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中的第二框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这一单元的总结和提升,本课是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的主题延续,也是对第八课、第九课的深化,更是在为九年级实现中国梦、担当历史使命做好铺垫。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上一节课中,学生已了解国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只有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发扬实干精神,脚踏实地的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重任,绽放青春的光彩。将对社会的责任上升到对国家的责任,是本册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该课所涉及的主题内含“弘扬时代精神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小学阶段在《走进新时代 做好新时代好少年》这一课就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和当代青少年肩负的时代使命,激起学生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如何做好新时代好少年。初中阶段《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培养实干精神和学好本领为将来投身于国家建设奠定基础的朴素爱国情感及勇担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参与意识。高中阶段《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注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等政治素养。大学阶段《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做新时代忠诚爱国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这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二、学情分析
今天的成就是由劳动实现的,未来的辉煌更需要实干创造,中国梦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通过劳动、实干来实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很少接触真正的劳动,对劳动的意义、价值认识不足,以至于轻视劳动,有的甚至出现对某些岗位的劳动有歧视、厌烦等错误态度。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美好的未来自然会实现,对只有辛勤劳动、艰苦付出才能实现梦想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实干精神,不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认识青少年自身的责任,总觉得国家的发展是成人的事情、是未来的事情,很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劳动的重要,感受劳动、实干的价值与意义,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弘扬实干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勇担历史重任。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热爱祖国,理解今天的成就都是由人民的劳动创造的。2、道德修养树立起劳动不分贵贱、尊重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观念,领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初步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传承勤劳肯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法治观念认识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积极承担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4、健全人格:培养家国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5、责任意识: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承担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社会,关爱祖国,增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懂得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2、难点:建设美好祖国,青少年该如何做
五、教法学法
1、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归纳总结法2、学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课 视频《非凡的成就 宣城这十年》 通过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宣城十年的变化,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新课讲授总议题:天下兴亡 匹夫如何担责 子议题一:往昔已展千重锦——过去之成就如何取得?子议题二:萤烛末光增辉煌——今日之劳动如何看待?子议题三:明朝更进百尺竿——明日之辉煌如何续写? 议题探究一:图片展示宣城的成就思考;(1)宣城取得哪些成就?(2)这些成就的取得是通过什么换来的议题探究二:我的梦议学任务:1、镜头后的“我”是谁?“我”的职责是什么?“我”应该践行什么精神品质?辩论: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谁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议题探究三:宣城梦展望宣城的未来(理想宣城)《追赶江浙 争先江淮》专题策划——宣州区篇情境探究:宣州区如何追赶江浙 争先江淮?请你谈谈宣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发扬什么样的精神?3、活动:“点亮‘宣城’”活动方案:老师准备宣城各县市名字,各小组抽取其中一个进行探讨探讨主题:畅想宣城的明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你所选县市的发展助力,点亮宣城。习近平寄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升华:播放视频:《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中国梦 感悟宣城的变化和发展,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小组讨论 明白奋斗的可贵,劳动的重要。帮助学生感悟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道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鼓励学生畅想未来自己可能从事的职业,树立远大梦想,并充分挖掘劳动者身上的精神品质。课堂充分挖掘生本资源,培养同学们情感认同。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热爱劳动,懂得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时培养他们全面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畅想宣城未来,明白宣城的发展、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我们,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责任认同。选取其中宣州区为宣城高质量发展的作为,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弘扬实干精神。通过点亮“宣城”活动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肩负起建设祖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探究青少年如何担负起历史重任的具体方法。让学生认清自身责任,明确未来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从现在做起。需要青少年全方位学习、积极丰富自我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努力将对国家的责任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从国家角度去理解“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树立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之情,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
课后作业 自主拓展,实践提升——学习劳动本领,弘扬劳动精神背景:结合“五育并举”以及“双减”政策,学校在校园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划拨、整理出两块土地作为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主题:劳动基地栽培种植花卉蔬菜要求:写一份记录表①查找资料、做好功课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②明确职责、强化协作③日常照料、做好记录 课后延申,培养学生认识劳动、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