人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这会带来哪些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文明养犬
科学·技术·社会---病毒的跨物种传播
非法食用野生动物可能会被病毒感染;文明养犬应该做到及时注射疫苗,遛狗牵绳等。
人教版2024 七年级 上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