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新乡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0 14: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高一期末(下)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二者在文本中的作用也是相同的”错误。材料一引用《葬花吟》是为了佐证林黛玉
是“诗魂”而非“花魂”;材料二提到《葬花吟》则是表明林黛玉的生命观。C项,“认为‘悼红’与
林黛玉的‘葬花’无关”说法错误,材料二明确阐述了二者的关联。D项,“其根本原因就
是…”说法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分析即可)
2.C(“主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事实论据”错误,材料一第五段论证“花魂”并非专属林黛玉
的观点时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
3.D(D项是支撑“冷月葬诗魂”这一观点的)
4.①首先,对《红楼梦》不同版本中的“冷月葬诗魂”与“冷月葬花魂”进行版本考证。②接着,阐
述关于“死”字与“花”字形近而误的说法,同时指出庚辰本存在音近而误的类似情况。③然
后,分析“诗魂”和“花魂”两个词的内涵,认为“花魂”不能准确代表林黛玉的形象。④最后,通
过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强调林黛玉不仅是外形美,更有新的社会理想和诗人气质,“诗
魂”更能体现林黛玉的诗才和个性,是曹雪芹对她的精心塑造。(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①林黛玉葬花时,感伤于暮春的凄凉和红颜易老,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哀叹。她的《葬花吟》
诉尽了伤春惜红之情,认为花落人亡是自然的规律。她安葬落花,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
去”,这也表明了她对自身命运的认知和对纯洁生命的追求。②贾宝玉葬花更多是感于失去
的遗憾和对自己“护花”无能为力的懊丧、痛惜。他“爱红”,却常常因多情呵护而给身边的女
子带来不幸,无法守护她们的平安和幸福。他的葬花情感更多是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和对失去
的惋惜。(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6.B(“我”认定醉汉来自巴黎并描述巴黎奇景,并不是因为渴望得到关于巴黎的真实信息,而是
“我”的行为本身就充满荒诞性,是“我”在荒诞情境下的一种表现,并非基于对真实信息的
追求)
7.D(“我”的内心独白与荒诞谈话描写,确实强化了小说的荒诞风格,但并没有使叙事一波三折
和悬念迭起;另外,小说以内心独白与自言自语为主,“交替出现”说法不妥)
8.①人性的善意与温暖。尽管“我”与醉汉的交流充满荒诞,但在醉汉遇到困难时,“我”毫不犹
豫地提出为他带路,这一行为体现出“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②对温暖与联系的渴望。“我
在与周围世界的荒诞互动中感到孤独迷茫,醉汉的出现以及他的困境,让“我”有了与他人建
立联系的机会。③荒诞世界中的希望。在整个充满荒诞色彩的故事中,这一情节是一个积极
的元素,它暗示人们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和建立联系,去对抗荒诞和孤独。④身份与归属的探
寻。醉汉对自己身份的模糊反映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迷失,而“我”的陪伴则象征着对自我和归
属的寻找与确认。(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9.①认知的颠覆。“我”对天空、环形广场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日常事物变得虚幻不可信;格里高
尔一觉醒来变成甲虫,原本熟悉的环境和自身身体都发生荒诞变化,完全颠覆了他对现实的
认知。②精神的迷茫孤独。“我”在怀疑世界真实性时,内心充满困惑,无人交流;格里高尔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