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
参芳答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答案】“唯一”强调了三年前那次政治协商会议是彻头彻
尾的失败和蕊言,人民并无实质的受益,强调了当时蒋介石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绝无”强调了斗争的坚决态度,否定
挑灯晚练
一切中间道路。“二者必居其一”是语气极其肯定的判断句,
1.BB项,“本文第二段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的
以如此强烈的肯定语气渲染了斗争的必要性和唯一性。加点部
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是说,“我们的会议包括六
分都有加强语气的效果,使观点更加鲜明,态度更显坚决
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田体,人民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空,根据
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回外华侨”,这是从代表的数量和
“在历史的天空中”和后文“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据
代表的社会成分的广泛性来说,而不是从“地区”来说明这是
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语境
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中既是在强调英雄烈士在天空中光彩耀眼,如同星星一样闪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语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亮,又在强调英雄烈士之多,如群星一般,故填“灿若繁星”
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句子的含意
②空,前语境讲“他们”的具体行为,此处需要填一个动词性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结合“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
的成语,和“抛洒热血”一同作句子的谓语,后语境写到“他们
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
主了”“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分析,“站起来了”的
牺牲”,根据逻辑关系先“冲锋陷阵”,然后“抛酒热血”,最后
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
“英勇畅牲”,故填“冲锋陷阵”。③空,需要一个可以作“壮丽
结合“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
篇章”定语的成语,根据前语境“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
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回苹命先行
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这样的行为应是“可歌可
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田结起来,以人
泣”的,故填“可歌可泣”
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
【答案】①灿若繁星②冲锋陷阵③可歌可泣
共和国的成主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辩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
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通用性而勤劳的姿态工作希,创造
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中途易锁,“军号吹奏的《思念
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
曲》”前加“伴随”,第一句话作状语,“人们”作整个句子的主
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
语。第二处,连词使用不当。别掉“及”,添加一个顿号,改为
了”等分析,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此当
“人们回忆起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功臣”。第三处,逻辑关
家作主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
系不当,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排列:人、事,精神。二、三
两个分句互换位置。即“回忆起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的
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答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回顾历史、立足现
艰苦斗争,回忆起‘忍饥受冻绝不诞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
的民族血性”
在、展望未来而发出的响亮宣言,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人民
战胜了帝国主义援助的反动政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国
【答案】伴随军号吹奏的《思念曲》,人们回忆起黄继光
邱少云等英雄功臣,回忆起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的艰苦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其召开标志若
斗争,回忆起“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民
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参政议政,中国人民在政治
族血性
经济,文化、国防等各方面都迈进了新的时代,我们的民族再
8,D本題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中国人
也不是一个被人梅辱的民族了,她必将屹立于世界,不会再
民不蔻事也不怕事…”引号的作用和D项引号的作用都是
被压倒。
表示直接引用。A.“之”表示强调:B.“辩论家”表示特殊含
3.“我们”代指的是四万万七千五百万获得解放的中国人,即广
义;C.“悲祥”表示反语。
大的革命人民。作者运用“我们”一词,说明一切是站在人民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①从用词上,
的立场上说话,表达了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的密切情感,同
这几句歌词运用了“雄赳赳”和“气昂昂”两个叠词,不仪描慕
时也流露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在语言上增强了
4.①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复辟。②加强人民民主
韵律感,语调铿锵有力,富有感柒力。②节选的这儿句歌词
专政的国家制度,团结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
具有诗歌韵脚押韵的特点,如两句的尾字“江”和“乡”韵母相
③搞好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④抓好文化建设工作,
同,故具有诗歌的特点,在语言上多了一层语音节泰,歌词的
⑤巩固国防,保存和发展人民武装力量。
内容能滋发出人的情绪情感。③在修辞上,“雄翅赳”与“气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
昂昂”,“保和平”与“卫祖国”这几句分别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篇演讲词总体给
手法,故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望锵,富有音乐美。①在
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原因之一是它运用了不少表
句式特点上,“雄赳翅”与“气昂昂”结构一致,“保和平”与“卫
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请从第四段中找例句进行赏析”,从题
租国”结构一致,语气一致,不仅强化了歌词节奏感,而且使
干中可知,要从“强调的词语”和“句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歌曲的感情得到了加深。
分析词语是要分析其具体内涵,强调“词语”和“句式”,另一
【答案】①叠词,“雄赳赳”和“气昂昂”两个叠词的使用,产
方面也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立足文本第四段内容,筛选相关
生了音韵和谐的效果。②抑韵,两句的尾字“江”和“乡”韵母
例句分析。如抓住“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相同,响亮而奔放,听起来格外和谐悦耳。③结构一致。“雄
“就要”“唯一散获”“决无妥协”“二者必居其一”等分析,可以
赳赳”与“气昂昂”结构一致,“保和平”与“卫祖国”结构一致,
从一些强调性的词语、逻辑词语、语气等方面分析。具体来
这种一致的结构,读起来给人以节奏和谐之感,富有旋律美。
看“唯一”,意思是“有且仅有一个”,这就表述非常明确,不可
(答出两点即可)
置疑,说明上次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收获就是给了人民以深刻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理论
的教育。即中国人民只能跟着中回共产党走才有出路,除此
上:赏析句子需比较二者不同之处,可从语言、修锌、句式等
之外别无他途。“决无安协”,意思是毫无半点安协,语气很
角度进行赏析。①原句中状语“抗美接朝战争胜利60多年
强烈,很铿饼。“二者必居其一”的“必”宇,说明了选择的唯
来”提前,本身就有强调意味,修改后的文句缺乏了强调意
一性、排他性,语气同样强烈,不容置疑。
味;句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短句在语意上有
165第十一课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选择性必修中册)1
第十一课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晨风诵该
文本漫笔
诗词赏析
历史上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
亡也忽焉”(《左传》)。一代叱咤风云的帝
王在君临天下后顿时黯然失色,一个庞大
的王朝在成就霸业后顷刻间土崩瓦解,这
就是秦王朝:唐宋之间曾经有数个小王朝在历史长河中交替出
贾生
现,它们本如流星一般在夜空划过,这其中就有后唐。贾谊和欧
李商隐
阳修两位史学评论家以睿智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分别对秦朝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得出各自的结论,值得后人引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以为戒。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
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
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上各种矛盾日趋尖锐。仁宗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庆历初年,以王伦、张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袭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达得失,而在
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
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
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即将重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
演。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本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
文就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部分写的一篇序文,目的是为了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
告诫当时处于国家和民族危机中的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有力度,在对贾
图治,并借事论理,阐明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
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名言金句最重要的人是同你在一起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以后究竞还会同别的什么人打交道。而最
重要的事则是对他做好事,因为人生在世就只为了这个唯一的目的!
托尔斯泰《三个问题》
143
ㄧ高中语文晨读晚练
可类文品读
上长沙卑隰,自以为寿命不长,又凑巧碰上这件事,
更是触景生情,倍感哀伤。
遥望贾谊
也许是天气太冷,穿行于空荡荡的贾太傅祠,
彭晓玲
而后站在寂然无声的庭院里,我不停地眺望历史的
我曾长久仰望贾太傅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
深处,贾谊孤独的背影是如此触目惊心。
墙檐上苍苍的青瓦、厚重的大门,用惊奇的眼神静
至他服侍的主人梁怀王坠马而死时,贾谊积损
默地与我对视。门环和墙面之上,袒露着斑驳的痕
了那么多年的泪水终于滚滚而下。可以想见,他所
迹,石阶和地砖的棱角似乎都已磨平。由此我想,
有的不得志早已化为内心的无边愁苦,汪洋恣肆的
时间永远神奇,既能将特神打造出来,将灵魂磨出
豪情也早已变成无涯的悲苦一此刻他其实已然
锋利的光芒,也能让一切变钝变老,甚至毁灭。
看破自己的命运:死是必然的归宿,只不过是什么
贾谊从遥远的长安,来到时为南蛮之地长沙,
方式。
湘江的轰鸣之声可曾震撼过他的灵魂,让他为之一
那么,与其说贾谊悲伤梁怀王,不如说他在哀
振?初冬时节,寒雨纷飞,缓缓穿过省城长沙古老
叹自己的命运。
的太平街,我不停地张望着两侧那些古老的建筑,
辗转于贯太傅祠,我依然不明白,继屈原、贾谊
好似缓缓地穿行于时间的深处。当我走进贾太傅
之后流放到湘江之滨的文化人,大多有一种末日的
祠内,时间好似已然静默,一切都静悄悄的。站在
感觉,不幸遮敲了他们的心灵,比如赵汝愚、柳宗
空荡荡的庭院,站在凛冽的寒风里,我仿佛听到历
元、刘禹锡、黄庭坚等。因为精神的不幸,而迁罪于
史深处贤谊的声声叹息。
这块土地,使得他们进入这块土地时心情郁闷,他
当然,贾谊的才华在千年之后,依旧让世人惊
们的才情却更为恣意汪洋,诗篇里弥漫着五彩斑斓
叹。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博士(官职),自是
的悲凉。于是,原本倔强的湖湘文人精神更为丰
当朝最年轻的博士。文帝很赏识他,一年之内,就
蕴,添上了深切的悲观与忧郁。
将他提拔为太中大夫。年轻气盛的贯谊犯了官场
但是,千百年来,浪花滔滔的湘江水,依然执着
的大忌,他的悲剧命运自是无可逃脱。穿越时光的
地奔涌,生生不息。
隧道,我仿佛看到被贬的贾谊,心情沉重地行走在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前往长沙的路途之上。
【品读】对贾谊,人们有太多的评论。惜其才华
可贾谊依然不明白,明明是尽职效忠为君主效
哀其天亡者有之;感其遭遇,思得明君者有之。而
力的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般被动局势呢?贾谊怀
这篇文章的立论则有所不同,作者在简述了贾谊的
着忧郁之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边上,屈原投
短暂人生之后,宕开一笔,谈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
江自沉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浮现。100年前,
和悲凉色彩,给人深刻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正确
忠贞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如今自己也遭诬陷
地面对逆境,对生活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
被贬谪长沙,境遇何其相似。不过,此时的贾谊并
没有一蹶不振,他依旧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抱负
素材应用
终有施展于天下的那一天。
贾谊,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
贾谊对长沙并没有好印象,于是,他每天面对
即有才名,后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
着滚滚流逝的湘江水,目睹自己的心在一天天枯
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
萎,却无能为力。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的一
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很,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个黄昏,有一只鸟(服)飞入他的住宅。在长沙民间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
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其所到的人家,主人不
后,贾谊深感歉疚,于32岁忧伤而死
久将会死去。贾谊滴居长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加
人只应当忘却自已而爱别人,这样人才能安静、幸福高尚。
名言金句
144
一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