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紧紧围绕“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和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三个关键要点,根据水平四的相关要求以“学生发展、强身育人”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当今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生动、活泼、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主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玩中练、玩中学、玩中乐、玩中会”,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为 13、4 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加速期,也称为青春是参与运动期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望,又具有其独立性和较强的 耐受挫折能力,他们能将较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的活动中。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展示 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舞台。但是有时候学生也会出现浮躁的心情,对他们的学习产 生不利的影响。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全程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 篮球技能和体能,设置相应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练习,消除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抗 拒感。此外,初一的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男女生之间的差别较大。但 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自我保护,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强调体育运动安全意识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
(一)学习目标分析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说出篮球运传动作技术的名称,并能简要描述有关动作术语及要领;85%以上的男生和 75%以上的女生进一步掌握传接球动作技术。积极在游戏与比赛中初步合理运用运传接技术,发展爆发力、协调、灵敏、速度等体能。
健康行为:在比赛中积极主动与同伴交流合作,重视安全,表现出开心、积极地运动态度;在游戏和比赛中有安全自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
体育品德:在比赛中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遵守规则, 尊重判罚,尊敬同伴,能正确对待比赛的结果,客观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敢于尝试,积极挑战。
(二)教学内容分析
准备活动教学内容分析
运用 1vs1 斗牛的方式,结合学生初中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变化,引导学生运球保护球的情况下判断传接球,充分活动学生身体的同时促进学科结构化知识的发展。并通过教师讲解过程中渗透拉伸环节,有效利用休息间隙进行调整。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采用不同运传组合,加强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判断传接球时机,并准确收球传球的过程;其次通过小场地进行运球突破分球的比赛强化运传组合,并渗透突分配合基础战术,在比赛中培养学生战术素养;最后通过分场地多样化比赛, 并限制规则的方式,发展学生在比赛中积极主动运用运传组合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
体能练习教学内容分析
体能练习采用分组轮换的方式,每个小组通过篮球运动专项体能练习的方式,通过补偿的方式结合脚步练习充分发展学生全身体能。
放松教学内容分析
放松环节主要采用合作意念放松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尽快将身心恢复到安静状态,并在放松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分析
遵循“中国健康课程模式”要求,本课主要采用小场地分组练习的方式, 针对学习目标制定相应活动内容,在课堂当中合理整合各项活动,减少学生排队与调队的次数,保证课的运动密度和强度,在发展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体能。
本课的活动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从简单组合技术到战术比赛应用的有效过渡,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会在活动中学习组合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技战术的过程。 同时针对不同学情设置相应比赛,引导全体学生体会比赛的乐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五、教学重难点
学生积极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比赛,在活动和比赛中敢于进行身体对抗。
学生在活动和比赛中运球主动观察并合理运用传接球技术准确传接球;在活动和比赛中主动且基本合理运用运传技术,主动交流动作技术要点。
学习目标 1.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说出篮球运传组合中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击地传球的名称,并能简要描述 有关动作术语及要领;学生在活动和比赛中进一步掌握传接球动作技术。学生积极在游戏与比赛 中初步合理运用运传接技术,发展爆发力、协调、灵敏、速度等体能。 2.学生在比赛中积极主动与同伴交流合作,重视安全,表现出开心、积极地运动态度;学生在 游戏和比赛中有安全自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 3.学生在比赛中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遵守规则,尊重判罚,尊敬同伴, 能正确对待比赛的结果,客观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敢于尝试,积极挑战。
主要教学内容 1.斗牛比赛 3.突破分球比赛 5.体能组合练习 2. 四角运传组合比赛4.分组综合比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球观察及准确传接球,敢于进行身体对抗 难点:运传技术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时机把握
安全保障 活动和比赛过程随时观察同伴位置,并引导学生 注意发现避免危险。 场地器 材 篮球:5 号、7 号各 20 个; 标志垫 48 张;呼啦圈 12 个; 音响 1 台。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练 组织队形 运动负荷
时间 强度
教师教学: 体育委员按四列横队整队,
1.宣布课的内容级要求 如图:
一、课堂常规 2.师生问好
1、整队集合 3.安排见习生 要求:快、静、齐
开始 2、报告人数 4.安全教育:检查服装, 80~10
部分 3、师生问好 妥善放置钥匙、零钱等。 ×××××××××× 0.5 0 次/
2 分钟 4、宣布本课内容 学生: ×××××××××× 分
1.整队“快、静、齐”。 ××××××××××
2.向老师问好。 ××××××××××
3.认真听讲,明白本课的 △
任务及要求。
1.. 运传组合比赛① 教师教学: 学生按照要求在场地内散点
——斗牛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 进行活动
方法:两人一组一个 1 一组进行练习
准备部分 4 分钟 号球,一人运球,另一人间隔 2 米跟随慢 跑。根据教师指令, 2、教师在活动中组织学生活动, 并讲解技术要 点。 XX XX X X XX 3.0 120~1 40 次 /分
单双数拿球,如果数 3、口哨口令指挥,教师
字与持球队员相同, 声音洪亮,表达清晰
则另一人进行防守, 适当变化口哨和节奏,提
如不同则根据教师引 高学生兴趣
导的方式进行双手胸 学生学练:
前传接球或击地传 1. 认真听教师讲解要求
球。 与方法
拓展:教师结合学生 2. 积极参与活动
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 3. 重视活动中的安全
进行单双数交换传接
球运球。
2.运传组合比赛②— 教师教学: 活动图例 × × × × × × × × × × × × × × × × 活动要求: 1、注意安全 2、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活 动 3、同伴之间互帮互助 四人一组,一人位于方框内防守 X X X X
—四角运传组合比赛 1.及时评价,引出问题
四人一组分别位于四 2.提出要求,自主探究
边形四个角上,其中 3.巡回指导,强调重难点
同侧学生持球,通过
运球换位以后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或击地传球将球传给对面同 学生学练: 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4.5 150~1 80 次 /分
伴。规定时间准确传 2.与同学合作探究,突破
接球次数多者获胜。 重难点
拓展: 3.准确判断传接球时机,
>>运球换位时,无球 同时注意保护球
同伴完成一次波比跳
基本部分31 分钟 后接球 >>运球换位时采用体前变向突破同伴
>>传球后快速上前掏
球后回位接球
>>增加一名防守队员
后再进行以上比赛
3.运传组合比赛③— 教师教学:
—突破分球比赛 1. 教室讲解并演示比赛
四人一组一个球, 方法,提出比赛要求及要 150~1
三人进攻一人防守, 点。 3.5 80 次
四角形中间摆放一块 2. 教师根据情况参与活 /分
标志垫,持球队员需 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
运球踩到中间标志垫 决问题。
以后分球给移动到位 在活动过程中因为学生
的同伴,防守队员只 进行自我评价及相互评
能双手高于肩部进行 价
防守防守传接球。 学生学练:
>>防守队员积极防守 1. 认真理解比赛方式,
>>增加一名防守队员 积极参与比赛中。
2. 在比赛过程中主动思
考解决问题。
3. 探索突破分球的时机
及方式。
篮球场分为 8 块场地,分别
三、综合比赛 教师教学: 进行 3vs3 与 2vs1
10 人一组,一组 1.教师讲解比赛规则及
进行 3vs3(女生 要求
3vs2),一组进行 2vs1。每两分钟进行轮换。分别计算得分。胜方进行 3vs3,负方 2.组织活动 3.强调安全 4.小组巡视观察参与比赛引导学生 8.5 150~1 80 次 /分
调整队员进行 2vs1 学生学练:
1.学生积极参与比赛
2.严格遵守比赛规则
3.注意安全
四、组合体能练习 教师教学:
全班分为10 人一组共 1.讲解组织体能练习活 篮球场分为四块场地进行活
4 小组,分别位于①② 动。 动 8.5
③④号场地根据任务 2.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分
卡进行体能练习 ①号场地: 仰卧起坐传接球 组轮换。 3.强调体能练习要求及要点。 150~1 80 次 /分
脚步内外移动 4.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完
②号场地: 成相应练习。
俯撑传接球
跳十字垫 学生学练:
③号场地: 1.认真理解任务卡内容
单脚站立击地传球 2.挑战自我,坚持完成
俯撑手运球 3.与同伴默契配合完成
④号场地: 相应练习
举腿左右传接球
脚步前后移动
轮换方式:
1. 正向爬行
2. 反向爬行
3. 侧滑步
4. 慢跑
1.放松活动 教师教学: 全班集体进行,以集合队形集合 教师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放松 学生学练: 集合队形集合 尽量放松,课后练习 清点并归还器材 体育委员按四列横队整队,
2.小结评价 如图:
3.器材归还
4.师生再见 要求:快、静、齐
结束 90~11
部分 3 分钟 ×××××××××× ×××××××××× 1.5 0 次/ 分
××××××××××
××××××××××
△
预计负荷 平均心率 140-160 次/分
运动密度 75%及以上
课后反思 本课严格按照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设计,针对篮球运传组合要求,结合基础战术,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真实场景和比赛中体验技术组合,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级体能发展进行,在体能联系中结合篮球运动进行补偿性练习,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体能 练习,充分激励学生自我挑战、合作挑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给予学生不同方式的比 赛,及比赛中规则的有效运用,为学生课后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 在无防守的情况下动作技术质量不高,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忘记活动和比赛的要求,教师应强调规 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