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内容:1-13课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黄河的一段是(A )
A.通济渠 B.永济渠C.江南河 D.邗沟
2、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B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3、官员为讨好唐太宗,命百姓穿单衣恭迎圣驾。唐太宗得知后最后可能说的话是( D )
A.你们的安排我很满意 B.此处百姓身体康健啊
C.做事有头脑值得重用 D.你们所为正是隋亡之弊政
4、小军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其中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是:( C )
5、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 )
A.《大唐西域记》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6、下列说法中,能准确反映唐朝科举制度特点的是(B)
A.分科考试,重时事评论 B.科目繁多,重诗赋考查
C.轻视诗词,重实际能力 D.八股取士,重文章格式
7、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因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C )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彩陶
8、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在此地的是(C )
①北宋 ②南宋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D)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10、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A )
清明上河图 交子 货郎图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11、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C )
A.市 B.坊 C.瓦舍 D.勾栏
12、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为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制,选官标准为(B)
A.品德 B.才能 C.军功 D.血缘
13、贞观二十一年,唐朝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请问,修此道的目的是(C )
A、为了方便军事进攻
B、为了便利运输物资
C、为了方便来长安的各民族使者
D、为了欣赏大漠风光
13、从通行的便利性看,隋朝赵州桥在造桥技术上的创新设计采用( A )
A、单孔石拱 B、平拱 C、多索斜拉 D、多孔曲拱
14、“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C )。
15、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B )
A、“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你有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 )
A.老百姓吃的是占城稻大米饭 B.许多回族商人在夜市卖葡萄
C.外国使团随郑和船队来临安 D.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17、下列不是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内容的是( C )
A.南迁至中原地区 B.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
C.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 D.仿照南宋改革官制
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节日气氛?( C )
A、唐朝,春节 B、宋代,元宵节 C、宋代,春节 D、唐代,中秋节
19、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C)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20、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这表明宋代(A)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
二、组合列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1、依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被唐太宗比喻成 “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_____________
(2诗圣是_________
(3)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伟大诗人________________
(4)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______________
22、根据提示,填写正确内容。
(1)“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这段话评论的制度是 。
(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
(3)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
(4)淮水,大散关为界;中原王朝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出自的合约是______________。
23、建筑反映时代特征。(4分)
(1)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是坐落在敦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唐与吐蕃友好关系的建筑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玄奘在印度游学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唐朝时位于黑龙江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是_______ 。
三、辨析改错(8分)
2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题前“【 】”里,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 】(1)、中国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改正:
【 】(2)、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谚语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改正:
【 】(3)、《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丘处机为两个孩子取名郭靖、杨康,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勿忘国耻。“国耻”指辽灭南宋。
改正:
【 】(4)、宋元时期辽宋争夺的焦点是幽云十六州。
改正: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14分、第26小题13分,共27分)
2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历史上出现了各民族的分裂和统一,但是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名句是什么?(1分)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材料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田猎是生涯。 ——契丹生活图景
(3)这一时期和两宋并立的政权还有哪些?(2分)其中辽与宋签订的澶渊之盟有何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辽太宗因中原人民“难治”,而把“纵兵抢掠”和“括民私财”列为三大失误中的两个教训,转而推行“以汉制待汉人”、保护发展先进中原文明的政策。
(4)辽太宗为什么说中原人民“难治”?辽是如何“以汉制待汉人”,促进民族融合的? (4分)
(5)根据上述材料,就唐宋时期民族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3分)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2分)
材料三: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3)材料三反映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四: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2分)。
五、活动与探究。(13分)
27、梦回大唐——西安旅游
西安大唐不夜城项目是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的中国第一文化。
主题探究
主题一:贞观广场:贞观之治群雕非常雄伟,气势恢弘,展示了盛唐无限繁荣;处于水面的载舟覆舟群雕,表示了当时先进执政理念和民本思想放射出的时代光芒。
探究一:举出唐太宗“先进执政理念”和“民本思想”各一例。(4分)
主题二:开元广场:广场中心设有“开元盛世”主题雕塑和8根多媒体艺术斗拱景观柱等文化景观,充分展现出盛唐时期繁荣灿烂、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
探究二:举出开元盛世时期的灿烂文学、绘画、歌舞各一例。(3分)
主题三:玄奘广场:玄奘铜雕总高6米余,重3吨多,玄奘形象伟岸高大,手执锡杖,表情睿智而坚毅,体现了其求学义无反顾的精神风貌。
探究三:请你为玄奘写一段解说词。(2分)唐朝体现对外友好关系的史实还有哪些?(2分)
归纳总结
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远播四海,世界各国为之仰慕。从那个时候起,海外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探究四:归纳一下大唐盛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二、组合列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1、(1)魏征(2)杜甫(3)白居易(4)颜真卿。
22、(1)三省六部制;(2)唐人;(3)女真统治者;(4)宋金合议
23、(1) 莫高窟;(2)大昭寺;(3)那烂陀寺(4)渤海石灯塔
三、辨析改错(8分)、【X】(1)、《汉谟拉比法典》改为《唐律疏议》;【X】(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改为“苏湖熟,天下足。;【X】(3)、辽灭北宋改为金灭北宋;【√】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14分、第26小题13分,共27分)
25、(1)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1分)
(2)文成公主入藏;(1分)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2分)(3)西夏、金、大理、蒙古等(2个即可2分)辽宋间战争结束后双方长期保持了友好往来,边境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2分)
(4)南下劫掠,遭到中原人民强烈抵抗。(2分)调整政策;①奖励耕战,迁移汉人北上;②仿效汉政治制度;③革除繁重的赋税杂役。(1点即可2分)
(5)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且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间密切交往;宋代随爆发彼此冲突,但这是民族内部的斗争,在各民族碰撞中,都得到新的发展,和新的融合。(言之有理即可)(2分)
26、(1)唐玄宗(李隆基1分)。 措施: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2分。答出两点即可。) (2)耕作;灌溉。(2分)(3)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分)原因:北方农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2分)
(4)市舶司;(2分)原因:统治者重视和鼓励;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达(或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的提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陆上丝绸之路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占据。(言之有理2点即可2分))
五、活动与探究。(13分)
27、探究一:执政理念方面,虚心纳谏(选贤用能或知人善任);民本思想方面,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缴纳实物代替服役或轻徭薄赋,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4分)
探究二:文学方面,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绘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歌舞方面,《霓裳羽衣舞》。(每方面各一例,共3分)
探究三:玄奘是唐朝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2分)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2分)
探究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科技文化发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