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有一处距今约9000-75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一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遗址中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些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 )
A.古人类的进化 B.原始农耕生活
C.禅让制的传说 D.炎黄部落起源
2.青铜礼器把秩序纳入有形的器具之中,彰显着严格的规则秩序。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士为三鼎二簋……随着身份的递降,鼎簋的使用数目随之递减。材料体现出西周时期( )
A.存在严格的等级礼仪 B.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C.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
3.公元前60年,朝廷在乌垒设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军政事务,郑吉出任首任都护。西域被完全纳入中原王朝政府管辖之下,都护变成朝廷正式职官。西域都护设置开始于( )
A.隋朝 B.秦朝 C.南宋 D.西汉
4.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大败曹军,这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 )
A.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B.促成西晋的短暂统一
C.形成南北朝的对峙局面 D.导致五代十国的更替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的对外交流史和开放精神源远流长。下列能说明唐朝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郑和七下西洋 西学传入中国
C.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西行天竺
D.马嘎尔尼访华 广州十三行
6.为了有效治理辽阔的疆域,统治者根据各地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边疆地区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一机构是( )
A.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 B.清朝设台湾府
C.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D.清朝设伊犁将军
7.下图中的著作曾流传到世界各地,被译成法、德、英、拉丁、俄、日、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该书的作者是( )
《本草纲目》中的药材插图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徐光启 D.宋应星
8.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多次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实施关税霸凌。回顾中国近代史,使中国首次丧失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 )
A.《望厦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9.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寻找出路。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学会和报刊是北京的强学会、长沙的南学会、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0.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火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年4月迁至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办学8年间,坚持为国育才,传播进步思想,探索救国道路。西南联大的组建(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旨在联合海外华侨支援前线作战
C.直接源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促进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
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在重庆进行了一次历史性会谈。会谈的最终结果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C.《政府与中共会谈纪要》签署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2.“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硝烟 B.抗日战争 C.开国大典 D.抗美援朝
1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时期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国际主义的献身精神 B.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D.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
14.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跃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至回归前的7倍。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人证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优势 B.“求同存异”方针的国际影响力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内涵 D.“一国两制”构想的强大生命力
15.下图中1979年出现了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积极发展与欧盟的关系
16.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1970年同年发生的(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中国第一原子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开启飞天之旅 D.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
17.它是宝贵的文学遗产,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组成,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文献。这部文献是( )
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天方夜谭》 D.《查士丁尼法典》
18.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发出了新时代的啸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材料中文复兴的“啼声”起到的思想解放作用是( )
A.推动封建等级观念的进一步强化
B.打破宗教神权对人类精神的束缚
C.维护了教会对文化和教育的垄断
D.促进君权神授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19.根据下表可以探究的学习主题是( )
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制度 君主立宪制 联邦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A.争取民族斗争的解放 B.巩固封建统治的方案
C.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0.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人民,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追求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 )
A.科学的理论 B.人民的理论
C.实践的理论 D.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21.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有识之士进行改革,使国家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日本的这一变化源于( )
A.大化改新 B.废除农奴制
C.明治维新 D.民主化改革
22.下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影响是(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23.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C.《开罗宣言》的发表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24.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在军事上的表现为( )
A.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B.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C.巴黎和会与国联建立 D.“北约”和“华约”对峙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了多国。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却发生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失败 B.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挫折
二、综合题
26.以下是九年级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小钱币,大历史”为主题展开学习时搜集到的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时间轴①反映了秦朝哪一具体措施?结合所学说说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对比秦半两、唐朝开元通宝和西夏货币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发展的角度分析,三种货币的异同说明了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认识。
27.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某校开展了“探寻云南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相关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①昆明地方党组织在中共中央全面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引下,以昆明为中心,相继成立“云南省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云南学生抗敌后援会”“民众歌咏团”等抗日敕亡团体。……云南各族人民以高度的爱国热情,积极参加预备役军事训练。据统计,自1937年8月至1945年8月,云南实际征兵38万余人。 ——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昆明历史读本》 ②1935年5月,在云南禄劝皎平渡群众的帮助下,他们找来6只木席和30多名船工,开始抢渡金沙江。至8日,中央红军3万多人从皎平渡顺利渡过了金沙江。从此,红军主力探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北上。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云南历史文化探究》 ③1925年秋,王复生、王德三等人组组云南旅京学生建立“云南革新社”,创办《革新》半月刊,向云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扬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王隽三在《革新》创刊号发表《告云南青年》,号召云南青年“团结到革命的旗帜下”。1926年3月,“云南革新社”改名为“新读社”,《革新》半月刊同时改名为《铁花》,以加强共产党对“新读社”的领导。自“云南革新社”创立至改名“新浪社”,已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60余人,成为建立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重要骨干力量。 ——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宣主摘《中国共产党昆明历史读本》
④20 世纪40年代末,西南边疆活跃着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1949年初,云南组成了自己的边纵支队,龙陵县人朱家璧同志担任指挥,带领云南各族人民开辟腾龙新区,代表边纵队两次与卢汉的代表会谈,宣传党的政策,争取了卢汉走和平起义的道路,促进了云南地方实力派向人民靠拢,为云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线文化地图云南篇》
(1)请把上述史实进行分类并填写在表中。
类别 马克思主义宣传在云南 红军长征在云南 抗日战争在云南 解放战争在云南
材料序号
(2)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主题(结合云南历史),选取两个及以上的史实,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春,河南安阳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中农说:“你们先走,我们看看再说。”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还想办社哩,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这个社刚成立时,的确有很多困难。社里仅有的7头耕牛,因为没有草料喂,瘦得跌倒后站不起来。大车、土犁等农具也都破破烂烂,残缺不全。……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他们纷纷场要求入社。1954年秋,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材料二:杂交水稻在国内累计推广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000多亿公斤,全国水稻单产从170公斤每亩提升至470公斤每亩,保障了“中国碗装中国粮”。技术推广至全球70多个国家,国外年种植面积近800万公顷.,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粮食安全“中国方案”。
——中国农业农村部(2023年官方数据)
杂交水稻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软的“首选技术”,被列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累计多养活全球4000 万至5000万人口。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向80多国培训1.4万名技术人才,推动全球水稻增产超30%。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声明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相关的文献及内容(部分)
1979年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农业现代化目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允许包产到户。
2017年 《中共十九大报告》:“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18年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等推进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分析1954年农民从未入社要求人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设农业强国的启示。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4早期火车 图5早期汽车
材料二: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在英国每4个人(中)有一个。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英国有一半多的人识字……1840年(这一年开始有了统计),新婚男子中有2/3的人识字,而新婚女子只有1/2。到1850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图6 机器时代的“享受”
企业主为了赢得利润,制定了各种苛刻的规章,用低工资、罚款和解雇来迫使工人从事奴隶般的劳动。贫民窟也得不到应有的治理。工人没有社会保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分别进入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D
13.C
14.D
15.C
16.A
17.A
18.B
19.D
20.B
21.C
22.D
23.A
24.D
25.D
26.(1)措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
影响: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促进商品流通;稳定经济秩序;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圆形方孔这一货币型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异:流通时间和区域不同;货币文字不同;同:均为圆形方孔形制;均为金属货币;说明了西夏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党项族又保留了自身民族特色,与中原文化有一定的差异性。
(3)认识:货币的演变见证了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历程(历代王朝通过统一铸币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经历了贝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变化过程;货币上的钱文规范了文字的使用,对汉字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27.(1)
类别 马克思主义宣传在云南 红军长征在云南 抗日战争在云南 解放战争在云南
材料序号 ③ ② ① ④
(2)示例1观点:云南各族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努力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贡献。
红军长征中,中央红军3万多人在云南群众的支持下从皎平渡胜利渡过了金沙江,突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昆明地方党组织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团结云南人民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团结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云南人民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团结一致,共御外敌。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示例2观点:云南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红军长征期间,皎平渡群众帮助红军找来木船和船工,顺利渡过金沙江,使中央红军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北上。在长征这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战略转移中,云南人民贡献了自己力量。全民族抗战期间,云南实际征兵38万余人,投身全面抗战;抗日救亡团体相继成立,凝聚起社会各阶层力量。云南人民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这场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解放战争期间,云南边纵支队积极争取地方实力派卢汉,走和平起义道路。云南得以解放,为解放全中国谱写了云南篇章。
综上所述,近代云南人民推动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时代云南青年应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
28.(1)事件: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因: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显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
(2)影响:中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保证了粮食安全:世界: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推动了农业技术发展。
(3)启示:依据国情制定农业政策;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我国农业政策具有延续性、科学性等。
29.(1)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进步:大众教育发展;妇女地位提升。
(3)社会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加剧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
建议:制定政策、制度、法律保护环境;培养环保意识;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追求共同富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