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辨“直”
善心立“直”
——《卖炭翁》教学设计
课题: 《卖炭翁》 —慧眼辨“直” 善心立“直”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四学段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的第三首。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主题为“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学情分析
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学习的量,因此,即将结束初二学习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对于初中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诵读并了解诗歌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于作品深入思考、分析与品味。
方法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聚光灯设置悬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投票功能表达自我观点、AI技术实现跨时空对话、写作题功能拍照上传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节课将追本溯源,从“直”字字形入手,带领学生从卖炭翁、宫使、读者、作者四个角度去探寻不同人眼中炭之“直”,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社会现实,感悟诗人直面现实、直书其事的社会担当以及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悲悯。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和表达:在朗诵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思维发展和提升:领会卖炭翁人物形象,感悟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审美鉴赏和创造: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文化理解和传承:在品析中感知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理解并继承发扬诗人心忧天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卖炭翁人物形象,在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难点:在品析中感知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理解并继承诗人发扬心忧天下的精神。
教学准备
录播室、ppt、师生平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一、 作业导入, 理解“直”意 1.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啊和一个人物息息相关。是谁呢?别着急,我来给你点提示。请看【教师关灯移动】生猜:卖炭翁。一个老翁一头牛,两个宫使一车炭,一场风雪一丈绫,一个故事一份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去一探究竟。 【作业讲评功能】 快速反馈,了解学情。 【作业展示功能】 多样化展现作业,对学生课前作业进行正面反馈,教师对优秀作业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聚光灯】 通过关灯聚焦,让学生通过关键信息猜测今天学习的人物卖炭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由“卖炭翁”这个人物入手,激发学生认识和感受的求知欲。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抢答功能】 竞争答题,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激发学生寻找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意识。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甲骨文的“直”,你会发现它是由什么组成的?解读“直”含义。 明确:标杆会随着不同的眼睛或者说不同的角度发生变化。每个人的标杆不同,炭的价值也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直”字的含义,从卖炭翁、宫使、读者、作者这些不同人眼中去探求炭之“直”。
二、 深入文本, 慧眼辨“直” 活动(一): 卖炭翁之眼看炭之“直” 请你阅读诗歌的第一段,总结这个卖家他是如何看待他所售的物品,也就是炭的价值呢? 明确:卖炭翁对自己的炭预估值不高,能蔽体果腹即可。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关键句,体会卖炭翁作为一个老实本分的卖家卑微的心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
活动(二): 读者之眼看炭之“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合作讨论后在“______不易,炭很________。”横线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力求从读者的角度去探求这车炭的真正价值。 明确:从成本、运输、人力、天气等方面考虑,读者眼中炭的价值远高于卖炭翁心中的预估价。 【分组练习】 问题发送给各组组长,学生合作讨论,每组提交一个讨论后的答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推送互动题板】 学生在答题卡上运用画笔功能书写,大屏展示,直观明了。提交答案后可以评论其他同学的发言,在热烈的交流中,营造了积极自然的学习氛围。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从读者角度探求炭的价值,并结合文本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在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 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活动(三): 宫使之眼看炭之“直” 1.在宫使眼中,这车炭价值多少? (半匹红纱一丈绫) 明确:宫使眼中炭的价格远低于卖炭翁心中的预估价。
设计意图:深入文本,激发学生思考,卖炭翁为何会低价卖炭。
2.假如此时此刻,卖炭翁说不卖,宫使会怎么说?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使者:老头,奉皇上的命令,你的炭我们全要了。这是你的炭钱,是皇上给你的莫大恩惠。 卖炭翁:大人,这可不行啊。________________。 使者说:________________。 说着,两个使者骑着马,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市集上,卖炭翁绝望地看着一车炭被强行拉走,跪倒在雪地,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呜咽,牛头上那残破的红绫落入了雪中……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感受卖炭翁的沉重卑微,宫使的嚣张跋扈。在巨大的反差中加深对卖炭翁人物的理 解与同情。
活动(四): 作者之眼看事件的曲“直” 1.投票:请你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如果卖炭翁上告朝廷,他能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劳动报酬吗? 【投票功能】 投票情况和人数直观具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白居易人物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中激发学生关于当时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2.补充背景:宫市制度 诗人自注有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设计意图:补充创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创作心境。
3.白居易看到的仅仅是宫市这一不合理的制度吗?他还看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眼中除了炭本身的价值,他还看到了更多。那就是这个社会所缺少的正直。
设计意图:在品析中感知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理解并继承发扬心忧天下的精神。
三、 对话诗人, 善心立“直” 1.对话诗人,了解他的心声。此时此刻,以诗为媒,对话古人,你最想对白居易说什么?拿出你的笔来写一写。 【AI数字人】 引用新的信息技术AI数字人,轻松实现跨时空对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对诗人白居易思想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直播功能】 实时展示学生的现场创作。 【习作题功能】 学生将所写拍照上传,大屏共享,学生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学生拍照上传的形式。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总结不同人眼中炭之“直”,发布连线题,当堂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 【连线题】 让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总结,学生自主连线,提交后推送答案,系统统计该题正确率,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本基础上总结不同人眼中炭之“直”,可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发布的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
四、 作业布置, 总结提升 【基础性作业】(必做)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老师发布的诵读题,尝试有感情朗读《卖炭翁》,可以录音,也可以以视频的形式上传,上传以后根据这份诵读评价表来进行自评和互评。 【诵读题功能】 检测学生朗读训练的成果,录音或拍视频上传的形式,督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意境。
设计意图:发布基础性作业,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提升性作业】(任选其一) 1.续写故事:故事在宫使掠夺后戛然而止,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因此,想拍摄时增设一个卖炭翁回家路上的场景,请同学们结合作品的精神内涵,续写卖炭翁的结局,要求想象合理,描写得当。 大雪纷飞,寒气透骨,卖炭翁走在回终南山的路上…… 2.请你也向白居易学习,观察你身边一些处境艰难的人,写下他们的故事。 【写作题功能】 训练学生写故事的能力,以拍照上传的形式,提交后,生生可互评,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设计意图:本单元写作主题为学写故事。通过续写卖炭翁回家路上的场景,或记叙身边需要帮助的小人物,进一步训练学生写故事的能力。
【拓展性作业】(选做)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请同学们课下阅读白居易的另一作品《观刈麦》,更深入地感受这位诗魔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悲悯。 【阅读推送】 推送白居易另一作品《观刈麦》电子稿,帮助学生拓展对诗人的了解。
设计意图:推送白居易的另一作品《观刈麦》,体会白居易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