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升六暑期阅读单】考点03 写景状物类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升六暑期阅读单】考点03 写景状物类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0 18:4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五升六暑期阅读
考点03——写景状物类阅读
◎ 阅读方法:
写景类文章多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状物文章,就是把事情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和“状植物文”。
1、弄清写作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对于写景类文章来说,以“时间顺序”为例,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得景物也依次呈现不同的变化,有的是按一天中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的,有的是按春、夏、秋、冬季节变换的顺序描写的。对于状物文来说,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在答题时,我们可以先从文中 找出表达描写顺序的词语或表达顺序的句子,然后做上标记,这样一来,文章的写作顺序就一目了然了。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抓住重点词句,把握写作手法。
抓住概括景、物特点的词句。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指向;然后找到与题干对应的自然段,即答题区间;最后筛选相应的信息,整合成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注意作答时要尽可能地使用文中的词句
抓住表达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句子。初读时就要随手勾画中心句、题旨句、概括句、议论句、抒情句等,透过文章的内容,即可感知作者的情感。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借助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等,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心中要清楚以下问题: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把握主要 不作者为什么要写作本文(把握中心主旨);作者是怎样来写作本文的(找线索、章结构)。
◎提优训练: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9分)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
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一座座
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
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逸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
仙境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憨态可掬:
异兽珍禽:
(2)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1分)
(3)写出九寨沟名字的来历。(1分)
(4)这篇短文运用了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写
时是静态描写,写 时则是动态描写。(2分)
(5)作者描写了哪些动物 这些动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3分)
2、课外阅读。(10分)
乡村 (节选)
①六月的最后一天。周围是俄罗斯广袤千里、幅员辽阔的疆土——我亲爱的家乡。
②整个天空一片蔚蓝,天上只有一朵云彩,似乎是在飘动,又似乎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暖和……空气就像刚挤出来还冒着丝丝热气的牛奶一样新鲜!
③云雀在鸣啭,大脖子的鸽群咕咕地叫着,燕子无声地飞翔,马儿打着响鼻儿,嚼着草,狗儿没有叫,温驯地摇着尾巴。
④空气里散发着一股烟味,还有缕缕草香,并且混杂着点儿松焦油和皮革的气味。一条坡度和缓的山谷两侧各栽植着数行柳树,它们的树冠连成了一片,下面的树干却已经龟裂。一条小溪在山谷间流淌。透过清澈的涟漪,便能看见溪底的碎石子仿佛在颤动。远处,天地相交的地方,依稀可见一条大河的碧波。
⑤沿着山谷,一侧是整齐的小粮库、紧闭门户的小仓房;另一侧,散落着五六家薄板屋顶的松木农舍。家家屋顶上,竖着一根装着椋 (liáng)鸟窝的长竿子;家家门檐上,钉着一匹铁铸的扬鬃奔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上,折射出彩虹的颜色。护窗板上,涂画着插有花束的陶罐。家家农舍前,端端正正地摆着一条结实的长凳。猫儿警惕地竖起耳朵,在土台上蜷缩成一团。高高的门槛后面,清凉的前室里一片幽暗。
⑥我铺开毛毯,躺在山谷的边缘。周围是整堆整堆刚刚割下、香得使人困倦的干草。机灵的农民,把干草铺散在木屋前面:只要再稍稍晒干一点,就可以贮藏到草棚里。这样,将来睡在上面该有多舒服!
⑦雄鸡忽然啼鸣起来,忙碌地拍打着翅膀;拴在圈里的小牛犊和它呼应着,不慌不忙地发出哞哞的叫声。
⑧啊,自由自在的俄罗斯乡村,多么惬意、安逸、富足!啊,宁静而又美好! (有删改)
(1)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请
以批注的形式,写出你读到这个句子时的感受。(2分)
A.天上只有一朵云彩,似乎是在飘动,又似乎是在消散。
B.空气就像刚挤出来还冒着丝丝热气的牛奶一样新鲜!
C.透过清澈的涟漪,便能看见溪底的碎石子仿佛在颤动。
(2)短文第③自然段采用了 (选填: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写出了俄罗斯乡村 的特点。(2分)
(3)对短文第④自然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山谷安宁、幽静的美。
B.远处碧波荡漾的大河是作者对山谷之外的景色的想象。
C. “龟裂”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树丰富的年轮。
(4)短文第⑤自然段在描写俄罗斯乡村的农舍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表达效果 (2分)
(5)用“ ”画出概括俄罗斯乡村给人的整体印象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俄罗斯乡村的 之情。(2分)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走向吊水岩
①吊水岩是栗山脚下的一个瀑布,因水挂岩石,山里人因形赋名“吊水岩”。穿过公路,爬过山梁,拐过田垄,吊水岩便远远地呈现在我眼前,犹如一匹飞动的白布。
②来到吊水岩脚下,这儿四周环山,抬头望去,高高的山巍峨耸立,人如在井底了。瀑流的撞击声,流水的哗哗声不绝于耳。大自然是个神奇的艺术殿堂,瀑流此时是这个殿堂中不知疲倦的歌者,歌咏着永远的清新,弹奏天籁绝响。
③在凝望中,那傲然而立的石壁,那飞流而下的瀑布,似乎正热情地向我飞过来。
④仔细瞧那瀑布,水自上而下,最高处窄而平缓,拥挤着,一股一股的,白而发亮。如许的水沿石壁而下。(A)稍下处,有一石头突兀而出,颇似乡间田头的竹筒,它常年与水作伴,灰色的外衣中带着些绿色的青苔,是那样朴实。它就站在那儿,像一个不说话的伙伴,看着瀑布。有几股水顺着它垂流,突兀石头旁边的水则径直而下,下水处,石头在那短距离内蓦地平坦起来,有如登楼的台阶,水击在这台阶上,纷纷扬扬地飞溅开了。(B)最壮观的要数吊水岩的中部了。岩石垂直而下,水无所依托,也便呼啸而下,速度极快,变成薄薄的纱,轻轻的雾,飞扬着,挥洒着。那一匹匹薄纱倘若裁剪为衫,夏日里也不必畏惧那难以忍受的炎热了。
⑤瀑流的下面,石壁倾斜着,舒缓着,水也没有了先前的急促,有如长蛇漫游,又似素巾慢慢抖动……
⑥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雄奇壮阔,对比之下,吊水岩则平凡玲珑,但它的灵秀让人心悦。这时,我突发奇想,倘把这吊水岩移至岳麓山或其他名山,那定是绝妙的景点,会让游人接踵而来,引颈仰望,只可惜它身处月溪这无名的山野之内,“养在深闺人未识”啊!
⑦但人的叹息只能是人的叹息,吊水岩从未叹惋过,也从未计较过什么,喧闹也罢,静寂也罢,它总是那么满怀激情地飞扬着,挥洒着,在这山野挺立成一处壮观的风景。吊水岩是位大彻大悟的智者,豁达,不计较名利,默默地把自己最美的风景奉献给大自然。
⑧走向吊水岩,眼睛饱览了大自然的壮丽,心灵多了一道道思索的雨帘。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分)
接踵而来:
(2)读完本文我知道这瀑布叫“吊水岩”的原因是 。(1分)
(3)读第④段,完成练习。(4分)
A处是 (静 动)态描写,表现了石头 的特点。
B处是 (静 动)态描写,突出了吊水岩 的特点。
(4)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手法,请你照样子再写一句。(2分)
(5)吊水岩让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说明理由。(3分)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分)
西塘古镇(节选)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圩。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曰:船从碧玉环中过, 。 西侧联曰:往来人度水中天, 。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中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⑧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实在巧妙。
(1)将下列桥联填入文中恰当的位置。(填序号)(2分)
①人步彩虹带上行 ②上下影摇波底月
(2)结合文章,概括西塘的桥、廊棚的特点,完成下表。(2分)
对象 特点
古桥
廊棚
(3)第⑥自然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分)
(4)文章第⑧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加点的“仅”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海滨仲夏夜
峻 青
①夕阳西下,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橘
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熊熊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后又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②天边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当最后一抹红光消失时,夜慕降临了。此时,那高
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的天幕上亮起来了。它是那么大,整个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散发着令人注目的光芒,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③夜色加浓,天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真的灯光也次第亮了起来。
【A】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灯光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④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
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⑤月亮上来了。那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个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
大海里涌了出来。沙滩上,突然也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沙滩上居然有这么多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响遍了整个沙滩。
⑥夜深了。海面渐渐恢复平静,皎洁的月光在水里轻轻地摇晃。【B】有的人躺在那
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在这自由的天幕下,热闹的海滨也开始静静地入睡了。
(1)短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 它们有什么特点 将表格补充完整。(3
分)
时间 夕阳西下 夜幕降临 夜色加浓 月亮上来了 夜深了
景物 晚霞、大海 灯光 海面、月亮
特点 壮观
(2)读读文中画“﹏”的句子,句A属于 (动态 静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
;句B属于 (动态 静态)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夜深时海滨 的特点。(4分)
(3)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短文按照“分——总”的结构,先分写海滨仲夏夜不同景物的特点,再总写海滨
的宁静柔美。
B.短文在描写沙滩上的景物时,主要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突出海滨仲夏夜的静态
之美。
C.短文第①~③段主要抓住景物进行描写,第④~⑥段在描写景物的同时,也展现了
人们在沙滩上的活动,突出人们对海滨的喜爱之情。
(4)从这篇短文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6、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
花的启示
①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牵牛花和郁春棒。这是两种不同品格的花。
②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自己依靠着葡萄架向上爬,那纤细而瘫软的身体是那样(薄弱 柔弱 脆弱),仿佛一阵轻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地扎在所在的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③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的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它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夸耀着自己的美貌。在又大又圆的绿叶上,郁春棒也开出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白花绿叶,格外淡雅,但它并没有为此而飘飘然,只是默默地散发着浓郁的芬芳。这香气令人欲醉,招惹蜂飞蝶舞。
④一进入金色的秋天,牵牛花枯黄的叶子早已纷纷凋零,花蕾也渐渐枯萎,最后只结下几粒(干枯 干瘪)的种子就死了;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来长的茎露出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就又(破 出)土萌发。
⑤这两种花让我想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X。在社会上,有的人软弱而肤浅,有的人扎实而坚强;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炫耀,有的人默默无闻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从不向人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垂头丧气,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勇往直前,对未来充满信心。
⑥花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存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他会决定自己怎样做人。
(1)用“ ”画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字词。(3分)
(2)本文写了郁春棒哪三个特点?(3分)
(3)读第③自然段,品味语言填空。(2分)
我发现作者用词不同,写牵牛花开花用的是“ ”,写郁春棒开花用的是“ ”;写牵牛花“吹着喇叭夸耀着自己的美貌”,写郁春棒“默默地散发着浓郁的芬芳”,作者这是运用了 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

(4)请模仿第⑤自然段的结构写一段话,反映生活或学习中的两种不同的人。(2分)
这两种花让我想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7、现代文阅读理解。(9分)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
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
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
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①“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 ”
②“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是自己的功劳。”
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朵小
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它,我就会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普通劳动者。
(1)文章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1分)
A.借物抒情 B.借物喻人 C.托物言志
(2)短文的第2自然段分三层描写了花的外在美,先写 ,接着写 ,最后写 。写这些是为了( )。(4分)
A.让人们知道花生花开得很慢。
B.讴歌下文中有类似花生花的美好品质的人。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①句:从妈妈的话中,你知道花生花的特点是:

②句:妈妈拿 、 和花生花作对比,突出了花生翼营的尾而种美,这种美是指 。
(4)读了这篇短文,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呢?(2分)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童年的朋友(节选)
【苏联】维·德拉贡斯基
①十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我便问妈妈要。妈妈告诉我,那个小熊玩具正好,柔软又舒服。
②我真高兴。妈妈想的主意这么好。我把小熊放到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我要拿它练拳了。
③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黄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个纽扣做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④我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来了。那时我走到哪都拿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羹匙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时真正的朋友,这会儿却坐在沙发上。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
⑤“你怎么啦?”妈妈问道,她已经从走廊上回来了,“出了什么事?”
⑥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啦。我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为的是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来。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后来,稍微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后,我说:“没什么,妈妈。我不过是改变了主意,不过是我永远也不再想当拳击家了。”
(1)题目“童年的朋友”是指( )。(1分)
A.作者的妈妈 B.练拳击的沙袋 C.小熊玩具 D.拳击手套
(2)“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不包括( )。(2分)
A.吃饭时用羹匙喂它 B.把东西抹到它嘴上,它很逗人
C.睡觉时让它躺在旁边 D.坐在沙发上等着“我”拿它练拳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①文中用了很多笔墨写“我”与小熊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是因为小熊对“我”很重要。( )
②“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这句话说明小熊因为能帮助“我”练拳而十分开心。( )
③“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中,“我”流泪是因为担心被妈妈责骂。( )
(4)作者在第③自然段写小熊玩具的外形特点时侧重写了哪个方面?为什么这样写?(2分)
(5)结合短文说说“我”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什么。(2分)
9、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时令正是伸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
望晴空,偶然看见数点风筝,使我突然忆起“ ,拂堤杨柳醉春烟”。望着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丝丝缕缕地牵出了我的童年。
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男孩子就开始趁放学后的间隙来做风筝,常常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落,或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我们偷偷找来竹蔑,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A)我们把竹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转镳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B)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
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
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C)然后用大团大团
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D)好
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激滟的堤塘边冉再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我们的心醉了。
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绝对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图睁,一脚踏翻它,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升起来了。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竞年!
(1)根据积累的知识,把第1自然段的诗句补充完整。(1分)
(2)读第3自然段,根据提示将“我”和小伙伴做风筝的过程补充完整。(2分)
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3)方框中的句子应放在A、B、C、D哪一处?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3分)
应该放在 处,从这段话中能体会到

(4)文中写了放风筝的成功经历,但为什么还写了失败的经历呢?( )
(2分)
A.用放风筝的失败经历与成功经历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成功放起风筝的小伙伴的羡慕之情。
B.放风筝的失败经历反映了真实的童年生活。
C.用放风筝的失败经历表现作者因放风筝失败而十分沮丧的心情。
D.用放风筝的失败经历告诉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5)作者通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分)
雅舍(节选)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留空隙,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
其实我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 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 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1)读完短文可知,“雅舍”,虽以“雅”取名,实际上是一间 。(1分)
(2)“雅舍”的特点有( )。(多选)(2分)
A.结构简陋,不蔽风雨 B.位置荒凉,坡陡难爬
C.隔墙传声,鼠蚊肆虐 D.月光送寒,大雨送泥
(3)在画“ ”的句子中用“ ”圈出大雨滂沱时“雅舍”屋顶变化的词语。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屋顶崩裂生动地比作 ,可见短文语言的风趣。(2分)
(4)用“ ”画出文中你认为最幽默的一句,并说说它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
1、(1)形容情态极其天真憨厚。奇特的野兽与珍贵的飞禽。
(2)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3)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4)九寨沟的湖泊、森林、雪峰异兽珍禽
(5)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
2、(1)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空气比作刚挤出来的牛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空气的清新宜人。
(2)动态描写充满生机、舒适惬意
(3)A
(4)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突出了俄罗斯的乡村宁静、安逸的特点。
(5)啊,自由自在的俄罗斯乡村,多么惬意、安逸、富足!啊,宁静而又美好!热爱和赞美
3、(1)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来。文中指不断有游人来吊水岩旅游。
(2)水挂岩石
(3)静 朴实 动 奔放热烈
(4)对比 示例:这家饭店的菜品非常美味,对比之下,妈妈做的菜就比较平淡,但它的味道让我感觉到更温暖。
(5)豁达、不计较名利、默默奉献。
示例:吊水岩让我想起了默默奉献的清洁工。他们每天早早赶在人们出行之前清扫
街道,把干净整洁的环境献给人们,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名利。
4、①②
(2)数量多,种类多,造型精美。规模大,沿河而建,造型古朴。
(3)作比较突出西塘廊棚规模最大的特点
(4)不能。“仅”是“只有”的意思,两个“仅”字形象地表现了石皮弄的狭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1)
时间 夕阳西下 夜幕降临 夜色加浓 月亮上来了 夜深了
景物 晚霞、大海 启明星 灯光 月亮、沙滩 海面、月亮
特点 壮观 大、亮 好看 明亮、热闹 宁静
(2)动态 倒映在水中的灯光随波浪涌动的动态美 静态 宁静、安详
(3)C
(4)我体会到了作者对海滨仲夏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海滨生活的向往之情。    
6、(1)扎根深,自己吸收养料顽强生长
(2)从不炫耀自己,只是默默地散发着浓香。
秋天留下短茎。春天时再萌芽。
(3)开出 捧出 对比 突出了郁春棒默默无闻的美好品质
(4)生活上,有的人懒惰。有的人勤奋有的人虚伪,有的人诚实有的人自负。有的人谦逊。
7、(1)B
(2)嫩苞 初绽 盛花期 B
(3)①从不开空花,开几朵花,地下就长几颗花生 ②桃花 梨花谦虚,不彰显自己的功劳
(4)我想成为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作贡献的人。
8、(1)C
(2)D
(3)√ × ×
(4)作者侧重写了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传递情感。小熊的眼睛让“我”回忆起它的美好,回忆起和它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5)“我”改变主意的原因是回忆起了和小熊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和小熊之间的感情。这些珍贵的感情使“我”不忍心再拿它练拳。
9、(1)草长莺飞二月天
(2)制作骨架 系缠放线
(3)D “我们”为了做风筝费尽心思,“我们”心中对做风筝、放风筝有无限向往和渴望
(4)B
(5)表达了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10、(1)破房子 (2) ABCD
(3)
(4)示例: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但是我仍安之。 这句话把蚊虫叮咬的包比作玉米,生动形象地把蚊虫叮咬这么痛苦的事情说得很幽默,体现出作者怡然自得的情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