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 诗人总有一颗博大的悲悯之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______ , ______ ”表达了为天下寒士有其居而不顾己身的济世情怀;白居易《卖炭翁》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老人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
(2) 古文有各种各样的优美的图画,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 ______ , ______ ”的桃林美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有“ ______ , ______ ”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游鱼图;庄子《北冥有鱼》中有“ ______ , ______ ”大鹏展翅翱翔图。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2分)
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shèn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jiāng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狠劲 ______
shèn ______ 进
泥jiāng ______
稠 ______ 粥
(2) 下面三幅图画中,与选文内容相关的一幅是: ______ ,按照小说情节先后顺序排列,三幅图画应排序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填字母) (4分)
(3) 保尔经过种种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位英雄。从保尔面对这些考验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请任选两个方面,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叙述。(4分)
3.班级开展主题为“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3分)
【“和”的寓意】
“和”是中华文明的追求。家庭追求和 mù,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国家追求和谐,以仁爱之心待人,团结一心;世界追求和平,友好相处,共富共荣。
“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老子说:“冲气以为和。”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为生。”他们认为“和”揭示了宇宙运动规律,是自然最佳境界和终极状态。
“和”反映了中国哲学的民族气质,其意 yùn中还包括了调节社会矛盾、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政治教化功能,以及调节平衡身心健康。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①和mù ______
②范畴 ______
③意yùn ______
④平衡 ______
【“和”的解说】
(2) 图片为“和”的甲骨文写法,左上部是“禾”的初文,表音;右下部是口的形状,右部像连接在一起的竹管的形状(即口吹排箫之类的乐器,后来的龠yuè)。“龢,调也。从龠,禾声。读与和同。”(《说文解字 龠部》)又“味,相应也。从口,禾声。指口相应。”(《说文解字 口部》)由此可以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______ ,读作hè。 (3分)
【我来说“和”】
(3) 为了号召大家在生活中发扬“和”的精神,小文同学做了即兴演讲。下面是演讲词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完成任务。
人与人的关系不可以无“和”,无论是“和气生财”,还是“家和万事兴”,都向我们传达着一个信息:【 A】 “和”是人际关系的减震器,润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剂。“和”,可以在我们出现误会、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充当调停人,化一场既恼人难堪又剑拔弩张的干戈为玉帛。所以,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几乎兵刃相向时,为何不试着听从“和”的召唤,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手相握?当我们冷战静坐相对无言时,为何不让“和”来解开我们心中的乱结,诚心真意的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B】 “和”是针是线,缝补着我们生活中的裂缝;______。但是,【C】 “和”不是无条件的退让,还是有原则的包容。
①请提取出【A】句的主干。 (2分)
②请结合你对“和”的理解,参照【B】句再仿写一句(句式、修辞一致)。 (2分)
③【C】句中关联词使用不当,可将“ ______ ”改为“ ______ ”。(2分)
二、阅读(55分)
4.阅读回答问题。
[一](22分)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 )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 )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 ),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⑩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 副刊》,有删减)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2分)
A.撑出 拱出 长出
B.拱出 长出 长出
C.长出 撑出 提出
D.拱出 撑出 拱出
(2) 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 )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3) 第⑧段插叙,写了什么内容?有怎样的作用?(6分)
(4)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5) 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5分)
[二](17分)
5.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市随机对300名八年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只有27%的家长与孩子有较好的沟通。还有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和心里话。从家庭教育中的平等性来看,有民主气氛、亲子平等对话的家庭教育,占20%。在关于管理性的4个问题中,有21%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管理较严,而无暇顾及对孩子管教问题的家庭,多达14%。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家长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王夫之有一句名言:“欲明人者,先自明。”俄罗斯学者卢甘斯卡娅在书中写到“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应该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成为孩子的表率。
每个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健康,但是,大部分家长关心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健康上,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心理现象,许多家长却很少关注,而心理健康对孩子个性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极为重要。
材料三:
近年,我国学者对家长教育素质开展了许多有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家长教育素质的内涵。但研究内容多侧重于对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对家长教育知识以及教育能力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缺少长期跟踪式的深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丰富研究内容的同时增加研究的深度,根据家长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实际情况,全面深入地开展家长教育素质的相关研究,为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1) 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4分)
A. 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这一现象,存在于大部分的家庭教育中。
B. 家庭教育关系中的民主平等,是指孩子和父母拥有平等的家庭劳动义务。
C. 家庭教育中的沟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家长懂一些家庭教育的常识,但观念陈旧,不适应孩子这一代人的实际情况;二是家长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
D. 我国学者对家长教育的研究重点是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少有对家长教育知识及教育能力的研究。
(2) 请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显示的问题。(4分)
(3) 材料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除?为什么?(5分)
大部分家长关心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健康上,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心理现象,许多家长却很少关注。
[三](16分)
6.阅读回答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
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欲建功兴誉,垂名烈,流①荣华者,必取之于身②。故据万乘之国,持百姓之命,苞③山泽之饶,主士众之力,而功不存乎身,名不显于世者,乃统理④之非也。
(陆贾《新语 至德第八》)
【注】①流:流传。②身:自身,这里指个人品格、修养。③苞:同“包”,包裹;怀抱。④统理:统辖治理。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池非不深也 ______
②亲戚畔之 ______
③欲建功兴誉 ______
④乃统理之非也 ______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苞山泽之饶,主士众之力。
(4) 【甲】【乙】两文关于治国的理念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4分)
三、写作(55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5分)
从记事开始,我们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感受过十几度春花秋月,这其中有鲜花般美丽的记忆。也有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它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时光。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
(1)题目自拟,不要透露你个人身份信息;
(2)袭是不良行为,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3)不少于600字。
怀宁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和解析
1.默写。(10分)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重点字:兀)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重点字:庐)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重点字:鬓)
(2)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重点字:俶)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重点字:翼)
2.(1)jìn 渗 浆 chóu (4分)
(2)C B C A (4分)
(3)示例一:
①保尔面对拿枪的押送兵,勇敢上前,救了朱赫来,从中我体会到了他的英勇无畏。(4分)
示例二:
①热爱学习:保尔家境困难,工作环境恶劣,但仍坚持读书。(4分)
3.(1)①睦② chóu ③蕴 ④héng (4分)
(2)音乐和谐,声音相应,和谐地跟着或伴奏(3分)
(3)①“和”是减震器、润滑油、芳香剂(2分)
②示例:“和”是光是热,驱散了我们心灵里的阴霾(2分)
③还是 而是(2分)
二、阅读(55分)
(1)D (2分)
(2)示例一: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苔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描写出青苔生长在物体上的情态和形状,表现了青苔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句式整齐,富有表现力。(4分)
示例二:“趴”“粘”“爬”“附”“布满”“撑”等一系列动词富有动态感,生动传神地描写出青苔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态式和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青苔自强不息的精神。(4分)
(3)回忆小时候父亲爬上古楼屋顶“拾漏”,顺便收集瓦片上的青苔,拿去装饰后花园的花木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6分)
(4)象征(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5分)
(5)①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的青苔。②指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③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5分)
(1)B (4分)
(2)①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②家庭教育中缺乏民主氛围;③家长重视孩子的管理,却忽视孩子的管教。(4分)
(3)引资料(或引用说明),引用王夫之、卢甘斯卡娅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家长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成为孩子的表率,增强了权威性和说服力。(4分)
(4)不能。加点词起限制作用,文中指很大一部分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远远超过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心理现象,却很少关注。如果删去,句意就变成所有家长是这样的,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删除。(5分)
6.(1)①护城河;②同“叛”,背叛;③使……兴起;④错误。(4分)
(2)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2分)
(3)①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②拥有富饶的土地,控制大众的力量。(6分)
(4)甲文强调了得民心的重要性,乙文除了强调得民心之外,还强调了统治者要加强个人修养。(4分)
参考译文:
【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想要使国家富强,增强国家的威势,开辟土地,使远方之人敬服,一定要得民心;想要建立功业,使自己的声誉兴起,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人,一定要凭借自身的品格修养来获得。故占据万乘之国,秉持百姓的使命,拥有富饶的土地,控制大众的力量,却不能开创功业,名声不显于世,这就是统辖治理的方法有错误了。
三、(55分)
作文评分标准
项 目 等 次
一等 (55~48分) 二等 (48~39分) 三等 (39~30分) 四等 (30~21分) 五等 (21~0分)
内容 (30分) 分数 30~26分 26~21分 21~16分 16~11分 11~0分
评分 标准 文章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切题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表达 (25分) 分数 25~22分 22~18分 18~14分 14~10分 10~0分
评分 标准 表达方式 运用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 运用得当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语言通畅 表达方式 运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句较通顺 表达方式 运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 运用不当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说 明:不足6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1分。
评卷要求:(1)每篇作文必须由两人独立评分;
(2)两人所评同一篇作文得分,相差在5分以内的,最后得分取两人评分的平均分;相差超过5分的,交阅卷中心组评判后确定分数。
卷面书写(5分)
卷面书写评分标准
5分 4~3分 2分 1~0分
①正确使用规范汉字; ②字体端正、匀称; ③标点、格式正确; ④卷面整洁美观。 ①有错别字; ②字迹清楚; ③标点、格式有错误; ④卷面整洁。 ①错别字较多; ②字迹较清楚; ③标点、格式错误较多; ④卷面较整洁。 ①错别字多; ②字迹潦草; ③标点、格式错误多; ④卷面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