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共39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共39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0 17:3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通过时间轴和历史地图,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和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发展的因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
贾老的故事一:1949年,大陆的解放,140万人从大陆涌向了台湾,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分别。贾老就是其中的一员,当他和成千上万惊慌失措的人随军一起被带到海峡对岸那块陌生的土地上时,家中的孩子才不过三岁。
独在异乡为异客,贾老在台湾的日子并不好过。作为一个“外省人”,且不说谋生的艰难,内心最难熬的还是那份孤独的思念和绝望的等待。由于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回家简直是天方夜潭。思念亲爱的妻子,思念唯一的骨肉,思念远方的亲人。在此期间,贾老通过朋友多方打听想方设法与家人取得联系,但是又一次次失败,为了给家人寄钱被骗过,一次次通过秘密捎去书信,但也石沉大海,想家的苦如蚀骨的虫,日日夜夜侵蚀着贾老的心。贾老和战友们经常三三两两聚集在海边,望着海峡的那头,喝得酩酊大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一、乡之深愁
二、乡愁何来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自此分离
1.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台政策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时 间 政 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和平解放
《反攻复国歌》:“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反攻,反攻,反攻大陆去!大陆是我们的国土,大陆是我们的乡亲。我们的国土,我们的乡亲。不能让俄寇欺侮,不能让血肉屈辱。我们要反攻回去,我们要反攻回去,把大陆收复,把大陆收复!”
2.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
1958年8月23日,两岸军队在福建的厦门和金门前线,发生了大规模炮击事件。该事件被军史学家称为823炮战。这也是解放战争结束以后,双方军队的最大规模交火。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
蒋经国先生
(1910—1988)
享年78岁
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后,台湾当局提出“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夏商时期,称“岛夷”属于九州中的扬州。
隋时期,隋炀帝派人三次出师到达“琉球”。
明朝末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
元朝,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
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行省。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回归祖国。
本是同根
三、乡愁初融
贾老的故事二:贾老在台湾一直未再娶,对大陆家中妻儿的无限思念和想要回家的强烈念头支撑着他走过了四十年的孤独岁月。终于,他等到了。
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1.党和国家对台政策变化
影响: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指出:“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的“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三、再次建议双方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七、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
八、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2004年2月4日,胡锦涛对两岸形势提出四点意见:
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二是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
三是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四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四个坚持:
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2.台湾对大陆政策变化
蒋经国政府受到民间日益增加的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压力,1987年11月开放“大陆探亲”,当年就有3万多名台胞来大陆探亲。
影响: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合作探究
试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变化的原因?
1、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2、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3、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岸人为隔绝的局面。
4、台湾当局也开始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起来。

贾老的故事三:1988年贾老终于踏上了回大陆探亲的旅途。辗转香港之后,终于回到大陆,在西安一眼便认出了接他回家日思夜想的妻儿。感情的阀门再也抑制不住,一家人泣泪相拥,诉说思念,久久不肯分开。虽然已逾四十年,离别时定格在脑海中的青年模样已被岁月雕琢上了沧桑,但此时只觉这半生的坚守与等待无比值得。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2年两会以口头方式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1)政治交往
1992年,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两个民间组织召开会议,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就是著名的“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图左)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图右)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他们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这就是著名的“汪辜会谈”。使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影响: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图左)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图右)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胡锦涛会见连战
影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影响: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经济文化交往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
2008.5月台湾红十字会援救汶川地震
3.浓浓亲情
大陆向台湾同胞捐款
贾老的的故事四:贾老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战乱与和平,分离与团聚。老人家因为年事已高,在采访中时常陷入深思,思绪也经常混乱,嘴里念叨最多的一句就是“在东街”。原来什么战争的创伤、生活的不易都可以忘了,但是家在哪里却是烙刻在骨子里的印记,连时间都无法剥夺。如今贾老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的故事却深深的触动着我们,衷心盼望海峡两岸能早日结束对峙状态,实现统一。
四、乡愁不再
思考:
你认为两岸能否实现统一?为什么?有没有影响两岸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呢?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政策保障
人心所向
国际反华势力
台独势力
海峡现状
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榜样借鉴
问题思考
影响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两岸现状
人心所向
榜样借鉴
政策保障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①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
③“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④香港、澳门的回归,积累了经验;
⑤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
①国际反华势力干涉
自1979年中美建交到2022年,美国共对台湾军售近60次,总额超过700亿美元。2020至2022年台湾是美国最大的武器买家。
李登辉,1988年至-2000年期间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中国国民党主席,任内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陈水扁,2000年-2008年任台湾地区第十至十一届领导人,任内提出“一边一国”论,积极推动“台独”,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蔡英文,2016年-2024年,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成为中国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在李登辉执政时期曾参与所谓“特殊两国论”的起草。
②台独势力阻碍
赖清德,2024年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2025年3月再度宣扬两岸“互不隶属”的分裂谬论,极力渲染“大陆威胁”,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并抛出所谓“因应五方面威胁”的“17项策略”。
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
2、坚持团结:反“独”促统
1、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阅读P73—74,列举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央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或采取了哪些措施?
2、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海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4、中共二十大: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对海峡两岸关系未来的期望
2、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应作出哪些努力?
随着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坚决反对和谴责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坚决拥护祖国统一。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本领。