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论握手》学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3《论握手》学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7 22: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

手》教案
开篇得益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读: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助学铺路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莱·亨特(1784-1859),英国评论家、散文家和诗人。
2.写作背景:

相关链接
1.论述类文体特征
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2.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
(1)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细读试题。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要善于从题干中搜寻隐含的信息。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
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3)准确判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
语基梳理
1.
字音辨识
挚友(
)
唯诺(
) 矜持(
)
尴尬(
) 履行(
)
窘态(
)
机械(
)

和睦(
)
晤见(
)
殷红(
)
恶作剧(
)
模样(
) 颇费思量(
)
殷勤(
)
厌恶(
) 模糊(
)
质量(

)
答案:挚友(zhì)
唯诺(nuò)
矜持(jīn)
尴尬(gān
gà)
履行(lǚ)

窘态(jiǒng)
机械(xiè)
和睦(mù)
晤见(wù)
殷红(yān)
恶作剧(è)
模样(mú) 颇费思量(liang)

殷勤(yīn)
厌恶(wù)
模糊(mó)

质量(liànɡ)
2.
字形辨认
掬(
)
鞠( )
拙(
)
绌(
)
溃(
)
馈(
)
愦(
)
泾(
)
径(
)
胫(
)
淑(
)
菽(
)
答案:
掬(笑容可掬)
鞠(鞠躬尽瘁)
拙(拙笨)
绌(相形见绌)
溃(溃烂)
馈(馈赠)
愦(愦乱)
泾(泾渭分明
)
径(
径直
)
胫(不胫而走)
淑(淑女)
菽(稻菽)
3.
词语集释
(1)受宠若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2)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3)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4)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5)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文本精解
整体感知
1.
结构图解

热情握手

两种握手的失态

唯诺谦卑

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

两位先生握手的变化及其心态
2.
作者是怎样围绕“握手”展开议论的?
参考答案:作者首先提出生活中两种握手的失态,一是热情握手,一是唯诺谦卑的握手;然后作者提出对两种握手的看法,明确提出“我倒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热情友善应当被奉为至理”等观点,并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以两位先生握手的变化为例,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局部揣摩
1.第二段中“对方的手不知为何只有矜持,甚至显得忧郁”“这情形颇似挽着一位陌生的淑女就座”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分别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出了与唯诺谦卑、手欲伸欲缩之人握手的尴尬情形。
2.文章最后列举两位不愿与人握手的先生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列举两位不愿与人握手的先生的例子,其作用是:①说明与人热情握手的重要及不与人热情握手将遭到世人的指责;②说明不与人热情握手的根源是傲气、缺乏殷勤灵动、缺乏对他人的信任。
开放探究
有人认为握手是一种礼仪,有人认为握手有大学问,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握手的看法。
思路提示: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一般说来,握手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也能传达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虚假、傲慢。团体领袖、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握手的次数也许数也数不清,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几次:第一次见面的激动,离别之际的不舍,久别重逢的欣喜,误会消除、恩怨化解的释然等等。
随堂即时练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挣扎/挣钱
标识/识别
殷勤/殷红
模具/机械模仿
B.挚友/擎起伺候/窥伺
着实/着魔
悄悄/悄寂无声
C.沙砾/闪烁
希冀/羽翼
须臾/谀辞
拔擢/
耀武扬威
D.收讫/迄今
强劲/劲风
濡染/蠕动
懈怠/百战不殆
答案:D(A.zhēng/zhèng,zhì/shí,yīn/yān,mú/mó;
B.zhì/
qíng,cì/sì,zhuó/zháo,qiāo/qiǎo;C.jiǎo,jì/yì,ē,shuò;D.qì,jìng,rú,dài
)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格格不入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也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为国利民的大事业,然而,人生的种种物质利欲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背叛了信仰和理想。这些为数不多的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何从,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A.格格不入
B.雄心勃勃
C.何去何从
D.掉以轻心
答案:A(A项,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不合语境,改为“大相径庭”。B项,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C何去何从:在重大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决定做不做或怎么做。D掉以轻心:指对问题漫不经心,不当回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9国庆阅兵直播在各地34辆彩车通过天安门广场中心区时,天安门广场上将展开一幅面积近2万平方米左右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型国画。
B.过度劳累为何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的突破性成就。
D.我国在2009年里再次出台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C(A项“近”、“左右”重复;
B句式杂糅,去掉“所致”;
D项语序不当,将“一系列”提至“促进”的前面。)
4.
下列各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
A.
②①⑤③④ B.
④①②⑤③ C.①④⑤③② D.⑤③④②①
答案:D.(⑤解说首句“不容否认的事实”;③“这种竞争”指⑤中的“综合国力竞争”;④②转折关系的复句,指出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①进一步具体说明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状况,引出后文“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论及握手,便会想到随处可见的两种失态……就意味着某人的傲慢或对他人缺乏信任”三段文字,完成5~8题。
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热情与热握手的人,对人殷勤,诚意欣然。
B.唯诺谦卑的人,与人握手,手欲伸欲缩,有的是因为手指发炎溃烂,羞于现丑。
C.热情与热握手的人,对人热情有加,即使是萍水相逢的人,见面也像是与远道而来的老朋友相见,十分亲热。
D.与唯诺谦卑之人握手,就像是对人施行恶作剧一样困难可怕。
E.与唯诺谦卑之人握手,是否要摇动一番,何时松手都要仔细想想。
答案:BD(B原文是运用比喻,形容唯诺谦卑的人与人握手的情形,并非真的说其手指发炎溃烂;D“就像是对人施行恶作剧一样”错,应是唯诺谦卑之人像怕别人对他施行恶作剧。)
6.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人热情握手的人,不全是真诚,但至少创造了一种和睦的气氛。
B.不善于与人握手是因为人谨慎稳重,感情内向。
C.不善于与人握手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傲慢和对人缺乏信任。
D.热情友善,令人愉悦在接人待物中很重要。
答案:B项(“是因为人谨慎稳重”不合文意,“感情内向”无中生有)
7.作者在第一段、第二段中首先提出生活中两种握手的失态,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作者首先提出生活中两种握手的失态,一是热情握手,一是唯诺谦卑的握手,其作用是为下文提出自己对握手的看法提供事实基础,为“论握手”作铺垫。
8.根据文意,谈谈作者“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作者“更倾向于与人热情握手”的理由是:①与人热情握手的人可以创造了一种和睦的气氛;②就接人待物而言,热情友善应当被奉为至理;③不善于与人握手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傲慢和对人缺乏信任。
迁移提升练
课外阅读
(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任务来,要反映客观现实,不是无所谓的,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他是有目的的,她是为感染人、打动人儿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旦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样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被完全丢掉自己。他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是叫你去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能;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都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向上的思想感情,他不是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不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对作家来说,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E.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世界中找回了“我”。
答案:A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只是”,过于绝对,过于武断。原文第①②段指出“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D项“绝对的服从”,是丢失了我,而非建立我,曲解原文。原文第⑥段说:“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是叫你去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与神态,这是在创作前体验“非我”。
B.清代一女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她在欣赏活动中迷失了“我”。
C.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者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者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答案:C(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是迷失我,而是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一个自我来。曲解原文。原文第⑥段说:“应该走进这个世界。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
3、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
答案:划线句为两句。第1句,强调表演要重视我化为非我,要把握具体形象的反映特点。第2句,强调在表演中,在非我中要有我,要有鲜明的个人的爱憎情感
4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
答案:创作和欣赏都需要不可无我的体验过程。一,创作角度:艺术活动要表现创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要影响现实改造现实。二、欣赏角度:发现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找回自我,拥有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显示鲜明个性。
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一组关于“粤语”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粤语,又称为广东话或白话。
②粤语是一种一汉奠语系汉语语族的声调语言。
③粤语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中广泛使用。
④粤语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
⑤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⑥粤语是唯一一种发源于广东地区的汉语方言。
⑦粤语在2008年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语言。
(1)如果要给“粤语”下一个定义,上述七个句子中只有四句的内容是必需的,请找出来,并将句子的序号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2)请根据你所选出的四个句子,以下定义的形式给“粤语”下一个定义。
答:

参考答案:

(1)①/②/③/⑥;

(2)粤语又称为广东话或白话,是一种发源于广东地区,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中广泛使用,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声调语言。
6.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
的情趣。请参照画线例句,用“眉睫”以外的例子,再仿写两组句子。
造句: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
答案示例:儿子是妈妈的"心肝”。取心肝是身体极重要的器官之义,比喻儿子是妈妈最亲近、最疼爱的人。∥高考复习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取眉目于人体头部最上面之义,喻指事情开始有头绪了。∥刘备视孔明为“股舷”之臣,军国大计悉由其出。取股肱为人体四肢重要部位之义,喻指孔明是刘备身边重要的辅助者。∥凭着他高明的“手腕”,终于平息了这场般市风波。取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极灵活的部位之义,喻其手段、本事。
悦读时空
美文“悦”读
生活的橄榄


每当圣诞节到来之际,美国西部就会流行一种幸运游戏:谁能吃到面包里的一颗橄榄,谁这一年就会得到好运,并会事事吉祥。因此,在圣诞前夜,人人都希望能吃到藏有橄榄的面包。
橄榄是用甜食做成的一粒小糖果,一枚硬币那么大,样子与真正的橄榄一模一样。这是一个象征,一个令人愉快的预示。所以,谁都盼望自己能够得到这枚橄榄,以让自己的来年充盈幸福。
于是,在圣诞节的前夜,人们吃面包时,就会格外地留意,吃到橄榄的人,自然会欢欣鼓舞,一阵高兴,有人甚至能记住一年。一年中,这枚小小的幸运橄榄都会为他带来愉快。没有吃到的人,难免会有一点点失落,或许让自己几天都很沮丧。
尽管这一做法是人为的,橄榄是人们事先放在面包里的,但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世人谁不希望好运呢——都希望的!
这一年的圣诞前夜,正是伍德的私人公司成立的日子。老实说,员工们对公司的前景并不看好,甚至没有信心。仅有的五名技术人员,都是属于临时抱佛脚,如果有好的去处,他们随时都会离去。
圣诞前夜,伍德请他们吃饭,结果五个人都得到了醉人的橄榄。没错,这是伍德让面包师把带有橄榄的面包做了记号,然后他亲自把带有记号的面包分别放在五个人的盘子里。
五个人都得到了橄榄。尽管五个人知道,这是伍德事先安排好的。但能在圣诞节的前夜吃到象征好运的橄榄,他们还是兴高采烈,并从中感受到来自伍德的友善和公司的温暖。最少,他们的来年是被预示着好运。
于是,五个人都留了下来。
转眼又到了下一年的年终。伍德的公司业绩平平,正经历着创业初期的艰难阶段。可在这个年底,作为老板的伍德,却给了每个人一种荣誉:他真诚地把“最勤奋奖”,给了劳尔;把“最优秀奖”给了麦克;把“贡献最大奖”给了耐特……总之,伍德尽力去发现、去鼓励每一个人的优点。于是,每个人都意外地得到了一项特别的奖励,就像五个人都得到了一颗象征好运的橄榄一样。其中两个人,是终身第一次被如此奖励。尽管是在这样的一个小公司,但人生的第一次,还是让他们激动不已,感到荣耀。
当时伍德的小公司,在多如牛毛的全美企业中,简直就是沧海一粟,不但实力微薄,还不被人所知。但由于伍德奉送的橄榄,使整个公司里都洋溢着融融的暖意以及人与人的亲密友善。来年,五个人还是没有走,依然为伍德的公司贡献着。
伍德对人说:其实年底总是要发奖金的,我为何要平淡无奇的把钱分给大家,而不好好奖励他们每一个人的优点呢?同样的一笔钱,前者发了平淡无奇,后者却能在人的心里点燃向上的力量,让人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使整个公司注入一种积极的活力。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如今伍德已经成为全美三大轮胎企业的总裁。他说,他之所以能拥有今天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不失时机地、不断为他人的生活中送上橄榄。三十年来,一枝枝橄榄为伍德的员工们激发出活力和信心,点亮了他们心中的明灯,也照耀了伍德自己的事业。
伍德笑言,人生本是平淡的人生,因此需要橄榄。你要尽可能地把橄榄放到每一个人的盘子里,那样就会不一样。带有好运的橄榄,会让平淡的人生焕发出异彩,使人在乐观中发现自己,感到慰藉。奉送橄榄的人,也会把自己的周身照得通亮,你何乐而不为呢!
赏析:伍德不失时机地、不断为他人的生活中送上橄榄,不断给人以融融的暖意,他点亮了他人心中的明灯,同时也照耀了自己的事业,使自己成了全美三大轮胎企业的总裁。生活的橄榄,会让平淡的人生焕发出异彩,奉送橄榄的人,同时也会把自己的周身照得通亮!
语海撷趣
数字诗拾趣
诗歌创作的技巧很多,数字入诗乃技巧之一。历代诗歌数字入诗随处可见。如:“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十四桥明月夜”、“三千宠爱在一身”等等。但是,数字入诗与数字诗并不是一回事。要称为数字诗,至少要有四分之三的句子嵌入数字才算“达标”。
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无“亿”即无“意”啊!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你看,这首数字诗写得多好。难怪司马相如读后越想越惭愧,终于用驷马高车,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胡兴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