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二单元 传记
7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 栏目链接卞毓方,江苏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有《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
作者
简介 栏目链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人。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在这种形势下抗击侵略。1276年,文天祥在被押送去大都的途中逃脱,坚持抗金,直至1278年被俘,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最后于1283年英勇就义。文天祥留下了大量诗文,如《过零丁洋》《正气歌》。写作
背景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注音
yùlǐnqínɡqiānɡqúzhū rúɡuōxuèsùxiāo 栏目链接 辚辚______ 雍容______
箴言______ 缧绁______
恫吓______ 伺机______
乱髭______ 戛戛______
璀璨______ 漩涡______
蜚声______ 弥漫______
奸佞______ 攘袂______línyōnɡzhēnléi xièdònɡ hèsìzījiácuǐ cànxuánfēimínìnɡrǎnɡ mèi 栏目链接 心旌______ 霹雳______
摇曳______ 戏谑______
黯然______ 虹霓______
滂沱______jīnɡpī lìyèxuèànnípānɡ tuó 栏目链接jiějièxièzhāozháozhe______zhuó 栏目链接2.写对字形
拽曳诘拮秸撒撤辙澈侏诛铢茱 栏目链接3.解释词义
(1)危在旦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趾高气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难很快就要降临。脚抬得高高,得意洋洋。形容骄傲自大、自命不凡的样子。 栏目链接※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西安市出台的监管新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商的监管力度,开发商过去“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运作模式危在旦夕。( )
B.回顾中华历史,我们发现大多数汉奸在洋人面前都是唯命是从,噤若寒蝉的,而在百姓面前则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
×√ 栏目链接4.辨析近义词
(1)熟悉·熟习
[辨析:“熟悉”侧重知道得详细。“熟习”侧重于(对某种技术或学问)掌握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①他很________果树栽培知识。
②他们彼此很________。
熟习熟悉 栏目链接(2)日前·目前
[辨析:“日前”指几天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
①“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________仍在修复当中。
②建设部______表示______房价不会大涨大落。
(3)固然·诚然
目前日前目前 栏目链接[辨析:“固然”表示肯定语气,语气较重,但比“诚然”轻;表让步,语气也较轻。“诚然”表示肯定语气, 语气重;表让步,语气比较轻。]
①这样办________稳当,但是太费事。
②文章流畅________很好,但主要还在于内容。
固然诚然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精读
探究(1)“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7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精读
探究 答案:文章开头,作者即描绘了一个永生的、大义凛然的历史英雄形象,创造出一种强烈的感情氛围,为整篇文章奠定了基调。这句话说明文天祥是一种精神,他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栏目链接(2)“留梦炎饶是厚脸昧心,也搁不住文天祥这一番揭底剥皮,当下脸上红白乱窜,低头鼠窜而去。”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
探究 栏目链接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留梦炎劝降失败的窘相,有力地讽刺了留梦炎之徒的无耻嘴脸,鲜明地反衬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精读
探究 栏目链接(3)“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怎样。”至“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这部分是怎样生动地写出了文天祥的历史价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
探究 栏目链接 答案:文天祥被捕之后,在敌人的劝降面前宁死不屈,大义凛然。如果这时候死去,他高尚的品格也可以流芳千古了。可人民还需要他,大宋还需要他,需要他实现更崇高的人生价值,需要他为了民族的解放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这段话生动地写出了文天祥的历史价值。精读
探究 栏目链接(4)文章第一部分起语和结尾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
探究 栏目链接 答案:起语激昂,定位在文天祥的历史意义上,总领全篇。结尾戛然而止,将叙述的重心聚焦到文天祥求死不得、欲逃不能、被押送到元大都燕京的情境中。精读
探究 栏目链接(5)作者说:“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些相关的例子谈谈你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
探究 栏目链接 答案:略。(课文中也提供了一些例证,如但丁及其《神曲》、马可波罗及其游记、司马迁和《史记》、屈原和《离骚》、陆游的《示儿》,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等。)精读
探究 栏目链接结构
图解 栏目链接写法
赏析(1)采用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着文天祥被捕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象、理解、评说一个700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仰、敬重,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说理点到为止,耐人寻味,恰到好处。
(2)融意境、情境和物境于一体。借助想象和联想丰富传主形象。 栏目链接主旨
感悟作者用文天祥的两首诗《过零丁洋》和《正气歌》贯穿全文,首尾呼应,写出了文天祥被捕之后在敌人面前所表现的凛然正气和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赞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铮铮铁骨。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