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壹
教学阐释
文本 人本 生本
一、教什么——以文本为本
一个文本之所以能跨越时空的限制成为经典,既在于它的表达方式精妙,也在于它传达的思想感情的深邃。前者是形式上的精妙,后者是内容上的精妙。
因此,选择教什么,应该从文本这两处精妙之处着手,这样,才能使一堂课既有方法上的指导,也有情感上的传递。既让同学们感受到作者的巧思,也让同学们感受他思想情感上的深邃。
一、教什么——以文本为本
《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的第三首。《卖炭翁》的经典意义在于它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讽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主题为“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二、怎么教——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本
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学习的量,因此,即将结束初二学习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对于初中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为了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卖炭翁这个人物有初步的了解,我布置了两个预习作业。根据作业所反映的学情了解其新知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薄弱点。
(1)语言建构和表达:在朗诵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
(2)思维发展和提升:领会卖炭翁人物形象,感悟卖炭翁
(3)审美鉴赏和创造: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
(4)文化理解和传承:在品析中感知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
品味诗歌语言。
生活的艰辛。
审美能力。
同情,理解并继承发扬
诗人心忧天下
的精神。
二、怎么教——以提升学生素养为本
重点
难点
三、最高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本
一堂课,我们最终要从学生走到人类,从此刻走到人生。要召唤出文学作品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共同的生命体验,我们才能用生命来解析文本,文本也才能浇筑我们的生命。这样,立德树人的理念才会落地生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聚光灯设置悬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投票功能表达自我观点、AI技术实现跨时空对话、写作题功能拍照上传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最高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本
三、最高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本
一字立骨:“直”
卖炭翁之眼看炭之“直”
读者之眼看炭之“直”
宫使之眼看炭之“直”
作者之眼看炭之“直”
(追本溯源)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社会现实)
(感悟诗人直书其事 的社会担当)
贰
教学展示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白居易
cháng
niǎn
jì
jiāng
xì
chì
chì
时间
地点
人物
唐德宗贞元末
长安城
卖炭翁 宫使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正见也。
——《说文解字》
标杆会随着不同的眼睛(角度)发生变化。
直
卖炭翁之眼看炭之“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翁
对于卖炭翁自己而言,他认为这车炭值多少钱呢?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直
读者之眼看炭之“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翁
__________不易,
炭很__________。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本,在横线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探求这车炭的真正价值。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直
宫使之眼看炭之“直”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在宫使眼中,这车炭又值多少?
为什么卖炭翁要低价卖炭呢?
使者:老头,奉皇上的命令,你的炭我们全要了。这是你的炭钱,是皇上给你的莫大恩惠。
卖炭翁:大人,这可不行啊。______________。
使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着,两个使者骑着马,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市集上,卖炭翁绝望地看着一车炭被强行拉走,跪倒在雪地,呼啸的狂风淹没了他的呜咽,牛头上那残破的红绫落入了雪中……
假如此时此刻,卖炭翁说不卖,宫使会怎么说?
想象一下,将这段对话补充完整。
宫使为何会无视这车炭的价值?
轻飘飘的纱
蛮横的宫使
卑微的老翁
千余斤的炭
满心期待
虚无泡影
巨大
反差
请你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如果卖炭翁上告朝廷,他能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劳动报酬吗?
肆
作者之眼看事件的曲“直”
在作者眼中,这车炭又值多少?
所谓“宫市”,就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百姓的残酷方式,许多采买宦官假借其名义,对百姓进行搜刮,用百文钱便可买到价值几千的东西。更荒唐的是,百姓的东西被抢夺之后,往往还要付给宫廷看门人过路费和运费。
《卖炭翁》,苦宫市也。
白居易看到的仅仅是宫市这一不合理的制度吗?他还看到了什么?
卖炭翁
勤劳艰辛、悲惨可怜的底层劳动人民
宫使
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统治者
社会所缺乏的正直!
白居易
拒绝
接听
邀请你语音通话
白居易
麦克风已开
取消
扬声器已关
…
白居易
此时此刻,以诗为媒,对话古人,你最想对白居易说什么? 拿出你的笔来写一写。
直
读者之眼看到的“直”——物品该有的价钱
卖炭翁之眼看到的“直”——勉强活下去的期待值
宫使之眼看到的“直”——无视物品价值的武力值
作者之眼看到的“直”——是透过物品反映的是非曲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白居易
叁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
诵读题:尝试有感情朗读《卖炭翁》。
(必做)
字正腔圆
准确
不够准确
抑扬顿挫
准确
不够准确
富有感情
饱满
不够饱满
字音
【诵读评价标准】
节奏
感情
提升建议
自评与互评
【提升作业】
续写故事:请同学们结合作品的精神内涵,续写卖炭翁的结局,要求想象合理,描写得当。
(任选其一)
【提升作业】
(任选其一)
请你也向白居易学习,观察你身边一些处境艰难的人,写下他们的故事。
【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白居易的另一作品《观刈麦》,更深入地感受这位诗魔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悲悯。
(选做)
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