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科学测量(第1课时)(同步课件 39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1.2.1科学测量(第1课时)(同步课件 39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10 18: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2节 科学测量
(第1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024新版教材)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学习目录
测量是什么
1
长度的测量
2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其他长度测量方法
4
科学测量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需要 3 人以上合抱的大树就有 400 余棵,其中最大的一棵需要 8 人才能将其合抱。这棵“大树王”的直径到底是多少?如何准确地测量它的周长?
第2节
新课导入
PART 01
测量是什么?
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例如,我们要知道某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就需要对他所跳过的距离进行测量。
图1.2-1立定跳远的距离
一、测量是什么
PART 02
长度的测量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规定长度(length)的标准 ——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米的符号是 m。
1 9 8 3 年 , 国 际 计 量 大 会做 出 规 定 : 光 在 真 空 中s内所经过的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
0.7m
0.8m
二、长度测量
一般成年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 0 . 7 m,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 0 . 8 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等。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1 km = 1000 m
1 m = 10 dm = 100 cm = 1000 mm
1 mm = 1000 μm
1 μm = 1000 nm
二、长度测量
玻璃的厚度
在测量图 1 . 2- 2 中的各物体时,应该分别用什么长度单位?
玻璃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高速公路的长度
图1.2-2 玻璃、课桌和高速公路相关值
二、长度测量
我们常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卷尺、三角尺、直尺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刻度尺。
二、长度测量
国际单位制
测量某个科学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作单位(unit)。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例如,测量长度时,我国过去采用的单位是“尺”(古代的“尺”与现代的“尺”不一样),欧洲、美洲国家采用的单位是“英尺”。这样,国际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人们逐渐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标准。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大会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制,叫作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简称 SI),推荐各国使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也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PART 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 观察刻度尺,这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量程(测量范围)是多少?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少?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宽。
(1)将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紧贴教科书
的长边,刻度尺上的零刻度线与教科书的长边一端对齐,如图 1 . 2- 5 所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面垂直。
(2)用步骤(1)的方法,测量教科书的宽。
(3)测得科学教科书的长是____ ,宽是_____ 。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如果科学教科书的宽度在 18 . 4 cm 和 18 . 5 cm 之间,应该怎样读数?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认识刻度尺(会认)
零刻度线
量程:
0~8cm
0.1cm或1mm
单位:cm
分度值: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决定了测量精确度
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1)量程:
测量范围
(2)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选择刻度尺(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不是选择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越好。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例如:小明搬迁新居,要给窗户安装玻璃和窗帘,那么测量玻璃和测量窗帘所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分别为:0.1cm和1cm。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摆放刻度尺(会放)
( ) ( )
特别提醒: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应该选择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

×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 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注意:
厚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
(√)
(×)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刻度尺读数(会读)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有时,物体的长度不一定是毫米的整数,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往往要在毫米以下估读一位,如某本科学教科书的宽度是 18 . 36 cm。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生活中,也常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例如,用自己的指距估测课桌的长度,用自己的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如25.38 cm中,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分度值 准确值 估读值 长度
0.1cm
6.9cm
0.05cm
5、记录数据(会记)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6.95cm
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例题:如图所示,要正确测量小木块的长度应选 (填”“乙”“丙”或“丁”)图,小木块的长度为_____。
答案:乙;1.17cm
解析:解析:甲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小木块的边缘对齐,丙图刻度尺由于较厚,有刻度线一侧未紧贴小木块,丁图刻度尺未与小木块被测边平行,故选乙图。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长度为1.17 cm。
课堂例题
PART 04
其他长度测量方法
1. 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科学教科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吗?
2. 你能用自行车来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吗?试着说出具体方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
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将微小量变成较大量的测量方法,不仅能使测量过程变得容易,而且能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这种方法叫累积法。
四、其他长度测量方法
在一些特殊的测量场合,人们还会用到一些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例如,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声呐来测量潜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雷达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测量飞机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测距望远镜将激光测距仪和望远镜系统相结合,集观察和测量于一体。这些测量仪器都是利用波从发送到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测距仪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距离的。
四、其他长度测量方法
1、生活中粗略的方法
用自己的指距估测课桌的长度
用自己的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四、其他长度测量方法
2、平移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如测小球、圆柱、硬币等物体的直径。生活中测身高也是用同样的方法
四、其他长度测量方法
3、化曲为直法
测如图所示曲线的长度时,可以选取不易拉伸的细线与曲线重合,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四、其他长度测量方法
4、化直为曲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用滚轮的周长乘圈数得出被测长度
四、其他长度测量方法
5、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将小量变成较大量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如把n段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比刻度尺的分度值大得多,测出总长度除以n,可以算出物体的长度。如测纸张的厚度、硬币的厚度、铜丝直径等常用此法。注意:累积法中叠合的物体长度要完全相同,否则被平均之后,测量结果不准确。如测课本纸张厚度,要将封底、封面除去
四、其他长度测量方法
计量系统的发展
例题: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由B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端读数为20.0mm=2.00 cm,右端读数为40.0mm=4.00 cm,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L=4.00cm-2.00 cm=2.00 cm,B错误。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cm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
课堂例题
课堂小结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1 mm 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 8.42 cm、8.43 cm、8.42 cm、8.44 cm、8.64 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 cm B.8.428 cm C.8.43 cm D.8.427 5 cm
答案:C
解析:解析:从题中数据可知,8.64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8.64 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L=≈8.43cm
课堂小练习
科学小组想要估测学校操场的周长,各位组员提出的方案中,最不合适的是( )
A.利用卷尺沿操场一圈连续测量,计算操场周长
B.根据某同学50米成绩和跑操场一圈所需的时间,推算操场周长
C.测量某同学的步幅,数出他走完操场一圈所需要的步数,推算操场周长
D.测量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根据自行车绕操场一圈车轮转动的圈数,推算操场周长
课堂小练习
答案:B
解析:A、利用卷尺沿操场一圈连续测量,计算操场周长,故A符合题意;
B、根据某同学50米成绩和跑操场一圈所需的时间,推算操场周长,50米属于快跑,测量的误差大,故B该方法不合适;
C、测量某同学的步幅,数出他走完操场一圈所需要的步数,推算操场周长,该方法与滚轮法类似,故C符合题意;
D、测量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根据自行车绕操场一圈车轮转动的圈数,推算操场周长,属于滚轮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B。
课堂小练习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中最准确的是(  )
A.7.55厘米 B.7.5厘米 C.1.55厘米 D.1.5厘米
答案:C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5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55cm-6.00cm=1.55cm,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课堂小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