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平均数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4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利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1.什么叫做频数?什么叫做频率?2.如何求一批数据中某一组的频率?3.两支篮球队进行篮球比赛,两队队员的身高是影响两队成绩的重要因素,怎样比较两队队员的身高呢? 复习前面所学习的知识,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山东的枣庄是一座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享誉全国,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图20-2-3有媒体报道,“十一黄金周”期间枣庄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各旅行社也空前爆满,请看数据.红星旅行社523546508442370265220阳光旅行社478520450412347208173问题1:请你算一算这两个旅行社七天各接待了多少名游客?问题2:两个旅行社平均每天各接待了多少名游客? 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对于一组数据怎样求平均数呢?1.已知一组数据1,2,3,4,5,这组数的平均数是__3__.2.若一组数据3,3,2,2,2,5,5,6,4,8,则这组数的平均数是__4__.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你能说说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吗?归纳总结: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据x1,x2,…,xn,那么,(x1+x2+…+xn)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 x ”表示,读作x拔,即x=(x1+x2+…+xn).注意:对于一组数据,我们常用平均数来作为刻画它的集中趋势的一种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熟练平均数的计算.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例1 某中学进行了“学雷锋”演讲比赛,下面是8位评委为一位参赛者的打分:9.4,9.6,9.8,9.9,9.7,9.9,9.8,9.5.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用剩下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终成绩,则这名参赛者的最后得分是(结果精确到0.01)(C)A.9.68 B.9.70C.9.72 D.9.74 巩固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体会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容易受到很大或个别很小的数据的影响.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归纳总结:(1)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代入公式x=(x1+x2+…+xn),计算即可,但要注意弄清n的值;(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很大或很小的数据的影响. 巩固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体会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容易受到很大或个别很小的数据的影响.
【拓展提升】例2 某班有52名学生,期末数学考试平均成绩是72分,有两名同学下学期要转学,已知这两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0分和80分,求这两名同学转学后该班的数学平均分.例3 设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m,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1)x1+3,x2+3,…,xn+3;(2)2x1-3,2x2-3,…,2xn-3. 通过拓展提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达标测评】1.教材P119练习第1,2题.补充题:1.已知两组数据x1,x2,…,xn和y1,y2,…,yn的平均数分别为2和-2,则数据x1+3y1,x2+3y2,…,xn+3yn的平均数为(A)A.-4 B.-2 C.0 D.22.在一次青年歌手大赛上,七位评委为某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9.4,9.6,9.9,9.3,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为__9.5__. 通过设置达标测评,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知识网络】 框架图式总结,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通过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利用数据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活动贯穿课堂教学.②[讲授效果反思]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掌握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③[师生互动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
2.理解平均数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会简单的应用。
3.通过平均数的不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知道两个数2、4, 则其平均数是 ; 若两个数分别为m、n,则其平均数是 .
2、一组数据2,4,6,x,的平均数是4,则x的数是 .
3、七位裁判给某体操运动员打的分数分别为: 7, 8, 9, 7, 5, 4, 8. 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那么, 这位运动员平均得分是 .
二、活动:
活动一:自主学习
1、看课本P56合作学习 ,结合学案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例题:在刚结束的月考中,小明和小丽所在的A组和B组同学数学成绩非常出色,他们的成绩如下:
A组(10人)/分 B组(12人)/分
85,86,88, 90,83, 89,87,87,81,84 91,85,83, 91,83,85,85,83,87,83,83,87
2、哪个小组同学的成绩较好?你是如何判断的?
3、你觉的小明和小丽谁的成绩较好?说说你的看法?
4、如何计算A、B这两组合在一起的平均数?
5、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如果有n个数x1,x2,…,xn,我们把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读做“拔” )= 。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 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6、讨论:想一想、怎样计算最快!
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3,3,2,2,2,2,2,5,5,5;
(2)7,7,8,7,7,8,10,8,8,9;
活动二:观察活动一中的A组和B组 两组数据特点,
1、 你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计算B组的平均成绩呢
2、当一组数据中的若干个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以考虑的做法:
一般的,如果在n个数中,出现次,出现次, …,出现次,(这里+ +… =n), 那么= 。
3、做一做:、我们班 名学生中,13岁的有人 ,14岁的有 人,15岁的有 人。求我们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
4、想一想、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最快!
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101、102、103、104、105.
(2)121、120、122、123、119、125、126、117、125,113;
5、你有简便的方法计算A组同学平均成绩吗?
6、一般地,当一组数据x1,x2,…,xn 的各个数值比较大时,我们可以把各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适当的常数C,得到一组新的数据,,…,,先算出,再求出
=
7、做一做: 计算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99,101,103,97,98,102,96,104,95,105;
三、达标练习:
1. 将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50 B.52 C.48 D.2
2. 如果一组数据85,x,80,90的平均数是85,那么x=( )
A.84 B.85 C.86 D.90
3. 一组数据2011、2012、2013、2014、2015的平均数是 .
四、拓展:
1. 已知一组数据4,5,6,m,n,p的平均数是8,则数据m,n,p的平均数为 .
2. 设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是m,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x1+3,x2+3,…,xn+3;
(2)2x1-3,2x2-3,…,2xn-3.
五、巩固:作业本相关练习.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