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课件4(7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课件4(7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11:2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8张PPT。第二单元
第7课
晨读
新课启航识记
知识必备片段背诵资料助读探究
文本研读领悟
学海览胜整体把握文本层析写法简析写法借鉴积累
写作点滴素材档案佳作欣赏应用体验之旅◎ 第4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 第5课 《华罗庚》
◎ 第6课 《罗曼·罗兰(节选)》
◎ 第7课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 第8课 《我的回顾》 爱 国
1.当大漠的风将他的手雕刻得龟裂,当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他依然手持节毛尽落的旄节,眼睛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着回家的方向。叛将卫律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匈奴千金封侯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片刻,因为他心中装着两个字“祖国”。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信条铭记心间;为了这两个字,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一个爱国者的尊严! 2.当岳飞怀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凌云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再难以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他成了民族魂。岳飞的声音依然回响在大地山河间,“精忠报国”的铮铮铁骨站成一尊不朽的雕像,沸腾的血液澎湃出一曲流传千古的爱国之歌。 天马行空、明月入怀——卞毓方
卞毓方,社会活动家,记者,教授,作家。中共党员。1944年生于江苏射阳。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系专业。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现任《人民日报》干部,文学硕士。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5年以来致力于散文创作。
他的作品或如天马行空、大气游虹,或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颇受读者喜爱。其风格如黄钟大吕,熔神奇、瑰丽、嶙峋于一炉,长歌当啸,独树一帜,颇受读者喜爱。 主要作品有散文《烟云过眼》《犹太三星》《韶峰郁郁,湘水汤汤》《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煌煌上庠》,散文特写集《站在历史的窗台上》《啊,少年中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散文集《岁月游虹》《雪冠》《长歌当啸》等。 一篇写给英雄的祭文
文天祥是南宋杰出的抗元英雄和著名诗人。他用生命谱就了一首壮烈的英雄史诗,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佳句。文天祥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浩然之气”的铮铮铁骨。在文天祥诞辰760年之际,作者满怀敬意写下了这篇怀念英雄、赞美英雄的祭文。 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代表作家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行《负暄琐话》,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邢世嘉的《咖啡时间》,韩晗的《大国小城》等。他们的散文创作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pēnɡjìqínɡqiānɡɡuōjǐxuèzhēnléi xiènìnɡjīnɡyùmèijiáhuòhèxiàbǒbòkǎnjiànqiǎnɡqiānɡzhézhēshémēnɡménɡměnɡjièxièjiěguànguān沧怆契挈涅捏诺喏歧跂凌棱砌沏斐蜚箴缄煌惶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灌注 贯注灌注贯注2.驱除 祛除
驱除祛除3.声明 申明声明申明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2)独柱擎天:比喻独力支撑起大局。
(3)舍生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5)一代枭雄:某个时代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或智勇杰出的人物;或魁首)。 (6)撒手锏:旧小说中指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本领。
(7)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文辞的宏大与庄严。
(8)黔驴技穷: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9)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10)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11)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笔走龙蛇”只能形容书法,不能用于“画画”,并且此词也不能用作动词。[内容提要] 作者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两首诗贯串全文,首尾呼应,写出了诗人被捕之后在敌人的各种劝降、诱降面前所表现的凛然正气和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赞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结构概览]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1.如何理解开头两句话的作用?
提示:“怦然令我心跳”写出了文天祥精神对作者的影响,“不朽的生命”“昂昂”“凛凛”推出了一个大义凛然的历史英雄的形象,表现出作者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由衷敬意,并创造出一种强烈的抒情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对应考点:理解句子的含意(作用)] 2.“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渴求更壮美的音符”有什么含意?
提示:在作者眼中,连日月都要从文天祥身上摄取光华,说明其品质之高尚,“钙质”是指民族的骨气,文天祥的精神代表了整个华夏民族的气节,同时也为后世树立了最高的精神典范。[对应考点:理解句子的含意(作用)]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1~10段(在北地,考验他的人格的……辚辚绝尘而去),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对应考点: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解读文本精要
3.“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一句中“戕灭”一词如何理解?能否换作“毁灭”?
提示:“戕灭”即“毁灭”“磨灭”的意思。它的程度要远远深于“毁灭”,并且用于“灵魂”这样的抽象事物,更宜用“戕灭”。 4.谁是葵藿、铁石?谁是狗尾巴草、秽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文天祥——葵藿(对宋朝忠诚谒慕)、铁石(坚贞不屈);留梦炎——狗尾巴草(随风摇摆,卖国求荣)、秽土(污秽不堪,遗臭万年)。表明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对留梦炎之流的鄙视。作者认识到文天祥的忠贞品格是极其可贵的。[对应考点: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11~25段(劝降招安活动并没有就此止步……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5.“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
?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代表着各自民族的最高统治者,最了解对方的人生价值,最了解对方为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付出的努力。[对应考点:理解句子的含意] 6.阿合马劝降文天祥这一镜头写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
提示:描写双方对话,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扬一扬眉”“面如闲云”刻画出文天祥的正义凛然;“眯缝着眼”“抖抖朝服”“晃晃珠冠”“戏谑”“嚎笑”描写出阿合马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对应考点:分析描写方法] 四、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41段(忽必烈们心生一计……你囚禁又能把我怎样),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7.“历史记载这一日天寒地冻,漫空飞雪。”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作者交代了当时“天寒地冻,漫天飞雪”的环境特点,为英雄的出场渲染了一种悲壮凄冷的气氛。[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阅读课文第三部分“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末尾”,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8.写《正气歌》的创作情形,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提示: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作者先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又介绍了环境特点,然后想象到了文天祥对自己艰苦奋斗一生的追忆,想到了此时此景创作传世名作《正气歌》的欲望。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形,读来如在眼前,让读者对文天祥的形象有了更为直接、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应考点:分析表达方式及作用] 9.“一串霹雳在天空炸响……幻化成各种高大的形状”,在引用的两首诗中间,加上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又一道闪电”和下文“突至的雨点”,让读者更为真切细腻地了解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情形,也倾注了作者的深情。[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丰富合理的想象
文章想象大胆,推测合理,每一个场景都细致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与文天祥一同站在历史的伟大片断中,与之同生死,共进退,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2.典雅、生动、形象而又充满激情的语言之美
文中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贴切的比喻,并引丰富诗句入文,使得本文文采出众,浑然天成;同时作者由始至终都满怀激情,以崇敬之心为文天祥立传评述,语言别有一番美感。 3.铺排渲染加评述式的表达手法
在对文天祥形象的刻画表现上,作者不遗余力,浓墨重彩,以大胆的想象铺开文章,并通过对其他次要人物的描写,从侧面衬托文天祥正义、高大的形象;在铺排渲染的同时,及时加上评述与议论,深化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使之内外丰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4.恰到好处的场景描写
课文在第二部分中写到元统治者对文天祥采取的三次劝降,以及他艰苦的狱中生活,采用了场景描写的手法,充分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硬骨头精神。我们在写作时如若能够进行成功的场面描写,文章也会出现亮点。[技法指导] 如何进行场景描写
写好场景,要对场景做全面的描述,就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环境、活动、人物的情绪等,这些都是场景描写所要涉及的内容。场景描写有“五要”: 1.要突出主角
众多人物,要突出主角,即突出主要人物。一个场景,人物活动离不开事件。事件中的人物,有主有次。为了达到突出主角的目的,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的神情动作。 2.要围绕中心
场景描写,要围绕中心来写,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围绕场景的结构中心进行描写;二是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展开。
3.要以点带面
在场景描写中,为做到情与景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声情并茂,就要把人、事、物融为一体,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4.要渲染气氛
怎样进行气氛烘托呢?一是要注意环境描写。因为通过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活动的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要注意“场外”描写。为了突出场景气氛的紧张激烈,或者欢快愉悦,都要适当地描写场外的气氛,这就叫场外烘托场内,使人感到场内的情景。三是在场景描写中,抓住几个特写镜头:或描摹人物表情,或刻画人物心理,或描写特定的环境,借以表现事件的气氛,使读者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5.要定个基调
场景描写,要把握住场景的基调。场景是一幅活动的画面,因此,在构思设计场景活动画面时,要注意整体感,要写出总的气氛。写出气氛才有感染力。因此,描写场景,首先要定个场景的基调:或欢快、或凄凉、或热烈、或冷清、或寂静。[尝试运用] 以“难忘的友情”为题,写一个让你感动的场景,500字左右。
答:参考答案:
难忘的友情
那是一个明丽的初春,老师带我们去无锡旅游。这天玩得真痛快。临返,小店有新上市的甘蔗出售。我买了一根,心想:嚼着清甜的甘蔗,回味着一天愉快的旅游生活,一定别有一番情趣。 我扛着甘蔗,和同学们上了汽车。坐下后,我掏出小刀削甘蔗,不料,汽车猛地开动,手向前一倾,尖利的刀片深深地划进了我的手指。顿时,鲜血一个劲地向外涌,我生平未见过这么严重的“流血事件”,一时间吓呆了,竟忘了把刺进手指的小刀拔出来。 “哎呀!”没等我回过神来,身旁的同学急速托住我的手,取出刀片。同学、老师闻声赶来,司机慌忙停了车,掏出一盒火柴,撕下一块火药皮,按在我的伤口上:“火药皮止血!”一个同学拿起我的小刀,毫不犹豫地在自己崭新的棉袄上嚓地划了一道,从裂缝中捏出一团雪白的棉花。老师过来,一边替我包上,一边急促地说:“牛皮筋……扎住……止血。”从老师因焦急而断断续续的话里,同学们明白了意思。女同学赶紧拆小辫,也许是头发太浓密了绞得过紧,一时间竟拆不下来。靠我最近的一位女同学,断然地狠命一扯,头发也被扯下来几根,疼得她直咧嘴,但她还是急忙把牛皮筋递了过来。老师刚刚帮我扎好,一块漂亮的手帕又落到了我的手上,我回头一望,不禁脸红了。原来她是一个前些天和我拌过嘴的同学。见我回头,她不好意思地从人群中挤了出去。司机把手帕绑在我的手上说:“手指竖着,别动。我把车开慢些,免得你颠得疼。”“不!”我坚决地摇摇头,因为我知道,司机开车晚点了,是要挨批评的。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了笑,那笑容里没有一丝的虚假。 不知为什么,望着老师和蔼的面容,同学们关切的目光,司机善意的微笑,又看了看自己受伤的手指,我想说些什么,但却没有说。此刻我觉得,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我竟哭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哭,只有一点我可以断定:并不是手疼引起的。课内素材
《留取丹心照汗青》描写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英雄文天祥。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的攻心之术的诱降和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的志向、思想、行为,来刻画其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性,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硬骨的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正是文天祥的人格和精神的真实写照。
[应用角度] “人格”“节操”“爱国”等。?鲜活素材
“瓷器爱国主义”只是浮云
拍卖场上,艺术品天价纪录不断被刷新。前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估价并不高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 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意外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天价拍下这只瓷瓶的竞拍者来自中国,有英国记者称,天价购文物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 [热评] 原本只是一场奢华的竞拍,只因一些外媒为竞拍者贴上了“爱国主义”的标签,这一场天价竞拍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不过,外媒眼中这个“爱国主义”的标签并不权威,“别有深意”的推崇让绝大多数中国百姓并不买账,这些富豪真的是带着“爱国主义情结”在竞拍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吗? 谁会相信被“瓷器”包装起来的“爱国主义”一定坚如磐石?在“神马都是浮云”处处流行的时候,“瓷器爱国主义”也算是浮云一片吧。只不过,浮云之下中国富豪们斗富的行为实实在在。
文天祥之死
大都 皇宫
“我已经不能再等了,今天江淮之地
又冒出了三股乱军,都打着文天祥的旗号,
我们刚刚攻下的江阴、淮岭两郡又失守了。
今天夜里,文天祥非死不可,我一定要让那些愚昧的老百姓知道,他们的丞相已经死在了元朝的手上。” “可是,陛下,能否容微臣再劝他最后一次,毕竟如果他能归降的话,南人将会望风而降。”
“也好,可是明天太阳升起之前,我一定要得到答案。”
“是!”
天牢
不知道明晚的月色会不会这样美?文天祥透过天牢的天窗向外望。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欣赏月色了,最近右眼皮一直在跳,总有一种活不到明天的感觉。文天祥痴痴地想。 “天祥兄!”一阵笑声响起。
“是你!”文天祥睁大了眼睛。“丞相大人,这么晚你来找我不会是为了请我喝一杯酒吧?”
“不错!”元丞相特穆尔·敏德断喝道,“我正是来请文兄共进一杯的。”说着,他将手中所持的酒壶注满身后随从递上来的酒杯,递给了文天祥。文天祥看也不看,头一仰就要一饮而尽。 可是,特穆尔阻止了他,他看着文天祥的眼神里,有一丝钦佩。
“这是一杯毒酒。”
“我知道。”文天祥淡淡地道。
“那么,文兄你还是不肯归降吗?”
“丞相大人,你这不是第一次来了吧?”文天祥的脸上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从容,“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要我降,死都不可能。” “是吗?”特穆尔笑了起来,“皇上已经下旨,不会让你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
“是吗?”文天祥眉毛一挑,“忍不住了吗?他想要杀我了吗?”

死是一个很古怪的想法。
死也有很多方式,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地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那么我该选择哪一种,是选择跪着生?然后蝇营狗苟地过一生?那么,我这一生,也不过是中华浩浩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瞬间。如果我选择站着死,那么,我的死,将会是一种永远吧!
永远……
原来死也可以永远。
特穆尔看看文天祥,“文兄,你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文天祥淡淡地道。他缓缓地举起了酒杯。特穆尔一脸敬重地看着他。
原来这短暂的痛苦也会带来永远的快乐。
原来死也是这么短暂。
原来,短暂也会永恒。
是夜,将星没于江南之地。
当时的皇帝叫什么名字,人们都忘了。人们只记得文天祥还有他的死,他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美文评点] 文章选材典型,剪裁精当。作者选择文天祥之死作为写作素材,别具慧眼。处理素材巧妙:文天祥一生可写的事迹很多,该文却只写他临死之时的两个片断场景,并且两个片断场景的叙写,有详有略。语言精练,描写传神。如开篇段落“大都皇宫”,第二部分开头段落“天牢”,仅仅六字,尽显森严、肃杀气氛,景物描写简洁、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心理刻画细致、深入。紧扣话题,主旨鲜明。该文以文天祥面对生死的短暂抉择,以及他之死与帝王之死的鲜明对比,凸现其死的伟大与意义深远。并以其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收束全文,意蕴无穷。点击下列图片进入“课下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