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 2024—2025 学年期末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3.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美英法三国决定:“德国前在胶州及山东所有各项权利,一概放弃,交于日本”。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五四运动的背景 B.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洋务运动的影响
4.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这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犹如一把“飞来之剑”直插敌人心脏,扭转了解放战争的形势。这一“飞来之剑”是指(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孟良战役 D.千里跃进大别山
6.1947年土改规定“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1950年的土改则规定“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这一做法可以( )
A.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 B.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C.根本改变农村阶级关系 D.保障人民战争胜利
7.“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这里主要是指该“战争”( )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8.某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进行梳理,其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9.时事漫画往往以艺术的形式反映重大史事,深深地镌刻了时代烙印。右图漫画反映了某一重大史事,此“史事”标志着( )
A.中国人民终于站立起来 B.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摧毁
C.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D.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10.“1953年暑假中国高校按照集中使用、重点配备原则把学校里的理工科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分配工作,据统计大约43%大学生被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等各部门。”这一状况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大跃进”时期
1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正确分析了我国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2.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 )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D.解决“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13.1984年3月23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并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据统计,“一带一路”共建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19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3800亿美元,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据此可知,“一带一路”建设( )
A.解决了世界贫富差异问题 B.促进了共建国家的发展
C.推动了沿线国家科技进步 D.消除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15.“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错误的是( )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运用市场来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C.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6.“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 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这表明( )
A.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B.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D.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
17.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此,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②废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2024年3月,台北自行车展在台北南港展览馆举行。总部在浙江的骑行装备跨境电商“洛克兄弟”,连续多年参加台北自行车展;来自苏州的八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车展觅得商机。这反映了( )
A.海峡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海峡两岸打破隔绝状态 D.海峡两岸加强政治合作
19.智能化大棚里育苗、植保无人机施肥、雷达基站“团灭”害虫、巡回机器人全天候智能守护猪群……最传统的农业领域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体现了( )
A.产业兴农 B.质量兴农 C.绿色兴农 D.科技兴农
20.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这体现出新发展理念( )
A.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B.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增强发展的安全性和主动权 D.决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 3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全国又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发扬民主,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郭大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我国在工业方面面临怎样的状况?(4分)
(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该“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计划”的完成对我国有何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外交政策,确立了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底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现了与时俱进的新飞跃。
——邓洪波《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的三个阶段。(6分)
(2)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论述“新中国外交始终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这一观点。(要求:①从“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两个角度展开;②每个角度最少选取两例史实进行论述;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字数在250字左右。)(8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C
3.A
4.D
5.D
6.A
7.B
8.D
9.A
10.B
11.C
12.C
13.A
14.B
15.D
16.A
17.D
18.C
19.D
20.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 3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答案】(1)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特别是重工业薄弱。(4分)
(2)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分)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4分)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础。(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答案】(1)三个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改革开放新时期: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飞跃。(2分)
(2)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始终以保障民族独立为主要宗旨。(2分)建国初期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平等基础上重建外交关系,保障国家主权独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新中国外交政策也积极维护世界和平。(2分)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分)总之,新中国外交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稳固了自身独立地位,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