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1 17: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中所示为染色体(用数字表示)及所带部分基因(用字母表示)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2号和4号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B.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DNA分子数是8
C.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Y的精细胞,则异常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若该细胞分裂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个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0条同源染色体
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个卵原细胞与8个精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理论上可产生受精卵32个
B.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稳定的重要机制
D.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3.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B.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时
C.测交结果不能反映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
D.孟德尔认为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演绎”的内容
4.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黑毛与白毛 B.玉米的黄粒与白粒
C.豌豆的腋生花与顶生花 D.人的多指和短指
5.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B.A和A,D和d,B和b都是等位基因
C.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合子个体自交能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6.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下列有关“假说—演绎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让F1测交,结果产生了两种性状的子代,比例接近1:1,属于“实验验证”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接近1:1,属于“提出假说”
C.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提出假说”
D.F1高茎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高茎和矮茎比为787:277,比例接近3:1,属于“观察并分析现象,发现问题”
7.若某种植物的红花和白花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红花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红花植株授粉,子代均为红花
③用植株甲给白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红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④ C.①或④ D.③或④
8.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由B、b基因控制)、红眼与白眼(由R、r基因控制)是两对相对性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 表型及数量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正确的是( )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短翅红眼 短翅白眼
雌蝇(只) 151 0 52 0
雄蝇(只) 77 75 25 26
A.果蝇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果蝇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雄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Y、BbXRXR
C.F 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6
D.将亲本的雌果蝇与一只长翅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子代雌果蝇的表型比例为3:1:1:1
9.某科研人员对野生纯合果蝇进行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果蝇。研究表明该突变性状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科研人员让该突变型雄果蝇与多只野生型纯合雌果蝇杂交,根据子代的表型确定了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基因的位置。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预测结果错误的是( )
A.若子代雄果蝇全为突变型,雌果蝇全为野生型,则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
B.若子代雌雄果蝇中野生型:突变型均为,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
C.若子代雌果蝇都为突变型,雄果蝇都为野生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
D.若子代雌雄果蝇都为野生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为隐性基因
10.科学理论随人类认知的深入会不断被修正和补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细胞产生方式的发现是对细胞学说的补充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延伸
C.RNA复制和转录现象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修正
D.具遗传功能RNA的发现是对遗传物质认识的补充
1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原核生物
B.酵母菌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及细胞核组成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能运输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12.下列有关科学史中生物实验研究、实验方法或技术手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光合作用O2的来源”“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路径”等实验均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希尔在离体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铁盐的作用与 NADPH相同
C.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物质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通过加入相关酶来验证 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加法原理”
13.紫外线主要通过诱导DNA/链中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而损伤DNA。DNA复制时,嘧啶二聚体无法作模板,子链在此处随机引入碱基后再进行延伸,导致发生突变,严重时会导致细胞死亡。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修复机制,图示大肠杆菌两种常见的修复嘧啶二聚体机制,其中光解酶需可见光提供能量。在某DNA损伤只形成一个嘧啶二聚体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损伤的DNA分子未发生修复,复制时无法形成碱基序列正常的DNA
B.DNA修复机制的存在使大肠杆菌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下降
C.依赖内切酶、外切酶的DNA修复过程还需DNA连接酶等的参与
D.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后保持黑暗一段时间,有利于提高消毒效果
14.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通过改变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数目和配对方式影响基因转录
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若发生乙酰化或甲基化修饰都能激活相应基因表达
C.一些非编码微RNA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只在特定的组织或发育阶段调控基因表达
D.同卵双胞胎表型差异与蜂王和雄蜂表型差异均属于表观遗传现象
15.在人工合成淀粉的科研项目中,科研人员模拟细胞内代谢过程,利用不同RNA协同工作。下列关于tRNA、mRNA、r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RNA都能在核糖体上参与淀粉合成酶的合成
B.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反密码子
C.一种tRNA能转运多种氨基酸
D.rRNA单独发挥作用,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
16.无叉突变是指由于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令翻译提前终止。某些变异的tRNA(称为校正tRNA)可在错误的终止密码子处引入一个氨基酸,发挥校正功能,但引入的氨基酸通常不是突变前的氨基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无义突变主要是由碱基对替换或缺失造成的
B.校正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识别终止密码子
C.校正tRNA使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保持不变
D.校正tRNA调控无义突变,不利于生物进化
17.某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宿主细胞分裂时,病毒的遗传信息就传递给了子细胞,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分子①的形成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和DNA聚合酶
B.单链DNA的5'端“发夹”作为合成第二条链的引物
C.分子①和分子②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相同
D.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过程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和断裂
1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B.由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遗传病都不能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测
C.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
D.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19.如图是人类细胞内发生的某种变异类型示意图,其变异类型是( )

A.基因突变 B.易位
C.非整倍体变异 D.基因重组
20.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一片段 B.某条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
C.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D.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等量交换一片段
2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B.大肠杆菌先后在有、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以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C.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研究伴性遗传规律
D.在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2.科学发现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推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荧光标记法的使用推动了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B.对比实验的应用推动了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证明
C.半保留复制假说的提出推动了DNA结构模型的构建
D.把种群当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推动了对能量流动的认识
23.我国科学家对三万余株水稻进行筛选,成功定位并克隆出耐碱—耐热基因ATT,发现该基因编码GA20氧化酶,从而调控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适宜浓度的赤霉素通过调节SLR1蛋白的含量,能减少碱性和高温环境对植株的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研究表明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关系
B.ATT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水稻的性状
C.可以通过调节ATT基因的表达调控赤霉素的水平
D.该研究成果为培育耐碱—耐热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思路
24.下图M、N为果蝇某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M为正常染色体,A~E表示基因。该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导致在减数分裂I时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桥,染色体桥在减数分裂I后期随机断裂,其他的分裂过程正常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M、N联会时,各有一条染色单体在基因B、C之间发生过断裂
B.形成该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C.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少
D.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含异常染色体的精子占1/2
25.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6%,则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48%、52%
B.秋水仙素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一定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26.下列有关进化与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应相对性的直接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B.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生存下来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发生的错误不利于生物形成适应性
27.下列研究成果应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的是( )
A.根据大量化石等多种证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B.根据大量动植物细胞的观察结果提出细胞学说
C.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证明细胞核功能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流动性
28.普通小麦是自然条件下由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杂种一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高度不育
B.普通小麦具有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
C.杂种二发育成普通小麦可能是由于温度骤降所致
D.拟二粒小麦减数分裂所得配子含7对同源染色体
29.专食性绢蝶幼虫以半荷包紫堇叶片为食,成体绢蝶偏好在绿叶型半荷包紫堇植株附近产卵。生长于某冰川地域的半荷包紫堇因bHLH35基因突变使叶片呈现类似岩石的灰色,不易被成体绢蝶识别。冰川消融导致裸露岩石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则该地区( )
A.半荷包紫堇突变的bHLH35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加
B.半荷包紫堇bHLH35基因突变会引起绢蝶的变异
C.灰叶型半荷包紫堇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D.冰川消融导致绢蝶受到的选择压力减小
30.研究人员对来自67种鳞翅目昆虫的W染色体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W染色体可能源自同一祖先,而且W染色体在进化历程中通过基因转移融入了部分细菌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鳞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基因转移是通过细菌与鳞翅目昆虫间的自然杂交实现的
B.对W染色体的分析为研究鳞翅目昆虫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随着时间推移,鳞翅目昆虫种群中来自细菌的基因的频率将会不断上升
D.鳞翅目昆虫进化过程中,基因转移可丰富其基因库,为进化提供更多原材料
二、解答题
31.下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雌性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相关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是某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该过程中发生一次异常。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E细胞的名称是 。
(2)图1中F细胞内染色体条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分别是 , 。
(3)图1中F细胞的分裂时期处于图2中 (填数字)阶段。
(4)图2中的b阶段所示过程具有的生物学意义是 。
(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如图3所示,其等位基因A,a分别被标记为红色、黄色;等位基因B、b分别被标记为蓝色、绿色。图中Ⅰ细胞和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则Ⅲ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颜色有 。
32.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研究者发现一名男性患者,该患者的家族系谱如图所示,相关基因用D、d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和均不患病,但所生的孩子中既有患病个体也有正常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图中为患病男子,基因检测发现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据图判断,该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基因。
(3)的基因型为 ,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
(4)为了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方式来完成,请写出一种产前诊断方式:
33.图甲表示某动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图解;图乙表示该生物某个体的体细胞内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丙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发生图甲所示过程的细胞结构有 ;该过程一般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原因是 。
(2)图甲中,若b2为RNA链,当b2含碱基A和U分别为24%和18%时,则b1链所在的DNA分子中,G所占的比例为 ;该过程结束时,终止密码子位于 (填“b1”或“b2”)链上。
(3)图乙中正常情况下,该生物细胞中含有b基因最多时为 个,b基因相互分离发生在 (填时期)。
(4)图乙中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 。由图乙所示的基因型能否确定该生物体能否合成黑色素,并说明理由 。
(5)由图丙可以得出,基因可以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某一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
34.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发现该群岛上有地雀13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 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均存在差异,这是各小岛上不同的食物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物种。
(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5)调查发现鹭雀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D D B C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A B D C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A A A B C D A D
31.(1)第一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
(2) 4 0
(3)③
(4)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5)红、蓝、绿
32.(1)性状分离
(2) X 隐性
(3) XDY 1/2
(4)羊水检查(或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
33.(1) 细胞核和线粒体 染色质高度螺旋呈染色体,不容易解旋
(2) 29% b2
(3) 4/四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不能确定;控制酶3的基因不能确定
(5)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4.(1)南美洲地雀
(2)(自然)选择
(3)生殖
(4)物种
(5)3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