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文天祥千秋祭
教学目标:
1、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体会传主的精神。是第一单元 “正确认识自我”的深化。这些传主为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熟悉传记的写法,学会写传记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文天祥〈正气歌〉
怦(pēng)然
凛(lǐn)凛而去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独柱擎(qíng)天
煌煌(huáng)笔墨 云愁雾惨 颠簸(bǒ) 黄钟大吕
戕(qiāng)灭 衢(qú)州 迫不及待 葵藿(huò)
聒(guō)噪不已
本课字词:
戟(jǐ)指 戏谑(xuè)
辚辚(lín)绝尘
一代枭(xiāo)雄
趾高气扬 雍(yōng)容
恼羞成怒 撒手锏(jiǎn)
箴言(zhēn) 缧绁(léixiè)
孛(bèi或bó)罗
乱髭(zī)倒竖
拽(zhuài) 诘(jié)难
黔(qián)驴技穷
奸佞(nìng)
攘(rǎng)袂(mèi)
心旌(jīng)
嵇(jī)绍
祖逖(tì)
颜杲(gǎo)卿
笔走龙蛇 摧枯拉朽
歇斯底里 孤注一掷
第一部分:文章以简洁明快的笔触,交代了南宋末年的政治情形以及文天祥兵败被俘的历史事实。文章起语不凡,总领全篇,定位文天祥在历史上的意义。末尾嘎然而止,将叙述的重心聚焦到文天祥求生不得、欲逃不得、被押送到元大都燕京的镜框里。
第二部分:元人对文天祥采取的“比杀头更严峻”的考验一个人人格的三次诱降,以及文天祥艰苦的囚禁生活。文章进行了生动细腻的场景描写。
第三部分:文天祥的绝笔《正气歌》的创作过程。文章采取电影镜头的描绘技法,运用了合理的文学想像,将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描写得惊心动魄,光彩耀人,悲凉慷慨。
思考●探究
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被捕后经受更严峻的人生考验,写出正气浩然的《正气歌》,以激励后人。(参考)
二、结合文天祥的表现,说说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认识?
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
■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
■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
元世祖深知,最能帮他巩固蒙人秩序的,当属文天祥无疑。另外,此话有某些哲理意义。
表明文天祥面对更为复杂的诱降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性之难能可贵和他所采取的对策之高明。
■ 两个反问句式、两组比喻,对比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留梦炎的卖国投降行径,突出文天祥的崇高形象。
本文最突出的写法是什么?
本文采用了评传体式。作品不仅仅在选择和陈述文天祥被捕前后的客观事实本身,同时还以一个现时代的“我”去想像、理解、评说一个七百多年前的古人,“我”对文天祥的崇敬、对其意义价值的认识,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字里行间。另外,作品还着重以文天祥的诗歌为线索,说明文天祥的思想情感,用文学性的想像和电影技法来塑造一个传主形象。语言文白结合,气韵生动,富有气势。
练习:抄写并翻译文中所引文天祥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