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课题:《拍手歌》
内容分析: 本文以儿童熟悉的拍手游戏为活动形式,串起了八种动物的生活场景。儿歌共十个小节,开头与结尾三个小节相互呼应,中间的六个小节分别介绍了羽毛艳丽的孔雀和锦鸡,展翅翱翔的雄鹰,成群的大雁,丛林中的猛虎,啼叫的黄鹂和百灵鸟,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儿歌主要运用拟人手法,使动物形象更加亲切可爱,富有童趣。`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能做拍手游戏。 语言运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 思维能力: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审美创造: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了解“隹、鸟”等偏旁表义的特点。
情境导入: “小小侦探们,森林王国发来邀请!一场盛大的‘动物颁奖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听说小动物的奖项就藏在一首特别的歌里,而且这首歌谣里面还藏着新的汉字密码!你们想参加吗? 活动流程:畅游“歌谣乐园”,探秘汉字规律——“动物”王国 。 揭示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会这首《拍手歌》,在拍手游戏中认识动物朋友,特别是要破译鸟儿名字里的秘密密码(鸟字边和隹字旁)。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导入,快乐拍手
认读生词: 开火车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世、界、雀、锦、鹰、雁、丛等) 2.拍手复习: 师生或同桌边拍手边合作朗读儿歌重温节奏。 3.互助学习:同桌合作朗读儿歌。 两个小朋友一人读一小节,开火车读,仔细听一听,同桌哪个句子读得好,哪个句子还可以读得更好。 请一组同桌向全班展示读。其他同学评价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4.情境延续: “带上我们认识的动物朋友和‘隹’字旁密码,继续深入拍手盛会,了解动物朋友们的本领吧!” 学生轮流或集体认读教师出示的生字词卡片。将生字词与对应的动物图片或概念联系起来。 重温儿歌的整体结构和节奏感。 感受韵律: 通过拍手和朗读的结合,再次体验儿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第二节:精读儿歌,解密动物特点
1.拍手朗读感知: 师生合作,拍手打节拍朗读儿歌,整体感受快乐氛围和动物特点。 2.逐组探秘,理解特点(聚焦中间小节):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理解“伙伴”(朋友)。 (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锦鸡”这个名字很奇怪,“锦”是什么意思呢?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孔雀跟锦鸡为什么是伙伴呢? (3)预设:颜色都很鲜艳,都有花纹…… (4)教师引导:像这种颜色鲜艳的、漂亮的鸡叫——锦鸡,那么这种颜色漂亮的鲤鱼就叫——锦鲤,像这样色彩鲜艳的云霞就叫——锦霞。看图感受孔雀开屏和锦鸡羽毛的美丽。体会拟人:它们像好朋友。 “你拍三,我拍三,雄鹰飞翔云彩间。” 看图感受雄鹰翱翔的雄姿。理解“飞翔”、“云彩间”。体会拟人:自由自在飞翔。 “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看图了解大雁南飞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特点。理解“雁群”、“会写字”(形象比喻)。体会拟人:聪明会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猛虎。” 看图感受老虎的威猛。理解“丛林深处”、“猛虎”。体会老虎是丛林之王。 “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听音频或想象黄鹂、百灵鸟的鸣叫声。理解“唱不休”(不停地唱)。体会拟人:快乐地唱歌。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看图感受熊猫的可爱憨态。理解“竹林”、“嬉戏”(玩耍)。体会拟人:快乐地玩耍。 情感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小节,加入表情和动作朗读,读出动物的特点(如孔雀的美丽、雄鹰的矫健、熊猫的可爱)。 整体感受: 在统一节奏的拍手和朗读中,整体感受儿歌欢快活泼的氛围。 初步感知动物: 在朗读过程中,留意儿歌中提到的动物及其大概特点。 在老师引导下,识别句子中将动物当作人来写的词语(如“伙伴” - 朋友关系;“会写字” - 人的技能;“唱不休” - 人的歌唱行为;“嬉戏” - 人的玩耍行为),并理解这样写让动物更生动、更亲切、更有趣的效果。 选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1-2个小节。 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现动物的特点(如用优美的语调读孔雀的美丽,用有力上扬的语调读雄鹰的矫健,用欢快轻灵的语调读小鸟的歌唱,用缓慢可爱的语调读熊猫的嬉戏)。 在朗读时加入相应的面部表情为朗读配上简单、形象的动作(如用手模仿孔雀开屏、双臂张开模仿雄鹰飞翔、手指天空模仿大雁队形、模仿小鸟唱歌时头微晃、模仿熊猫打滚或吃竹子)。
第三节:玩转节奏,尝试背诵
1.花样拍手: 速度变化: 慢速拍读(感受韵律)、中速拍读(稳定节奏)、快速拍读(体验欢快)。 伙伴互动: 同桌面对面拍手读、小组围圈拍手读。 创意节奏: 尝试加入跺脚(如每句第一拍)、拍腿等简单变化。 2.尝试背诵: 挑战背一背:借助动物图片提示背诵。 “接龙”背诵:小组或全班接力,一人一句。2.感受韵律,尝试背诵。 (1)引导思考:同学们,这首儿歌读起来为什么这么有意思? 3.学生探究学习:发现拍手歌的秘密。 发现一: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节奏相同。 发现二:从“你拍一”一直到“你拍十”,数字是依次递增的。 发现三:大部分小节读起来会押韵。 积极参与伙伴互动:与同桌配合,协调彼此的动作和速度。体验合作与互动的乐趣。尝试创意拍手节奏。 体验变化: 感受不同身体打击乐带来的节奏变化和新鲜感,激发创造力和表现欲。 感受韵律, 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初步记忆。
《拍手歌》的内容安排,动物形象亲切可爱,儿歌本身也充满趣味。利用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打着节拍诵读,师生之间,同桌之间互相拍手诵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儿歌带来的快乐。
第四节:总结主旨,创编儿歌
1.创编新拍手歌: (1)教师引导:同学们,动物世界可真新奇呀。除了课文中的动物,你还喜欢哪些动物呢?哪些动物让你觉得很新奇?请你说一说它们的特点,也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或叫声。 (2)请大家选择一种或几种动物,仿照课文前半句结构相同,后半句都是说动物的特点,创编儿歌。 (3)将不同学生交流的内容串起来,教师说开头和结尾,让不同的学生以接龙形式创编整首儿歌。 如:你拍一,我拍一,蚂蚁运粮齐出力 你拍二,我拍二,大象甩鼻扇大耳。 你拍三,我拍三,鲤鱼打挺水花欢。 你拍四,我拍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你拍五,我拍五,孔雀开屏展翠舞。 你拍六,我拍六,小鸭戏水拨清流。 你拍七,我拍七,松鼠翘尾摇绒旗。 你拍八,我拍八,蜜蜂采蜜绕香花。 你拍九,我拍九,河马泡澡水中游。 你拍十,我拍十,小鸡啄米叽叽叽。 2.齐读8-9自然段。 (1)读着读着,你们发现这首儿歌在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交流:保护动物;人与动物是朋友。 (2)爱护动物倡议: 讨论如何做动物的好朋友(不打扰、不伤害)。 积极回忆与联想: 迅速在脑海中搜索自己熟悉或觉得有趣的动物 举手或与同桌交流,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描述所选动物的显著外形、本领、习性特点。 归纳总结: 从具体的动物描述中提炼、概括出儿歌的核心思想:“保护动物” 和 “人与动物是朋友”。 联系生活经验:回想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与动物相处的场景(好的和不好的)。 合作讨论: 同桌/小组交流: 与伙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我觉得可以...”、“我看到有人...这样不好”)。认真听同伴发言,比较、筛选哪些行为是真正对动物友好的。
拓展迁移: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玩的儿歌,,平时你们接触过其他有趣的儿歌吗?你会想到哪一首儿歌?跟着节奏,一起拍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