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升六暑期阅读单】考点08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升六暑期阅读单】考点08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0 18:5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五升六暑期阅读
考点08——文言文阅读
◎ 阅读方法:
在平常的课外阅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浅显的文言文。由于文言文写成的年代比较久远,语言发展到今天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现代人阅读起来困难很多。阅读此类文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浏览题目。
文言文阅读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暗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的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不能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也不要停下来,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解答问题要“对症下药”。
文言文阅读设题通常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不同的题目可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我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纸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熟练运用文言文翻译方法。
(3)内容理解题。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
◎ 提优训练:
1、文言文阅读。(9分)
鹬①蚌(bàng)相争
蚌方②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④其喙⑤。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⑥死蚌。”蚌亦谓⑦鹬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⑨,渔者⑩得 而并 禽 之。(《战国策》)
【注释】①鹬:水鸟。②方:刚刚。③曝(pù):晒太阳。④箝(qián):夹住。⑤喙(huì):鸟嘴。⑥即有:就有。⑦谓:对……说。⑧不出:指鹬的嘴不拔出去。⑨相舍:相互放弃。⑩渔者:捕鱼的人。 得:获得。 并:一起。 禽(qín):同“擒”,捕捉,捉住。
(1)联系注释,解释下列句子。(2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箱其喙: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古文有四句话,第一句交代故事的起因是:
,第二、三句是对话,写鹬和蚌 ,第四句交代故事的结局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3)故事中鹬和蚌的错误在于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
。(3分)
(4)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 。(1分)
2、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7分)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⑤?”
【注】①涉:渡。②遽:立刻,急忙,马上。③契:用刀刻。④所从坠:从剑所落下的地方。⑤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1)猜一猜,写出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舟止(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2)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1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遽契其舟”的意思是 ,楚人这么做的目的是
。(2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2分)
3、课外阅读。(6分)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主人与食 ( ) ②更为益盐 ( )
③缘有盐故 ( ) ④反为其患 ( )
(2)愚人发现食物因加盐而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2分)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2分)
4、小古文阅读。(6分)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 ,其母方织② 。孟子辍然中止③ ,乃复
进④ 。其母知其諠② 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 复得⑥ 。”其母引⑦ 刀裂⑧ 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织:正在织布。③辍然中止:突然停止。④复进:继续背诵。⑤諠(xuān) :同“谖”, 忘记。⑥有所失, 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 后来又想起来了。⑦引:拿。 ⑧裂:割断。
“其母引刀裂其织, 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代指
,“其织”的“其”代指 。(2分)
(2)这篇短文主要讲 的重要性。 (2分)
(3)孟母割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
。(2分)
5、小古文阅读。(6分)
张吴兴亏齿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①知其不常②,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③ ”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④从此中出入。”
【注】①先达:有德行学问而又声位显达的前辈。②不常:才能不凡。③窦:洞。④君辈:您这样的人。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1分)
亏齿(①吃亏 ②脱落) 故戏之曰(①故意 ②缘故)
(2)“君口中何为开狗窦”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君/口中/何为/开狗窦
B.君口/中何为/开狗窦
C.君口中/何为开/狗窦
(3)用自己的话说说“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的意思。(1分)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先达”之所以取笑张吴兴,是因为嫉妒其才能不凡。
B.文中的张吴兴虽然机智,但是对待前辈不太恭敬。
C.文中“应声答曰”体现出了张吴兴的反应敏捷、机智聪慧。
6、小古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6分)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或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犹人眼中有瞳子②,无此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
【注】①尝: 曾经。②瞳子: 瞳仁。
(1)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2分)
①尝月下戏 A.戏弄 B.演戏 C.玩耍 ( )
②不然 A.不错 B.不是这样的 C.不像 ( )
(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怎么回答的呢 请你用自己的话写一写。(2分)
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明亮呢 ”
徐孺子答道:“
。”
(3)和杨氏之子一样,徐孺子也显示出了超越同龄小孩的智慧,那么他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7、小古文阅读。(11分)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2分)
(2)给下面的字注音。(3分)
惠( ) 曰( ) 禽( )
(3)解释下面的词语。(3分)
甚:
设:
夫子:
(4)从“为设果,果有杨梅”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
(5)联系课文,说说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分)
8、小古文阅读。(5分)
读 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①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②
不知读书,故③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④于禽兽何异?
【注释】①营:建造。② 惟:只。③故:所以。④则:那么。
(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B.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C.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D.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
(2)下列对“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解释最恰当的一
项是( )。(2分)
A.飞禽走兽,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给自己休息。
B.飞禽走兽,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
所。
(3)飞禽走兽不如人的原因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1分)
9、小古文阅读。(6分)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②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⑨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⑥。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①,冕小儿,恬⑧若不见。
【注释】①陇:田埂。②辄:总是(常常)、就。③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④曷:同“何”,为什么。⑤执策:拿着书。⑥达旦:到早晨,到天亮。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⑧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1)下列哪一句诗是王冕写的?( )(2分)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已而复如初(已经) B.儿痴如此(着迷、入迷)
C.冕因去(离开) D.恬若不见(好像)
(3)下列对古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冕因为不喜欢放牛,所以想读书。
B.“或牵牛来责蹊田”这一句可以解释为“有时候牵着王冕的牛来责怪这些牛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C.这篇小古文主要介绍了王冕苦学的三件事。
D.文中“窃入学舍”的“窃”与“夜潜出”的“潜”意思是一样的,都可以解释为“悄悄地、偷偷地”。
参考答案
1、(1)一只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它们两个不肯放过对方,结果一个捕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走了。
(2)出来晒太阳的河蚌夹住了想要啄它肉的鹬 互不相让 捕鱼的人把它们都捉走了
(3)只顾个人得失,没有顾全大局 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否则可能会两败俱伤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1)停下 捞剑 (2)A
(3)急忙在船上刻上记号 他打算从记号那里去捞剑
(4)遇到问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来灵活处理
3、(1) 给, 请。 增加。 原因。 反而。
(2)不吃菜,只吃盐。
(3)做任何事都要有限度,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4、(1)孟子的 孟母的
(2)示例:背诵不能半途而废,要专心致志
(3)示例:学习就像织布一样,半途割断就会前功尽弃,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得
5、②① A 正是为了能让您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A
6、(1)CB
(2)不是这样的,就像人眼中有瞳仁,没有它,一定什么都看不见。
(3)徐孺子对于别人的看法没有盲目苟同,而是用眼睛来打比方,形象、巧妙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7、(1)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言语
(2)huì yuē qín
(3)甚:非常。
设:摆放,摆设。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4)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5)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8、(1)D (2)B (3)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9、(1)B (2)A (3)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