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康熙帝初年面临的形势;掌握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分析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结合相关资料,学生具备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结合史料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学会用表格来整理历史问题的方法;学会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感受他作为杰出政治家的超人的胆识与智慧,从而逐渐树立和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2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班的学生经过一年半历史课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研读史料、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康熙皇帝这个人物相对熟悉,具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阅,收集和整理感兴趣相关的资料,具有合作学习的精神。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措施;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教学难点: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以农历甲午年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过渡】
一个人能够有所作为,很大程度上同他年少时期所处的环境与所受的文化熏陶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就先从少年时期的康熙说起。【总结】
1、孝庄训教,兼学满汉
2、博才多能,学贯中西
3、智擒鳌拜,稳定朝政
【过渡】
年轻的康熙皇帝,他的江山是否已经稳固了呢?
“全国虽统于一,而郑氏据台而抗之;沙俄为吾体癣之疼,漠西、漠北尚待管理。”
——《清史稿
圣祖实录》
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玄烨
【动动手】请尝试在地图中标出材料中所提到名称的方位。
【设问】结合地图,你能够发现当时的康熙皇帝面临什么问题?
【板书】面临问题
地方割据
民族关系
外来入侵。
【过渡】面对内忧外患,康熙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多民族国家。
【板书】重大举措
(一)平定三藩
吴三桂等封藩之后,拥兵自重……三藩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自行选派官员。
----阎崇年《康熙大帝》
【思考】当时的三藩产生了什么危害?
【结论】形成地方割据
【投影】“天下大权,当统于一”
【投影】《平定三藩叛乱形势图》
结合图文材料,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中采取了什么战术?
战术一:分清主次,打击重点。
战术二:剿抚并用。
【讲述】在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又命在昆明、广州、福州、荆州等地设八旗驻防,派将军、都统等镇守。
【设问】请大家结合以上所学,分析平定三藩之乱的意义。
【总结】消除割据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统一
【品康熙之实政篇】
他自责道:三藩之乱缘起,皆因朕徳之薄。而经过八年战火,生民涂炭,更应该务实,切戒虚名。所以,上尊号一事,断不可行!
——阎崇年《康熙大帝》
【投影】地图
【讲述】南方的三藩之乱终被平定,康熙帝又将目光转向东南的台湾了。【设问】提到台湾,为何又被占据呢?
(二)收复台湾
【讲述】郑氏集团同清政府进行一系列的谈判对话,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现在我们就将几则材料整理一下,虚拟一下当时双方对话。
对话一:
Z:
照朝鲜例,不剃发。
——江日升《台湾外纪》
K:
剃发归命,自当藩封,永为柱石。
——阎崇年《康熙大帝》
对话二
Z:
台湾远在海外,不属于中国版图。
——连横《台湾通史》
K:
台湾皆闽人,不得与高丽(朝鲜)相比。
——《清圣祖实录》
【设问】从双方的对话中,你能够发现康熙帝对待台湾的态度如何?
【品康熙之眼光长远篇】
“土地肥饶,出产五谷,沃野千里”……“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边境、边疆)”。
——施琅《靖海纪事》
结合预习过的学案内容,概括康熙帝在收复台湾后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对台湾的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总结】
措施
作用
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加强联系
促进开发
巩固海防
派兵驻守
“展界开海”
轻税政策
【投影】地图
【讲述】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他们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并且捕捉人质、掳掠妇女,无恶不作,对我国的东北边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三)抗击沙俄
1.
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5、1686年
2.《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1689年
【投影】《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示意图;《尼布楚条约》的相关规定
意义:
1.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稳定。
2.
巩固了东北边疆;维护了国家主权。
3.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投影】地图
【过渡】17世纪,漠西蒙古的噶尔丹逐渐强大。
(四)平定噶尔丹叛乱与多伦会盟
圣上(康熙帝)君南方,我长北方。
——《平定朔漠方略》
【讲述】材料中完全暴露出他分裂清朝疆土的野心。
【设问】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找到康熙帝通过什么战役打败了噶尔丹?为了解决蒙古内部的纷争,康熙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1、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三次亲征,通过乌兰布通战役和昭莫多战役平定叛乱。
2、多伦会盟
作用:(1)加强蒙古内部团结。
(2)结束内部纷争。
【品康熙之以德安邦篇】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康熙
【思考】结合材料,你能够看出康熙帝是依靠什么来维护边境安定的?
【投影】地图
(五)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册封五世班禅【投影】地图【投影】表格面临问题
解决措施
所起作用
地方割据
平定三藩
收复台湾
消除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关系
平定噶尔丹叛乱,多伦会盟,册封五世班禅
加强与蒙、藏的关系;
巩固国家统一;
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外来入侵
雅克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维护国家主权;
维护边界稳定。【总结】
【投影】1820年清朝疆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