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升六暑期阅读单】考点01 写人类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升六暑期阅读单】考点01 写人类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0 18:4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五升六暑期阅读
考点01——写人类阅读
◎ 阅读方法:
写人类文章,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往往通过典型事件的叙述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1、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特点
方法:写人离不开记事,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都是在具体的事件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因此,读写人的文章,首先要弄清文章所写的紧扣人物活动的具体事件,抓住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
2、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特点
方法: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完成的。
(1)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体态、衣着等方面,往往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与内心。
(2)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重在通过脸部神态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3)语言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4)动作描写:人物习惯性的动作、与众不同的动作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动作,同样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5)心理描写;人物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其个性的。
3、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特点
方法:在有些文章中,我们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的词语或句子,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 提优训练:
1、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
我的父亲
①爱你的人,总在背后为你做很多你不知道的事……
父亲中年时代身体便很不好,四年前更是摔断了胫股骨,在医院动手术换了一个金
属的人工关节。此后,他便一直被病痛折磨着,一下子老了许多,手上也多了一根拐杖,走路比以前慢得多,出门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只要遇到精神好的时候,他还会拄着拐杖来我家转转。
②在我的所有读者中,对我的文章和书最在乎的人,是父亲。从很多年前我刚发表作品开始,只要知道哪家报纸杂志刊登有我的文字,他总是不嫌其烦地跑到书店或者邮局里去寻找,这一家店里没有,他再跑下一家,直到买到为止。我很惭愧,觉得我的那些文字无论如何不值得父亲去走这么多路。然而再和他说也没用。他总是用欣赏的且光读我的文字,尽管不当我的面称赞,也很少提意见,但从他阅读时的表情,我知道他的意思。对我的成就,他总是比我自己还兴奋。
这种兴奋口有时我觉得过分口就笑着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口你儿子很一般口你不要太得意口他也不反驳我,只是开心地一笑,像个顽皮的孩子。
在他晚年体弱时,这种兴奋竟然一如十数年前。前几年,有一次我出版了新书,准备在南京路的新华书店为读者签名。父亲知道了,打电话给我说他要去看看。我再三关照他,书店里人多,很挤,千万不要凑这个热闹。
那天早晨,书店里果然人山人海,卖书的柜台几乎被热情的读者挤塌。我欣慰地想,好在父亲没有来,要不,他撑着拐杖在人群中可就麻烦了。于是我心无旁骛,很专注地埋头为读者签名。大概一个多小时后,我无意中抬头时,突然发现了父亲,他拄着拐杖,站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一个人默默地在远处注视着我。
唉,父亲,他还是来了,他已经在一边站了很久。我无法想象他是怎样拄着拐杖穿过拥挤的人群上楼来的。见我抬头,他冲我微微一笑,然后向我挥了挥手。③我心里一热,笔下的字也写错了……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没有中心句
(2)给短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 B.,。:“!!” C.,,:“!!” D.,,:“,。”
(3)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父亲的感受可能是( )。(2分)
A.很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
B.欣赏儿子的文字但意见也多。
C.认为儿子太得意。
D.希望儿子和自己一样永远是个天真顽皮的孩子。
(4)本文描写了哪几个关于父亲的场景或细节?照样子试着归纳概括。(2分)


③例一次“我”出版新书,父亲站在远离人群的地方默默地注视着“我”向“我”
挥手。
(5)“我心里一热,笔下的字也写错了……”联系上下文,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
情?(2分)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战斗英雄杨根思
杨根思所在部队紧急入朝参战,进入东线时,山区最低气温达零30度,而战士们还穿
着华东军区发的薄棉衣和单鞋。因敌机日夜轰炸后方运输线,粮食供应不上,每天每个战士的食物只是几个冻得硬邦邦的马铃薯。杨根思身为连长,深知要打好仗必须先把部队带好。每到宿营地,战出们睡下后,他一个班一个班地查铺。看到战士们在雪地铺上树枝露天宿营,不少人两脚冻得红肿,他马上决定采来取防冻措施,带领大家用雪擦手擦脸,把玉米壳撕成条,裹在脚上防寒。
1950年11月末,志愿军第九兵团在东线包围了关东最精锐的海军陆战第一师,杨根思所在连队接受了阻敌向南突围的任,并负责坚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他对全连官兵铿锵有力地说:“敌人凶,我们要更凶!
炸后方运输线,粮食供应不上,每天每个战士的食物只是几个冻得硬邦邦的马铃薯。杨根思身为连长,深知要打好仗必须先把部队带好。每到宿营地,战出们睡下后,他一个班一个班地查铺。看到战士们在雪地铺上树枝露天宿营,不少人两脚冻得红肿,他马上决定采来取防冻措施,带领大家用雪擦手擦脸,把玉米壳撕成条,裹在脚上防寒。
1950年11月末,志愿军第九兵团在东线包围了关东最精锐的海军陆战第一师,杨根思所在连队接受了阻敌向南突围的任,并负责坚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他对全连官兵铿锵有力地说:“敌人凶,我们要更凶!坚决不让敌人上小高岭!”敌军猛烈的炮火和轰炸,把阵地上的土都几乎翻了一遍,临时挖的工事也被推毁,杨根思仍带领三排连续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最后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此时,他命令通讯员把重伤员背下阵地,又命令重机枪手把子弹打光的重机枪撒下阵地,孤身一人留下坚持战斗。杨根思捡起可用的枪支和一包炸药放在身旁,隐蔽起来,两只眼睛紧盯着山下,监视敌人。此时,后续部队在敌炮火封锁下,被阻隔在山腰上,无法上来增援,杨根思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从容不迫地抱起炸药包,拉着了导火索,一步跃起,冲向敌群,在一声巨响中实践了他的钢铁誓言:“我带三排上小高岭,保证人在阵地在!”
(1)根据词语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形容声音响亮有力而有节奏。 ( )
像蜂群似的一拥而上。短文中指敌人一起拥上来。 ( )
(2)短文描写杨根思时,没有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2分)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短文第1自然段写了朝鲜战斗环境的艰苦。
B.短文第1自然段表现了杨根思对战士们的关爱和杰出的领导才能。
C.短文第2自然段画“ ”的句子写杨根思所在的连队遭受了猛烈的进攻,体现
出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D.短文中加点的词语“钢铁誓言”指的是“敌人凶,我们要更凶!坚决不让敌人上
小高岭”。
(4)读完短文,你觉得杨根思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他的行为有什么感触?(4分)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
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
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
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
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
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
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
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
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
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
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
的,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
的关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赞不绝口:
径直:
(2)用一两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2分)
(3)读中品味。(5分)
①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了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 ;我对
感到惊讶,因为 。(4分)
②认真品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
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文中的横线上。(1分)
(4)深层探究。(4分)
①你认为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2分)
②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执拗的茶王
他是方圆百里知名的茶王,经他的手炒制的茶,颜色清亮,汤汁醉香,一派翠色,咂一小口在嘴里,茶香会从你的毛孔里往外冒。
一日,一位客商来到茶王家里,指明要茶王亲炒二斤猴魁,他要拿着去京城做生意。客商说,京城的这个买家就是爱喝茶王炒制的茶,别无他选。那买家嘴习得很,只要是茶王炒制的茶,一口即可品出来。听了客商的要求,茶王①( )。因中风,茶王的右手已经不能动了,正在治疗,炒茶肯定是不可能了。客商又催得紧,这该如何是好?
正待客商②( )之际,茶王的儿子端着一杯茶进来招待客商,客商端起来就饮。这杯茶香气扑鼻,咂饮一口,顿觉神清气爽,眼前一亮。客商忙问,这杯茶是不是茶王亲炒?茶王儿子站在一旁憨厚地笑道:“是我炒的,不好喝,您将就一下。”客商③( )大呼:“好得很!好得很!这茶拿出去,说是茶王炒的,没有人敢不信。”
茶王看到自己的儿子迅速成熟起来④( ),就在这时候,客商作商议状对茶王说:“您看这样可好?让少爷炒制二斤猴魁,就说是您炒制的,不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吗?”茶王慌忙摇头:“不妥不妥,绝对不行,犬子的手艺尚未成熟,不能鱼目混珠。”客商眉头再次收拢,近乎央求地说:“茶王老先生,我这笔生意确实很重要,如果没有您的茶成全,这单生意说不定就要搞砸呀!这样吧,价格随您定,就让少爷代您炒制。”
由于茶王看病急需一笔钱,茶王的儿子赶忙应允。不料,茶王⑤( )“啪”的一声摔碎了左手里的杯子,大声呵斥——逆子!客商大为不解,问:“茶王老先生何必这样执拗呢?”
茶王解释说:“并不是我不帮忙,买家指明要买我亲自炒制的茶,而我目前的身体条件不允许。如果以犬子代炒,即便能过得了京城那位买家的关,也过不了我心里这一关哪!茶本是清心之物,如若按照您说的这样做,我定会留下心病,今后,从我的手里再也出不了好茶了。”客商听了,不敢再劝,向茶王深鞠了一躬,⑥( )地走出了茶王家……
注:a.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之一。b.中风:中医病名,会引发半身不遂。
(1)“鱼目混珠”的字面意思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后来比喻 ;在本文中“鱼目混珠”指 。(2分)
(2)随着情节的发展,文中茶王和客商的神情在不断变化,请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合适的括号内。(3分)
茶王:面露喜色 面露难色 面露怒色
客商:愁眉紧锁 满面羞愧 喜上眉梢
(3)这篇短文按 的顺序叙述的,请写出本文主要内容。(3分)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出现了两个“关”,其中“过得了京城那位买家的关”一句的意思是 (用自己的语言填写);“过不了我心里这一关”的意思是 (第二空选择答案的序号填空)(2分)
A.茶王认为照客商说的做违背自己的良知,于心不安。
B.茶王担心京城的买家嘴太刁,尝出是假货,会影响客商的生意。
C.茶王觉得儿子手艺还不成熟,炒的茶如果卖高价,担心儿子会骄傲,以后炒不出好茶。
(5)这篇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展开情节,凸显人物特点。文中的茶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 的茶王,你的理由是:
。(3分)
(6)客商听了茶王的话会想些什么?(2分)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郑板桥轶事两则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晚上,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上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做人。”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儿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螃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兴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辱他一番,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螃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1)请为郑板桥的两件趣事加上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填空。(2分)
①“此物”表面是指 ,实际暗指 。
②“其”指的是 ,“其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石》是郑板桥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
破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2分)
(4)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郑板桥年轻时很穷是因为字画不好,没人愿意买。
B.郑板桥没有出城迎接知府是因为知府太霸道,郑板桥不喜欢他。
C.郑板桥喝住黄狗,扶起小偷,是因为体恤小偷,愿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5)从这两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6、对比阅读。(10分)
【选文一】苏大夫本名苏金散。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选文二】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1)对选文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各色的规矩”指请苏七块看病必须先备好七块银圆
B.描写苏七块声音洪亮是说明他不仅医术精湛,还精于唱戏
C.通过细节描写突出苏七块行医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2)选文二中写道:“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请你说一说句中“戳”字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一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苏七块”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篇选文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请你说一说“苏七块”“泥人张”分别奇在哪儿。(4分)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分)
泥人张(节选)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效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 怵谁 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噪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 在袖子里捏 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人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也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泥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帐。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这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1分)
(2)泥人张在什么情况下捏海张五的样子的 (2分)
(3)用“ ”画出泥人张捏得逼真的句子(1分)。
(4)泥人张捏的样儿很逼真,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 请写两个。(2分)
( ) ( )
(5)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2分)
海张五: 泥人张: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吹牛大王”真名叫陈谨,但这真名几乎被大家忘记了。因为他爱吹牛,而且吹得很神。不要说我们这些同学,有时连老师也听他神乎其神地吹呢!
这大名鼎鼎的“吹牛大王”才十三岁,矮矮的个子,脸黑瘦黑瘦的,不过那双眼睛却大而有神。他从乡下转学到城里上学的第一天就在班上大吹大擂,他说只要知道你的脚长多少,就知道你的身高和体重。我想出他的丑,就用尺子量了一下脚长,报出数字。他过了一会儿就说出了我的身高和体重。同学们都说他“吹牛”。我晚上回家量了一下身高和体重,和他说的误差很小。可我仍bàn xìn bàn yí( ),这该不会是巧合吧
  有一次,晚自习结束了,大家按自然老师布置的作业去观看星星。“吹牛大王”又开始神吹了,他说:“我知道月亮是白色的,火星是橘红色的。”我听了他的话,心想:“上回没出到你的丑,这回你又吹牛,我得好好地讽刺你一番。”可转念一想:不行,万一他说的是对的呢 我得先问问老师!问了老师,才知他说的果然正确,他的眼睛真神了!
  学校旁边盖起一幢新大楼,“吹牛大王”又借机“吹牛”:“谁知道从学校大门到大楼的距离 ”同学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议论纷纷,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用皮尺量,有的说用先进的测绘仪器测量。他听了神气地说:“我只需目测就行!”这一下,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吹牛大王”身上,只见他胳膊一伸,大拇指一竖,眯着眼睛,看了看,想了想,大声说道:“十点三五米!”呀!都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两位了。过后,我悄悄用皮尺一量,只少了一米,哎,真玄!
  我百思不得其解□他的□牛□怎么吹得这样准□好奇心qū shǐ( )我到他家去,这或许能揭开谜底。到了他家,他忙热情地把我请进屋,我看见床上、桌上、柜子里都是书,有《课堂内外》《儿童时代》《十万个为什么》等。不,那不是书,是他的“牛”。假如没有这些“牛”,他能吹吗 我使劲地在他背上抡了一拳,说:“你这家伙,这头‘牛’我总算牵到了。”说完,我俩一起笑了。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2)“吹牛大王”的真名几乎被大家忘记了,是因为
。(2分)
(3)在第四自然段的方框里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4)文中写了“吹牛大王”三次吹牛,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来。(3分)
(5)文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1分)
A.他的“牛”来自自己平时大量的阅读。
B.他吹的“牛”,就是吹的书。
C.我们也应该学习他吹牛的本领。
(6)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阿芳 (节选)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来时,
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人的口气,便知道他天生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
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鸟,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说笑。“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 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乒——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1)“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贵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这句话中“万分光明”
的意思是 ,刻画出一个
的人物形象。(2分)
(2)“便知道他天生是一副少爷的身份”中的“他”的真实身份是
,作者这样写,好处是
。(2分)
(3)根据选段内容,填写表格,然后写出结论。(5分)
阿芳做事内容 买洋火 收拾卧室 摆放器具 预备早餐
结果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阿芳是一个 的人。
(4)文中表达了“我”对阿芳怎样的感情 (2分)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题。(10分)
阿凡提的三个鸡蛋
有个财主,在城里开了个饭馆。有一回,阿凡提在这家饭馆里吃了三个煮熟的鸡蛋,临走一摸口袋,才发现身上忘了带钱。阿凡提只好向财主赔不是,并承诺下次经过这里时,一定来还他钱。
“不要紧,”财主( )地说,“三个鸡蛋算得了什么,以后再说吧。”
过了半年,阿凡提又来到城里,急忙跑到这家饭馆来还钱。见了财主,阿凡提问道:“上次我吃了三个鸡蛋,该给你多少钱呢?”
财主从墙上取下一个大算盘,拨拉了半天才( )地说:“不多,不多,三个鸡蛋就算三百块钱好了。”
“财主,你这是发昏了吗?”阿凡提( )。
“咦,这还算多吗?”财主( )地说,“要是我这三个鸡蛋没给你吃掉,早解出三只母鸡来了。一只母鸡半年下三十个鸡蛋,三只母鸡要下九十个鸡蛋,九十个鸡蛋再解成小鸡,你给我说说,该值多少钱!”
阿凡提骂财主欺负人,财主反而到国王那儿告了阿凡提。
到了审案子的那一天,国王坐在殿上,专等阿凡提来,好重重地罚他。国王等有等啊,等到下午才见阿凡提手里拿着一把铁勺来了。
“你好大胆!”国王吼道,“你为何才来?”
“我正忙着呢,”阿凡提说,“我和邻居合饮种的两亩麦子明天就要下种了,我们正忙着炒麦种,才耽误了时间。”
“哈哈!”国王和财主一起大笑了起来。国王说:“炒熟的麦子还能出苗吗?你这个大傻瓜!”
“国王啊,原来您也知道炒熟的麦子不出苗。”阿凡提说,“那么,请问陛下,煮熟的鸡蛋还能孵出小鸡来吗?”
(1)在文章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2分)
(2)当初财主为什么不着急跟阿凡提要那三个鸡蛋的钱?(2分)
(3)分别用至少两个词语来形容财主和阿凡提。(2分)
财主:
阿凡提:
(4)想一想:国王和财主听了阿凡提的话会怎样反驳他呢?阿凡提最后能化险为夷
吗?请续写一段。(4分)
参考答案
1、(1)A
(2)D
(3)A
(4)换了金属的人工关节的父亲,只要精神好总会拄着拐杖来“我”家转转。父亲最在乎“我”写的文章和书,总跑到书店或邮局去寻找、购买,然后认真阅读。
(5)作者想到这么多年以来父亲总是在背后关注自己,给自己鼓励,自己才会有今日的创作成果。这种如山一般默默的关怀和爱,就是最伟大的父爱。
2、(1)铿锵有力 蜂拥而上
(2)D  (3)D 
(4)他是个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人。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
活。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1)不住口地称赞。文中指大家不停地称赞玫瑰花。
直接,一直朝向。文中指直接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
(2)一个小女孩摘下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得知孩子想把花送给病重的奶奶,又摘下两朵花,一朵奖给女孩,另一朵送给她妈妈。
(3)①他们想不到校园里能开出如此大的花他们想不到那个小女孩竟敢当着大家的面从容地摘走一朵玫瑰 苏霍姆林斯基 摘花送给小女孩。
②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4)①文中“永不凋谢的政瑰”指的是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
②善于教育他人,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人。
4、(1)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拿茶王儿子炒的茶冒充茶王炒的茶
(2)①面露难色 ②愁眉紧锁 ③喜上眉梢 ④面露喜色 ⑤面露怒色 ⑥满面羞愧
(3)事情发展 茶王因中风不能炒茶,客商建议让茶王儿子炒的茶冒充茶王炒的茶,被茶王严词拒绝。
(4)买家品尝不出这并不是茶王炒的茶 A
(5)语言 诚信 即使儿子炒的茶再好,也不能让客商瞒骗买家
(6)示例:客商心里可能会想:茶王你中风不能炒茶,也绝不拿儿子炒的茶来冒充自己炒的茶,你这种诚信的品质真让我敬佩。
5、(1)郑板桥吟诗退小偷、郑板桥吟诗讽知府。
(2)螃蟹、郑板桥
知府、指府想让郑板桥当众出丑
(3)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
(4)C
(5)郑板桥是一个有文采、心胸宽广、不趋炎附势的人。面对小偷,仍愿意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面对心胸狭隘、胸无点墨的知府,郑板桥丝毫不巴结。
6、(1)B
(2)“戳”是对泥人张的动作描写,体现出泥人张动作的用力表达出泥人张对海张五鄙夷的心理。
(3)选文一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苏七块”医术高超的特点。
(4)苏七块:①外貌奇: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下巴颜儿一绺山羊须。
②医术奇:手下动作“干净麻利快”,医术高超。
③规矩奇: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才肯瞧病。
泥人张:①捏泥人的绝活奇:眼睛只瞅着桌上的酒菜,单只手摆弄泥巴,就能捏出自己想要的泥人来。
②行事、性格奇:用捏泥人的方式机智地回击海张五,维护自己的尊严。
7、(1)讲述了“泥人张”凭借自己的才能和胆识战胜海张五的故事。
(2)在海张五嘲笑自己,拿自己逗乐子的时候。
(3)这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4)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5)目中无人 财大气粗 技艺高超 镇定自若
8、(1)半信半疑 驱使
(3) :“”?
(4)第一次:由脚长猜身高和体重;第二次:月亮是白色的,火星是橘红色的;第三次:目测从学校大门到大楼的距离。
(5)A
(6)“吹牛大王”
9、(1)坦白,知晓自己犯了错,完全接受批评乖巧
(2)仆人用幽默的话语写出了阿芳放肆的行为
(3)没有买回来花费很长时间随手乱放,替小孩子捉蝗虫抢了厨子该做的事天真活泼、顽皮而不守规矩
(4)表达了“我”对阿芳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10、(1)不怀好意 阴险 大吃一惊 凶恶
(2)因为财主计划敲许阿凡提,妄想用三个鸡蛋从阿凡提身上榨取更多的钱。
(3)贪婪、诡计多端、狡猾、阴险。
聪明、机智、足智多谋。
(4)国王顿时哑口无言,财主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那财主狡辩说:“我给你吃
的是……是……生鸡蛋,是……可以解……小鸡的。国王顿时又有了精神:“对,生鸡蛋是可以野小鸡的!”阿凡提不慌不化地说:“你饭馆里给客人吃生鸡蛋吗?国王啊,您说要不要罚他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