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2025.7)
高 一 地 理
说明:本试卷共6页,共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宇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我国人口增长区域差异明显。2024年广东省常住人口12780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74万,出生人口113.3万, 成为常住人口增量和出生人口的全国双料冠军。表1为2024年广东省与河南省人口状况对比。据此回答1-2题。
表1
省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广东省 8.89 5.20 +3.69
河南省 7.78 7.89 -0.11
1.广东人口出生率比河南高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基数大 B. 教育水平高
C. 生态环境优 D. 经济水平高
2.近年来我国逐步放宽生育政策,但出生人口仍在持续下降,根本原因是
A.民众生育观念的改变 B.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C、生育支持体系不完善 D. 医疗卫生水平提升
高一地理试卷 第1页 共6页
受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 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图瓦沿线(简称“圣图线”)两侧存在西密东疏的人口分布差异。图1为2017年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 “圣图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矿产资源 B. 降水条件 C. 交通运输 D.社会经济
4. “圣图线”西南侧的人口高度集聚在
A. 沿海地区 B.城市地区 C. 乡村地区 D. 山地地区
广东省北部的南岗瑶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瑶族村落。南岗瑶寨自上而下形成“山一林一村一田一水”垂直景观, 房屋多采用吊脚技术, 层层跌落,排列有序。图2为广东省连南县瑶族自治县南岗古排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村落分布于半山腰,主要是为了
A.保护森林资源 B. 减轻劳动强度 C.获得清洁水源 D.观赏梯田美景
6.南岗瑶寨房屋的排列主要受制于
A. 气候 B.地形 C. 河流 D. 植被
高一地理试卷 第2页 共6页
碳足迹是指某种活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既能产生碳排放,同时又能固定碳。碳排放包含农资投入(种子、化肥、农药等)和施肥引起的碳排放。图3为2022年河北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碳排放量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
A. 施肥施药 B .农田灌溉 C. 植物生长 D. 机械作业
8.影响小麦和玉米碳足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种植面积 B. 生长周期 C. 农资投入 D. 植株大小
A. 多批次 B 大批量 C. 少品种 D. 低时效
10. 目前乡村智运快线难以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 天气影响大 B. 市场需求小 C.建设成本高 D.运营难度大
高一地理试卷 第3页 共6页
12. 该主体功能区
A.内部存在显著差异 B.主要保障生态调节功能
C.重点发展特色农业 D.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
流动摊贩经济牵连民生发展和社会治理。广东省某地实施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政策,在指定区域内允许摊位沿街道两侧或街角空地设置,主要售卖蔬菜、水果、 肉类等本地农产品。据此完成13-14题。
13.在政府划定的疏导区内,商贩选择摊位时优先考虑
A.政府管理最优 B .市场最优
C.交通最优 D.地租最优
14.与室内商场相比,流动摊贩
A.商品种类更丰富 B.商品品质更有保障
C.经营时间更灵活 D.购物环境更加舒适
2024年6月30日,连接深圳和中山两市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深中通道全长24千米,靠近中山市的西段以桥梁为主,靠近深圳市的东段以沉管隧道为主。深中通道开通后,为两岸提供了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图6为深中通道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深中通道东段采用海底沉管隧道有利于
A.降低建设成本 B.减少生态破坏
C.保障航线畅通 D.提高运行寿命
16.深中通道通车后,将大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
A.城市群发展 B.矿产资源开发
C.农业现代化 D.经济国际化
高一地理试卷 第4页 共6页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题, 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平贝是一种鳞茎入药的名贵中药材,喜冷凉、湿润环境,忌强光照射,多生长于海拔500-1500米的林下,黑龙江省伊春市森林覆盖率达83.8%,是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基地,平贝种植历史悠久。目前“伊春平贝”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构建起“产、学、研、医、养、游”六位一体的平贝产业融合之路。 图7为平贝示意图, 图8为伊春市地理位置图。
(1)简述伊春平贝生长的自然条件 (6分)
(2)说出伊春市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贝栽培基地的优势条件。 (8分)
(3)请从品牌价值提升角度,为伊春市平贝产业融合提出建议。 (6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高一地理试卷 第5页 共6页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人类对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得到环境对人类的相应反馈。在干旱半干旱区域,过度垦荒易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甚至使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图10为过度垦荒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1)推测驱使人们垦荒的原因。 (4分)
(2)说明垦荒方式分别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6分)
(3)简析过度垦荒会造成恶性循环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高一地理试卷 第6页 共6页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 答案:D
解析:广东省经济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尤其是育龄劳动力),叠加本地生育观念相对开放,导致出生率高于河南省。人口基数(A)影响人口增量,但与出生率高低无直接关系;河南教育水平(B)与生态环境(C)并非直接影响出生率的首要因素。
2. 答案:A
解析:民众生育观念的改变(如追求个人发展、生育成本高等)是出生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政策放宽仅提供条件,但无法扭转内在观念变化,故选A。B、C为次要因素,D(医疗水平)与出生率下降无关。
3. 答案:D
解析:“圣图线”西侧人口密集,是因欧洲部分社会经济更发达(城市多、产业集中、基础设施完善),而东侧地广人稀,受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活动少的限制。矿产资源(A)和交通(C)为局部因素,非主导。
4. 答案:B
解析:俄罗斯城市化率较高,人口集中于城市地区(如莫斯科、圣彼得堡),体现区域经济极化现象。山地(D)与沿海(A)非集中区域。
5. 答案:A
解析:瑶寨位于半山腰,既可避免山脚洪涝,又能减少对山顶森林的破坏,保护生态资源(森林是梯田水源涵养的基础)。C(水源)为间接目的,非直接原因。
6. 答案:B
解析:瑶寨房屋沿山势分层跌落,说明地形是布局的核心制约因素,需适应陡坡环境。气候(A)、河流(C)影响较小。
7. 答案:A
解析:图表显示“农资投入”是最大碳排放来源(占比超50%),即施肥、农药等投入是关键环节。机械作业(D)占比较少。
8. 答案:B
解析:小麦生长期短,农资消耗相对集中;玉米生长期较长,导致累计碳排放更高。生长周期差异直接影响管理频次与资源投入量。
9. 答案:A
解析:智运快线适用于小批量、高频次、多样化农产品的配送(载重100kg),满足农村分散需求。B、C、D(大批量、少品种、低时效)不符合实际。
10. 答案:B
解析:农村物流需求分散、单次规模小,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盈利困难,制约推广。建设成本(C)虽高,但非核心限制。
11. 答案:C
解析: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以生态调节功能为核心,划定首要依据为生态环境脆弱性(如水土流失区、水源涵养区)。A、B、D为次要考虑。
12. 答案:B
解析:重点生态功能区需限制开发,主要保障生态安全(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A(内部差异)、C(农业)、D(工业)不符。
13. 答案:B
解析:疏导区商贩优先选择人流量大的“市场最优”位置以增加销量。政府管理(A)、交通(C)为次要考虑。
14. 答案:C
解析:流动摊贩经营时间灵活(如早晚市),商品种类(A)和品质(B)通常低于商场,环境(D)也较弱。
15. 答案:C
解析:东段采用沉管隧道是为避免桥梁阻碍深圳港的国际航线(如盐田港)。成本(A)和生态(B)非主因。
16. 答案:A
解析:深中通道加强珠三角与粤西的交通联系,推动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B、C、D关联度低。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伊春平贝产业
(1) 自然条件(6分)
① 冷凉湿润的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② 海拔适中(500-1500米),昼夜温差大;
③ 森林覆盖率高,遮荫条件好;
④ 肥沃的黑土,排水良好。
(2) 优势条件(8分)
① 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
②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③ 政策支持(林下经济开发);
④ 品牌效应强(“伊春平贝”知名度高);
⑤ 产业链完善(“产学研医养游”融合)。
(3) 建议(6分)
① 加强地理标志认证,提升品牌影响力;
② 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保健品、医药制剂);
③ 拓展生态旅游、康养项目,增强产业多元化;
④ 强化科技研发,优化种植技术。
18. 合肥新能源汽车
(1) 转型原因(6分)
① 传统汽车产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压缩;
② 政策引导(国家新能源产业扶持);
③ 环保需求(减少燃油车污染);
④ 市场需求增长(绿色出行趋势)。
(2) 新桥产业园吸引力(8分)
① 产业集聚效应(降低配套成本);
② 政府政策支持(用地、税收优惠);
③ 产学研结合(技术研发优势);
④ 交通便利(临近长三角市场);
⑤ 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
19. 过度垦荒的恶性循环
(1) 垦荒原因(4分)
① 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
② 短期经济利益驱动(如种植经济作物)。
(2) 环境影响(6分)
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② 土地沙化→耕地质量下降;
③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
(3) 原因与建议(8分)
原因:垦荒初期增产,但生态破坏导致后续土地退化,需更多垦荒维持产量,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
①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
② 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土地生产力;
③ 推广生态移民,减轻环境压力;
④ 完善政策监管,限制过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