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 粤教版必修3
《祝福》学案3
[学习目标]
1.联系人物命运,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知识积累]
1.文化常识: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指“仁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智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三从四德:“三从”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还有补叙、分叙)。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4.如何学鲁迅的文章: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毛泽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提起鲁迅的文章,就会想到他以笔作刀枪的战斗精神。“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所以学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鲁迅的精神,分析病态社会下人物命运悲苦的原因。
【课前预习案】
1.给加点字注音:
钝(
)响
寒暄(
)
朱拓(
)
间(
)或
悚(
)然
踌蹰(
)
不更(
)事
谬(
)种
俨(
)然
雪褥(
)
瑟(
)瑟有声
尘芥(
)堆
形骸(
)
脸颊(
)
沸反盈(
)天
贺家墺(
)
荸荠(
)(
)
絮絮(
)
呜咽(
)
驯(
)熟
桌帏(
)
讪讪(
)
咀嚼(
)(
)
渣滓(
)(
)
瞥(
)
拗(
)不过
蹙(
)缩
门槛(
)
窈(
)陷
惴惴(
)
歆享(
)(
)
牲醴(
)(
)
蹒跚(
)(
)
2.字义识记
俨然:
讪讪:
怔怔:
怨府:
沸反盈天:
3.文学常识:
(1).《祝福》选自《
》,作者是
,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
》和《
》,散文集是《
》,散文诗集是《
》,还有杂文集17本。
(2).小说三要素是
、
、
。小说的情节包括
、
、
、
四部分。
(3).文中“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五部经典著作。
【课堂探究案】
1、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梳理文章情节: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2.本文情节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中共几次写到了祥林嫂的肖像?试从下面方面找出来。
(1)
衣着打扮:
(2)脸色:
(3)眼睛:
(4)精神状态:
4.文章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祥林嫂的?
5.祥林嫂是个怎样的人?
6.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7.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8、文章以“祝福”为题好在哪里?
课堂小结: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课后拓展案】
祝福永远是美好的
记得当年每一位姐姐结婚,我都很难过。说实在的,我舍不得她们出嫁,可是,一旦她们披上嫁衣,我便装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并祝福她们“白头偕老”。
我奶奶早已年逾八十,明知道她不可能长生不老,可是,我在她每年生日里都祝福她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几位朋友合伙开了一间咖啡屋,明知道做生意会有亏本的可能,但在开张那天,我还是真诚地祝福他们:“祝福你们生意兴隆!”
我明白自己的话不是灵丹妙药,但每次去医院探病,总忘不了对病人说一句“祝你早日康复!”
我明白人生不会万事如意,但每年去拜年,我都把一声声的“万事如意”送给我的亲戚朋友们。
当然,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我道一声“祝你健康”,别人未必就能健康;我道一声“祝你成功”,别人未必就能成功。毕竟,祝福并不能改变现实中的什么,但总可以令这世界变得更温馨吧?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给别人一份祝福,便等于给别人一个希望。生活是离不开祝福的。
我祝福别人,别人也常常祝福我。每年节日和生日,我都收到无数的祝福,那些祝福来自一封封书信,来自一张张贺卡,来自一个个电话,来自一份份礼物。感谢朋友们的祝福给我的生活抹上一层缤纷的色彩。我想,假如没有祝福,多彩的节日就会变得暗淡,热闹的生日将变得冷清。
我原把无尽的祝福献给我的朋友们和所有需要祝福的人,同时,我也需要你们的祝福!
只要天在、地在、人在,祝福永在!
1.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幸福;我道一声“祝你健康”,别人未必就健康。我道一声“祝你成功”,别人未必就成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找出来。
2.为什么作者认为“祝福永远是美好的?”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吗?请把这句话抄写下来。
课前预习案:
1.dùn
.xuān
tà
jiàn
sǒng
chóu
chú
gēng
miù
yǎn
rù
sè
jiè
hái
jiá
yíng
ào
bí
qí
xù
yè
xún
wéi
shàn
jǔ
jué
zhā
zǐ
piē
niù
cù
kǎn
yǎo
zhuì
xīn
xiǎng
shēng
lǐ
pán
shán
2.形容庄重严肃
不好意思的样子
呆愣的样子
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3.(1)《彷徨》
鲁迅
《呐喊》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2)人物,情节,环境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
《尚书》《礼经》《周易》《春秋》
课堂探究案:
1.
.写祥林嫂初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祥林嫂被卖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祥林嫂寂然死去
再写祝福景象及我的感受
2.
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的作用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3.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头发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顺着眼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做工毫不懈怠,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手脚已没有先前那样灵活,记性坏的多,死尸似的脸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5.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
6.
表面上: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柳妈,鲁镇上的人,我
根本原因:封建礼教
7.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
8.作者以“祝福”为题,而写的主要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
(1)、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2)、“祝福”又贯穿全篇,起到线索作用。
(3)、它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使文章结够谨严。
课后拓展
1
.运用
排比的修辞手法。
多彩的节日就会变得暗淡,热闹的生日也会变得冷清。
2
.给别人一个祝福,便等于给别人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