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常温下,选择Cu2+初始浓度为2×104ol·L'的废水,控制纳米铁用量相同,测得Cu+去除率随
初始pH的变化如题15图一3所示。写出初始pH在3~6内C2+去除率随初始pH增大缓慢上升,
而初始pH在6~7内Cu2+去除率随初始pH增大快速上升的原因:▲。
16.(16分)工业上用铜阳极泥(主要含Cu2Te,还含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粗碲并回收Ag。其工艺
流程如图:
H202、硫酸
浓HCI
S02
→滤液B→粗碲
铜阳极泥
浸出、
过滤
→滤渣A
浸出、过滤
(含Tc02、
→滤渣B[AgCl2J→Ag
滤液A
Ag、Au等)
已知:TO2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
(1)写出Cu2Te与H2O2、H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控制溶液的pH为4.5~5.0,酸性
不能太强的原因是▲。
(2)写出SO2与滤液B中T CL反应生成单质碲的化学方程式▲。
(3)滤渣B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较纯净的含[AgC]的溶液,在空气瞬1o
中,用过量的铁粉将[AgC2]厂还原为单质银,一定温度下,Ag的
回
50
回收利用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题16图所示。
①请补充完整由含[AgC]厂的溶液制备单质银实验方案:▲
tm品
【实验中须用的试剂:铁粉、稀盐酸、稀硝酸、AgNO,
题16图
溶液】。
②解释tmi血后Ag的回收利用率逐渐减小的原因▲
(4)粗碲中碲的质量分数的测定步骤如下:取2.500g粗碲粉,加入酸使其转化为亚碲酸(HzT03),
配制成100mL溶液,取25mL溶液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5.00mL0.5000mol·L酸性K2Cr207
溶液,充分反应使亚碲酸转化为碲酸(HsT06)。当滴入20.00mL0.3000mol·L1硫酸亚铁铵
[NH4)2Fe(SO4)2]溶液时,K2Cr20,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测定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3H2Te03+Cr202+8H+2H20一3H6Te06+2Cr3+:
6Fe2+Cr20号+14Ht一6Fe3+2Cr+7H20
求该粗碲中碲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
高一化学试卷第5页共6页
17.(16分)C02的资源化利用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1)Na2CO3是一种CO2捕集剂。室温下,将C02体积分数为15%(其余为N2)的混合气以一定流速通
过装有一定量Na2CO3溶液的捕集器,被吸收后的
Na2CO1溶液
C0z(15%)和N2
CO
混合气在出口处通过C02含量检测装置,直至捕集
剂吸收C02达到饱和。将吸收C02饱和后的捕集
100C
N
剂在100℃下充分加热,实现C02解吸和捕集剂的
NaHCO,溶液
再生。Na2C03溶液吸收C02的过程如题17图一1
题17图-1
所示。
①能说明Na2C0,吸收CO2达到饱和的依据是▲。
②写出C02解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衡量不同捕集剂的优劣,不仅需要比较捕集剂的成本、对环境的影响及单位物质的量的捕集剂吸
收C02的快慢和多少外,还需要进行比较的因素为▲。
(2)CO2制甲醇(CHOH)是人工合成淀粉的第一步。
①C02制甲醇涉及的反应:C02(g)十H2(g)=C0(g)十H2O(g)
△H=41.8kJ·mol厂
CO(g)+2H2 (g)=CH3OH(g)
△H2=02kJ·mo1
C02(g)+3H2(g)=CH3OHg)+H2O(g)△H=▲。
②C02制甲醇的相关过程如下:IH2=2HⅡ."C02+H=HC00
Ⅲ…
V.CH0+H20=CH3OH+oHV.H+oH=H20(表示该物种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写出
过程Ⅲ的反应为:▲
(3)近年来,C02转化为C0的研究获得新进展。
①使用不同催化剂NPc(镍酞菁)和CoPc(钴酞菁)]时C02转化为C0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题17
图一2所示(未表示不含碳的物质)。
----NiPc
-CoPc
H0、CO
多空电极
电源
C02(g)
*C02
*COOH
*C0
电解质Zr02
CO(g)
多空电极
题17图一2
02
反应历程
题17图一3
转化过程中,*CO2→COOH发生▲(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使用NPc或CoPc
催化剂时,C02转化为C0的焓变▲(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②以ZO2为电解质,高温下电解H20-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0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
本原理如题17图一3所示。X为电源的▲极,相同时间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
高一化学试卷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