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方舟兰天中学多校期末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2小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1分,选择,1-6小题每小题2分,7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甲】最持久的情感。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青春,是什么样的【乙】百余年前的峥嵘岁月里,一群青年站在风口浪尖上,面对暴风骤雨的阻碍,发出了振聋发kuì的呐喊,书写了属于觉醒年代的答案。今天的我们,不能只是miǎn怀,更不能袖手旁观,我们要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给出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答案:是奥运赛场上的拼搏,是实验室里的坚守,是不同岗位上的全力以赴【丙】不同的答案,相同的信仰:让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
1.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或给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词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的“峥”应读作“zhēng”,此处用来形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B.“暴风骤雨”的“骤”应读作“zhòu”,此处指百余年前的青年所面对的恶劣环境。
C.“振聋发kuì”的“kuì”应写作“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D.“miǎn怀”的“miǎn”应写作“勉”,意为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2.语段中【甲】【乙】【丙】三处缺少标点符号,下列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________
C.、?…… D.,!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州二龙山风景旅游区,以万亩梯田花园为核心景观,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
B.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可当时惊心动魄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C.海南万宁日月湾涨潮时,许多世界级的冲浪高手,会在风口浪尖上练习冲浪技术。
D.春节即将到来,尽管风雪载途,但依然阻止不了四处漂泊的游子踏上归乡之路。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编川剧《丁宝桢》,取材于丁宝桢治蜀事迹,为观众展现了川蜀廉吏的高风亮节。
B.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对改善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具有重大的意义。
C.李子柒发布的新视频,生动展现“非遗”漆器工艺之美,获得超千万左右的点赞量。
D.成都“世园会”呈现了一场具有中国元素、国际水平、成都特色的高水平园艺盛会。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后,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也可以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
②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就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
③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
④读书万万不能狭窄。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最好可以读三遍。
⑤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
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②①⑤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③①⑤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C.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D.古人把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作“阳”。“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就是指泰山的北面及南面。
7.在开幕词中,小语想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9分,每空0.75分)
诗韵山河如同一幅穿越千年的山水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眼前。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天和谐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正如秦观所言(1)“树绕村庄, ”(《行香子》);夏日的莲花在水中洗濯,不显妖艳,保持自然本色,正如周敦颐描述的(2)“ , ”(《爱莲说》);秋天早晨的三峡景色清新而略带寒意,让人想起郦道元的(3)“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三峡》);冬日的塞外雪景壮丽,让人想起岑参(4)“忽如一夜春风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漫步西湖,莺燕报春,让人想起白居易所说的(5)“ , ”(《钱塘湖春行》),秋日漫步于古镇,让人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6)“ ”,用一幅清雅、安适的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诗韵山河,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如它见证了世事的变化沧桑,(7)“ ,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承载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如杜甫的(8)“ , ”(《春望》)利用花开鸟鸣反衬感伤时事的悲伤。在这些诗行中,我们读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家国的忧虑,对理想的追求。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8.友谊中学七(2)班正在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仔细阅读“友”的字形演变,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友”的含义。
甲骨文、金文里的“友”的字形是: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两只手靠拢在一起,象征 ,表示 。到小篆整齐化,隶变后形成楷书的“友”。(2分)
(2)小语是个性格活泼的女生,同学小文的性格和小语恰恰相反。小文喜欢小语的性格,并希望和她成为好朋友。小语则认为她们性格不合,不适合做朋友。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内容,劝说小语。(2分)
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摩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节选自朱光潜《谈交友》)
(3)有人就“如何交友”做了如下论述,请你在后面跟帖,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点:交友要交正直的朋友。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心胸坦荡,做事光明磊落,没有偏私。他看见你身上有缺点、过错,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他的忠言虽然逆耳,却利于行。(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9分)
9.诗词是案上的山水。请你完成下面的解说任务。
同水部张员外籍①曲江②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③
唐·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
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
有底忙时不肯来?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唐·白居易
小园新种红樱树,
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
冲泥蹋雨曲江头?
【注释】①水部张员外籍:唐代诗人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②曲江: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③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排行二十二,曾任中书舍人。
小智:两位诗人为了什么事互相写诗酬答?
小慧:⑴ 。
小智:哦,原来如此。我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为你描绘韩愈诗中所写的美景:(2分)⑵ 。(2分)
小慧:我还读出了韩愈在诗中的情绪,在最后的轻轻一问中,表达了他对白居易的⑶ ,写得非常含蓄巧妙。(2分)
小智:我发现白居易的最后两句,采用了⑷ 应对技巧。(2分)
A自我解嘲 B.针锋相对 C.巧换概念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①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岁②不成!”农夫闻之,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②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扑于田。徐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③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有删改)
[注释]①呼吸;②终岁:整年。
10.下面是阅读文本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错误的是( )(2分)
A.甲文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公亦以此自矜”中的“公”,是对男子的尊称。
B.成语“爱莫能助”中“莫”解释为“不”,据此可类推乙文中“予莫知所以耕”中的“莫”也为此意。
C.“颔”字是形声字。从“页”,表示与头有关,甲文中“但微颔之”中的“颔”,意思是下巴。
D.字典中“术”有“道路”“方法”“计谋”“学问”等义项,乙文中“乃子之术误矣”的“术”应为“方法”之意。
1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扑于田
B.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扑于田
C.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扑于田
D.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扑于田
1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卖油翁“但微颔之”,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B.【甲】文选自《归田录》,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不刻意褒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C.【甲】文虽然短小,但记述清楚简洁,对卖油翁酌油写得简略,对陈尧咨射箭则记述得比较详细。
D.【乙】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个懂耕田方法的人。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2分)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徐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14.简要说说陈尧咨和行者的性格特点,并谈谈对你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示。(3分)
四、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世界读书日”期间,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发现,随着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在不断增长。
各类阅读媒介时长对比表(单位:分钟/天)
年份 图书 报纸 期刊 手机 互联网 电子阅读器 Pad(平板电脑)
2020 20.04 5.71 3.25 100.75 67.82 11.44 9.73
2019 19.69 6.08 3.88 100.41 66.05 10.7 9.63
根据对成年国民听书习惯的考察发现,2020年我国有三成以上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较2019年的平均水平(30.3%)提高了1.3个百分点。
(根据2021年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整理)
【材料二】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西宁市大通县第二中学鲍守燕老师: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它不是别人掰开揉碎了喂给你,而是自己在阅读的过程去吸取精华。而听书是被动接受,难以做到细嚼慢品,深入思考。因此只能将听书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不能以此代替深度阅读。
【材料三】
许多名家的读书方法能给我们诸多启发。比如苏轼的“八面受敌法”。苏轼主张一种精读法,即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阅读经典。他认为,一本书,特别是经典书籍,包含着多方面丰富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需要或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以解决不同问题,这样步步深入,就能读懂整本书籍,书就读“厚”了。“圈点勾画法”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同志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不动笔墨不读书”,徐老读书的时候常用朱墨两色毛笔,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划,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加上注解和批语。毛泽东曾提出“三步读书法”,他认为,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是提出不同的意见。
【材料四】
文章里的阅读身影
《忆读书》中“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窃读记》中“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林海音学生时代,街上的书店一定是不允许读者随意翻阅图书的。她在放学后跑到书店里偷偷看书,怕被老板赶走,有时一本书甚至要跑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时光流转,当她回忆往事时,当年苦中作乐的读书生活成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上图书馆》中“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诗人、翻译家王佐良去图书馆成了他的习惯,因为偶遇一本书,也是生活的奇趣。
(摘编自陈雪《课本里的阅读生活》)
15.小丁根据材料一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哪项说法不正确?( )(2.5分)
A.2020年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均在下降。
B.2020年手机阅读占比居高不下,互联网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D.2020年我国有超过三成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且比例有上升趋势。
16.周周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5分)
A.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数字阅读也是值得肯定的,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关于阅读,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C.经典的纸质书籍可以通过数字化阅读的方式进行,因此数字化阅读完全可以替代纸质书阅读。
D.毛泽东的“三步读书法”和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强调了在学习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17.材料四中的三段文字阐述的共同观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是自觉行动,需要浓厚兴趣和刻苦勤奋。
B.无论是怎样的阅读经历,其实都是生活本身。
C.读书能改变人生,让人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D.置身淡雅宜人的书香中,平凡也能铸就精彩。
五、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补白
袁良才
①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②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佚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③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内容,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④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⑤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⑥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⑦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卜白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突然发不出声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⑧卜白听闻,急急如风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⑨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哄叫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⑩“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丧事一切从简,为逝者补白。
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家》,有删改)
18.阅读全文,按写作顺序概括文中关于卜白的几件事。
① (2分)
②经人介绍,与抗战遗孀组成家庭,为英烈之家补白。
③主动帮唱救场,与梅兰芳演双簧,为京剧名家补白。
④ (2分)
⑤ (2分)
19.小说第 段画线句子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赏析。(3分)
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20.小说写卜白为梅兰芳“补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1.小说以“补白”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4分)
六、写作(共50分)
22.命题作文
在记忆里,总有一些东西撞击心灵,会激起浪花,这些浪花或许是他人所给予的关爱与影响,或许是一个触动你的瞬间,或许是一处风景,亦或许是一段情感……
请以“心海里的那朵浪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 (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 (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水满陂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每至晴初霜旦;属引凄异;千树万树梨花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小桥流水人家;鸟下绿芜秦苑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答案】(1)两个齐心协力的人;志同道合地做一件事情
(2)示例:小语,首先祝贺你,有同学希望和你交朋友,看来你很有个性魅力哦。与自己性格差异较大的人交朋友,可以更好地弥补自己性格上的不足。朱光潜先生说朋友与自己愈不同,切磋琢磨的影响就愈大,和小文交朋友,你也许可以变得更稳重,还能影响到小文,让她变得开朗积极,何乐而不为呢?
(3)交友要交诚信的朋友。这种朋友忠诚老实,不会说谎欺骗别人,他们“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别人的事儿一定会去办,从不失信于人,和他们交往,心里会觉得很踏实。
9.【答案】韩愈邀请白居易去踏春,白居易未赴约,一个写诗问缘由,一个写诗说原因。;示例1:雨后轻阴转晴,天空如洗,与亭台楼阁相互映衬,曲江涨起新碧,繁花临风吐艳。示例2:天空阴霾消散,碧空如洗,同楼台相映成画,曲江边春花灿烂。;不满(或埋怨、遗憾、责怪);B
【答案】10.C
11.B
12.C
13.(1)他气愤地说“你怎么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他)慢慢地对农夫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14.人物性格:陈尧咨虽技艺高超,但傲慢无礼,行者:谦虚,知错就改。
启示:要踏实学习,不骄傲不自满,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才会不断进步与成长。
【答案】15.A
16.C
17.D
【答案】18.在《申报》专司划版、校对,为副刊补白。;主动请缨担任战地记者,策反敌人弃暗投明,为军事斗争补白。;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为逝者补白。
19.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的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卜白的从容淡定;“石破天惊地说:‘我去!’”是语言描写,“石破天惊”一词强烈地表现出卜白话语的震撼力,凸显出他主动请缨当战地记者的果敢和担当,与前文“大笔杆子”们的犹豫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0.①情节上,设置悬念,使情节有波澜,为后文卜白为梅兰芳救场做铺垫,丰富了故事内容。②人物上,展现了卜白急人所难、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主题上,深化了小说“补白”的主题,强调了平凡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主旨。
21.①情节上,“补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卜白的多个生活片段串联起来,使情节紧凑集中。②人物上,通过“补白”的行为,展现了卜白多才多艺、急人所难、默默奉献等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③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赞美了平凡人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精神。④艺术效果上,标题新颖独特,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答案】例文:
心海里的那朵浪花
在波澜壮阔的大海里,浪花一朵接一朵,每一朵都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而我心里也有一朵美丽动人的浪花。
——题记
临近考试,我还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无边的练习压得我喘不过来气,心便开始烦躁,容不得他人打扰。是你,妈妈,轻轻地推开门,用轻轻的声音问我:“宝贝女儿,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和风般轻柔的话语显然激怒了我。我生气回答说着:“吃什么吃啊,别在这吵我,我要做题目。”你听了我的话,你转身离去,我埋头做题,看不见你眼底的伤。
第二天,课间操的时候。同学们都拿出了水果盒,要吃水果。空气中很快就充满了水果的甜蜜的香味,甜甜的。同学们在大声谈笑着。我把手伸向往日装水果盒的地方,却又触电般地缩了回来。因为昨天的争吵,妈妈不会再给我带水果了吧。我打消了想要看一看的念头。
弥漫在教室里中水果的馨香腐蚀着我的心,同学们的谈笑声震耳欲聋……一切的一切都变成了刀子——还是钝刀子,一点一滴地割着我的心,他们都有贴心的母亲为他们准备那么丰盛的课间餐,而我却是和母亲吵架,惹怒母亲,什么都没有得吃。
心开始痛了,而且痛极了,促使着我把练习册抽出,在心里暗暗地再大喊一声:“你们吃吧,我做练习册!我要吃精神粮食!”可当我真照做,把练习册从书包中抽出时,我听见了一个清脆的声响,让我不得不停下手头的一切,找到它产生的原因。
那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透明盒子。我当然知道那是装什么用的,因为我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它是我的水果盒。拿起倒扣在地上的盒子,我发现上面贴着一个便签,写着:“宝贝女儿,今天吃个苹果吧,我知道你只是考前焦虑而已,没关系的,妈妈理解你!”我这才发现在盒子里面是切得整整齐齐的苹果。
心头变得酸酸的,泪水终于决堤了,一幕幕往事在晶莹的泪光中浮现:多少次愤怒的眼神化作一簇簇烈火,焚烧内心的最尖端;多少次尖刻的话语化作一柄柄利剑,刺向内心的最尖端;多少次冷漠的背影化作一座座冰山,冻伤内心的最温暖……多少次,徒留潇洒,而忘记了背后深情片片。
浪花诉说过往后,再将它掷回那片记忆的海,永远地珍藏,不将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